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籍数字化元数据著录与古籍纠缪--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132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籍数字化元数据著录与古籍纠缪--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籍数字化元数据著录与古籍纠缪--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籍数字化元数据著录与古籍纠缪--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3文献考略2023年第7 期图书馆学刊TUSHUGUANXUEKANNO.7,2023古籍数字化元数据薯录与古籍纠缪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赵长波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辽宁沈阳110 16 7 摘要 对古籍数字化和元数据著录工作进行概述,古籍元数据的著录与古籍整理工作关系密切。结合辽宁省图书馆古籍元数据的著录实践,对馆藏古籍中的缺页、误抄、误订等现象进行纠谬,提出构建统一的古籍数字资源库,保证古籍工作的系统性,以及不断提升古籍数字化人员素质等建议。关键词 古籍青古籍数字化古籍元数据分类号 G255.1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祖先的智慧,是传承发展学术的重要载体

2、。古籍数字化作为保护与传承古代珍贵典籍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真实、清晰地反映古籍原貌,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形态的古籍,借助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局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多元的手段。古籍数字化工作并非仅仅是扫描书影并上传到服务器的过程,而是有着一套严格的制作、元数据著录、发布等流程,并按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编制的古籍数字化工作手册(试用本)等规范。尤其是古籍元数据的著录,其准确性不仅关系到后续数据检索的质量,更重要但也容易被忽视的是可以发现古籍整理、编目中的若干错误。笔者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古籍数字化工作,现就古籍元数据著录工作中发现的古籍文献的缺页、误抄、错码等现象,加以粗浅的阐释,以就教

3、于方家。1古籍数字化工作概述1.1古籍数字化流程古籍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动态和连续的过程。数字化前主要是结合古籍的版本、版式、装帧形式、中缝宽度、透字等情况,确定古籍数字化的具体方式和使用设备,为古籍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为数字化的后续环节提供指导。图像采集处理主要通过扫描仪按照古籍数字化工作手册(试用本)相关要求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工,扫描设备选择非接触式,使用无紫外线同步冷光源。每册古籍先扫描色卡,可以准确还原图像颜色。图像处理要求不改变原扫描或拍照图像的色彩、分辨率、格式,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纠偏、剪裁;扫描完成还要检查文件是否有透光、透字、有无彩点彩线、是否太淡太浓、黑边、污点、歪斜、模糊或图

4、像内容不完整等现象,发现不符合图像质量要求的需进行图像校正或重新扫描,再将处理好的图像文件保存在网络磁盘阵列上备份。1.2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概况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是东北地区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共有6 1万册古籍,其中善本古籍6200余部12 万册,普通古籍32 0 0 0 余部34 万册,尚待整理的古籍15 万册。2 0 12 年开始进行馆藏古籍数字资源保存库建设,10 余年来共扫描和拍照古籍2 5 0 0 余部大约3万余册,共10 0 余万筒子页书影;在网络磁盘阵列上备份数据80TB左右;配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华珍贵典籍资源库”项目,共著录馆藏善本古籍14 0

5、 0 余部。截至目前,稀见馆藏古籍珍品以及海内孤本都进行了全文数字化扫描,如4 2 部清天禄琳琅藏书,9 0 多部宋元刻本以及精品明清刻本、稿抄本等。2古籍元数据著录与古籍整理古籍元数据著录可以说是整个古籍数字化工作中最专业、最核心的部分,由文献整理登记、描述元数据、管理94TUSHUGUANXUEKANNO.7,2023文献考略图书馆学刊2023年第7 期元数据组成,其中包括了文献整理登记表(全书)、文献整理登记表(各卷)、书目数据表、卷目数据表,外字表、管理信息表等。文献整理是古籍数字化工作的首要环节,为后续加工、质检、标引等工作提供依据,要求工作人员检查原书状况,清点文献册数,根据文献整

