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回顾百年西诗汉译,探寻诗歌翻译新方法-《诗歌翻译论》评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220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6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顾百年西诗汉译,探寻诗歌翻译新方法-《诗歌翻译论》评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回顾百年西诗汉译,探寻诗歌翻译新方法-《诗歌翻译论》评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回顾百年西诗汉译,探寻诗歌翻译新方法-《诗歌翻译论》评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王东风教授的新著诗歌翻译论从诗学视角出发运用谱系学的方法对百余年来的西诗汉译展开批评性研究在展示诗歌翻译范式更迭的同时系统阐释了西诗汉译对中国新诗文化的影响 该书对传统诗歌翻译中的系列问题提出更符合诗学理念的翻译方法对西诗汉译的翻译诗学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诗歌翻译西诗汉译谱系学诗学 引 言诗歌是最古老且最具文体特征的文学形式它以独特的语言一定形式的节奏、韵律和结构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及作者的丰富情感 中国是诗歌大国我们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有新鲜文化的注入翻译在这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诗汉译对我国新诗的发展影响颇深“具有现代意义的西诗汉译活动始于 年迄今已有百

2、余年历史”(王东风:)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译界对诗歌翻译的研究不胜枚举主要关注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翻译及对诗歌翻译方法的探讨但对于西诗汉译这段历史的梳理还不够清晰对西诗中拍律和声律的翻译探讨也有所欠缺 年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王东风的新著诗歌翻译论 该书集王东风多年的诗歌翻译研究于一体从诗学的角度对百年西诗汉译进行了批评性研究基于谱系学对这段历史进行重新梳理同时对传统诗歌翻译方法中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对我国翻译诗学的构建和翻译研究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内容概览诗歌翻译论主要从译史、诗学和译者三个层面对百年西诗汉译展开系统研究:首先文史篇 王东风用前五个章节来详细探讨 世纪初以来的西诗汉译

3、及其对中国新诗形成的影响回顾了百年翻译史并研究了西诗汉译的范式更迭、诗歌翻译中的误区及诗歌翻译与中国新诗的形成等内容 他将福柯谱系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诗歌翻译史的研究当中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研究并回答了诸如五四时期西诗汉译是诗学诉求还是意识形态诉求、新诗诗体是否受西方诗歌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他还把不同时期的诗歌翻译归入不同的范式中进行研究从五四运动前的佛经翻译范式到五四时期的胡适翻译范式再到闻一多翻译范式中国的诗歌翻译逐渐克服了内容表达不足和韵式不同等问题 传统古体诗到白话自由诗的过渡从某种程度而言反映了文人们的时代诉求 新诗诞生于五四运动时期虽受西诗翻译的影响但其诗体同西诗相比却有较大不同 西诗中

4、十四行诗、素体诗、英雄偶句体等均属于主流诗体而新诗却是以自由体为主 以胡适为代表的学者们倡导白话诗歌在刚刚摆脱了中国旧诗体的各种限制与束缚后不愿再困于西诗严谨的格律与形式当中他们采用自由化的翻译方法不顾原文形式在句式上可长可短可押韵也可不押 这样的诗歌翻译“使中国新诗创作有了摆脱古代诗歌束缚的能量促进了新诗创作的发生”(熊辉:)但也进一步误导了不懂西诗的人使其认为自由诗就是西诗中国新诗的创作也受此影响成为以自由诗为主导的中国新诗坛 谱系学历史研究的宗旨就是将事件问题化作者通过把西诗汉译百年历史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与影响问题化帮助读者更好地反思这一段历史寻求历史的真相基金项目:本文系 年教育部产学合

