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供给侧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109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3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侧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供给侧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供给侧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后疫情时代,在线课程和传统课堂并行、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种新生态和发展方向,人类也将深度进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融共生”的新时期。这既是对此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之策,也是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良机。当然,并非所有的高校思政课都需要这种“双线”教学模式,但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高质量”逐渐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标追求,“双线混融”的教学模式则是其关键的一次方式方法和理念的深刻变革,并且这种模式要比单一的在线教学或课堂教学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也普遍面临实效性不佳的困境,究其原因,是没能处理好高校思政课供给与需求之间

2、的内在张力。为此,以供给侧思维为研究视域,优化其实践路径成为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的供给导向长期以来,需求侧思路下的教学实效性欠佳已成为制约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为实现教学供给端与需求端良性互动、均衡协调、持续发展、高度契合的教学图景,本文欲从供给侧这一视角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打造一种从“混合”到“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将经济学领域中“供给侧”概念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欠佳的应对之策,也为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体系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教学范式。提升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就是要实现高

3、校思政课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打破“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两种极端的供需矛盾,纾解供需契合度、匹配度不高的现实困境。(一)从“混合”走向“融合”:构建教育现代化新生态的客观要求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最初是在20世供给侧思维下高校思政课 野 双线融合式冶教学模式优化路径闫彩虹(淮阴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淮安223003)【摘要】从供给侧视角打造一种从“混合”到“融合”、从“迎合”到“适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既是构建教育现代化新生态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内在需求。然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

4、式却面临有效供给不足、供给质量不高、供给结构混乱等诸多供给困境。对此,以“融通共生”为根本特征、“精准供给”为核心追求,从“加法思维”到“融通思维”,以“谁来供给”“供给什么”“供给给谁”“怎样供给”“供给结果”等教学要素为切入点,构建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供给的优化路径,以期实现供给的精准性、针对性、育人性。【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供给侧思维;供给困境【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0633(2023)02-0001-08【收稿日期】2023-04-20【作者简介】闫彩虹,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

5、学研究项目“学科建制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软硬边界划定研究”(2022SJYB1951);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校线上课程思政实践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2023ZD01)2023 年第 2 期No.2.2023总第 111 期Sum No.111南京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Open University1纪90年代由国外的企业培训机构提出,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者的混合。自出现后,混合式教学很快得以推广,其教学效果要比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但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6、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线上与线下呈现出“形式上的混合”,教师依然在课堂上进行传统讲授,在线教学仅仅作为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一种补充手段和辅助平台,前后两个教学环节彼此独立,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线上与线下的空间继起性,在实践中的应用难免受限。在后疫情时期,从混合到融合的“教学模式热”再次走进大家的视野,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双线融合式”教学最初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提出,他强调:线上与线下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生,“融合”“融通”恰恰是“双线融合式”教学的根本特征和核心追求1。“双线融合式”教学是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线上线下相互承接、彼此关联的有机整体与融合

7、设计,体现的更多是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的深度融合,表达了更加立体、多元、丰富的教学内涵。可见,从“混合”到“融合”,在形式上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结合、互相统合、彼此和合,在内涵上也体现了不同要素之间的优化配置、协同发展、提质增效,赋予了融合式教学更深层次的目标要求。根据布鲁姆、安德森等人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目标认知理论,融合式教学将“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对应的知识配置到不同的教学形式中,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教学方式的最大效能”2。具体而言:低阶认知目标(如记忆、理解)可放在线上教学进行,用于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诊断学情;中阶认知目标(如分析、应用)可放在线下

8、课堂“双线混合”进行,注重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疑惑点、痛点;而高阶认知目标(如评价、创造)可在线上开展协作学习、巩固强化。打好线上线下的“组合拳”,关键是要尊重人的认知发展规律,遵循从低到高的目标进阶顺序,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统一,最大限度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双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形式和内容上的有机融合。总之,从“混合”走向“融合”,学习主题专注与宽泛的统一、学习形式固定与移动的互补、学习方法灌输与探究的结合、学习过程线性与泛在的交织、学习评价结果与过程的兼顾,不仅是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而且也是对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的一种深刻变革。这种转变有利于我们精准把握教学的本质,为

9、学生提供更加多元、个性化、合作互助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协同营造教育改革发展良好的生态氛围,助力当代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共创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新形态。(二)从“迎合”走向“适合”:提升教学有效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内在需求供给和需求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一组非常重要的关系范畴,其内在核心体现的也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是消费的前提,消费又是生产的目的,两者互为前提又相互制约,但生产(供给)始终是第一位的,起着决定性作用。高校思政课作为上层建筑,同样具有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逻辑思维:鲜明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求我们务必从供给侧的思维视角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精准对接

