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洋思经验心得体会 近日从网上看到,有的学校的领导在学习完洋思经验后异常激动,于是大行“拿来主义”,生搬硬套,由于准备不足,教师能力欠缺,结果导致学校教学秩序混乱不堪,迫不得已,改革只得流产。这使我想到,我们国人大概是有这个习性的:人云亦云,随大流,跟形势,往往不顾及具体情况,不实事求是的结合实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我认为学习洋思经验必须植根本土,创造性的落实洋思经验 江苏洋思中学的办学“奇迹”,的确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其中所折射出的教育的真谛,只有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认真的对照、反思、甄别,才能真正领悟。我校建校历史比较短,地处偏僻乡村,教师素质参差不
2、齐,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教育教学水平相对不高,周边地区家长群体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这些情况反映出我校虽然是国办学校,但学校的综合实力不强,与早期的洋思中学极为类似。且我校近两年来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夯实基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家长满意”、“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等教育教学理念与洋思中学较为贴近,这坚定了我们向洋思学习,加快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今年暑假,学校整理印刷洋思经验下发给教师进行学习,进行初步的摸索和实验。开学前夕,分文理两个大组进行座谈,交流彼此的学习体会,同时进行课堂实际演练,初步体会洋思“先学后教”的基本教育教学思路。 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听到一些比较普
3、遍的声音。这些声音,既有怀疑,也有迷惑,甚至有机械模仿之后的担忧。 声音之一。“洋思”究竟是什么。一些教师反映,虽然读了一些资料,听了报告,但头脑中依然很模糊。对一个自身都非常模糊的事物,怎么谈得上去理解、接受甚至学习它呢。 洋思走过了26年的历史,其教育教学思想体系也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长期的积淀已经使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果寄希望于阅读一点经验材料、听一两次报告、看一两个课例就能够了解到最本质的东西,无疑是不现实的。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去体味、去在实践中琢磨,这样才有可能尽快将其精髓学到手。 声音之二。“洋思”的“先学后教”到底是如何去操作的。一节课只讲四分钟可能吗。 “四
4、分钟”之说并非科学的,大概是出于记者的炒作。因为任何事物如果陷入僵化、呆板的套路,必然会趋于灭亡。但课堂中强调以学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那种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现状,显然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真正发展。“先 学后教”,更多的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应该更多的接受其实质内涵,而不是急于去寻找一个可以套用的框子。 声音之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是不是一个谎言。洋思的学生个个都能成材吗。 这是一个评价学生的标准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认为很多学生教不好,甚至有的时候这个比例占到了学生总数的20%甚至更多,就
5、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的标准。总是拿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学生,于是出现了“一刀切”“一锅煮”的现象,在我们眼里,只有能够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学生才合格,于是,很多学生在这个标准下就很自然的成了废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便无从谈起。教师失去了继续教育他们、帮助他们的热情,放弃甚至鄙视,导致了学生自信心受挫,乃至彻底自暴自弃。而洋思的成功观认为,每个学生因各种原因造成了文化基础、思想基础均有差异,这是客观现实,并不足以为怪,只要对孩子坚持进行教育,让其在原有基础上思想素质、学业成绩、身体、个性都能够不断提升,就认为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而不是期望每个孩子都成为第一名。这种评价标准使我们
6、对学生更多了一些宽容和信任,也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这些交流,让我深深体会到,洋思的经验虽然很好,但要想真正被认可和接受,还有很远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这些经验植根于学校的实际,创造性的进行落实,才能真正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我认为,落实洋思经验,必须强化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责任意识,提倡“真情真爱”的师德修养。 洋思人所创立的洋思品牌,首先得益于全体洋思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为了提高学校的质量,蔡林森校长可以长期坚持睡在学生宿舍,了解学校的第一手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改进学校工作;为了提高学校质量,教师们能够在晚上自发的到学校进行集体备课,而没有任何怨言。他
7、们不是把教育当作自己的职业,而是当作了自己的事业,当作了自己的追求。学习洋思经验,首先应该学习的就是他们这种“真情真爱”的师德修养。这是做好工作的最基本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我们学校正是艰苦创业的时候,正需要这样一种可贵的精神作为学校发展不竭的动力。我们提出鲜明的口号,就是希望全体太浮中学人像洋思人那样,为学校的发展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太浮中学的前途才是光明的,每一个太浮中学人的前途才是有希望的。 第二,强化监督机制,形成“贤庸两分”的用人局面。 能者上,庸者下”,这是任何一个单位用人成功的重要标志。洋思的经验说明,必须在实际的工作中,准确的区分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优劣。对优秀教师,大力
8、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教师,要加大扶植和帮助的力度,实在不称职,要坚决调离重要岗位,甚至弃而不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在教师量化 考核、年终评优评先、教师福利、奖金发放、职称评定和聘任中,制定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政策,鼓励一线教师,鼓励优秀教师,让教师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贤庸两分”的局面。真正做到洋思所说的那样,让好教师“香”起来,让差教师“慌”起来。 第三,强化管理作用,突出“精耕细作”的管理方式。 和洋思相比,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过于粗放、过于随意,缺乏实效,存在着太多的漏洞。洋思领导层说:我们只相信我们的管理。这说明了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不到位,就没有教师的严格自律;管理不到位,
9、就没有各部门的有机联动;管理不到位,关于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就无法落实;管理不到位,“先学后教”“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就都成了空话。因此,洋思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教育教学的管理必须强调“精耕细作”,必须强调管理到教育教学诸多环节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到练习、考试,从教研活动的开展到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培训,教育管理者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实施思路,要有监督、检查和评价机制,要有及时沟通、反馈和补救的措施。就像洋思对学生所要求的“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一样,作为教学管理者,也要清楚自己每天所肩负的职责,并在每个阶段都反思自己的工作,清查自己的工作,以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10、,使管理工作紧张有序而严格的进行。 第四,强化改革风气,摸索“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就是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促进学生情感、品质、个性等诸多方面的全面提升。因此,“学生主体”就成了改革中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课堂改革的重点,便是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洋思的“先学后教”“兵教兵”等理念和做法,无不建立于这一基础之上。小小室内,汇古今之炎凉,迎八方之风雨。“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师绝不会因一味求多求全求深而剥夺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和时间,他将极其重视学生品德、意志、兴趣、习惯等非智力
11、因素的养成,重视用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默化学生的思想和意识。教师不仅仅把上课作为一种工作,而是生命的一种体验,知识和情感在书里书外、门里门外交汇流动,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智慧之光得到充分张扬。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愉快的智慧徜徉中,充分感受到审美和创造的快乐,体味到人作为一个人自身价值得到发掘和重视的满足。或许,也只有这样境界的课,我们才能彻底摆脱应试的羁绊,自然抓住素质教育的精髓。 因此,我们在新学年的教学改革中,将落实“学生主体”作为重点。体现“自主、放手、互动”,体现教学全过程中学生的学、思、实践,体现课堂安排的紧张和全身心投入。强化课堂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强化学生的思考、讨论和质疑,强化课堂中有益的学生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最大程度的避免教学中的“假民主”“假主体”“假合作”等问题。教师要进一步找准自己的位置,退后一步,成为课堂的指挥者和引领者。那种由教师完全掌控的(甚至是一种强压 下的表面的“掌控”)、枯燥乏味的、“高耗低效”的课堂,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彻底摒弃。 “拿来”不是全盘照搬,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和“消化”的经验不是有效的经验。相信在教学实践中,对洋思经验反复思索,活学活用,对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