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十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至七十年代末,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一群群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和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由城市流向广阔的农村天地和老少边地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为新中国的成长,留下了一段荡气回肠、刻骨铭心的历史印记。关于那段岁月的相关记录,在文学家们的笔下反映最为丰富、丰满,乃至划分出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等当代文学众多流派。通过这些生动的文字记录和形象描写,刻画出最生动的一个字就是苦:生活苦、生产苦、生存苦、环境苦。部分知青被这种种
2、的苦压垮了身心,走向深渊泥淖。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有电影天浴的主人公文秀等。但通过苦难的磨练和洗礼,也铸就了一大批时代杰出人物:有我们熟悉的已故作家史铁生以及企业家柳传志、画家陈丹青等等一大批著名人物,进而塑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时代精神知青精神。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由于受父亲习仲勋冤案牵连,迫于生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插队到延安梁家河村当了农民。经过七年艰苦环境的历练,由“北京娃”脱胎换骨转变为“村里娃”,最终升华了自己的人生,立下“这一生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成为知青精神的真实写照。梁家河一书,以上个世纪90年代歌曲父老乡亲为总基调,用浓浓的乡土情怀和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习式”语
3、言,描写了习总书记与梁家河的过往今昔。第一篇章“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记录了习总书记2015年春节前夕,重回阔别多年的梁家河看望乡亲、走访调研中国农村现状等过程。第二篇章“窑洞里长满了故事”,重现了青年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当农民时期,带领村民为过上好日子而艰苦奋斗、上下求索的历程。第三篇章“一声声喊我小名”,记录了习总书记注意培养梁家河村的带头人与接班人,并教给“小伙伴”们重要的工作方式方法。第四篇章“我们走在阳光路上”,描写了梁家河村在党的富民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不仅自己过上了好光景,还为新时代的农村建设、农民发展总结提炼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 梁家河一书,是青年
4、习总书记下乡当农民岁月中,历练出“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的梁家河精神的生动诠释。学习梁家河,就要学习青年习总书记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业,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精神。学习梁家河,就要学习青年习总书记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奋进,在实干中树立起的“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学习梁家河,就要学习青年习总书记勇于扎根农村、扎根受苦人(群众)、扎根一辈子的群众路线精神。学习梁家河,就要学习习总书记“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的团结观和善于发挥身边人特长、调动
5、身边人工作积极性解决难题的“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的工作方式方法。 在阅读梁家河过程中,我们难免被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深深感动,甚至热泪盈眶。但感动过后,我们更应该结合我们的思想状态和生活、工作、学习实际,进行深刻反思、理性回应,从中汲取力量。艰苦环境中磨练出的习近平等老一代知青,用他们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义不容辞、义无反顾的担当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成了成百上千个“梁家河”,铸就出了弥足珍贵的“梁家河”精神、知青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引领到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且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华儿女描绘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我们要以青
6、年习总书记等老一代知青为榜样,继承好、弘扬好“梁家河”精神、知青精神。要以这种精神的主人公所经历的艰难环境、艰苦岁月为鞭策,不安于享受、不怨天尤人、不虚度年华、不拈轻怕重。要学习好、践行好“梁家河”精神、知青精神,立足本职、扎根群众、埋头苦干、勇于担当、砥砺前行。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崇高理想,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有崇高理想但不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用踏踏实实做实事、“就在这扎根一辈子”的务实品质,立足本职,将我们手头每一项看似琐碎、不起眼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出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塑造新一代知青新形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人生华章,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