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出场逻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1542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3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出场逻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出场逻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出场逻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12-14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23N057);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jg20220394)。作者简介:曾骊,女,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八八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家荣誉制度、政治传播等。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频繁,在此过程中,国家形象的建构愈显重要。近年来,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等少数国家恶意诬蔑中国,如刻意诋毁钟南山等抗疫英雄等,对中国污名化,妄图以此抹黑中国形象,破坏中国精神信仰,阻遏中国发展进程。面对国家形象较量的紧迫性,如何更有效地建构中国形

2、象成为新时代的重要命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先后提出“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1,“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等一系列新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3,为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以下简称“国家荣誉制度”)和中国形象建构提供理论创新方向和实践路径。每个人都代表国家形象,国家功勋荣誉获得者更具典型性,具有很强的正面形象表征,对各国公民而言具有一种道义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是中国形象物质存在

3、和精神气质在国内外公众心理的投影。因此,国家荣誉制度设立是建构新时代中国形象的制度安排。综观关于中国形象的学术研究成果,中国形象建构研究与国家荣誉制度结合起来的成果较少。鉴于此,本文从国家荣誉制度为何是建构中国形象的优质资源切入,围绕如何建构中国形象“认知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四重出场逻第 34 卷第 1 期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Vol.34 No.12023 年 2 月Journal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Feb.2023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出场逻辑曾骊(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摘要:国家荣誉制度是为国家作出重大贡

4、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集体而设立的,为新时代中国形象建构提供了重要资源。应充分发挥国家荣誉制度的建构优势,从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认知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四重出场逻辑”切入,展示中国英雄模范人物和集体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持续将微观实践与宏大叙事紧密关联,真实、立体、全面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实现中国形象的有效建构。关键词:国家荣誉制度曰价值属性曰中国形象建构曰出场逻辑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3.01.015中图分类号 D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0339(2023)01原0101-07101辑、何以建构“真实、立体、全面”

5、的中国形象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更好地发挥杰出公民及其事迹对中国形象建构的作用提供理论借鉴。一、四重价值属性:国家荣誉制度何以是建构中国形象的优质资源当前,学术界对国家荣誉制度、中国形象分别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对于两者的相结合研究还比较少。关于中国形象建构的研究成果,尚未充分注意到国家荣誉制度对于中国形象建构具有的重要作用。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国家荣誉制度因其权威性、持续性和人物事例的典型性,可在一定程度破解中国国家形象“传导分离”瓶颈的难题。国家形象建构是集政治、历史、文化和传播一体的系统工程,体现的是国内外公众及国际舆论对国家的全面印象和主观评价,离不开国家形象的时代背景和资源选择。为更好地

6、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对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出场逻辑进行研究,首先,要清楚国家荣誉制度为何是建构中国形象的优质资源。具体而言,需要把握以下四重属性。(一)国家荣誉制度政治属性的“被赋予”国家荣誉制度的政治属性为制定主体所赋予,与时代相联接。只有被赋予政治属性,国家荣誉制度才能进入建构国家形象的范畴。礼记 乐记 云:“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功勋表彰历来是治国安邦的重策,表现出深厚的礼治传统,更是体现了治国理政的价值导向。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需要引导、鼓励更多的“非常之人”为之努力和奋斗。在百年未有之大变

7、局中,主导价值的建立成为政治必须。同时,对于国家荣誉制度的需求也是建设国家软实力的需要。因而,国家荣誉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也成为中国形象的建构过程。(二)国家荣誉制度历史属性的“始终潜在”国家荣誉制度作为一种治理的悠久制度,具有被国家形象建构“征召”的显性价值。中国功勋荣誉制度自春秋战国起,有着 2 000 余年的历史,爵禄的明确划分、奖惩在帝制王朝一直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不论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进程中,均适时设立勋章、奖章和各类荣誉称号。如延安时期,毛泽东多次为英雄模范撰写锦旗、奖状和题词;解放战争时期,设立“支前功臣”“毛泽东奖章”;新中国成立后,陆续设立“解放勋章(奖章)”“

8、八一勋章(奖章)”“独立自由勋章(奖章)”;改革开放以来,由不同制定主体颁授“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2017 年“1+1+3”国家荣誉制度顶层设计全面落地,其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正式形成。党在百年历程中一直以英雄模范激励人民奋进,争做杰出公民的价值不同时期均潜在。(三)国家荣誉制度文化属性的“当下与变化”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当下”与中国形象建构的“变化”相关。虽然中国功勋荣誉起源悠远,相关制度制定标准和颁授几经风雨,但在时代发展中动态适应国内外变局,展现的大国形象更加真实、立体和全面。一是功勋荣誉名称没有变化,体

