收藏 分销(赏)

徽州特色村镇类型及其特征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4046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徽州特色村镇类型及其特征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徽州特色村镇类型及其特征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徽州特色村镇类型及其特征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4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01徽州特色村镇类型及其特征分析*Analysis of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uizhous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阳建强 任 凯 YANG Jianqiang,REN KaiDOI:10.13791/ki.hsfwest.20230401阳建强,任凯.徽州特色村镇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3,38(4):1-8.YANG J Q,REN K.Analysis of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uizhous

2、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J.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2023,38(4):1-8.摘 要:乡村振兴背景下,科学划分特色村镇类型对促进村镇发展至关重要。明确了徽州特色村镇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建立基于动力功能历史组合划分徽州特色村镇类型的研究思路,提出“文化构成核心价值景观表达”三维类型划分技术方法。类型划分过程研究突出了对徽州特色村镇文化核心演变、核心价值形成和景观意义营造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状态响应的解析。结合实证对象的地形特征及主导要素,将徽州特色村镇划分为五类:沿水道商业交通枢纽型集

3、镇、陆路古道区间转运型集镇、盆地平原“堨塘”并用型农业村落、山地“潴水以塘”型农业村落、盆地宗族聚居型村镇。从空间分布和景观层积过程对徽州特色村镇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不同类型徽州特色村镇在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方面存在的共性规律。关键词:徽州;特色村镇;类型划分;特征分析;历史演进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scientifically dividing the types of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 is crucial for promoting their developme

4、nt.Type evolution is one of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 themselves,and it is the functional formation and landscape significance expression of village and town system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wer.Characteristic types fully reflect the strong mutual influen

5、ce and connection between power,function,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izhou cultural drive,based on the cultural core changes,dynamic mechanism composition,and spatial expression result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this study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6、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haracteristic power cognition,characteristic value judgment,and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significance.it clarified the concept and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Huizhou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established a

7、research approach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power function history to classify Huizhou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and proposed a three-dimensional type classification technology method of“cultural composition core value landscape expression”.The social environment,social norms,and value sys

8、tem are the core contents of cultural composition,with the“cultural core construction”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Huizhou villages and towns as the core of village and town culture.By constructing the symbiotic unit of Huizhou villages and towns,it is clarified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human land int

9、eraction within villages and towns have different interactive contents,which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promoting the potential expansion of regional elements in the regional system,and thus form different villages and towns dominated by different advantageous functional forms.The spatial landscape of

10、Huizhou villages and town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clan settlements,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and commercial organizations.The research on the classification process highlights the interaction and state response analysis between the core evolution of Huizhou characteristic village and town culture,t

11、he formation of core values,and the creation of landscape 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and dominant elements of the empirical object,the“characteristic type”i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izhou villages and towns.Its interactive mapping with the organic

12、organism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 themselves affects the direction and performance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Huizhou villages and towns.Most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 with larger scale and higher administrative levels in the empirical objects were built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matured in the Qing

13、Dynasty,while some mountainous villages were built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with typical cultural cores,functional structures,and spatial landscapes.In order to sort out the three-dimensional meaning of“cultural composition-core values-landscape expression”of these villages and towns,and combi

14、ne them with Huizhous ancient waterways and routes,the distribution of ethnic groups,and terrain and water systems,Huizhous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 ar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commercial and transportation hub towns along waterways,trans regional market towns along ancient land roads,

15、“mixed use”agricultural villages in basin plains,“pond”agricultural villages in mountainous areas,and basin clans inhabited villages and towns.As an economic village,traditional commercial and transportation villages and towns are commercial and transportation settlement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th

16、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Huizhou merchants,relying on their superior geographical location,excellent cultural resources,and good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with commercial trade as 中图分类号 TU982.2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6304(2023)04-01-08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DF1100 701);内蒙古大学2023年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0000-23112

17、101/011)作者简介阳建强(通讯作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任 凯: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讲师丘陵地区规划新技术与方法研究ISSUE 4 Aug.2023/JOURNAL OF HUMAN SETTLEMNTS IN WEST CHINA/0020 引言特色村镇是城乡等级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乡村发展区的重要载体。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战略规划 明确提出要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和塑造特色类村庄,因此科学划分特色村镇类型是进行特色村镇振兴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为适应城乡融合发展和推进乡村新人居环境建设的战略需求,包括村镇演进过