10、和满足大学生的“产品”需求。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有效性不足、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佳是当前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在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其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思政课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单向度、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后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传统物理教学环境边界被打破、进一步融合到无边界中3,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与学的深刻变革:教师貌似逐渐放弃了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和在教学内容供给上的科学性、先进性,过于追求教学形式的“花哨”和“时尚

11、”,导致长期以来教学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实效性欠佳的惨痛局面。其背后根源在于,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的思政课单一教学模式无法精准对接大学生的群体性发展诉求,现代的“迎合花哨式”的思政课多元教学模式同样无法精准关切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需要各种营养的滋养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而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闫彩虹:供给侧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路径2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而是指引学生正确回答 青春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 的特殊课程;是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感、强化使命担当的特殊课程;是引导学生将生命的价

12、值与意义融入人生重大选择的特殊课程;是从 走上讲台 到 走进心灵 的 铸魂育人 的特殊课程”4。归根结底,“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5。因此,我们应从“需求迎合”逐渐走向“供需适合”,供给侧持续发力,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可口、精准适合的“营养大餐”,以高质量的教学供给精准满足大学生群体性和个性化的现实需求,协同思政课教学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不断提高供给效能、优化供需结构,这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内在要求。二、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的供给困境(一)有效供给不足长期以来,高

13、校思政课实效性不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是当前进行思政课改革的迫切要求。相较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弱化等不足,逐渐成为后疫情时代教育场域的新常态。但是,有些高校思政课教师仍然以行为主义和经验主义为基本的教育遵循,只关注思政课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忽视了教育内容的重组和转化,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真实需求,最终还是在理论灌输的传统教学中完成了单向度的知识传授。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所说的“创造性”,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科学设计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

14、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份“营养大餐”。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的有效供给不足,具体表现为:其一,供给生产的内容单调。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过程中,“供给什么”比“怎么供给”重要得多。也就是说,教学供给内容的质量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高低。然而,在思政课的开展过程中,有些高校教师生搬硬套教材内容,无法做到将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也无法使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这种相对陈旧、单调的供给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降低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面对网上海量的在线课程资源,有些教师未经甄别和筛选,随意选择一个点击率、观看量较高的在线课程发布到线上教学中,忽视学生的

15、生源类别、专业特色、个性要求等实际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动摇和冲击了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的权威性和政治性,弱化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对此,应在供给侧思维的导向下,正确认识思政课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内在张力,力求达到“减量增质”的目的。其二,供给生产的型号不对。这里所说的“型号”,主要是对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高校思政课不仅仅是一门传播知识的专业课程,更是一门立德树人的育德课程,彰显的是在主流意识形态指导下的自我价值的形塑。然而,在“双线融合式”教学中,一些思政课教师在课前发布预习内容后就放任不管,在课堂中再将发布的教学内容从头到尾讲述一遍,几乎不对线上学情进行诊断和分析,大大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

16、时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抓住学生认知的障碍点、思维的矛盾点、情感的体验点以及智慧的生成点,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这才是线下教学应有的“在线状态”和教学样貌。(二)供给质量不高明确教学供给内容,是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的前提,而提高教学供给的质量,又是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呈现出教学供给质量不高的状况:其一,在线教学课程质量有待提升。当前线上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网络为媒介,通过QQ群、钉钉、学习通、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

17、,以在线直播的方式给学生授课,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大学慕课、智慧树、爱课程、学堂在线等平台,以录播的方式让学生自学已有的丰富多元的在线课程资源。由于网络在线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任课教师会以直播的方式进行课程讲授,这种从线下搬到线上的空间位置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拉远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也忽视了学生多元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另闫彩虹:供给侧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路径3外,如果采用录播或学习已有资源的方式进行教学,一般采用的是第三方提供的标准化平台,他们往往根据统一的格式和规范来设计教学环境、教学流程和教学要求,这难以精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其二,“双线融合式”教学考核方式有待

18、改进。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的考核方式往往以线下闭卷考试的知识性考核为主,而学生在学习通或雨课堂平台上的学习时长、主题讨论、抢答、选人、随堂练习、分组任务等过程性评价的数据大部分没能纳入学生的终极考核,也鲜有教师能将这些数据搜集起来,系统、深入剖析数据背后学生的真实关切、兴趣爱好、思想状况、价值观念等。同时,由于双线教学采用的是不同的教学平台和考核方式,每一环节所获取的数据尚未形成有效对接,任课教师还是简单粗暴地将学生最终的成绩以平时考勤和期末卷面两部分的比例组合而成。可见,“双线融合式”的教学考核方式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全程的数据搜集和整理工作,也没能动态、完整、实时地检测学生的个性化和

