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133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坛集萃132虹虹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刘子萍(青岛市即墨区段泊岚程戈庄小学 山东 青岛 266000)【摘 要】教学行为不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综合学习素质与学习思维的有效培养。而在众多的学习思维中,质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从而引导他们能够针对一些知识点和学习方式提出疑问,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质疑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意识觉醒的基础,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一项关键,质疑思维的培养要从小学低段做起。因此,该文以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为例详细阐述学生质疑思维和质疑意识的培养。【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质疑思维1 培养小学生

2、质疑思维的必要性我们之所以注重在小学低段的教学过程中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1 质疑思维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前提对于教学行为,我们所形成的解读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承和进一步发展。通俗地说,教学行为不仅是某些知识点或知识板块的不变的传承,而是要随着教学行为的持续开展加入新的元素和内容。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同样也是如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系列知识通过教育不断传承下去,而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知识,最终才拥有了我们现在这众多的自然学科。而新知识的出现必然是一种创新性的行为,这也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觉醒在很大程度上来

3、源于相关主体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质疑。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遵守教师的意见,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任务,不会对相关知识产生质疑,创新意识的觉醒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质疑思维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基本前提。1.2 质疑思维的培养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学生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会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小学低段的学生心直口快,能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上提出或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无论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是学生之间的交流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课堂沟通工作的充分开展会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意见交流,学生内部出现

4、的一些问题也能在这种良好的互动沟通下得到内部解决,教师也无需对每一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这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取得理想的学科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见得到充分表达,这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与我国最新的教育指导理念是高度一致的。2 小学生质疑思维培养的阻碍因素经过上文阐述,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培养小学生质疑思维的必要性。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也都具备这种良好的教学意识,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促进学生此项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但从整体来看,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1 教师提供的质疑契机不

5、充分我们所理解的质疑,主要是指相关主体结合个人的认知经验对客观事物所表现出的一些形式、原理和特征提出疑问的行为。这也就是说,质疑行为能够发生的一个必要前提是相关主体要有一定的经验认知,特别是对质疑的客观事物本身有一定的经验认知。如果我们对客观事物一无所知,那么在了解该事物的过程中,大概率会全盘接受而不会产生疑惑。这一点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首先要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质疑契机,让学生发现在某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存在与自己之前所学知识相违背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投入是相对较少的,这也就导致质疑气机相对缺乏,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升幅度非常有

6、限1。作者简介:刘子萍(1995,9-),女,山东青岛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教坛集萃133虹2022/第12期2.2 学生的课堂互动沟通意愿相对较低影响学生质疑意识的另一项重要因素便是课堂的互动沟通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产生疑问并不代表着他们最终能够将这一疑问在课堂上提出并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进行“我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会不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其他学生的嘲笑”这样一番思想斗争。学生之所以形成这种思想顾虑,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并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构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因素。只有当学生充分

7、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才会对教师本人产生更为强烈的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会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主动提出来。学生存在这方面的顾虑就表明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并没有充分建立起来。第二,包容和谐的课堂文化未完全塑造成型。学生的一系列学习行为自然也会受到课堂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如果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学生的精神状态必然会是非常放松的,此时再提出问题或表达意见的过程中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如果课堂氛围和文化一直都是非常严肃的,学生也就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影响自己的课堂学习状态和思维。因此,由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未形成以及宽松包容的课堂主体文化尚未建立,导致学生的课堂互动沟通意愿相对较低,在一

8、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质疑思维的培养2。3 小学生质疑思维培养的策略关于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该文经过详细研究和探讨最终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3.1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质疑契机上文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质疑机会,是学生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始终无法得到实质性进步与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机会。考虑到质疑行为的发生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和认知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故意犯错,这有助于在教学前期阶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质疑意识萌芽。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学过程中

9、,教师通过设计课堂互动的方式,并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故意犯下错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互动环节如下。教师:“学生们,经过详细分析和解读书本上的内容。我们最终发现乘法是一种从加法演变而来的计算方式。严格意义来说,任何的乘法都能写成加法,只不过对一些数字较大的乘法算式,写作加法比较繁琐,所以被我们用乘法代替。现在请大家回答:43 可以用什么样的加法算式表示呢?”学生:“43 是表示 4 个 3 相加,也可以表示 3 个4 相加。”教师:“非常正确。所以这验证了我们刚才说的结论。而 4 个 3 相加的结果是 11,所以 43=11。”学生:“教师,您说错了。4 个 3 相加的结果是 12,所以 43