9、现的公民形象、国家形象在变化。如新中国成立后设立的“八一勋章”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既是注重人民军队光荣传统,汲取传承我军功勋荣誉有益经验,又体现中国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要求的军人形象。二是功勋荣誉的种类发生变化,名称也与时俱进。如解放勋章、独立自由勋章,是我国在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时期的形象写照,新的国家荣誉制度体系里已经不存在了;新设立的“友谊勋章”,不仅有利于推动大国特色外交,也有利于深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荣誉制度已经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成为“制度优势”下展示中国之治、公民风采和大国风范的优质资源。(四)国家荣誉制度传播属性的“话语攻势”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环境和

10、治理发生重大变革,国家形象的发展趋势、规则和路径也在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看作是“一种竞争范式的变迁,从现代社会中地缘政治与权力的竞争转向后现代社会的国家形象、国家品牌与影响力的竞争”4。国家荣誉制度作为国家荣典礼仪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公民之间的传播关系。当然,对于曾骊: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出场逻辑102国家整体而言,英雄本身就是国家形象竞争的资源。国家可以借助功勋荣誉颁授仪式,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促进本国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西方国家很重视通过荣典礼仪、文化传播提升国家形象,如对诺贝尔奖的宣传、在好莱坞大片中的西方英雄塑造,穷尽力量发挥政治仪式、学术

11、仪式、媒体娱乐的话语传播作用等。在国家形象话语环境转型的新时代,我国在党和国家重大节庆、纪念日时点,集中组织国家荣誉颁授,凝聚国家“永远进步”的向上力量,更是蕴含丰富的传播资源,扮演着中国形象建构的重要话语角色。通过对国家荣誉制度既有研究的文献梳理可以发现,西方学者相关研究成果提供了关联融合、运行模式和建构路径等方面的借鉴,对此,我们应该立足中国国情和国家形象建构特征,扬弃结合加以使用。国内大多数学者从宏观架构来看待国家荣誉制度对国家治理的作用,而基于中观层面的中国形象与国家荣誉制度层面的建构逻辑、建构作用研究较为薄弱。目前少有学者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对国家荣

12、誉制度与中国形象的关系进行梳理和阐释。目前国家荣誉制度的意义、内涵、特征要素等框架已初步成型,但是缺少对新时代国家荣誉制度与中国形象建构的逻辑研究。实际上,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深刻内涵以及建构方式等有着深刻联系,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议题。二、逻辑基点:国家荣誉制度与中国形象建构的认知认同每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有一个中心范畴即逻辑基项,对其他理论的相关性和科学性起着制约作用。在认知功能上,个人形象展现国家形象。柏拉图说,“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5。国家功勋荣誉是以国家名义颁授的最高荣誉,表彰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6,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内在维度即人

13、们具有渴求获得承认、肯定以及自我实现的内在诉求;外在维度指社会对于积极服务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的积极评价和表彰。据此,国家荣誉制度是国家与公民互相认同的纽带,将个人荣誉、集体荣誉与政治价值、国家利益相链接,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丰富的历史记忆、典型事迹、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正面展示和体验作用,可以为中国形象正面“认同”行动提供充足的建构素材。当前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逻辑基点就是切实提高公众认知认同。认知认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根本任务在于强化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荣誉感,对新时代民族国家的归属感,从而实现对建构中国形象的认同感。认知认同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从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心理结构和新闻传播效

14、果规律来看,精神引领、典型示范、形象建构都属于个体意识形态的深层次问题,人们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典型示范、教育学习、活动实践等路径产生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并将这种认同心理转化为现实行动。因此,四重认同逻辑中第一重逻辑即认知认同,是要将国家荣誉制度体现的特征与中国形象正面建构进行“三层级对接”:国家荣誉制度体现的人民性与建构真实的中国形象相对接;国家荣誉制度体现的叙事性与建构立体的中国形象相对接;国家荣誉制度体现的完整性与全面的中国形象相对接。这些共享性特征从思想意识层面出发,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传播体系,为建构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建立共识,汇聚力量。(一)国家荣誉制

