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一) 隋一、 建立:北周末年,杨坚掌握政权。581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二、 统一:(1) 时间: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2) 条件:1、民族:北方民族大融合,民族矛盾逐渐消失,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2、经济:江南经济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迫切要求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3、人民:人民渴望统一。 4、主观:陈统治腐败,隋国力强盛,指挥正确。(3) 意义;结束了分裂,再次实现了大一统。三、 繁荣:(1) 隋文帝开皇之治1、 措施:政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经济:发展生产,经济繁荣。效果
2、: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加。(2)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科举制正式诞生。1、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对全国的统治。2、 时间:605610年。3、 起止: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4、 评价:积极:A、经济: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以后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 促进运河沿岸大城市兴起。 B、政治:巩固了统一。 消极:给人民造成沉重的徭役负担,是导致隋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二) 唐一、 建立(1) 隋的灭亡:1、原因:隋
3、炀帝后期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2) 唐建立:618年李渊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二、 历史线索(1) 唐太宗贞观之治1、 唐太宗实行仁政的原因:从隋末农民起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2、 什么是“贞观之治”? 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繁荣。贞观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加强,史称“贞观之治”。3、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A、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B、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正确。C、隋朝的良好基础 D、人民辛勤劳动。4、 唐太宗从隋亡中吸取到
4、什么教训? 统治者不可过分的压榨农民,政府一定要轻徭薄役,发展经济,皇帝要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5、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有哪些?A、政治:善于用人、善于纳谏。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B、经济:发展生产,减轻赋役;注意节俭。6、 评价唐太宗。他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家。主要功绩有:A、军事上:对唐王朝开国和稳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B、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善于纳谏。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C、经济上:发展生产,减轻赋役;注意节俭。D、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E、文化上:发展科举制度。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
5、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评价武则天。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的功绩有:1、 政治:选拔人才。如狄仁杰、姚崇等。2、 经济:大力发展生产,使唐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加。3、 文化:创立武举、殿试。不足:晚年生活奢侈,提倡佛教也有不良影响。(2) 唐玄宗开元盛世1、 含义: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A、先代的基础。如唐太宗、武则天时期的统治,为其奠定基础。B、唐玄宗励精图治。其治国措施主要有: 政治:选拔贤才治国;重视地方吏治,
6、亲自考核地方官员。 经济:注意节俭和发展生产。文化:发展科举,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民族:采取和睦措施。对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3、 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A、农业 水利:唐玄宗时期兴修水利工程四十多处。耕作技术: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江南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农作物:蔬菜出现新品种,大多都从西域传入。茶叶生产地江南农业中占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行。(出现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称为“茶神”。)农具:出现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B、手工业:丝织业: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 制瓷业:青瓷、白瓷、唐三彩最为有名。C、商业: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成都、扬州。其中长安
7、城中坊是居民居住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是当时各民族的交流的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3) 灭亡:唐玄宗后期,统治逐渐腐败。出现了安禄山与史思明为首的叛乱,这是唐朝由盛 转衰的转折点。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农民起义,907年唐朝灭亡。(三) 科举制度() 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即以前的制度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很多出身低微,但有真实才能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做官。() 科举制的创立:隋朝时创立了科举制。、 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
8、完善:唐朝时完善了科举制。、 唐太宗:重视培养人才和发展科举制度。他扩充国学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进士科第一名称为“状元”。、 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亲自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面试,这是殿试的开始。各州每年选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项考试,称为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考者。 录取很多有用人才。() 评价科举制。、积极:、政治:改善用人制度,使许多有才华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把选拔官吏的权力由地方贵族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教育: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文化: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9、,大大有利于唐诗的发展。、对以后: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对世界:影响到新罗、日本。今天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都来源于中国。、消极:它束缚了人们思想,明清以后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四) 民族关系一、 基础知识;、 唐与吐蕃: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有的以农业为业,有的以游牧为业。吐蕃的冶铁业和纺织业水平也很高。世纪前期,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几次向唐求亲,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他。世纪时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回纥: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
10、。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回纥名称的演变:回纥、回鹘、畏兀儿、维吾尔。、 南诏:是今天彝族与白族的祖先。生活于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南诏统一六诏。、 靺鞨族:隋唐时期生活在我国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7世纪末建立统一的政权,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为勃海郡王。随着人口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增多,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有海东盛国之称。、 突厥:唐初年,突厥经常南下骚扰,唐太宗打败它,并俘其首领颉利可汗。唐太宗对这个民族采取了较开明的政策,让其贵族管理旧部,并任命大量贵族在朝廷做官。赢得北方各族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突厥地
11、区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二、 问答题:() 隋唐民族国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中原王朝强大,社会安定。、 经济:中原经济、科技发达,交通便利。国力强盛。、 主观:统治者采取了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有哪些?、 政治: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及友好交往。、 经济:传播了北方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藏族经济发展。、 文化:促进汉藏两族文化交流,尤其是先进的汉族文化在西藏的传播。()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宗教、民族等问题,大肆歪曲攻击西藏的实际情况和西藏的改革,支持西藏独立势力。A、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炒作“西藏问题”,其目的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1、目的:分裂
12、中国,遏制中国崛起。2、看法: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分裂祖国行为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B、 中共中央为什么要隆重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新中国政府对西藏实行的是什么民族政策?有什么优点?1、隆重庆祝是为了动员各族人民加快经济建设,维护稳定,建设团结、民主、文明、和谐的新西藏。2、新中国政府对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优点: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五) 对外交往:1“唐人”由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2与日本的交往(1)日本人东来:隋朝时已
13、经有日本遣使者到来,到唐朝时,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2)鉴真东渡: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3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4与新罗交往: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一、 问答:() 唐代对外往来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经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14、 文化:先进科技文化吸引各国。、 民族关系:民族关系融洽,方便了对外交往。、 主观: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唐文化对日本和朝鲜有什么影响?、 政治:仿唐制进行改革。如日本的大化改新。、 经济:吸收唐先进技术,与唐通商。、 文化:教授儒学,科举选官,唐诗在这些国家流行。仿汉字创立自己的文字。、 社会生活:仿唐的建筑(日本奈良、京都、招提寺;朝鲜的平壤等)、历法、医学、 生活、节日习俗等。(六) 隋唐文化:一、 基础知识: 1建筑: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700多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桥。2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
