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庞贝”与“方舟”: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2638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庞贝”与“方舟”: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庞贝”与“方舟”: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庞贝”与“方舟”: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8Research papers研究论文“庞贝”与“方舟”: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王焕*高春凤(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伴随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数字化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契机。然而,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数字技术所代表的“新媒介文化”与乡村“传统文化”之间的不适应、不匹配性以及乡村社会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困难是数字乡村文化建设的两大瓶颈,本文将其概括为“庞贝的困境”与“方舟的陷阱”。通过加大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提升乡村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促进传统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关键词】数字化;乡村文

2、化;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本文为 2022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化条件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变迁及治理转型研究(编号:22BSH0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Pompeii and Ark: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izationWANG Huan*Gao Chunfe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Abstract】With the contin

3、uous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and has become a major opportunity for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However,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ization is not smooth.The inadaptability and mismatch b

4、etween the new media culture represent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rural areas,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rural society are the two major bottleneck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ural culture.This paper summarizes it as Pompe

5、ii s dilemma and Ark s dilemma.By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digital infrastructure,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rural digital technology,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new media culture,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can be realized.【

6、Keywords】Digitization;Rural Culture;Cultural Construction收稿日期:2023-07-08作者简介:高春凤(1971 年),女,吉林通化人,社会学博士,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从事社区发展与管理研究。*通信作者简介:王焕(2000 年),男,安徽安庆人,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发展与社区营造。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进,使“数字乡村”一词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并成为当下时代热点之一。2018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实施数字

7、乡村战略。以此为发轫,“数字乡村”这一概念,此后每年均被多次提及,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数字化技术发展应用之快如同一场洪流,将每一个人都席卷其中,不论是个人、群体,还是乡村、城市,都被带入到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乡村文化”是乡村农民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在乡村振兴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1,乡村文化建设成为乡村全面振兴重要而紧迫的任务2。毋庸置疑,109Research papers研究论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乡村治理格局中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隔阂,并为治理资源欠缺的乡村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资源支持,为弘扬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历史机遇,成为

8、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要素34。但数字化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变迁并非大道坦途,而是雄关漫道。一方面,在城市化、数字化推进过程中,乡村“传统文化”与数字化所代表的“新媒介文化”出现脱节当数字化的洪流铺天而来,一些乡村“传统文化”为保证自身的“传统性”,依旧沿用其传统媒介,日益被边缘化,甚至有被淘汰的危机5。与此同时,当乡村传统文化自顾不暇之际,数字化技术想要完全地在乡村落地生根也面临着巨大困境。其中,数字设施、数字能力、数字人才、数字政策的四道鸿沟是摆在“数字乡村”面前的四大雄关6。另一方面,由于数字意识与数字素养的缺失,人们缺乏对数字化的正确认识,认为其与乡村文化建设非但无益,反而是对传统文化

9、一种野蛮入侵,并从思想上的排斥转化为行动上的非参与,长此以往,乡村文化主体性丧失,传统文化内生动力不足,数字乡村文化建设最终也走向衰落。在数字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诸如上述的现象和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数字化如一座蓄势待发的活火山,乡村传统文化则如火山之下的庞贝古城,在新兴技术的冲击之下,出现了各种不适应和不匹配性,乡村文化建设也因此进退维谷,可称之为“庞贝的困境”。另一方面,数字化进程更像是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洪流,突破时空的限制,为乡村文化发展带来机遇。但是,由于一些村庄没有在它到来之时发生观念上的改变,却架起方舟,置身事外,不去参与或因某些因素无法参与,使数字乡村进程处处掣肘,犹如陷入“方

10、舟的陷阱”之中。“庞贝”与“方舟”,是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两大瓶颈,本文拟就上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尝试提出有助突破瓶颈的建议。1.“庞贝”的困境庞贝是公元前 4 世纪亚平宁半岛西南角坎帕尼亚地区的一座毁于火山爆发的古城,突如其来的火山爆发在毁灭了庞贝的同时,也使得当时的古城风貌得以保存。当数字化的进程如火山铺天而来,乡村传统文化同火山下的庞贝古城一样,受到极大冲击,但从另一角度观之,正因数字技术的加入,使得乡村传统文化具有新的活力并呈现新的形式,使其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保存并融合发展。但这种“冲击”不容忽视,在“传统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过程中,问题和阻力接踵而来,乡村文化建设一