15、度的人民性与真实的中国形象建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7,是国家荣誉制度的内在品性,而真实则是中国形象建构的基本前提。人们认知个体形象和国家形象,在认知的心理机制上是基本一致的。形象几乎都来源于真实存在,个人形象是个体肉身及其内在气质展示,国家形象是由其土地、人民、政府、军事、经济、文化等真实存在的事物形成。没有真实存在,就不会产生个人形象和国家形象。习近平指出,“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8。“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真实存在主体,就是广大人民。而且,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国家荣誉称号的名称冠以“人民”,如“人民

16、英雄”“人民卫士”“人民科学家”“人曾骊: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出场逻辑103民艺术家”“人民教育家”等。国家功勋荣誉获得者是各族人民的杰出代表,国家尊重各族人民的身份,认可各族人民的成就。国家功勋荣誉获得者体现人民积极主动的牺牲奉献行为,是将内在的道德意识转化为外在的道德行为,与其对国家的坚定信念与高度认可密不可分,是中国人真实工作学习生活、真实成就和真实获得感,是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在“西强我弱”的全球话语格局中,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舆论竞争,“让真实说话”往往比“为真实说话”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国家荣誉制度的叙事性与立体的中国形象建构叙事性是国家荣誉制度的表现形式,而立体则是中

17、国形象建构的基本认知。我国国家荣誉制度规定,“国家设立国家功勋簿,记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及其功绩”“国家和社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的卓越功绩和杰出事迹”9。国家形象是抽象概念,如何使抽象概念可观、可言、可感,需要好好“叙事”,以叙说者、叙说对象、叙说内容、叙说媒介、叙说环境等要素建立叙事框架,讲述国家功勋荣誉获得者事迹,建构立体的中国形象。从国家荣誉制度出发“讲好中国英雄模范故事”,通过叙事建构中国形象,要特别重视时间立体性、空间立体性的建构。一是时间立体性建构。“七一勋章”跨越中国共产党致力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程,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征,建构了具有不同

18、时代色彩的民族复兴叙事内容与表达方式,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渡江英雄”马毛姐为代表的以独立为核心的民族复兴叙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钢铁裁缝”艾爱国为代表的以富强为核心的民族复兴叙事;改革开放时期以“水过不去,用命来铺”的黄大发为代表的以振兴为核心的民族复兴叙事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为代表的以圆梦为核心的民族复兴叙事;等等。二是空间立体性建构。国家功勋荣誉制度设立的“五章”,表彰的是杰出公民代表,弘扬先进事迹,从个人叙事关联国家叙事。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例,李延年居功不傲、谱写英雄赞歌,关联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的新中国奋斗史

19、;袁隆平“禾下乘凉梦”的个人叙事,是用世界 7%的耕地养活世界 22%人口的国家叙事,并延展解决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11;“敢医敢言,勇于担当”的钟南山院士的个人叙事关联中国和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历程。国家功勋荣誉制度改善了简单的、平面的认知性传播,以英雄模范的个人叙事引申至国家叙事,个体叙事嵌入国家叙事,受众在被丰富的精神滋养后,把“多维”与“立体”的中国形象建构变成了现实。(三)国家荣誉制度的权威性与全面的中国形象建构权威性是国家荣誉制度的显著特征,而“全面”则是中国形象建构的基本呈现。国家荣誉制度建构全面的中国形象,在这里主要突出国家授予荣誉的权威性。国外国家荣誉制度设立有三

20、种类型:一是比较规范完善的制度立法,如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等;二是部分制度立法,如法国等;三是以议会决议、政府命令、元首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形式提供依据,如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可见,各国普遍将国家荣誉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通过法律等途径全面树立荣誉对象、颁授主体、颁授程序和受众群体的权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规定,在荣誉对象上,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的“五章”颁授对象,根据法律规范都先公开征求社会各方意见,最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在颁授主体上,也由法律作出专门决定,由国家主席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在颁授程序上,颁授时间一般选择党和国家重大

21、节日、纪念日,如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不仅向荣誉获得者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和签发证书,还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及其功绩记载在国家功勋簿,国家赞美宣传荣誉获得者并引导人民尊崇学习英雄;在受众上,国家荣誉制度的权威性进一步得到体现,跨越行业、民族、区域、性别甚至国别差异,充分体现了国家形象建构的广泛性、代表性和世界性。国民性格决定国家性格,国家功勋荣誉具有权威性、崇高性和代表性,人曾骊: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出场逻辑104曾骊: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出场逻辑民崇尚向往国家功勋荣誉,才会带着热爱、敬爱的情感去认可和宣传国家。三、逻辑起点:国家

