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塞上江南”巴彦淖尔的历史底蕴及时代价值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2678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塞上江南”巴彦淖尔的历史底蕴及时代价值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塞上江南”巴彦淖尔的历史底蕴及时代价值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塞上江南”巴彦淖尔的历史底蕴及时代价值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212023年第2 期文化研究统战理抢研究内蒙古关于“塞上江南”巴彦淖尔的历史底蕴及时代价值探析杨峰“塞指边界,险要之处。“塞北”泛指我国北边地区,诗文里常和江南对称。公元1 4 7 3 年,明朝历经4朝皇帝6 0 年,最终筑起一条东起陕西府谷县清水营,西到宁夏盐池县花马池的1 7 0 0 里长城(俗称“边墙”)。塞北、塞上,系指明长城以北,阴山以南。“塞上”一词,即专指一个地理区域的地理名词。巴彦淖尔市所在的河套平原就是在这一地域范围内一、“塞上江南的历史底蕴塞上江南,初名塞北江南”,最早指今宁夏北部黄河河东灌区,即今宁夏吴忠市一带黄河灌区。该地自古修建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利用黄河

2、水灌溉,农牧业发达,湖泊众多,湿地连片,风景优美,胜似江南。巴彦淖尔被誉为“塞上江南”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因黄河而名。黄河流经巴彦淖尔市为河套灌区的农业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加之气候适宜农牧业生产,土壤肥沃,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兴修水利,引黄灌溉成为必然所以说“塞上江南”是伴随着农业开发和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发展形成(一)河套灌区古代的开发河套灌区的北部开发在公元前3 0 0 0 年至公元前206年。位于黄河故道以北阴山、乌拉山前后之地,史称“北假”。春秋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特川平原东部。秦朝统一中原后,设云中、九原

3、两郡。河套新编载:“秦始皇既并天下,乃置九原等郡,使蒙恬悉收河南地迁至北河、榆中三万家。河套浚渠屯垦由是始。”河套灌区的西部开发主要集中在西汉时期。位于乌兰布和地区和杭锦后旗西南部地区。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 5 年,三次移民1 4 0 万人,屯垦成边开创了河套水利建设的先河。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载:“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如上描述,真是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河套灌区的东部开发(北魏时期),主要在乌梁素海以东,包头以西,乌拉山以南的三湖河平原和阴山以南的沿河地域。公元3 8 6 年至5 3 4 年,北魏政权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据魏书高祖纪载:“太和二十年(公元4 8 8 年),魏孝文

4、帝于五月诏六镇、云中、河西及关内六郡,各修水田,通渠灌溉”。第二年八月,又“招诸州镇有水田之处,各通灌溉。遣匠者所在指授”。六镇是北魏在北部沿边设置的六个军事重镇,今河套灌区归沃野镇(今前旗苏独仑根子厂古城)管辖河套灌区的中部开发(唐代和清代),主要集中在五原县及其周边地区。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在五原有灌田数百顷农田,大渠三条:陵阳渠(公元7 8 2 年)、咸应渠和永清渠(约公元7 9 6-8 0 3 年)为五原郡刺史李景略开宋、辽、金、夏、元、明时期,河套地区未纳人版图,大量汉民内迁,皆弃耕于牧,农业水利开发呈衰退的局面。直到清康熙年间,才有小规模的垦荒种2023年第2 期53文化研究统战

5、理抢研究内蒙古地和水利建设。绥远通志稿水利卷载:“当时虽有私垦之禁,而春种秋收之习依然,唯就河引灌,水渠之利未能大兴”。道光年间,大规模的水利兴修活动终于开启了,河套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农田水利工程一缠金渠(现在的永济渠),它的开发者为该地永盛兴、锦永和两商号的主人甄玉和魏羊。开挖缠金渠,标志着河套地商的真正诞生。“地随水走,人随地走”,这种渠、地、人的结合使大面积承揽及经营土地成为可能并变得有利可图,也为河套地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二)河套灌区近代的开发与建设从道光开始,到光绪末年,在广阔的河套平原上展开了众多地商竞相开渠的活动。一八五零年以后,黄河北河断流,原后套地区由沼泽之地变为干旱,为农