5、作协同育人项目“大数据外语新文科专业建设与探索”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其次诗学篇 王东风在该部分聚焦诗歌翻译的本体致力从诗学角度来探究诗歌翻译的问题 一直以来译界对于诗歌翻译普遍采用“以顿代步”法这是由翻译家卞之琳在闻一多范式的基础上所提出的诗歌翻译方法其目的是解决格律诗翻译时的节奏问题自提出后受到学界的广泛采纳与推崇 但是王东风(:)指出:“英诗的节奏单位音步是整齐的、有规律的、可预见的而汉语的顿则不要求顿内的音步数要整齐顿与顿的组合长短不一顿的特点甚至与音步背道而驰”英诗的音步通常是等距的且有轻重之分而顿不分轻重每顿的字数往往也各不相同没有严格的限制由此可见“以顿代步”并没有

6、真正解决翻译英诗时的节奏对应问题反倒用顿还抑制了对原诗格律的体现 考虑到“以顿代步”的局限性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逗代步”法既通过“逗”这一节奏单位来对应原诗中等长的“音步”在西方格律诗中多是以严谨的双音节音步为主要节奏单位而逗是旧体诗的节奏单位且以双音节节奏单位为主这就为用二字逗来对应原诗的双音节音步找到了理论依据 在“以逗代步”法能解决原文等长的节奏问题后他又发现该方法并不能解决诗歌的声律问题遂又提出了“以平仄代抑扬”在汉语诗歌中最常见的声律体式是平仄律在英诗中则是抑扬格“抑扬和平仄只要按诗律进行组合就可以建构节奏发挥诗学功能这也正是英诗汉译中声律形式对应的理论依据”(王东风:)除此之外他

7、还谈到了诗意和诗意的翻译 诗意是“特定的意思在特定的诗形作用下产生出来的一种诗学效果其阅读效应就是一种让人感动、令人难忘的诗歌艺术美”(王东风:)要想表现这种艺术美可以在译诗的过程中找到原诗的格律形式传达出意境再通过意象选择的配合才能够真正凝聚起诗意 总而言之译诗得像诗译者要尽可能地帮助读者获取最真实的原诗诗意的表达最后译者篇 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西诗汉译百年历史中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诗歌翻译家王东风以刘半农、朱湘、朱生豪以及查良铮四位翻译家的翻译经历及贡献为例讨论译者的翻译理念对诗歌翻译的影响刘半农一生翻译了大量诗歌、小说、戏剧等作为一名诗歌翻译家刘半农的译

8、诗经历大体可以分为诗歌翻译的韵体期、诗歌翻译的散体期以及诗歌翻译的歌体期三个阶段 他早期多选择翻译原诗体裁为有韵的格律诗采用异化的方法将其译为中国旧体诗 一心想要“增多诗体”的他后受到胡适的影响转向翻译具有散文特征的格律诗翻译方法不再采用中国旧诗体式既不是归化也不是异化而是自由化 之后他又将目光投向民歌民谣的翻译在从欧洲留学归来后深受西方诗学影响的他“开始对原诗的诗学形式有所尊重翻译方法开始走直译路线出现了明显的异化倾向”(王东风:)可以说无论是从翻译内容还是翻译方法看都体现出刘半农希望丰富诗体的主张中国的译者们使用散体自由化的节奏来翻译英语格律诗使得译文通常以长短句为主破坏了原诗的节奏齐整

9、朱湘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诗歌的节奏性和音乐美他主张“以字代音步”要求跟随原诗的韵式尤其关注原诗的节奏 朱生豪注重语境和语义在翻译时通常把原文模糊的内容明晰化他那句著名的译文“生存还是毁灭”正是通过联系上下文充分理解原文后将“”表示的内涵意义明晰化 同时他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兼具充分摆脱原文形式上的限制对原文进行句法结构上的重组更好地发挥其文采“只有诗人才能译诗”是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泰特勒(:)提出的观点而现代主义诗人兼翻译家查良铮则是该观点的最好体现 在翻译西风颂第五章时查良铮采用了同原诗一样的韵式结构既 来进行处理同时“为了体现原文三韵诗的诗学结构他还特地外化了这种格式采用三句一小