10、 这个乘法算式的最终结果也应该是 12,而不是 11。”教师:“学生们回答得非常好。是教师在这里算错了,大家可千万不要像教师一样在计算问题的时候粗心大意。”观察这一情节,我们会发现: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乘法实质的过程中结合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将其转化为加法算式后,在计算结果方面也故意设置了错误。学生可能对乘法知识的学习尚不精通,但对 10 以内的加法却是熟稔于心,所以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教师的问题并提出疑问。需要指出的是,文章在此所列举的只是为学生创造质疑机会的一种方式而已,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应用一些其他方式创造质疑的机会。只要有助于学生质疑契机的创造,便能有效培养其质疑

11、意识和质疑能力3。3.2 塑造良好的课堂沟通氛围塑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课堂的包容,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欢乐。特别是当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产生疑问时,也不会因为担心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而不敢提出。一个轻松优质的课堂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效率所产生的积极能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主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的质疑行为进行充分肯定。例如,“表内乘法”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向学生讲述数字 19 所有的乘法口诀。在乘法口诀的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主动询问全班学生对这些乘教坛集萃134虹虹法口诀的学习是否存在疑问。当教师主动

12、询问学生是否存在疑问时,要给学生留下较为充分的思考时间,特别是要让那些存在学习疑问的学生有提出疑问的良好的机会。而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时,教师要对其保持充分重视,并给予专业解答。如果发现极个别学生有嘲笑这名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制止这种负面行为并对相关学生进行批评和劝导。教师要用实际行动向全班学生证明,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是一种积极思考的良好的学习表现。学生真正拥有了这种意识,便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减少质疑的顾虑。另一方面,小学生思维相对简单所以其心理变化往往会表现得非常明显,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上课状态,特别是面部表情变化。当讲解到某个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发

13、现某位学生面存疑惑或发出质疑的语气,要在第一时间暂停教学工作并询问学生,引导学生勇敢提出自己的质疑并将其解决4。3.3 鼓励学生开展质疑性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对相关现象提出质疑,就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某个知识点有着属于自己的想法或理解。正是由于现有知识和自身的思维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摩擦和碰撞,才最终导致了质疑行为的出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问不必一一详细解答,而是首先建议他们在产生相关的质疑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相关疑问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指导学生首先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钻研探索能力的进步。例如,“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

14、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向学生详细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以及一个除法算式中各个部分的组成要素名称。关于被除数和除数的讲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如 168=2 算式中,16 叫被除数,8 叫除数,2 叫做算式的商。学生始终不能理解被除数和除数这两个基本概念,并且在课堂上提出了质疑。对学生所提出的质疑,教师并没有立刻进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准备 16 个玻璃球自己演算一遍。学生遵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演算,从一个瓶子中取出 16 个玻璃球,而后将他们以 8 颗为一组分成了2 组。当学生真正完成了玻璃球的划分过程,他们才明白这 16 个玻璃球是被划分的对象,而这种划分方式就是除法。所以 16 叫做被除

15、数,而每一次划分 8 颗,数字 8 就是除数,一共划分出了 2 组,2 也就是整个算式的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现了对书本上相关知识点的牢固掌握。再比如,“认识方向”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判别东西南北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以某地点为中心阐述其他地点的方位。此时,一名学生提出质疑: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除了用东西南北来判断事物的方向外,也会说左右。这两种判别方向的方式有何不同?对于这一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在放学后回家的路上进行实际演练,分别用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自己家相对于学校所处的位置。学生在放学后进行实践活动,最终发现东西南北所指定的方向是不变的,可以成为一种固定的坐标参照物。而左右是会

16、随着一个人体位方向的转变而变化的,当自己面朝南方时的左右方向和自己面朝北时的左右方向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学生也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固定地点之间的方位是使用东西南北而不是左右。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问并没有立刻进行解答,而是要求他们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探究行为,在实践中加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这不仅促进了质疑意识的培养,也提高了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4 结语古人云:“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这句话充分强调了质疑思维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行为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个人综合学习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全面进步与提升。只有引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理有据地质疑

17、,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起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才能充分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重视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思维的重要性,要以科学有效的策略全面贯彻学生质疑思维和质疑能力教学,为每一名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知识学习体验,促进其学科品质和综合学习素质的全面进步。【参 考 文 献】1 张龙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质疑能力 J.科技资讯,2020,18(13):173-174.2 王晓庆.聚焦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J.新课程,2021(46):204.3 袁远.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J.教育界,2021(44):16-18.4 黄荣元.培养质疑能力 提升自主学力 J.当代家庭教育,2021(19):33-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