18、程剖析和类型分异解析在内的村镇基础理论成为国内地理学研究中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领域1-2。以往特色村镇类型划分研究以形态分异或者产业分异居多3-6,对村镇的特色价值研究主要聚焦在文化保护和建筑遗产方面;近些年相关研究逐渐开始涉及到特色村镇驱动力解构、类型分异过程及机制解读7-13。在徽州村镇研究方面引入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徽州聚落景观、形成过程、价值特色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4-21。这些研究为更好剖析徽州村镇特征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但如何从整体上深度挖掘徽州特色村镇演进过程中的动力机制、核心价值和景观要素等仍需加强。因此,为了避免以往特色村镇类型划分过程中出现的特色动力

19、认知片面、特色评估路径单一、特色错位竞争意识淡薄、发展方向重叠等不足,本文拟从徽州文化驱动视角出发,基于村镇演进过程中的文化核变迁、动力机制构成和空间表达结果,从特色动力认知、特色价值判断和特色景观意义等方面,着重开展对特色村镇类型与特色的分析研究,以能够更好指导徽州特色村镇的建设实践。1 徽州特色村镇基本情况1.1 徽州特色村镇基本概念及内涵徽州又名新安郡,在历史上曾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秦始皇始设歙、黟两县,经历东汉、隋、唐,宋改歙州为徽州,明清时期建立徽州府,因徽州府的建制历时最为长久,因此称徽州为“一府六县”,古徽州府治即位于现今的歙县徽城镇。20世纪80年代经行政区划调整,绩溪划归宣城

20、市,徽州的行政意义从此不复存在,只成为一个文化区域概念。历经一千多年较为稳定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徽州地区形成稳固一体化的、颇具地方特色的地域历史文化圈,并没有因为行政区划的变更而失去其特色。今天的徽州村镇主要指徽州人民在长期的物质生产与精神追求的过程中,经过择址、规划、设计、建设、居住、衰败和修葺等环节,经历了较大的社会变革并能够较为完整地遗留下来的、现在依然被活态化使用的乡村聚落。基于徽州村镇的地域性和历史性特征,徽州特色村镇在非物质表征上表现出有效利用地域资源、强化优势功能发展、调整村镇空间结构、转换村镇观念意识等演进性、连贯性和动态性特征,在物质实体上则具有要素累积强烈、类型差异明显

21、、空间景观有序等特征。1.2 研究对象及构成要素基于徽州地区村镇分布密度和地形地貌格局,调研对象选择统筹考虑类型覆盖和地域覆盖,研究对象既囊括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和国家级传统村落,也包括大量反映徽州地区地域特色基底的普通村落,调研内容囊括了聚落、农田、水利、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的要素,调研范围主要基于六县全域(图1)。1.2.1 地形及水系徽州境内共有两个等级的盆地,第一层次为面积最大的休歙the core function,while also undertaking functions such as cargo transportation,transportation gatherin

22、g,and boatmen gathering.These villages and towns have become important nodes in Huizhous transportation network due to their superior geographical location.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Huizhou merchants trade radiation,these villages and towns have become commercial trade centers and cargo distr

23、ibution center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Huizhou.Huizhou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agriculture,and agricultural villages and towns are the oldest type of villages and towns in Huizhou.For hilly villages and towns with many mountains and water,the success of agriculture cannot be separat

24、ed from the rational planning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The advantages of population,geography,and economy have made the valley basin plain a leading ar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izhou region.The operation of numerous social communities,including water conservancy organizations,marriage or

25、ganizations,and commercial organizations,has join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Huizhou basin clans and regional society.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izhou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landscape stratification,it is found that different ty

26、pes of Huizhou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 have common rules in terms of functional and spatial structures.Keywords:Huizhou;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Type Classification;Feature Analysis;Historical Evolution图1 实证对象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empirical objects2023年第4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03盆地,位于黄山、大会

27、山、天目山和白际山之间,横贯现在的休宁县、屯溪区、徽州区和歙县,盆地最低点在屯溪区。第二层次为面积较大的黄山太平盆地、黟县盆地、绩溪中部盆地、祁门东部盆地和婺源西南盆地。从村镇聚集分布情况可以认为徽州村镇选址倾向于选择地形相对平坦的山谷、盆地等区域。徽州境内较大的水系有新安江水系、阊江水系、乐安江水系河青戈江水系,位于水系距离1 000 m之内的村镇占比为95.5%,因此可以认为徽州村镇普遍具有亲水分布的特征。1.2.2 水利生产设施“塘堨并举”是徽州地区常见的水利设施,徽州盆地区域范围内的沿河地区大多都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系统,长达十余里的堨水沟渠在村镇田间环绕,将数个(大型堨坝汇集村庄多达十