19、过程性发展。其三,高素质“双线融合式”教师团队有待打造。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落实思政课教学,关键也在教师,因此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线融合式”教师队伍。一般来说,高校思政课的实施与开展,以教研室为牵头,采用固定的在线学习软件,建设统一的在线课程,每次上课在学习通发布学习任务、完成考勤点名等基本事宜,但针对每次课程结束后的数据梳理、工作量考核却无人过问。此外,一些思政课教师年龄较大,学习和使用新鲜事物的能力较低,还是一如既往地采用传统讲授方法,至于在线课程的学习,也只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亟需一支经验丰富且专业的课程运行、维护、培训团队人员,在精准把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供给。

20、(三)供给结构混乱所谓“供给结构”是指在供给过程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或所处的位置。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涉及供给结构混乱,其实质是指教学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比例失衡、线上与线下之间的设置随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错位等。其一,供给与需求比例失衡。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欠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能处理好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内在张力。在实际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供需关系出现了三种不太和谐的局面:“供而不用”,尤其针对线上教学而言,在线课程资源海量多元,有些教师就是不去使用,认为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精力去学习教材以外的“知识负担”;“供不适用”,毕竟在线课程是别人建设的,特别是那些优质在线课程,大都是高校名师

21、团队打造的一流课程,在学生生源、专业类别、地方特色等方面可能出现很多“水土不服”的情况,一些教师就认为这种教学供给不好用;“供不善用”,一些教师肯定了在线教学资源的积极一面,但因自身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不足,在课程资源的使用中,总是状况百出,无法完全胜任,用不好这些课程资源库。其二,线上与线下设置随意。一节精彩纷呈的思政课一定是经过精心打磨、科学设计、千锤百炼而得。同样,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也应如此。事实上却出现了线上与线下“两张皮”的现象,空间场域随意切换,内容比例任意设置。有些高校思政课教师根据心情和喜好,将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放在线下课堂讲授,而对于那些枯燥乏味的章节或专题,索性让学生

22、在学习通观摩其他学校已建的课程资源,完全不顾及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同时,线上与线下的课程内容重复讲解、再次教学,“没有遵循混合式教学模式 线上知识传授、线下知识内化 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也不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热点、困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汇报、成果交流等线下教学活动”6。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终影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三,教师与学生角色错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欠佳的长期弊病还在于没能很好地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现代的教学模

23、式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主,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缺位”现象,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没能充分发挥。可见,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在供给主体和需求客体之间发生了角色错位。一般来说,“双线融合式”教学的设计分为三个环节:课前,教师把教学任务发到相应的在线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教师根据课前的学情诊断,针对教学重难点、学生疑惑点进行理论讲解;课后,闫彩虹:供给侧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路径4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发布或设置不同主题或类别的个性化的复习巩固作业。很多人认为教师只需要在课中的线下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即可,其实不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始

24、终: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诊断学情,课中教师科学管理和实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讨论,课后学生复习巩固、教师及时反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在场或退场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的实效性。三、供给侧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路径提高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供给的实效性,务必要以供给困境为问题导向,以“谁来供给”“供给什么”“供给给谁”“怎样供给”“供给结果”等教学要素为切入点,分别构建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供给的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环节的优化路径,打造立体多维的“在线课程+面授课程+实践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模式。(

25、一)增强精准性,扩大教学有效供给一般来说,课堂是由教师、学生以及课程三个变量有机组合而成,是三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交融协同、交锋斗争的矛盾运动过程。扩大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课堂教学的有效供给,务必要从这三个变量着手,多管齐下、齐头并进,众筹、众议、众创,打通教学供给改革的“最后一公里”,瞄准教学供给改革的目标,找准教学供给改革的支撑点,形成推动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发展的强大驱动力。第一,提升教师的专业引领性供给。近年来,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实效性欠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支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信息技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一方面要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双线融合式”教学改革意识,使其更新

26、教育理念,主动融入和拥抱智能技术这个大场域和大时代,增强一线思政课教师参与教研的内在需求和持续动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教学技能展示、精彩案例分析、教学总结反思等途径,满足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在教学平台的操作、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多样、教学考核的多元等方面进行专业技能的演示和练习,尤其对信息技术不太敏感的老教师要多点耐心。此外,“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该具备“资源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个别化辅导能力、创新协作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等各种相关的融合教学胜任力”7。只有全体思政课教师主动且