6、田水利开发创造了客观上的可能。到光绪十七年(1 8 9 1 年)王同春开挖永和渠(沙和渠)止,在河套正式形成了八大干渠。河套灌区水利开发初具规模。1940-1941年,傅作义提出“治军与治水并重”的口号,开挖复兴渠。至此,由清末的八大干渠演变成现在的十大干渠,即塔布渠(塔布河)、长济渠、通济渠(老郭渠)、义和渠(王同春渠)、复兴渠(沙和渠)、丰济渠(中和渠)、永济渠(缠金渠)、黄济渠、杨家渠和乌拉河。十大干渠基本上控制了河套的全部土地。每条大干渠开挖,从开始到最后定型,都经历了从“河化”阶段到“渠化”阶段的演变(三)河套灌区现代的建设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事业建设。增加水利投

7、入,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振兴灌区,集中体现在四大历史跨越上1.1949年-1 9 6 5 年,保灌工程建设20世纪5 0 年代至6 0 年代初,河套灌区重点是保灌工程建设,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1 9 5 0年修建了黄河防洪堤和黄杨闸(后改名解放闸)工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防洪干旱的问题,水利部修建了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及总干渠工程。这不仅完全改变了河套灌区落后的多首制自流引水旧貌,结束了在黄河上无坝引水、进水量不能控制的历史,进人了一首制引水新纪元。即使是在连续干旱的年份,黄河来水量极低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河套灌区的引水灌溉。从根本上解决了河套灌区多年的防洪抗旱问题,还促使河

8、套灌区农业和经济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1 9 6 1 年建成的黄河三盛公枢纽工程和黄河左岸总干渠,基本上疏通了干渠、分干渠引水系统,形成了灌水渠系网的基本框架,使河套灌区成为一首制有坝引水的特大型灌区2.1965年-1 9 7 8 年,排水骨干工程建设河套灌区虽然解决了引水问题,但是长期受排水问题的困扰,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日益严重。这成为了河套灌区水利建设的下一个重点工作任务从2 0 世纪6 0 年代中期7 0 年代末,河套灌区重点工作任务是排水骨干工程建设,这是河套灌区第二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河套灌区在1 9 6 5 年疏通了总排干,开挖并疏通了干沟和排水分干沟;1 9 7 5 年第一次扩建

9、了总排干沟,同时其它排水干沟开工,还修建红卜扬水站及开展田间工程配套建设;至此,排水骨干系统基本形成3.1978年-1 9 9 8 年,排灌配套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从2 0 世纪7 0 年代末至1 9 9 8 年,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水利建设,重点是河套灌区灌排配套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期间建设的主要工程有:河套灌区乌梁素海至黄河的排水出口工程、总干渠二闸放冲工程、永济一闸重建工程、三合堂枢纽重建及莫力庙、孟家段水库大坝护坡工程等。在1 9 8 8 年,经国务院批准,河套灌区利用世行贷款6 0 0 0 万美元,连同国内匹配资金和群众集资、投劳,进行灌区配套工程建设。工程项目区总面积5 1 9 万亩,

10、配套面积3 1 5 万亩,总投资8.2 亿元4.1998年至今,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从二十世纪9 0 年代末期开始至今,进行了第四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重点是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从上世纪9 0 年代开始,黄河上游农业开发步伐加快、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量日趋减少,使灌区的适时引水日益困难,1 9 9 6 年、1 9 9 7 年个别灌域的小麦只能浇上一、二水,灌区的节水已是势在必行。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呈现出了灌溉面积、用水量增加而引黄总水量减少的显著变化到现在,河套灌区的农牧林灌溉面积达到近1 1 5 4 万亩,是建国初期灌溉面积的近4 倍,粮、油、糖产量分5412023年

11、第2 期文化研究统战理抢研究内蒙古别比建国初期增长了十几倍,被誉为“塞外米粮川”二、“塞上江南”的时代价值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千百年来辛勤的河套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传承延安精神,从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肥沃土壤中汲取养分,为“塞上江南,绿色崛起”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塞上江南,绿色崛起”核心优势历史一次次的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才能始终稳健前行。河套灌区在新中国成立前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只是在清朝末期发展形成了八大干渠,那也是占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到民国发展成为十大干渠。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

12、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制度优势,经过短短7 0 年的时间,所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历史上二千多年来所创造的历史成就总和。使河套地区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要粮、糖、油生产基地,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七大农产品生产区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把握科学规律,是“塞上江南,绿色崛起 有力保障新中国成立短短7 0 年的时间,河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尊重客观事实科学规划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先后制定了“五七规划”、“六四修正规划”、“七四规划”和“八三规划”。“五七规划”成为了改造旧灌区、建设新灌区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性文件。“六四修正规划对