28、几个)处于不同行政区划的村镇按照地形串联起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村镇群体农田水文化景观。同时水利灌溉系统影响到村镇空间体系的构成和内部社会组织模式。1.2.3 古商贸通道发达的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在古徽州人日常流动、政府联络和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构成徽州物质文化积累的基础与徽州文化对外交流及传播的路径22。为方便来往船只和商人的停泊、转运和贸易,航道沿线许多聚落都建有港口或渡口,多条航道交汇处或者重要航道节点处会发展成集镇型聚落,并形成卫星效应,对周围聚落产生辐射影响。古道构成徽州线性文化道路,线路经过的村落是文化交流和对话要素的主要载体。古道活力持续时间越久则沿线聚落发展越快,重要古道途经

29、节点往往会发展成为重要的、规模较大的集镇。1.2.4 社会民系家族管理方面,徽州宗族运用基于血缘营建的伦理价值观念运营宗族、房支和家庭,村镇群体结构及内部空间形式表现出鲜明的宗族性、等级性精神核心。村落群体空间结构的演进规律更能体现出移民宗族村落的组织系统性和结构秩序性。社会组织方面,徽州村镇萌芽之初形成以家族为人际构成和生产团体的社会组织,天然形成并完全处于“血缘关系”之中。发展期在生产力提高及理学文化传播影响下,徽州村镇突破“血缘”但仍处于“地缘关系”之中。成熟期徽州村镇此时出现了不以“血缘”或“地域”为转移的商帮,也即“业缘关系”23。1.2.5 科技民俗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对徽州科技

30、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徽州以医学、农学、天文学、数学发展最为充分,并体现出传统文化色彩24。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实际生产领域,促生了徽州规模较大的工程建设,比如综合了农学、数学和建造技艺的歙县渔梁坝。民俗主要体现为小农思想和精神信仰。2 徽州特色村镇类型划分2.1 类型划分理论基础2.1.1 动力功能历史意义内在关联类型演变是特色村镇本身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村镇系统组织在动力作用下的功能形成与景观意义表达,特色类型充分体现了动力、功能和历史意义三者之间强有力的互相影响和联系作用(图2)。2.1.2 类型划分的维度2.1.2.1 文化构成从根植性理论视角,卡尔 波兰尼(Karl Polanyi)认

31、为经济活动会受到社会环境和结构的影响25,根植性定义不仅用于政策或者经济制度分析,而且用于解释一个地方的文化构成为何长期依赖于某些特质和表现26。社会环境、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是文化构成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徽州村镇演进过程中的“文化核构拟”作为村镇文化核心。2.1.2.2 核心价值徽州村镇系统是村镇多种功能在长期合作和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网络共生关系系统,系统内的相关功能经过多年的动态演进,形成了明确而相对稳定的优势地位。通过构建徽州村镇共生单元,明确了村镇内部不同的人地互动类型具有不同的互动内容,在推动地域要素参与地域系统的潜力扩充时发挥不同的作用,进而形成不同优势功能形态所主导的不同

32、村镇。村镇功能是人类主导下村镇资源体系开发和利用过程27,功能评价是有效识别资源利用效率与类型划分的保障。2.1.2.3 历史意义徽州居民从“游耕而居”到“傍田定居”再到“傍水定居”,其村镇的形成及组织形式各不相同。村镇在为了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组织形式,在村镇空间组合形式中体现出不同的生产要求及生活管理,多元空间构成及表象。徽州村镇的空间景观集中体现为宗族聚居、水利工程、商贸组织。根据徽州地区村镇聚落最主要空间特征上的差别,选择“功能+空间结构”的原则进行景观划分。2.2 徽州特色村镇类型划分模型2.2.1 模型内涵2.2.1.1 基于历时性的共时性评价村镇的