27、有能力自由切换、有机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才能在供给侧思维下有效提高教师在教学主体方面的引领性供给。第二,精准刻画学生发展需求。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思政课面对的又是一个个鲜活的社会个体。要精准供给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关键就要刻画、对接和满足大学生真实的个性化需求。这不仅是实现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供需张力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扩大其教学有效供给的重要着力点。高校思政课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专业课,它更注重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供给生产端应以学生需求为切入点,紧扣时代脉搏、紧抓理论热点、紧盯学科前沿,从虚实结合的场域中精准刻画学生学习、生活的行为轨迹,生成个性化、标

28、签化的学生用户画像。既要将高深的教材语言转换成数字化、符号化、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以智能技术承载的多元多样性教学内容满足大学生线上学习的个性化需要,也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巧妙融入生动形象的虚拟环境,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叙事方式从单向度的理论灌输向多视角的理实结合的转变,教学表现形式从静态的教室空间向动态的虚实场域的切换,使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的供给内容更有温度与深度。第三,建构适切的课程资源库。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线课程资源海量而庞杂,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甄别和筛选适合所授专业、班级的课程资源库。然而有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线上教学时,放弃了教师的价值引领和政治主导地位,

29、随意让学生自主搜索感兴趣的相关课程。对此,可建构属于自己班级的课程资源库,将一线思政课教师,特别是教学名师平时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优质课件、优秀公开课、观摩示范课等课程资源上传到资源中心,供师生共同学习,提高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的适切性。也可建设线上课程体系,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教学基础知识点处理成二维码,方便学生课前查询与课后复习,通过创设课程网站、公众号、电子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闫彩虹:供给侧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路径5作学习,打造资源循环利用、教研成果不断迭代、教师智慧与时俱进的资源供给库。(二)增强针对性,提升教学供

30、给质量“供给什么”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基础,而精准高效、盘活优化教学内容又是解决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供给什么”的关键性环节。后疫情时代,“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常态。不管教学形式如何发生变化,思政课作为一门立德树人的德育课程,始终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突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提高思想意识、政治站位,明确价值要求,遵守道德规范。第一,凸显教学供给内容的理论性。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

31、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8理论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第一特性,而“以理服人”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只有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才能给“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输入更多有营养的精神养分。对此,我们更应该注重线上内容筛选和设计的科学性、权威性、政治性,注重线下课堂精准对接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所面对的思想上的困惑点和认知上的障碍点。唯有如此才能使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具有思想的穿透力、环节的连贯性、需求的针对性。第二,把握教学供给内容的时代性。高校思政课一般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2、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几门公共课程组合而成,其教学体系庞大、内容繁多。本着“内容为王”的教学原则,高校思政课教师仍要以这几门课程的教材为本,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灵活授课。但也不乏一些思政课教师忽略了课程面对的是“鲜活的现实的个人”,是处于特定时代中的具体的个人。如果教学案例陈旧、教学内容一成不变,只能让处于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感觉思政课远离生活实际、脱离时代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准时代坐标,及时回应青年学生的“时代之问”,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框架下精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在线上与线下的空间场域下精准对接学生当下最迫切的现实需求。第三,强调教学供给内容的实践性。

33、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给人只讲“大道理”的感觉,在实际生活中根本用不到。其实不然,实践性也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特性,没了实践性,我们的思政课将会变成“空中楼阁”,无所依无所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错误认知,是因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没能精准把握学生的真实诉求,没能彻底回答学生的“青春之问”,使学生在知与行、学与用、虚与实中产生迷茫无助。对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双线融合式”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注重问题导向,通过大数据精准刻画学生需求的“全样本”“动态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画像,进而依托大数据的分析、诊断、预测等功能,直观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总体特征与个性偏好。当然,这不是对学生隐私的侵犯,而是通过“用户画

34、像”深度挖掘学生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发展需求,以此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促进“双线融合式”教学供需平衡奠定扎实的现实基础。(三)增强育人性,优化教学供给结构在“谁来供给”“供给给谁”和“供给什么”的前提基础上,为提高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供给的实效性,我们还要重点解决“怎么供给”的方法论问题。尤其是要优化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供给的结构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不断推进线上与线下教学无缝衔接、现实与虚拟空间相互补充、内在与外在动力协同发力,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协同成长的教育空间,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第一,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增强要素的协同性。习近

35、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9而高校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务必也要遵循这“三大规律”,正确处理好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各要素在教学目标中的协同作用。尤其要在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中,科学设计线上知识传播和线下知识内化并外化的两个环节,既要发挥彼此的核心优势,也要注重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线上闫彩虹:供给侧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路径6学习可抓住 数字化 的特征,通过记忆、理解等满足低级目标,线下学习可抓住 互动性 的特征,通