10、节结尾一个对句的方式来再现原文的诗体”(王东风:)由此可见查良铮非常关注韵脚的设置重视体现原诗韵式总体上采用以顿代步法表现原诗节奏 不同的翻译家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翻译范式作者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反映出他们所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以推动诗歌翻译史研究同时为学界提供了译者研究的基本范例诗歌翻译论的核心方法论是诗学即从诗学的角度出发探寻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引入福柯谱系学思想和范式研究梳理百年西诗汉译的历史并展示了在大体相同的诗歌文化背景下不同翻译家的翻译理念和实践 学术贡献如上所述本书对百年西诗汉译进行了历史梳理并从诗学视角对这一时期的诗歌翻译进行了批评性研究同时提出更加符合诗学原理的翻译方法 该书在我国译

11、界具有重大影响对诗歌翻译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贡献 引入谱系学研究探寻历史真相人文社科的谱系学思想源于尼采发展于福柯“哲学意义上的谱系学研究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特征常用历史事实的偶然性和复杂性来颠覆人们当下 的某种共识”(王东风:)王东风认为在五四运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除了通过传统的史学研究来客观冷静地分析这一段历史外还应将谱系学应用到诗歌翻译史的研究当中 谱系学的宗旨是通过问题探寻历史的真相基于该思想有三个问题仍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即当历史被问题化、当断代被问题化及当偶像被问题化首先在谈及当历史被问题化时作者提到百年西诗汉译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一系列定论例如当下诗歌翻译方法定格在了“以顿代步”

12、法、中国新诗是受西诗影响演变而来的等然而从谱系学的史学研究视角出发一切结论都是值得被怀疑的 新文化运动发生于 世纪初的中国对中国当代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中对诗歌的影响表现在从格律严谨的旧体诗转变成不受格律约束的白话自由诗 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在当时以胡适为首的学者们倡导“诗需废律”同时在白话新诗运动的影响下多采用白话自由化的翻译方法 然而可能会有诗人或诗学者问道这种在诗体形式上不受任何约束、将西方格律诗译成自由诗的方法真的适用于诗歌翻译吗?通过这样的方法得到的译文还能够算诗吗?“谱系学是对血统的检验”(:)也就是说在翻译诗歌时译文应既有原文的血统也会反映出译语的文化诉求在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眼

13、中“翻译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它还是一种文化政治实践是社会精英阶层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以胡适为代表的文化精英阶层们将西诗译成新诗白话自由体既符合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又满足了他们所追求的思想大解放受此影响还涌现出一大批诸如徐志摩、郭沫若等中国新诗的优秀诗人们 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交流闭塞外语也不普及大家能看到的西方诗歌大多数是经过译者翻译处理后的译文因此译者的诗学理念对于其译诗选材、翻译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倡导白话新诗的译者们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将原诗诗体、格律、节奏、形式等一概抛弃只注重原诗的内容表达大多选取的是像西风颂哀希腊等支持革命运动、表达革命力量、讴歌革命精神的诗歌从诗学角度看这是注重诗歌

14、的信息功能而轻诗学功能 这种如此自由化的翻译方式会让很多不懂西诗的人误以为自由诗就是西诗的主要体裁从而也造就了当今诗坛中国新诗一直以自由诗为主的局面 因此与其说中国新诗是受西诗的影响不如说是“受翻译这一媒介的影响受各译家的诗学观念及其译诗所生成的诗学规范的影响”(文姗:)其次在谈到当断代被问题化时王东风(:)指出:“百年西诗汉译史可以分为三个相互关联交错的谱系阶段即旧诗化翻译时期、自由化翻译时期和顿代化翻译时期”其中“顿代化”就是界内一直广泛使用的“以顿代步”法“以顿代步”法是一种重要的西诗格律汉译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表现原诗的节奏有利于传达原诗的音乐美还有利于移植原诗的格律形式”(张成智:)

