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邯郸王彦生X1学习王彦生心得体会 文坛神话惊世奇人 雷达 最近我得到一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的王丕震全集,共八十卷,是抬进家里的。据介绍,王丕震,纳西族,1922年11月出生在云南丽江古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受国学启蒙和多元文化启迪,五千年历史烂熟于胸,抗战时考进陕西宝鸡兵校炮科,曾从军,1953年四川大学畜牧兽医系毕业任玉溪农校教员,反右时打成右派,在一农场当兽医,1982年平反后退休回家,1983年忽动念开始写历史小说,首部为则天女皇,其后18年间,共创作长篇历史小说142部,多由台湾秋海棠出版社出版。2003年病逝,享年81岁。 面对王丕震先生的浩瀚著作,没有人会不感到震撼,他的博大,神奇,坚
2、毅,简直不可思议,近乎神话。从1983年起,已六十多岁的他,开笔写起小说,处女作则天女皇的出版给了他信心和激励,由此一发而不可收,十八年间,创作长篇历史小说142部,计二千六百多万字。平均每天以四千多字的速度疾进,而且,全部是手写,一次成稿。有人说,论数量的巨大,他是古今中外第一人,并无夸张,即使拼命写作的“法兰西书记官”巴尔扎克,单就数量说话,无法与他比肩。可以说他是有史以来,书写方法最传统,写作速度最快,字数最多,作品时间跨度最长的一位作家,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无算,皆在他的笔下复活,重现。对于他的博大与厚积,丰富之学识,坚强之意志,拼搏之精神,我是由衷的敬佩。 望着照片上
3、的丕震先生,高阔的前额,硕大的鼻子,线条有力的嘴唇,刚毅的目光,我想,这个人是不是有着超凡基因的“超人”,或有特异功能的“异秉”。他什么时候学习和查阅资料呢。他怎么可能只凭一张纸的提纲,就能一气呵成地浑洒出几十万字呢,那浩如繁星的历史细节他是怎么一一装进脑子里的呢。 我认为,对写作者来说,创作上的竞争恐怕主要还不是比数量,比速度,甚至也不是比有多么刚强的意志,有怎样的吃苦精神,这些固然可嘉,可敬,但并不是最根本的。至于是否获得了吉尼斯纪录也不是很重要的。在我看来,重要的是,他写出了什么,他是怎么写的,他创造了什么样的艺术形象,他为人类奉献了怎样的精神食粮,他为人类的精神发展作了什么样的贡献。我
4、隐隐有些担心,王丕震的历史小说会不会是粗制滥造的赝品。正是带着这些疑问,我详略不同地读了他的几部历史小说,阅后的感受是满意的,我对他的神奇和博大的敬畏之心仍然不减。 我首先关心的是王丕震的历史观有何特点,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尺度和标准是什么,采取何种视角,评价的根据又是什么,他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因我所看有限,只能管中窥豹。就以我读得较细的秦始皇金圣叹二书和浏览的唐尧与虞舜都是随手抽取的,太多,翻不动而论,他的小说,既非演义式,也非戏说式,更无恶搞或解构之意,基本走的是正史路子,但偏于通俗化和故事化。我认为他的历史观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其中又渗透着很强的民本精神,同时汲取了某些民间
5、的积极精神和善恶评价标准。对秦始皇的评价,历来存在分歧。一种是大力肯定其法家精神,肯定中央集权和郡县制,认为他是奠定了中华政体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另一种则偏重于批评他残暴专制,好大喜功,无视诸子百家的丰富思想而独尊法家,尤其是丢掉了夏商周三代的好传统,如分封制和周礼。王丕震怎么看秦始皇。他对秦始皇征服六国,统一天下,以及许多重大措施还是肯定的,称许的,对秦始皇苦难的童年,屈辱的少年时代写得较细,还是同情的,但对秦始皇的反复无常,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以及修骊山墓,搜求长生不老药,筑长城,建阿房宫,焚书坑儒,是持批判态度的。在这些问题上,作者更倾向于传统的、民间的观点。在金圣叹中,作者对
6、金圣叹的怀才不遇,坎坷命运,寄予了深刻的同情和理解。描画了在明清转换之际,天崩地解,形势复杂,而作为民间知识分子的金圣叹,那种正义,正直,狂狷,怪诞,和敢于为民请命的大无畏精神。这曾长期被掩蔽和曲解,金圣叹甚至被认为是坏货,是疯子,是不值得同情的狂妄轻薄之徒,王丕震基本把这个案翻过来了。他笔下的真实的金圣叹,为人耿直,口无遮拦,坚持正义和良知,得罪了恶贪官和伪君子,最后被杀害,那是极度黑暗年代的一桩滔天罪恶。我认为他写金圣叹,虽略显粗糙,有时大段引述评点本的序或批点的诗,但仍抓得准,有深刻命意。写贪官任维初,朱国治之流,满嘴仁义道德,满腹阴险凶残,杀人不眨眼,可以想见当时吏治是何等暗无天日。写
7、金圣叹,则通过科考受挫,顶撞霸道父亲,说西厢,讲易经,控贪官,闹公堂,批六才子书,代苦难百姓申诉,最后被构陷致死,有一系列生动情节,活画出一个特立独行,刚正不阿的狂士、才子形象,令人动容。 我更关心王丕震占有的史料够不够,可靠性怎么样,是离开历史真实的胡涂乱抹,还是基本有所本的艺术创造。我们知道,历史小说创作,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弄清史实,占有大量史料,并能去伪存真,才有可能揭示历史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才有可能进而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仅就他写秦始皇,金圣叹来说,我认为占有史料还比较丰富,比我们已知的常识要宽余一些,他还能从稗官野史里提取一些营养。关于尧与舜的历史记载是非常有限的
8、,写长篇小说难度太大,但我看唐尧与虞舜,作者能在有限的史料中找到故事并生发开来,生动有趣地表现了禅让与世袭二种权力移交方式的不同,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都是传贤而不传子,读来对尧舜时代的“大同”情景油然而起向往之情。有关金圣叹的史料并不多,他能写成这样,实属不易。 作为历史小说,王丕震在文学性和语言表现力上到底怎么样,也是我非常关注的。读过几本后发现,他的叙事,颇有古意,贴近民间讲史和通俗化的一路,但朴实,并无夸饰,语言简明,紧凑,生动,清晰,多用白描法,短句子多,尤其擅长拟人物的对话,你来我往,各有个性,语气口吻,与人物身份符合,例如华阳太后与秦始皇的较劲,当面对质,现场气氛逼真,传神。作者刻划金圣叹,突出了一个“狂”字,写来栩栩如生。当然在语言上,有时出现太多现代词汇,口语,如“取得胜利”,“我对你有意见”啊之类,可能对历史感有所削弱。然而,不管从哪方面看,不管还有哪些不足,王丕震都是值得文学史记住的一个奇人。我不由感慨: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深山有卧虎,民间有高士。 分享到新浪微博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