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我是马拉拉有感 以生命抗争,于绝处逢生 读我是马拉拉有感 第二中学高一(14)班葛桐彤 她,是谁。她原是一个平凡的巴基斯坦女孩;她,是谁。她是诺贝奖史上最年轻的得主;她是谁。她是马拉拉优素福扎伊,一个拥有普通的名字,却拥有不凡人生的女孩;一个不保持沉默的女孩,一个以生命抗争,于绝处逢生的女孩;一个只想拿起笔写字,接受教育的女孩。一个用爱、坚定与宽容,为全球六千一百万无法受教育的儿童呐喊的女孩。 翻开书,静静地品读我是马拉拉这本书,感悟这个传奇的女孩 这是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一个十一岁的巴基斯坦少女在bbc网站上坚持讲述在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坚持为女孩的平等权利勇敢发声;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她
2、在放学回家所搭乘的校车上被突来的枪手开枪击中,子弹从左眼穿过左肩,性命危在旦夕;这也是一个幸运的故事。从斯瓦特到白沙瓦,从拉瓦尔品第到伯明翰,四次性命攸关的转院,一次次地与死神赛跑,终与死亡擦肩而过,在浴火中重生;这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故事。无数次的手术和康复治疗,终让她重新站起,优雅而自信地站在联合国的舞台上讲述这惊心动魄的经历,和与命运抗争永不停止的努力 读这本书时,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与悲哀。书中数次提及了因自杀式袭击、暴乱等疯狂行为所致数位平民惨死的事件。他们中的大多数,往往很善良、无辜,大多数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与儿童。他们就这样悲哀地成为疯狂与愚昧的陪葬着。 我不能说那是最黑暗的一天。
3、在她被谋杀的那段时间里,每天都很黑暗,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难熬。这么悲哀的话语不禁令我很心痛。相比于同龄人,马拉拉经历了也许她们一生都难以经历的事情,而这原本并不应该是一个十八岁,刚刚成年的女孩应该拥有的经历。读到这,我也仿佛明白,马拉拉的坚持:有许许多多与自己一般正处在花样年华,却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的女孩,她们也不应沦为人性沦丧的陪葬者,她们也应该拥有自由,享受平等的对待。所以,善良、勇敢、勇于担当的马拉拉站了起来,选择积极、勇敢地追求男女平等与和平。选择了以生命抗争,于绝处逢生。 我非常喜欢,马拉拉说的一句话。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马拉拉的话很真实,没有过多
4、的文采藻饰,有的只是一个善良的女孩最朴实的心声,有的只是对教育的无穷渴望。正如马拉拉所认为,教育能化愚昧为科学,能改变、拯救这个世界。教育无需轰动,即名师、名校、昂贵的学习用品,或许只单纯的需要一支笔、一本书、一个最普通的教师和一名受教的学生即可。只要有一颗受教的心,无论什么,这颗心最终会因教育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花来,芬芳他人。 恐怖分子以为他们能够改变我的目标,组阻止我的理想。但是我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除了已逝去的懦弱、恐惧、与无助。坚定、力量与勇气诞生了。我还是同一个马拉拉。我的理想依旧。我的希望亦如故。马拉拉的众多名言中,唯这句,极深地打动了我。这竟是一个十八岁的女孩所拥有的胆魄、坚定与坚
5、强。我钦佩她,这个从十一岁开始就敢于争取平等的权利,敢于同不公平抗争的女孩;我钦佩她,这个诺贝奖史上最年轻的得主;我钦佩她,这个遭枪击,严重受伤后仍没有停止抗争、追求平等、自由、和平的女孩;我钦佩她,这个以生命抗争,于绝处逢生的女孩;我钦佩她,这个十八岁就如此伟大的女孩。我没有这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女孩所有的坚强、勇敢、自信,我为自己的胆小而倍感愚蠢,我更为自己在中考失利后的泪流满面儿自叹不如,感到惭愧。马拉拉成了我的榜样,她的形象在不断告诉我要坚强、勇敢,不服输,不放弃,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我钦佩她、赞扬她、尊敬她、喜欢她,这个伟大的女孩。这颗朴实的心,这颗可贵的心。 伴随着最后一页纸的轻轻从
6、指间落下,我看完了整本书。翻回到书的封面,马拉拉那温柔的笑容在没有头巾的遮掩下显得格外动人、好看。马拉拉,这个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奖获得者,这个有着九死一生传奇经历的女孩,这个绝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巴基斯坦少女,倔强而坚韧地为儿童、女孩受教育权而呐喊,一次次地蜕变,涅槃终迎来阳光。马拉拉用自己的故事真实、细腻地想我诠释了别样的坚强、勇敢、执着、好学。有些人注定是伟大的,而她注定会是其中一个。她的故事将深深地影响全世界。 她,是谁。她,是马拉拉优素福扎伊,一个以生命抗争,于绝处逢生的传奇、伟大的女孩。 【何雅宁老师评语】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马拉拉以自己的实践践行着自己的誓言,成为当之为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作者笔下的马拉拉形象丰满,传奇而伟大。本文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较多地方使用修辞,文章读起来生动而自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