33、形成本质上是乡村地域要素的有效识别、有机整合和功能图2 特色村镇动力功能意义的内在关联Fig.2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power-function-significanceISSUE 4 Aug.2023/JOURNAL OF HUMAN SETTLEMNTS IN WEST CHINA/004提升过程,在村镇类型划分的研究过程中,始终遵循乡村地域系统的客观发展和演进规律,并把握村镇系统要素的地域分异特征。由于村镇构成要素本身具有流动性和多变性,导致村镇的优势功能始终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中,划分方法是村镇实体在基于历时性的共时性界面上的功能评价结果,类型

34、划分的目的是提升主导功能对于村镇特色发展方向的干预绩效。2.2.1.2 基于优势功能的过程性评价划分模型以村镇优势功能形成过程(作用力作用载体特色能力)这一普遍规律为基础,以三种驱动力导向下的优势功能主要控制因子识别为主要方向,通过识别村镇的优势功能,对村镇的特色方向进行基本判断。根据优势功能识别结果,模型将徽州村镇特色能力划分为3个维度,分别是特色资源先决能力(特色自然资源、特色文化资源)、农业支持能力(耕地条件以及水利设施)和经济发展能力(区域经济环境、交通运输条件、文化输出影响力)。2.2.1.3 特色能力历史意义解码景观是人与环境联系的媒介,在优势功能确定的基础上,景观提供了人寻找历史

35、遗产的线索和跟踪方式。优势功能的历史意义分为功能本身、功能的特定实践方式、功能与其他相关功能的关系,景观通过描述功能与行为之间的社会脉络和空间场合,提供了历史解析线索即破解历史代码。2.2.2 类型识别步骤综合文化构成、核心价值、景观表达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意义关联,初步建构村镇类型划分模型(图3)。类型划分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根据村镇文化核心演变梳理,凝练村镇功能发展轨迹和功能生态位变迁情况。第二,识别村镇优势功能及主要影响因子28-29,从定性的视角确定功能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分配和基础环境差异,确定村镇的核心价值形成时间及核心价值类型。第三,通过空间构成意义解码村镇优势功能和特

36、色能力。第四,综合前三项进行类型划分。2.3 徽州特色村镇类型划分结果2.3.1 类型划分路径类型划分不仅是对特色村镇空间与功能这两个静态信息的划分,还包括历史意义信息,因此基于空间功能历史组合对徽州特色村镇进行类型划分,不仅是一种得以从历史中认识徽州村镇内在形成机制与形式意义的认识论,更是一种以理性对待历史传统为前提、顺应新生活方式要求并以此指导设计的方法论30-31。结合徽州特色村镇的历史演进过程、内涵分析及影响要素,基于“文化构成核心价值景观表达”技术路线,从历史观念和场所精神出发对村镇类型进行划分。2.3.1.1 徽州特色村镇文化核心构成文化生态学视角下,文化核心特质要素对村镇变迁和村

37、镇空间演变起到决定性作用32-33。徽州特色村镇文化核心构成包括:适应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适应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社会组织、适应生计方式和物质基础的村落营建机制、适应环境的社会信仰。在1 8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徽州特色村镇文化核心成为控制村镇演进轨迹的主要力量。徽州村镇的形成过程分为初生期、发展期、鼎盛期、衰落期4个阶段34。初生期,农业生产是村镇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生存途径,因此村镇对土地、气候、森林、草本等生存性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此时村镇表现为与自然生态资源强烈的共生性。发展期,村镇的物质空间范围快速扩大,村镇开始和交通、水源等生活性和经济性资源产生较强的依赖,并逐步建立社会契约。鼎

38、盛期,村镇适应性最强,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并影响村镇的文化、生产、生活等方面,形成具有秩序性意义的物质文化和社会制度,此时徽州村镇呈现出典型的“人文化社会物质”复合系统。衰落期主要表现为经济受阻,不属于本文研究范围。2.3.1.2 徽州特色村镇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基于村镇在一定阶段的优势功能判定:第一,体现特色村镇在一定阶段的发展方向、现实需求和潜在发展动力;第二,创造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空间生产效益;第三,在地域单元范围内与其他功能产生较强的关联效应,能推动地域单元基本功能体系提升35-37。从徽州村镇文化核心演变分析可知,徽州村镇功能演化体现出递进跃迁特征。功能结构在发展期出现分