6、理登记表内容要求,客观、准确记录文献基本信息并填写书目数据表、卷目数据表。由于古籍本身的复杂性,要求古籍元数据的著录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古典文献学修养,才能准确区分不同责任者、总题名、合函、合订、丛书零种等各种著录情况。正因为古籍元数据的著录过程中需要逐页对扫描书影进行核对,使其具有“目验全书”的性质;填写的元数据著录表与古籍编目的著录项多有重合之处,而且更为细致,因此可以说,古籍数字化工作中的元数据著录与古籍整理工作关系密切,可以发现和纠正古籍整理中不易被发现的“隐性”错误。如,辽宁省图书馆馆藏元刻明修本大学衍义四十三卷,此书如果单凭卷端著录,并不能发现错误之处,但笔者通过元数据逐页著录,发现

7、该书有装订颠倒、误号、缺页等错误多处。又如,馆藏明崇祯闵振业刻本唐诗归三十六卷,此书为明代闵凌刻书的一种,如果仅依照卷端来著录,并无问题,但其实这种著录并非完全“如实”地著录,因为笔者在进行元数据著录时发现,该书第六册卷12 第9 筒重复,重复页右半页套印第10 筒右半页眉批与夹注(见图1)。第11筒重复,重复页右半页为第11筒右半页内容,重复页左半页为第9 筒左半页内容并套印第10 筒左半页眉批与夹注(见图2),此类问题不通过逐页目验很难发现,因此可以在进行古籍编目时在附件项中加以说明,以便为研究者提供使用便利。在三五献就范天一意里有白天来刺一依众西山下别業泰林是庭鸭喜羊雨牌業知安人荣素风酒

8、粘高院梅花新若是周旋地室洪上别業图1唐诗归重复第9 筒右半页与第10 筒右半页拼接对比图片可官黄酒出都折精日来吃马北泉隔井春堂共千里好给交邦做十年特安用改水藏帆邀路图2唐诗归重复第11筒展开书影3元数据著录与古籍纠缪笔者在古籍数字化元数据著录中通过对每页古籍书影的梳理、对照,发现馆藏古籍诸多缺页、错码与误订之处,现将具体情况择其要者罗列如下:3.1缺页(重页)古籍在传抄、传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脱字、倒字、重文、讹字、叠字、误改、妄删等文本错误,在印刷、装订、流传过程中造成的缺页,是古籍流传过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但在古籍编目中又往往难以发现(见表1)。可见,古籍元数据的著录对古籍编目起到了查

9、漏补缺的职能。3.2误抄在雕版印刷技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保存和流传主要靠传抄,在传抄的过程中,由于祖本本身问题致使抄写者无法识别,或者抄写者疏忽大意,又或者抄写者水平所限,都是造成古籍讹误的原因。如,馆藏宋咸淳元年(117 4)建安书院刻宋元明递修本嗨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 0 为明抄,第15 筒左半页抄写错误,前4 行与国图所藏宋刻本相同,第5 行以后为第17 筒内容与原书不符,缺大约1筒又7行内容(见图3-5)。馆藏部分抄写错误的古籍统计见表2。图3辽宁省图书馆藏嗨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书影95文献考略2023年第7 期图书馆学刊TUSHUGUANXUEKANNO.7,2023图4国家图书馆藏嗨

10、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书影之一让图5国家图书馆藏嗨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书影之二表1辽宁省图书馆藏部分缺页古籍序号书名卷数版本缺页(重页)说明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四第2 8 册外集卷1缺第1筒(留2 筒空宋绍定六年(12 33)临江中华文库朱文公校昌黎先生01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集白页)。第30 册外集卷10 缺第5 筒军学刻本文集(四部丛刊本)传一卷(空白页)第13册卷13缺第6 0 筒;第32 册卷与馆藏明万历刻本天中记02天中记五十卷明隆庆三年(15 6 9)刻本32缺第5 6 筒六十卷进行了对照医间先生集九卷附录一明嘉靖二十三年(15 4 4)与汉成网国学宝典医间先03第1册卷2 缺第7、17 筒卷