13、灌区的渠系裁弯取直,增加排水系统,对乌梁素海的水位及利用都有所规定。“七四规划”方案对“五七规划”,特别是“六四修正规划 有所补充,明确了河套灌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奋斗目标。“八三规划提出:“河套灌区按5 3.3 3 3 万公项进行建设,达到灌区灌排全面配套,重点完成排水系统工程建设,同时搞好田间工程配套,以达到科学用水的目的”。每个规划都是在深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从一首制黄河引水,开挖总排干,灌排配套,到节水工程建设都是对规划落实的具体体现,都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大跨越式发展。2019年,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现代化灌区建设规划,已进入专家论证阶段。规

14、划五大理念(优质服务灌区、民生优先灌区、绿色发展灌区、创新驱动灌区、和谐美丽灌区)的践行,必将为“塞上江南,绿色崛起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三)民族安定团结,是“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先决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已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行。社会安定是发展的基石,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的先决条件。纵观历史,秦末移民返回中原,在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以后,特别是在东汉以后,由于边疆不宁和汉族移民内迁,逐渐毁弃,引起大面积的土地荒漠化。民国时期,阎锡山、傅作义虽然在水利工程建

15、设和农业开发作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在“五原战役”(对日本的战争)中对水利工程的破坏也是极其巨大的。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社会安定,经济稳步发展,多民族聚居文化融合交流互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四)发挥资源优势,是“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根本保证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是河套灌区最大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巴彦淖尔市的发展之基,安身立命之本。水,黄河流经巴彦淖尔市3 4 5 公里,年径流量316亿立方米,每年引人黄河总用水量4 9.1 3 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4 2.0 4 亿立方米,生态用水7.0 9 亿立方米;河套平原西南高东北低,坡降适宜,为农业自

16、流灌溉创造了便利条件。到目前为止,灌区的灌排工程有总干渠1 条,干渠1 3 条,分干渠4 8 条,支渠372条,斗、农、毛渠8.6 万条。各级渠道总长4.9 万公里。有总排干1 条,干沟1 2 条,分干沟5 9 条,支沟2 2 5条,斗、农、毛沟1.8 万条。各级干沟总长1.3 万余公里。灌排工程渠沟总长共计6.2 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5 圈。这样宏大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水滋润着河套灌区的每一寸土地。土,黄河经过千百万年的冲刷,恩赐给河套平原的儿女们膏润深厚的黄土,由灌溉淤积、施肥和冲积洪积形成,灌淤土是优良耕2023年第2 期55责任编辑:白竺冉文化研究统战理抢研究内蒙古作土壤,经过交

17、替作用,年久熟化,格外肥沃,现有1100万亩优质水浇地。光热,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总时数3 2 0 0 小时左右,日照百分率67%-73%。年总辐射量6 2 7 千焦耳/平方厘米,河套平原地表温度年均6.9,1 0 以上活动积温3 0 0 0-3280,是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水土光热组合的显著优势,使河套灌区具有生产高品质农作物的条件。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针对河套平原优质农作物成因开展气候论证工作,对河套灌区种植条件进行了全面的定性和定量评价认证:河套灌区种植条件评分为9 5 分,适宜高品质农产品种植地带,认证为“天赋河套黄金农业种植带”。到目前为止,全市共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

18、证有1 7 个(五)注重生态保护,是“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基础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河套灌区西部是乌兰布和沙漠,南邻库布其沙漠,北部与阴山相隔就是荒漠半荒漠化的乌拉特草原,地处“北方防沙带”是扼守阻止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其沙漠连通的“重要关口”,生态位置极其重要。如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对河套灌区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我国西北地区一片稀有的绿洲

19、就不复存在,那么荒漠化草原和戈壁与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将连通起来,会形成上亿亩特大型荒漠,对黄河安澜运行及全国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六)传承延安精神,是“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 0 年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先后掀起了三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采用锹铲、肩挑开挖了总干渠、总排干,他们住牛棚,睡马圈,数九寒天奋战在建设工地上,抱着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排除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一代接着一代干,建成了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溉区,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拼出了“塞上米粮仓”“塞上谷仓”,干出了“塞上江南”。成由勤俭破由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进人新时代,我们还需继续发扬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干成干好的延安精神,抓好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丰富发展总干精神的时代内涵,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攻坚克难,顺势而为,努力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作者系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员会党校科研咨政中心主任、副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