39、化,除基本的农业生产和居住功能外,交通商业贸易功能开始萌芽,并在成熟期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化格局。成熟期村镇体系趋于完善,职能分化成型,除去实用性的生产、生活、教育、政治功能外,美学功能也达到顶峰。2.3.1.3 徽州特色村镇景观表达景观是社会文化范围、物质形态空间及所形成的运作机制的一种综合空间艺术的表现27。徽州村镇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明显的文化差异,其空间结构关系、形态特征、内部肌理等都蕴含着人们在长期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生产方式、行为习惯、社会秩序和文化积累,村镇形成的历史文化意义全部投射到物质环境中构成景观表达。徽州村镇景观的差异与历史行动主体所造就的社会差异有关。虽然自然、社会、经济在特

40、色资源的分布中具有的重要性是相当的,但是鉴于村镇的乡村属性和生活属性,在村镇空间地域性形成的过程中,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起到驱动作用,村镇代表人类活动在空间上的表现积极,而人类活动主要发生在经济和社会空间中,因此徽州村镇景观主体是社会经济行为基于自然环境载体的表达。徽州村镇景观主要包括农业相关景观、生活聚落景观和商业相关景观。2.3.2 类型划分结果徽州村镇的演进过程记录了人类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善环境图3 徽州村镇类型识别模型Fig.3 model for identifying types of villages and towns in Huizhou2023年第4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41、005的各历史阶段,其空间结构、家族行为、职业特点等勾画出中国传统农耕社会进化的一般规律。不同时期徽州特色村镇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核、空间格局和规模结构,并形成了代表特定时期徽州村镇发展最高水平的、不同类型的“村镇聚落体”,因此“特色村镇类型”是一个复合性概念。“特色类型”是徽州村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与村镇本身这一有机体交互映射,所形成的互动关系影响着徽州村镇资源利用的方向和绩效。实证对象中规模较大、行政等级较高的村镇大多兴建于唐朝、成熟于清朝,部分山地村落兴建于明清,在文化内核、功能结构、空间景观方面都具有典型性。为梳理这些村镇的“文化构成核心价值景观表达”三维意义,将其与徽州古航道及古道路

42、线、大族分布、地形水系叠合,将其分为商贸交通型、丘陵农业型、宗族聚居型三个大类,商贸和农业各自分为两个小类,因此共五个小类(图4)。3 徽州特色村镇类型特征3.1 商贸交通型村镇作为一种经济型村镇,传统商贸交通型村镇是在徽商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极佳的人文资源、良好的交通条件,形成的以商业贸易为核心功能,同时承担货物运输、交通集运、船工集居等功能的商业交通聚居聚落。这类村镇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徽州交通运输网络(水路+陆路)上的重要节点,随着徽商贸易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这些村镇成为徽州不同区域的商业贸易中心和货物集散中心。商贸交通型村镇根据依附交通路线种类的不同,分为沿水道商

43、业交通枢纽型集镇和陆路古道区间转运型集镇两种类型。3.1.1 沿水道商业交通枢纽型集镇3.1.1.1 村镇空间分布沿河而建的村镇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发展成为大型的港口码头。该类村镇的特色要素主要以文化资源形式进行表达,包括:港口码头、商业街、商业店铺、商业会馆、祭祀祠堂(图5)。3.1.1.2 古码头集镇景观层积过程码头集镇受到历史、文化、人口迁移和交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码头集镇的规模和形成过程受到内外双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本质是码头集镇功能及空间在历史发展中的不断适应过程。古码头集镇空间环境的演化总体特征为从原始的因河而生的码头到集市再到集镇,空间状态由自然单一逐渐演变为有秩序的多层级。徽州码

44、头集镇空间环境的演变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码头起源。徽州地区地势崎岖,陆路交通受到很大限制,但是徽州地区水系较多航运条件好,近现代公路未修通之前,水路是徽州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方式,新安江、乐安江重要支流两侧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渡口和码头。在最初阶段,这些码头功能单一,以货物运输和集散为主。聚落内部并未形成码头集镇特有的商业空间环境。第二,空间横向发展。此阶段村落逐渐形成沿河带状空间格局,集镇特有的商业街的雏形开始出现,但是空间布局较为简单,秩序感较差。第三,形成以商业街为核心的多层级共同发展模式。此时集镇已经形成集居住、宗教、航运、商贸、停留、仓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商业街规模及形态完全