11、齐宗道刻本生集卷2 内容进行了对照馆藏另一部明永乐五年大明仁孝皇后劝善书二明永乐五年(14 0 7)内府第3册卷5 缺第1筒;第4 册卷7 缺(14 0 7)内府刻本大明仁孝04十卷刻本第1筒皇后劝善书二十卷进行了对照与中华古籍资源库国家图书元至正二十三年(136 3)第1册卷前缺元至正年周伯琦序;05通鉴总类二十卷馆藏明万历2 3年(15 9 5)孙隆吴郡庠刻本第6 册卷4 缺第5 9-6 2 筒刻本进行了对照。卷11缺第6 筒;卷13缺第10 筒;卷与中华古籍资源库国家图书06文粹一百卷明初刻明递修本14上缺第8 筒馆藏明初刻本第1册卷前缺“嘉靖二十九年庚戌明嘉靖三十六年(15 5 7)十

12、月二十四华容后学程学程宗舜廷07洪范浅解十一卷杨可教等刻本韶凤冈谨叙”第1筒;第5 册卷8 缺第9 筒;第六册卷10 缺第10-11筒第1册范文正公集目录缺第3筒;第与中华古籍资源库国家图书6册卷16 缺第7 筒;第12 册白山遗08范文正公集明嘉靖范惟元刻本馆藏明刻本四部丛刊影印本迹和吴中遗迹均缺第1筒;第13册书影进行了对照洛阳志缺第1筒表2辽图馆藏部分有抄写错误的古籍序号书名卷数版本误抄说明第4 册卷15 第5-7 筒页码中间缺第6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宋咸淳九年(12 7 3)释筒,应是当时抄写错误(此书卷十二01无文印二十卷宋威淳九年惟康刊本书影惟康刻本至二十、语录、赞、偶颂、题跋配

13、清抄进行对照补)第10 册卷2 9 重复,内容不同。确认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一百第二个卷二十九内容为卷二十八内02明抄本在古文学网上进行对比十五卷容,卷端:“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实为误抄与中华古籍资源库国家图元至正五年(134 4)建03世医得效方二十卷卷3缺第1-4 筒;第7 册卷9 缺第1筒书馆藏明初书林魏家刻本宁路陈志刻本世医得效方进行对照96TUSHUGUANXUEKANNO.72023文献考略2023年第7 期图书馆学刊图3为第15 筒左半页书影,图4 右半页为国图宋刻本第15 筒书影,第2-5 行为图3前4 行内容,图5 左半页为国图宋刻本第17 筒书影,第2 行第13字起

14、与图3馆藏抄补第5行相连。3.3错码(误订)自唐代雕版印刷兴起后,文献典籍流传的数量日益增加,同时书籍也开始商品化起来,出现以盈利为目的的坊刻本。刻工或书贾的偷工减料,以及工作环节中的疏漏,出现古籍的错码(误订)等诸种情况,给后世的古籍整理带来淆乱。如馆藏宋绍定六年(12 33)临江军学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经笔者与中华文库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本)核对,发现第2 3册卷33第9 筒与第10 筒装订颠倒;元至正五年(134 4)建宁路陈志刻本世医得效方二十卷,与中华古籍资源库国家图书馆藏明初书林魏家刻本世医得效方相校,发现第四册卷前2 筒“太医院识语”误订。对于古籍中的递修本而言,往

15、往几种错误会同时存在,发生的概率也更大。递修本又叫“三朝版”,是书版屡经修补后刷印的书本,但是内容有缺失,书版需要修补,有的地方印出来非常糊,故此也称“邀 本”。很可能是在明代重新修版印刷时,由于种种原因,如元代版片缺失,或重新装订时版心页码模糊不清,从而导致了上述情况。馆藏宋咸淳元年(117 4)建安书院刻宋元明递修本嗨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极具典型(见表3)。表3馆藏嗨庵先生朱文公文集错码(误订)情况所在卷缺页错码(误订)误抄1第2 9 筒3第2 8-2 9 筒51-25筒(有15 筒为空白页)第2 6、2 7 筒装订颠倒6第8-17 筒,第33筒第33筒误订在第八册卷2 1最后一页22第9、1

16、0 筒装订颠倒,第4 1、4 2 筒装订颠倒23第5 3筒误订,实为卷4 2 第34 筒77第5 筒误订,实为嗨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续集卷11第4 筒95缺第1筒,第9-12 筒,第2 0 筒第2 0 筒装订错误实为卷9 0 第16 筒99第31筒抄写错误此外也有刻错、漏刻等现象发生。如,馆藏明嘉靖二十九年(15 5 0)顾从德刻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第一册卷前皇帝内经目录第4 筒页码与卷一页码相连,卷一书口页码数为6,疑似中间缺第5 筒。与中华古籍资源库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九年(15 5 0)顾从德刻本进行对照,确认中间并无缺页,实为刻错。元至正元年(134 1)明递修集庆路儒学刻本