11、度陷入困境,传统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鸿沟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呈扩大趋势,乡村传统文化在数字化的背景下被推至边缘。1.1 数字技术滞后的困境乡村地区的数字技术发展起步晚、阻力大、速度慢,呈现出城乡二元化数字鸿沟差距较大的局面。第 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至 2021 年 11 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 3.08 亿,仅占总规模的 28,且已有研究表明,数字资源供给不平衡不仅见于城乡之间,在不同区域之间、村与村之间也同样存在7。在许多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依然具有滞后性,智能交互、5G 移动网络技术、AR/VR 等图像互动技术几乎没有出现。究其原因,在数字化技术建设的初期,成本巨

12、大,融资困难,无法普及,资源也更易流入数字化技术相对成熟的地区,不同地区之间数字技术与资源两极分化愈发严重。当某些地区反映的是“生产资料和资源的集中”,在另一些地区则是“孤立和分散”8。这种不平衡,最终演变成横亘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或乡村之间的数字鸿沟。1.2 新旧文化脱节的困境如同火山爆发下的庞贝古城一样,在数字化大趋势面前,乡村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做好准备,在乡村“传统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过程中出现了脱节。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乡村文化的充分挖掘和对文化形式的创新,乡村传统文化与新媒介文化“各走各的道”,二者并没有很好的融合。在许多地区,各种文化充斥其间,却没有发展出自身独特的数字乡

13、村文化,呈现出片面性、局限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乡村文化为坚持其“传统性”,仍沿用传统媒介平台,日益被边缘化,甚至面临消失的危机。传统性是经过过去长期的实践而定型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象征性的意义体系9,从概念中“过去”“传承”等字眼可以看出“历史性”是传统性的首要特征。一旦人们遵循传统二分法的理论将“历史110Research papers研究论文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新媒介文化)对立开来,便极易陷入新媒介文化与传统文化对立论的陷阱,在数字化大背景之下,各类文化借助新媒体技术对乡村进行的强势冲击,无疑会将乡村传统文化推向更边缘之地。1.3 文化形态单一的困境毋庸置疑,乡村文化的数字化转型10

14、、互联网+介入 11,在保留了传统文化现实与真实感的同时,也使之具备了数字化的属性,虽摆脱了现实物质形态的制约,却依然没有越过传统文化的藩篱,始终局限于传统文化艺术形态之上,缺少创新,且在许多地方,数字化仅应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之上。除此之外,类如智能交互技术、AI、AR/VR 等图像互动等新文化形态基本都不曾出现,大部分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仅限于观看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文化形态呈现出单一性的特点,对年轻人和外来群体来说缺少吸引力,导致受众减少,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力量不足。2.“方舟”的陷阱在圣经中,记载着世界发生过一场灭世的洪水,诺亚依据神的嘱咐,建造一艘巨大的方舟,让家人及各种陆上生物躲避这

15、场灾难。数字化的进程也如同巨大的洪流一般,奔涌而来,席卷宇内。不同之处在于,数字化并不是灾难,而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契机12。尽管如此,当数字时代来临之际,依然有人架起方舟,置身事外,非但不担任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发展的主体承担者,反而成为阻碍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消极力量,这种意识层面的误区,可称之为“方舟的陷阱”。2.1 技术排斥的陷阱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说到:“当我们日益向数字化迈进时,会有一群人的权利被剥夺,或者说,他们感到自己的权利被剥夺了。如果一位 50 岁的炼钢工人丢了饭碗,和他 25 岁的儿子不同的是,他也许完全缺乏对数字化世界的适应能力。13”显然,数

16、字化并非对所有群体都表现出友好。一方面,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认知和学习能力大不如前,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字产品与数字文化,很难通过学习快速掌握。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数字素养”也受到传统生活方式、文化程度等客观因素限制,尤其是农村地区,年轻群体大多进城务工,劳动力以留守妇女和老年人为主,普遍“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14,且长期生活在数字化的边缘地带,数字素养水平相比其他群体整体偏低15。这些数字化面前表现出无助的“弱势群体”,因技术排斥不得不游离在数字乡村建设体系之外。2.2 意识偏差的陷阱尽管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取得巨大成就,但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生产模式下所形成的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陈旧思想理念一时