15、任何一种翻译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使用以顿代步法的目的是解决在翻译西方格律诗时的节奏对应问题然而“英诗的节奏单位是音步音步是音节整齐的、有规律的、可预见的节奏单位而汉语的顿则不是顿不要求顿内的音节数要整齐因此顿与顿的组合往往长短不一”(王东风:)由此可见以顿代步法并没有真正解决格律诗翻译时的节奏对应问题最后关于偶像被问题化 从谱系学的视角看历史似乎什么都是问题 在西诗汉译百年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一大批偶像级别的翻译家他们努力为国人带来不同国度的异域诗歌但他们是否真的向读者传达了原诗的诗学品质?我们所看到的译文“几乎全都有在翻译过程中抹杀原诗诗学品质的现象这个品质主要就是诗体特征即格律抹杀了格律诗的

16、格律诗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王东风:)同上述所提到的翻译方法那样无论是自由化翻译还是以顿代步法翻译原诗中的节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从而导致在翻译时音乐性、诗性上的不尽如人意 然而新文化期间涌现的译者们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被后来的研究者们当成了偶像导致在研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先入为主的观念不敢作批判缺乏一定的客观研究精神进入 世纪后中国翻译史研究得到极大繁荣与发展但对于中国百年西诗汉译这段历史却一直没有太大建树 究其原因除了诗学理论的缺席外在方法论上也有欠缺 追问背后被掩盖的、被忽略的、被忘却的史实是谱系学研究的特点通过谱系学研究方法回归到具体事件、具体问题上探究历史真相对翻译研究极具启示意义

17、提出“以逗代步”探寻拍律翻译西诗汉译的百年历史中诗歌翻译的理论及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旧诗化时期、自由化时期以及顿代化时期 三个时期不同的翻译方法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原来的翻译研究模式然而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无法将原诗中的节奏很好地体现出来节奏是格律诗的主要特征“节奏来自于有规律的重复格律诗的节奏单位在英语中叫音步在汉语中主要有五种说法即音尺、逗、音组、意组、顿”(王东风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目前学界一直使用的“以顿代步”法是一种重要的英语格律诗翻译方法有许多优秀的译者采用该方法翻译了大量西诗佳作许多诗人通过它来学习和模仿西诗的格律对新诗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顿”是有规律的停顿

18、也是现代白话文的停顿单位“用汉语说话最多场合是说出二、三个单音字作一顿少则可以到一个字一字顿也可以归附到上边或下边两个二字顿当中的一个而合成一个三字顿多则可以到四个字四字顿就必然有一个的了吗之类的收尾虚字不然就自然会分成二二或一三或三一两个顿这是汉语的基本内在规律”(卞之琳:)由此可见顿数的长度往往不统一忽二忽三与原诗的等长无法相对应这也就是“以顿代步”法一直以来争议不断的原因要想真正解决节奏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等长的节奏来对应同原诗等长的音步对此王东风提出了“以逗代步”法以期达到同原诗格律节奏对应的目的闻一多先生将中国古诗中的节奏称为“逗”并指出“中国诗不论古近体五言则前两字一逗末三字一逗七

19、言则前四字每两字一逗末三字一逗”(王东风:)在中国传统古诗中以二字逗为主王东风沿用这一传统提出“以逗代步”法并将其定义如下:“以逗代步指在翻译以音步为单位的英语格律诗时以等长的逗作为节奏单位以应对原文等长的音步主要是指以二字逗对应原文的双音节音步(:)”在汉语自身的语言系统中多是以双音节词为主如足球运动员“席尔瓦”被简化成“席”“大韩民国”被简化成“韩国”等等 在英语格律诗中多是以抑扬双音节音步为主在汉语传统诗歌中基本节奏单位也是双音节“这就为以逗代步提供了比较充足的语言与诗学理据”(王东风:)张广奎和邓婕(:)指出:“这种翻译方法是将现行的以顿代步诗歌翻译观进一步改进、优化和升华克服顿的长短