17、乐府诗集一百卷目录二卷(存六十四卷:四至四十二,七十一至八十三,八十九至一百,目录全)。第一册目录上缺第5-6 筒;第四册目录下缺第7-8 筒;第八册卷13缺第2 筒,此处存疑(见图6-8):图6元版乐府诗集书影大图7明汲古阁刻乐府诗集书影之一图8明古阁刻乐府诗集书影之二编:娄明辉。)文献考略2023年第7 期图书馆学刊TUSHUGUANXUEKANNO.7,2023图6 为元版卷13第1筒右半页与第3筒左半页,两页连接处“顺四时五味故有食举之乐所以随旧制用九部”。图7 为明汲古阁刻本第1筒右半页与第2 筒左半页,两页连接处“顺四时五味故有食举之乐所以顺天地养神明”。图8明汲古阁刻本第2 筒右

18、半页与第3筒左半页,两页连接处“乃定以为九部唐武德初享承旧制用九部”。从以上3张图片表明:元刻应缺第2 筒,疑为刻工漏刻。4思考与建议4.1构建统一的古籍数字资源库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深人开展,近年来,古籍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绩。如,“中华古籍资源库”目前发布的古籍数字化总量已经超过3.3万部,除了国家图书馆的资源外,也包括了天津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特藏文献,实现了单库检索和多库检索,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并支持模糊检索,极大方便了图书馆界和学界的利用 2 。笔者认为,古籍数字化的一个努力方向应该是可以实现统一检索、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指向精准、一键直达的古籍数字化

19、平台。在这个平台里也应该将近年来古籍元数据著录中发现的问题予以标注,让使用者在研究利用时目标性更强,也更具参考性,并体现出图书馆古籍工作者的智慧劳动。在进行相关专题影印出版时,也应对书内缺页、误订等现象在出版说明中加以说明。4.2古籍工作的系统性古籍工作包含了古籍的鉴定编目、人藏、数字化、修复、整理展示、出版、文创开发、多维度展示等,切切实实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古籍的鉴定与编目需要馆员具备一定的文史知识已毋庸赘言,但在图书馆界仍有一种厚此薄彼的倾向一可一一认为古籍数字化工作就是简单的扫描、图片保存,这是极其错误的观念。事实上,古籍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形成从藏到用、从编目到出版,是涉及再生性保护

20、和原生性保护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2 0 14 年,辽宁省图书馆在书库中发现并整理了5 0 0 余种东北大学的毕业论文,虽然时间在民国时期,但文献价值很高,由于部分文献有破损,在经过古籍修复员的修复后又进行了全文数字化扫描,最后得以顺利出版。通过该项目,实现了古籍编目整理-修复-数字化-出版的全流程链条,对今后的古籍工作也有所启示。4.3不断提升古籍数字化人员素质古籍元数据著录是古籍工作的重要一环,工作中涉及文献学、版本学、训话学等多学科知识,甚至也需要一定的版本鉴定素养。古籍数字人文的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技术手段的不断应用,越来越需要对古籍基于细粒度的关联知识服务。因此,古籍元数据的著录质

21、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对古籍数字化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到的要求。一是提升古籍管理技能、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与古籍数字化工作贴合较为紧密的技能;二是利用好“中国古典学”等研究平台和“古典语文学”等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加强人文基础跨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三是加强古籍学科专业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进一步构建完善古籍人才培养体系,聚焦重大思想文化问题开展深度研究,确保古籍工作和文化传承创新事业有源头活水,后继有人3。参考文献:1走赵长波.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图书馆学刊,2 0 2 2(8):5 6-6 1.2中华古籍资源库 EB/0L.2022-08-29.http:/wwW J.人民周刊,2 0 2 2(11):6 9-70.赵长波男,19 8 0 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古籍保护与数字化。(收稿日期:2 0 2 2-0 9-10 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