17、却难以根除16。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表现出对“数字技术”“数字文化”过度排斥,甚至固执地认为,数字技术与乡村文化建设非但无益,反而是对传统文化一种野蛮入侵,并采取非参与的行动策略来抵制数字化的发展,或固执的只选择非数字化形式的文化活动。笔者曾在大别山腹地某乡村调研过一种濒临失传的戏种岳西高腔,曾风靡一时,至今依然选择遵循传统的表演方式和传承方式,未能进行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上的创新。随着农耕时代的消失,已逐渐衰落且面临消失的风险。这种意识上的误区,将“传统性”与“现代性”对立开来,更是将数字化与乡村传统文化推向了一个天平的两个极端,成为阻碍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消极力量。2.3 参与对象脱节的

18、陷阱当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陈旧思想占据数字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导地位,随之而来的,是参与上的对象性脱节。一是空心化、老龄化的乡村现实,使大多数乡村文化建设出现人力资本的断层。二是乡村文化因数字技术、资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乡村文化仅停留在“传统文化”层面,所呈现出的主要是文字、影像资料等,而缺少新兴技术和新的文化形态,不能吸引年轻人和外来人员的兴趣,参与群体呈现老龄化趋势。三是一些人仍未突破“传统性”的藩篱,对数字乡村文化建设持以反对态度,依旧选择沿用“传统媒介”,当失去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优势,传统文化缺少有利的传播途径和竞争力,致使受众甚少,甚者无人问津,逐渐从“主流文化”沦为一种“亚文化”,成为无

19、人问津的乡村文化的孤岛,并最终导致数字乡村文化建设参与对象的脱节。111Research papers研究论文3.“庞贝”与“方舟”的突破路径数字化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建设困难重重,任重道远。如何走出“庞贝的困境”,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发展,以及消除人们对数字化技术的恐惧和认知,摆脱“方舟的陷阱”,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3.1 走出“庞贝”困境3.1.1 完善数字化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数字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政策支持,科学合理的政策是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实现“传统文化”与“新媒介文化”融合发展的制度性支持。一项科学合理的政策应具有以下两点特征:前瞻性和完备性17。一方面,分析数字乡村文

20、化建设的外部环境,提前研判风险和挑战,并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以及危机处理预案,做到“先知先觉”。另一方面,在数字乡村共同体的建设上,形成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运营管控体系。一是加强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字资源整合,避免数字资源的重复和浪费;二是发挥市场机制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高数字乡村文化建设的效率;三是运用数据化分析和科学化的分解方法,加强运营和监管,在任务分解与职责分工的过程中,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合理运用各方资源,减少数字资源上的压力。3.1.2 加大乡村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

21、“传统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相融合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前提。特别是对那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正处于数字化技术建设初期的地区,因新基建成本较大,融资困难,所面临的阻力相比其他发达地区大得多。政府以及相关组织应多给予支持,加大乡村地区技术、资源的投入,缩小乡村与城市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的数字鸿沟,只有跳出数字资源、人才向城市流动的恶性循环轨道,横亘在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才能真正被缩小乃至消除。3.1.3 创新乡村数字文化建设的多元形态乡村“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所代表的“新媒介文化”并非非此即彼,相反,二者紧密联系,互相依存,又共同发展。一方面,促进公共文化形态的数字化转换。一是推进数字技

22、术与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建立如云平台、大数据、网络营销等数字平台,及时、准确地对外传播与更新乡村文化内容。同时,在乡村传统文化如戏曲、舞蹈、民风民俗等中加入如 AI、DR、AR/VR 等数字技术,实现乡村文化的数字化创新,生动地呈现乡村特色文化,吸引不同群体的兴趣。另一方面,加强个体层面的数字乡村文化建设,从供给端入手,通过宣传、培训,使居民掌握数字技术的使用技巧,如拍摄和上传短视频、直播、带货、网络销售等,既满足了居民的日常文化需求,又实现乡村文化输出。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文化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现代化乡村文化建设才能最终实现。3.2 摆脱“方舟”的陷阱3.