20、不一和无法对应原文等长音步的问题使译文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更贴近原作也更加趋于完美地展现出诗歌译文对诗歌原文的翻译转换”提出“以平仄代抑扬”探寻声律翻译以逗代步法虽可以解决译文与原文等长和音步对应的问题但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该方法在音调和声律上有所缺陷 所谓声律指的是“节奏单位内的声音变化的规律主要关乎节奏的调值”(王东风:)是英诗和汉诗格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 马妮(:)指出:“以逗代步法虽然弥补了以顿代步法顿内字数不一的缺陷却引发了新的问题:每个诗行同样的节奏导致译文难免读起来乏味单调从某种程度上形式上的节奏对应损害了原诗本来的节奏美”王东风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他指出无论是“以顿代步”还

21、是“以逗代步”都完全没有涉及诗歌的声律问题这也是当前学界在诗歌翻译上一直被忽视的问题为此经过大量研究与实践探索他提出了“以平仄代抑扬”法以达到完成诗歌声律翻译的目的无论是西诗还是汉诗其结构都不是简单的节奏组合这中间还需要声调的配合 诗歌如同音乐一般拍子和调子相互配合共同构成诗歌的音乐美 翻译界一直对诗歌翻译的声律问题有意回避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还有很多不足 声律指的是诗、词、歌、赋的声调和格律“英语律诗的声律来自音的轻重(抑扬)而汉诗的声律则来自调的变化(平仄)”(王东风:)英语律诗的节奏由拍律(音节组成的拍子)和声律(轻重音组成的调子)共同组合而成其组合的节奏单位就是“音步”绝大部分律诗常用

22、的声律体式是抑扬格两个拍子调子是轻重即两个音节一拍轻一拍重一抑一扬 而汉诗的节奏同样包含拍律和声律两个因素一个节奏单位构成一个“逗”典型的汉诗声律体式是平仄律其基本单位也是二分式由此可见英诗和汉诗在节奏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二者都是以双音节式为基本节奏单位并且英诗的抑扬与汉语的平仄又共同构成了声调的规律性排列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二字逗可以替代双音节抑扬与平仄也存在着可对应的等值理据 胡适曾经说过英诗的抑扬格就相当于汉语的“平仄调”(胡适:)平仄和抑扬都是构建诗歌节奏的基本要素可使用“平仄代抑扬”也可用“仄平代抑扬”的方式通过声调的变化来体现原诗的节奏 王东风采用该方法翻译了西风颂“并在 年的几次国

23、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了宣读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说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王东风:)至此对于诗歌声律翻译的一大难题迈出了前进性的一步传达原诗内容是翻译的基本要求是求“真”而追求诗歌的“美”则是翻译的高要求 诗歌有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以逗代步”法和“以平仄代抑扬”法的提出无疑都是在探讨和追求如何真正传达出诗歌的“美”结语诗歌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无论是诗歌翻译还是诗歌创作都能使中华文化更加绚烂多彩 诗歌翻 译论从诗学视角出发运用福柯谱系学方法研究百年西诗汉译对我国诗歌发展的影响重新审视了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甚至是被误解的问题同时从诗学原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逗代步”法和“以平仄代抑扬”法对我国诗歌翻译的建

24、设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卞之琳.雕虫纪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胡适.谈十四行诗的写作.吴奔星李兴华编胡适诗话.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马妮.“以逗代步”重译 :以郭沫若和顾子欣两个译本为基础.民族翻译():.王东风.以逗代步找回丢失的节奏:从 重译看英诗格律可译性理据.外语教学与研究():.王东风.以平仄代抑扬 找回遗落的音美:英诗汉译声律对策研究.外国语():.王东风.五四以降中国百年西诗汉译的诗学谱系研究断想.外国语():.王东风.诗歌翻译研究的理论创新:从“以顿代步”到“以平仄代抑扬”.外语教学与研究():.王东风.诗歌翻译论.北京:商务印书馆.文姗.五四时期西诗汉译流派之诗学批评研究:以英诗汉译为个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熊辉.论诗歌翻译与中国新诗创作的三重关系.广东社会科学():.张成智.英诗汉译以顿代步研究:兼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的译介.河北大学.张广奎邓婕.“以逗代步”:王东风诗学翻译研究.外语研究():.作者信息 董文妍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