22、荣誉制度与中国形象建构的价值认同传播好中国文化“要从学习典型各种文化元素中提炼出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找出那些可以引起人们共鸣的价值,这样才更能打动人。我们现在经常讲 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或者 讲好中国故事,如果仅停留在事实和故事层面,往往是不够的,要上升到价值观层面才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更能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13。国家荣誉制度与中国形象建构有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逻辑起点,它是认同体系建构中的起始要素,即国家荣誉制度的设立,表彰的是杰出公民代表,这些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获得者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应符合人民对中国形象的价值认同。国家荣誉制度的设立和颁授,显示出强烈

23、的价值取向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和集体,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正是国家的荣光、国家形象的投射、国家未来前行的力量。(一)公民身份的思想力量,强化中国形象价值认同国家荣誉在增进公民身份认同的同一性,使中国形象建构在诸多资源利用的认同性上具有了优先性。功勋荣誉授予对象都是在各行各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公民和集体。这些公民既来自各行各业,也来自各个民族。国家对民族身份的平等对待,增强了各民族成员共同参与建构中国形象的责任意识,融入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国家荣誉制度推动了公民荣誉权的实质化,当国家保障公民权利、实现权利诉

24、求、承认贡献成就,重视彰显公民的政治声誉和崇高地位,人民对国家形象的价值认同才具有现实根基,国家荣誉制度才能更有效确立起建构国家形象的思想力量。(二)集体记忆的精神力量,强化中国形象价值共识集体记忆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14。国家形象是软实力,建构需要具体内容切入,找寻形象化、具体化、大众化的符号,国家功勋、国家荣誉获得者唤起的集体记忆,使国家形象可观可感。国家荣誉颁授活动,展示了国家荣誉获得者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事业成就、优秀品质和价值观念,也唤起人民对摆脱外来侵略、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新路的集体记忆。我国国家荣誉获得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英雄模范

25、人物,他们见证了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国家荣誉颁授活动,将人民、国家都带入历史的集体记忆,使人民群众在共享时代记忆的过程中理解获奖者的荣誉,明白什么是奉献行为,什么是创新精神,什么是核心价值,什么是民族英雄,什么是国家荣光。可见,国家荣誉制度褒奖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雄模范和集体,是中国公民的杰出代表和能代表中国形象的先进典型。四、逻辑中项:国家荣誉制度与中国形象建构的情感认同形象来源于人民的直接感知。人民对国家感知是中国形象建构的重要依托,国家荣誉制度促进人民群众与国家之间的情感互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形象建构的成效。这是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逻辑中项,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当

26、前,信息化、全球化、现代化进程正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交往方式以及价值理念,世界已从“人物”二元空间走向“人信息物”三元空间,导致人们的情感依赖和归属认知容易陷于模糊不清的境地,共享的情感归属就成为建构国家形象的关键环节。如何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选择中国形象建构的资源,国家荣誉制度的实践方式、国家荣誉获得者展现的真挚与情感,成为人民情感归属和记忆重现的最好载体。无论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还是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等,每一次的国家功勋荣誉颁授,都唤起人民群众参与其中的历史记忆,强化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满足人民对

27、国家归属和眷恋的心理需求。这些情感认同中,既有理性情感,也有感性情感。105曾骊: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出场逻辑(一)崇尚英雄的国家态度,颁授仪式激发感性情感颁授仪式作为文化载体,紧密联系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内在情感,国家可以通过仪式激发公民情感共鸣,进而塑造公民对中国形象建构的情感性认同。通过观看国家荣誉制度的颁授仪式,可以建构起人与事、时间与空间、勋章与精神的形象域,让观看者实现同一性的情感共鸣和心理体验。国家荣誉颁授在新时代发挥了建构中国形象的重要作用,是主流价值信仰与国家形象的生动诠释。首先,人与事的共融。仪式颁授对象事迹展示了中国发展历程。每一位国家功勋、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为中

28、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位位平凡的人民群众代表,一件件感天动地的事件,绘就了共和国波澜壮阔的中国奇迹。其次,时间与空间的共享。每次集中颁授仪式的时间都镌刻着中国开天辟地、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时代印记。颁授仪式在国家重要政治空间人民大会堂举行,通过众多国家级媒体传播,营造了仪式现场人员与观众的共情,所有参与者、观看者不仅是国家仪式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传播者。在这种共享的时空场域里,中国形象的建构意义、内涵得以形成共识和内化,增强了人民与国家的命运与共情感。第三,仪式符号承载了中国形象。国旗、国徽、国歌、勋章等富含国家元素的物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集体乘坐礼宾车由国宾护卫队护