23、2.1 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数字人才是数字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地方应当建设起属于自己的稳定性的数字人才队伍。首先,应以政府为主导,完善相关政策,建立乡村数字化人才引进机制,通过物质、政策激励等方式吸引人才。其次,聚焦深化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培育环境,围绕人才培养办法,加大资源投入,拓宽培养路径。最后,积极挖掘当地数字化人才,动员居民广泛参与,培养既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又具备专业数字素养的内生型人才。3.2.2 提升乡村居民的数字意识和素养提升居民的数字意识和素养,消除人们对数字技术的恐惧和偏见,培养人们数字化技术使用的能力,是摆脱“方舟的陷阱”的重要前提。一方面,需加大宣传,让村民能够以

24、辩证的眼光看待数字化与社区文化之间的关系,意识到数字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且具有一定的迫切性,尽管一开始可能会出现不适应和不匹配性,但其利远大于弊。另一方面,开展数字信息、数字技能培训,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办讲座,以提升居民的数字素养18,使其能够掌握数字技术,参与常态化数字乡村文化建设工作。3.2.3 实现数字化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主导并不代表“政府主体”,数字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应是多元的,乡村中的各种社会力量皆应参与其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112Research papers研究论文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因此,要努力促进建

25、设主体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对象从统一化向分类化的转变19。政府应积极动员和引导,努力激发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数字技术的使用意愿,满足他们的数字诉求,并共同参与到数字乡村文化的建设中去。同时,最大限度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建立职责分工制,明确政府、社会组织、机构等不同主体的责任,使各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政府主导、组织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数字乡村文化建设的良性模式。4.结语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信息错综复杂,生活瞬息万变,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被卷入数字化的浪潮之中,乡村文化建设更是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数字化背景之下,乡村文化建设何去何从?是每一个人都将思考

26、和探索的问题。毋庸置疑,数字技术以其高效率、智能化、信息化的优势,对乡村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意义巨大,换言之,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数字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技术是万能的,相反,每一种技术的应用都暗藏隐患与危机。事实也已证明,数字化来临之初,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冲击,会使一些传统文化处于消失的风险。在探索如何突破“庞贝”与“方舟”的瓶颈之前,每一个人都应持一种辨证的眼光去看待二者的关系,既看到其优势,亦看到其所面临的问题,才能切实探索出数字乡村文化建设的正确途径。【参考文献】1 陈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建设 J.理论学刊,2021(01):141-149.2 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

27、 三农 工作总抓手J.农村.农业.农民(B 版),2019,No.510(06):7-10.3 江维国,胡敏,李立清.数字化技术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研究 J.电子政务,2021(07):72-79.4 孙宁,瞿阳,冯献,李瑾.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思考 J.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6):159-164.5 蓝凡.智慧社区文化:新媒介对传统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全媒体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J.艺术百家,2013,29(02):65-69+118.6 孔华.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机理、困境、路径 J.福州党校学报,2022(05):12-17.7 周欢.

28、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前提、困境及路径探究 J.新经济,2022(4):46-5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9 朴承权.关于文化传统(性)的理论思考以韩国传统文化兴起为例 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04):176-179.10 朱丽丽.探析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的转型 J.传媒论坛,2020,3(02):78.11 高春凤.“互联网+”背景下北京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构建 J.农业展望,2019,15(12):125-129+133.12 杨吉华.数字乡村:如何开启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 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06):14-

29、19+87.13 尼古拉 尼葛洛庞蒂,尼葛洛庞蒂,胡泳,等.数字化生存 M.海南出版社,1996.14 秦秋霞,郭红东,曾亿武.乡村振兴中的数字赋能及实现途径 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22-33.15 苏岚岚,彭艳玲.农民数字素养、乡村精英身份与乡村数字治理参与 J.农业技术经济,2022(01):34-50.16 张伟,吴晶琦.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及发展趋势 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9(1):60-68.17 刘天元,田北海.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J.江汉论坛,2022(3):116-123.18 杨华,范岳,杜天欣.乡村文化的优势内核、发展困境与振兴策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22,22(3):23-3119 陈成文.“农村综合体”: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条新路径基于“湘东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J.湖南社会科学,2021,203(01):111-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