15、期的雕版印刷品。3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 经济重心南移(1)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即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A、南方农业的发展:1、农作物: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2、产粮区:太湖流域的苏州、杭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主要产地在江南。3、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由广州、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B、南方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品有了很大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
16、下”。江浙的丝织品质量很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已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浙江的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的首位,船上装有指南针。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C、南方商业的发展:1、大城市: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有:开封、临安。2、贸易:宋朝的海外超过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港口。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3、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
17、,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即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政治: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2、技术: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3、自然条件:南方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江南地区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3)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三国吴时,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2、两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3、唐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北人南移,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4、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从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二)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古的统一:统一的背
18、景是蒙古在12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金朝的统治,人民需要安定。一代天娇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了蒙古草原,蒙古国建立,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南宋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 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政策: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水利:治理黄河。农作物:推广棉花的种植。2、交通运输的发展: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使粮船从杭州直达大都。同时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3、商业:大城市:元大都即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对外交往:意大利人马可波罗
19、的马可波罗行纪,描写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政治:创立行省制度。1、目的: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2、内容: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朝还加强了对西藏、琉球(今台湾)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1、民族迁徙的范围更广、程度更高。元朝时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许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同汉族杂居。2、汉化的程度更高:原来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了。3、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民族融合的影响:促进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三)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基础
20、知识:1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2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一、(1)知识点: 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2明太祖加强君
21、权措施 (1)改革机构: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理朝政;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按擦司、都司)。(2)设置特务机构 锦衣卫。(3)八股取士 目的: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考试内容 四书五经 ;危害 禁锢人的思想,阻碍文化的发展。3、明成祖的强化君权的措施 (1)靖难之役:王族内部的争夺帝位的战争;(2)迁都北京 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削藩、增设特务机构 东厂。(2)明朝君权加强的原因是什么? 1、历代的积累;2、朱元璋个人的性格;3、明朝封建制度衰落,阶级矛盾尖锐。(3)明朝君权加强的表现是什么?1、中央、地方的行政改革:设立三省六部制在地方
22、:废除行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政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礼户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特务机构的建立:设立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3、科举制度的改革:八股取士。(5)如何评价八股取士?1、有利于加强君权;2、控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1)满州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1、满洲的兴起: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2、清朝的建立:皇太极即位,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内政,并注意选拔人才,联合蒙古各部,
23、势力不断扩大。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他就是清太宗。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君主集权的强化:1、加强君权的措施: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目的)。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乾隆帝: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文字狱:A、目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政府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B、影响: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 经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24、明代从外国引进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2)手工业: 1、纺织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2、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机户。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是早期雇佣工人,机户是早期资本家。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到了清代,
25、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增多,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二、闭关锁国: (1)原因:1、历史原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2、经济原因: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外部原因: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4、明清时国力下降。 (2)影响:1、积极: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二百年,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2、消极:但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
26、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二) 对外关系(明清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趋势:开放走向闭关)一、明朝: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明朝中外的交往郑和下西洋1、背景: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2、具体情况: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3、意义:经济: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政治: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2)明朝中外的冲突:1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21553年
27、,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二、清朝: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1)开辟荆榛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指挥舰队驶进荷兰军队盘踞的台湾城和赤嵌楼之间的海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政治: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军事: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经济:有利于台湾的开发。)(2)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
28、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军队被迫投降。4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三) 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基础知识点:1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2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3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
29、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5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清朝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2)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是什么?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和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3)清朝疆域四至: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岛等;南至南海诸岛。中国古代的分裂与统一: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统一:夏商周王朝(即前秦时期),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统一时间最长的是唐朝289年,最短的是秦朝15年。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