29、卫前往人民大会堂,青少年热情欢呼致意献上鲜花,护旗手、礼兵手等中国军人护送勋章庄严入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与国家功勋荣誉获得者一同步入会场,彰显了国家荣誉的神圣和尊崇,传递了党和国家敬仰英雄、崇尚英雄的理念,激发了公民崇高的爱国情感。(二)法律规范的国家荣誉,良法基础内化理性情感法律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具有权威性和规制性,是建构国家形象的必备手段。良好的法律制定和法律执行,会产生积极性和肯定性评价,继而实现法律认同。法律认同是人民对于法律的一种理性情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于国家荣誉制度的专门性、权威性法规。国家

30、荣誉以专门法的形式进行具体确定,保障了国家荣誉制度的规范化、权威化和系统化,为公民对国家形象的理性情感认同提供了良法基础。在党和国家重大时间节点进行国家功勋荣誉颁授,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也是通过法律规范建构中国形象的重要实践。在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制下,以国家名义褒奖在国家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代表,满足了社会的情感需求,顺应了人民的信任,促进了人民将法律认同内在化,国家荣誉制度亦成为中国形象建构的理性情感。因此,法律规范保障了国家荣誉制度在人民生活中的权威性认识,进一步深化了人民基于法律规范的对中国形象的理性情感。五、逻辑终点:国家荣誉制度与中国形象建构的行为认同中国形象来源

31、于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建构,其建构离不开人民对英雄模范人物行为的深度感知、深刻认同。国家荣誉以制度形式得以确立,保障了人民群众良好行为对中国形象的持续建构。国家荣誉制度是选树先进典型、表彰英雄模范的制度,国家荣誉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值得每名公民学习。将国家荣誉制度优势转化为中国形象的治理效能,就要向全社会传递党和国家尊重英雄模范、社会爱戴英雄模范、人民争做英雄模范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融入每位公民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职业理想中。(一)把牢英雄模范学习宣传尺度,内涵式建构中国形象过去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对于英雄模范的学习宣传盲目追求“高大全”,活动规模追求“宏大”,活动数据和形式追求“美观”,这

32、既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利于中国形象内涵式建构。习近平指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15国家荣誉获得者大多从普通家庭、普通工作岗位上成长起来。要善于挖掘每位英雄模范人物的闪光言行,不夸大不缩小,把他们的事迹有血有肉地展现在106曾骊: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的出场逻辑更多国人面前,从幕后走到台前,让时代楷模持续引领时代发展。(二)抓住知行转化的关键环节,塑造更多英雄形象谱系国家荣誉制度建构中国形象最终目的是达成人民与国家同心同向同行的效果,将英雄模范精神转化为更多人民群众的实际行为。因此,要将英雄模范精神学习延伸至专业工作。在职业工作中引导人民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

33、,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增强国家荣誉制度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要将英雄模范精神学习延展至个人规划实践。分析英雄模范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等,对标个人学习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家庭发展规划、兴趣爱好规划等不同层面进行落实。相关单位和基层组织,可以构建特色鲜明的学习转化长效机制,全方位为公民设计、制定形象提升计划,特别是大中小学要用好国家荣誉制度资源,在青少年中积极开展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要将英雄模范精神延展至基层,有效扩展受众,深入农村、街道、工厂、矿山等,让每位公民都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言人。结 语在信息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民经常被视为国家流动的名片,在各国民众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正面形象更易

34、得到国际舆论的同情、理解和支持。人们在国家荣誉制度实施中的情感体验,对国家形象建构,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交流、互动,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家荣誉制度为中国形象建构提供了政治历史文化资源,将中国英雄故事讲精彩、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讲明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讲透彻,将有利于更好地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参考文献1华春雨.发挥功勋荣誉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 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N.人民日报,2016-05-19(1).2 更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促进中国和世界交流沟通作出新的贡献N.人民日报,2021-05-28(1).3 本书编写组.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

35、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2:34-35.4 Peter Van Ham.Branding Territory:Inside theWonderful Worlds of PR and IR Theory J.Journal ofInternational Studies,2002(2).5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知,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63-364.6 国晓光.国家荣誉制度设立与国家认同建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2).7 侯衍社,周康林.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论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4).8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

36、授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6-30(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N.人民日报,2015-12-28(8).10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2).11 姚晓娜.国家荣誉制度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2 吴江.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76.13 柴雅欣,李云舒.讲好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06-03(5).14 法莫里斯 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35.15 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30(2).责任编辑:许立坤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