45、成型,聚落空间层级及街巷格局秩序井然,呈现出多层次的空间格局。3.1.2 陆路古道区间转运型集镇3.1.2.1 村镇空间分布徽州古道起源于战略通道及军事关隘,清朝之后古道被注入大量经济活动。长期进行的贸易活动、人口迁移、宗族繁衍等促进了沿线商业村镇的演化和形成(图6)。3.1.2.2 古道转运集镇景观层积过程该类集镇因战而生、因贸而兴,呈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第一,因战而生。宋以前,徽州政治环境较为动荡,统治者的军事方式是该类村镇形成的主导因素。军事地位较好的关隘型村落通过城门,并于山脉、河谷共同体现了防御性和封闭性的特征。第二,因贸而兴。明以后,古道由战争转运通道转为商路,沿路形图4 徽州特

46、色村镇类型划分过程及结果Fig.4 classification process and results of Huizhou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图5 码头类商贸交通特色村镇Fig.5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 for pier commercial transportationISSUE 4 Aug.2023/JOURNAL OF HUMAN SETTLEMNTS IN WEST CHINA/006成关贸市场,村落随着古道商贸发展进入繁荣阶段,村民在发展农耕经济的同时兼做商贸服务,此时空间呈现出一定的开

47、放性。村落在垂直于古道的方向上扩大发展。3.2 丘陵农业型村镇徽州自古重视农耕,农业村镇是徽州最古老的村镇类型,对于多山多水的丘陵村镇,农耕的成功离不开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及运用。徽州境内水系多发源于山上,上游山谷河床陡峭,河谷则幽深陡峭,使河水带有巨大的能量最终流入盆地或山谷。徽州自东晋始便通过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进行利用,以减少洪涝并引水灌田。特别是在休歙盆地一带,丰富的农业水资源和历代营建的水利设施使得该地区成为徽州的农业高产区之一。除了盆地平原农耕区拥有较为大型和系统性的水利工程之外,山丘地区多“潴水以塘”保障农业生产。因此,从农业水利设置视角,徽州丘陵农业型村镇可分为盆地平原“堨塘”并用型

48、农业村落和山地“潴水以塘”型农业村落两种类型(图7)。3.2.1 盆地平原“堨塘”并用型农业村落3.2.1.1 基本特征盆地平原河流较宽,水量及水动力充足,人们利用河床高低落差分段筑坝挖渠,以引水灌溉,形成较为发达的“堨塘”并用型水利设施,在历史上对当地的农耕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该类村镇的特色要素主要通过生产设置进行表达。另外,“堨塘”结合的农业水利设施对聚落内部的水文化景观有着深刻地影响,表现为聚落内部一般建设有与农业水利相通的水口园林和街巷水圳,形成“塘堨水口水圳”整体景观。3.2.1.2 景观层积过程堨坝、水塘是灌溉水利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南宋至明清,水利灌溉区内渠系、水塘等不断

49、的开挖并且形成组织,这些开挖工程以村落为单位进行,因此村落景观的层积过程与灌溉水系的成熟过程相呼应。第一,灌溉水系开挖之初,村落、渠道、水沟共同点缀在盆地平原上,村落与水系的关系较为并列,水利景观没有渗透到村落内部。第二,随着人口增加及农业技术进步,渠道和水塘数量不断增加,“灌区”规模初步形成,村落从功能、形态及空间景观都逐步受到水利系统的影响,此时村落景观随水利系统的发展而扩展和演变,体现出系统性景观具备的开放和柔性特征。第三,灌区与村落相互渗透,形成“塘堨水口水圳水田”生产生活整体性景观。3.2.2 山地“潴水以塘”型农业村落3.2.2.1 基本特征远离水源的山丘,虽然不及盆地平原便于耕种

50、,但是两山之间距离较远,满足了植物生长的日照要求,因此也是耕作的理想场所。徽州人民利用地形,采用开挖水塘蓄水的方式进行灌溉,形成山田区灌塘层级分布的格局特征,最终聚落、陂塘、山田、山林共同构成山地农业型村落结构。灌塘除了具备重要的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意义,比如明清时期“田塘同价”在山丘较多的祁门县成为普遍现象,可以看出塘水灌溉对于该地区水稻种植的意义非常重大。山田灌塘有陂塘和水塘两种,陂是基于自然蓄水再加以人工建设的水池,面积较大;而塘是人工修筑的小水池。该类型村庄的特色要素通过生产设施和人地垂直空间关系进行表达。山地“水塘”农田水利设施由于其水系并不流动,因此对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