36、过分析、评价等满足高级目标,在同一个教学内容所达成目标的不同层次上,努力实现线上与线下无缝对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10。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以师生平等交流为出发点,将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师生的知识传递、情感互动,进而在虚实结合的场域中促进师生有温度的互动交流。第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活学生的主动性。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当前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最大的亮点就是将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目前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利用率和普及推广程度,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补充辅助作用,也较大程度地调动和激

37、活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主动性。课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在学习通、腾讯课堂、课堂派等平台提前发布知识任务点,也可以在QQ群、微信群创设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线下课堂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学生需求;课中,教师对大数据获取的学生需求,通过自设专题、分组讨论、小组汇报等方式进行教学重难点讲解、疑惑点点拨、理论热点透析,增强师生互动的频次和黏性;课后,通过习题巩固、在线答疑、小组讨论、收发邮件、查阅资料等方式,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多元立体的方法体系,为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抬头率、互动率、举手率、点头率提供现实可能。第三,改革教学考核方式,注重考核的过程性。教学考核方式,是检验高校思政

38、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以往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考核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以分数的高低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思政课作为一门育德课程,其考评方式应该更注重考核的过程性和学生的发展性。现在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考核方式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都纳入考核指标,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要素的全过程考核模式。具体来说,通过学生登录学习通等平台的考勤签到情况、学习时长、访客次数、课程完成度、在线互动次数、抢答次数等数据,也可通过章节小测验对其进行打分,或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阶段性检查,这些都可作为课前线上教学测评的重要依据;在线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

39、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教师测评,也可通过各小组成员之间的教学展示进行生生互评,作为课中线下教学测评的重要依据;而对于课后的测评,可采用主题报告或实践研究报告进行测评。总而言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前后衔接的各个环节的教学测评,能够深刻关切到学生的理论难点、时代热点、思想疑点,生成一份份个性化的用户画像,进而实现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供给的精准化、个性化、高效化。教育的现代化既不是复辟,也不是迷信现代的偏见,更不是不遗余力地引进新的理论,而应该赋予人的世界以其永恒的条件11。“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不仅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既要

40、注重在线技术赋权优势,以技术赋能加快线上课程创新变革,又要注意技术融入的适用性与适度性12。在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改革中,要明晰这不是一场立竿见影的颠覆式革命,而是一场循序渐进的渐变式改革,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发展过程。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是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的出发点,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才是其最终归宿和落脚点。只有牢牢坚守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不断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手段、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价值目标与工具目标的统一、实然价值与应然价值的和谐。持续提高教学供给,精准对接学生需求,科学建立合理的知识划分和适当的评价体系,努力将高校思政课打造成

41、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参考文献】1谢先成.野 后疫情冶时期教育变革迈入 野 双线冶融合新常态院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尧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政涛J.教师教育论坛,2020(6):4-7.2沈欣忆,苑大勇,陈晖.从 野 混合冶走向 野 融合冶:融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22(4):40-49.3车剑飞.跨越 野 混合冶:融合式教学创新的四重维度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闫彩虹:供给侧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路径7(School of Marxism,Huai

42、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223003,Jiangsu)Abst r a ct院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pply side,creating a new teaching model that changes frommixing to integration and from catering to adaptation is both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for buildinga new ecology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43、internal demand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pertinence,and practic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owever,in the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curriculum,the dual-lin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

44、s facing many supply difficulties,such as insufficient effectivesupply,low supply quality,and chaotic supply structure.To address this,an optimized path for thedual-line integrated teaching suppl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constructed,with harmonious coexist

45、ence a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and precise supply as thecore pursuit,shifting from additive thinking to harmonious thinking,and taking teaching elements suchas who supplies,what supplies,who supplies to,how supplies and supply results as the entrypoint,in order to achieve precision,pertinenc

46、e,and humanity cultivation in the supply.Key W or ds院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ual-line integratedteaching;supply-side thinking;supply dilemma73-79.4操菊华,卫杰.思政课教学精准供给的理论尧价值与实践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46-48.5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

47、,2022-04-25(1).6王卫国,曾令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60-62.7王月芬.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内涵尧实施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21(6):19-25.8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渊1冤.9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渊1冤.10李奕,赵兴龙.线上线下融合:新时期常态化教育供给的思考与应对J.中小学管理,2021(1):13-16.11卡罗勒窑维德马耶尔.政治哲学终结了吗钥M.杨嘉彦袁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6.12吴轲威,黄军伟.技术赋能线上课程精准思政院满意度及实效性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22(5):37-44.闫彩虹:供给侧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路径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