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一: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通过对建党大业的观看,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当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深刻和详细的了解。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使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辛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2、。 影片中有四个镜头令我感动落泪,让我想起了革命的本钱是需要牺牲的,革命的胜利是欣喜的。其一是闻一多遭到国民党的暗杀,一代文学巨匠就因为言辞的犀利,文章的披露遭到报复,这是多么一件令人愤恨的事情啊。其二是蒋中正复命去上海清查腐败,却事与愿违惨遭失败,一个热血青年无法发挥才能,这也就注定了国民党的失败。其三是共产党取胜时,毛泽东周恩来等几位同志,把酒畅谈,相互簇拥,流下激动的泪水;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其四是毛主席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几乎都拍掌相庆。 作为当时中国老大的国民党,为何却一度失败而最终丢失政权呢。国民党的失败主要
3、是政治方面的原因,而其在军事方面的错误政 策则是其失败的直接原因。下面具体探讨其失败的原因。 1.国军虽众,但战斗力差;共军虽少,战斗力极强。历经磨难困苦的抗日战争,国军将士肩负起了主要的抗战任务,因而损兵折将甚重。 2.国军内部派系森罗,山头主义处处可见。表面上,蒋介石的军队异常强大,实际上真正属于他的嫡系部队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3.国军腐败现象严重,克扣军费屡禁不止。 4.蒋介石“搞独裁无胆,搞民主无量”,犹犹豫豫,失去胜利时机。 5.美国不支持蒋介石。 6.农民的不支持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内战的走向。 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庞大严密而又高效的间谍网络是中共取得天下的重要保证。总而言之,国民
4、党在在政治方面,未能整合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反而疏远了部分中间力量;在经济方面,未能控制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经济重建步履蹒跚;在社会方面,未能有效因应各种矛盾,致使学潮频起、社会动荡、民众不满;在外交方面,对美对苏外交均无重大突破,国际支援不及其预期;在其党内,重重矛盾与派系纷争不断激化。这促进了他的失败。 共产党取胜的因素又是哪些呢。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中共的正确领导。通过本片可以看出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先查之明,目光的长远。 2.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3.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 4.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斗争 5.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6.土地改革
5、,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所有共党成员,从上到下完全有相同的目的:一统中国,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自己的所向往的社会,最后取得了胜利。建国大业反映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要基调。孟子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说的就是得天下必先得民心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而共党恰恰发挥其长处,武装群众,反观国党则疏远群众,暴力解决事件。这注定了成与败。 光辉岁月弹指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雄腾跃,平原奔驰的祖国。在那源头,过壶口、
6、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的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星河 祖国今日的繁荣受之于昔日的奋斗,受之于党的不懈努力,受之于千万流血的有志之士,将先辈们的基业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我相信我们都会说“我一定行的”,让我们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篇二:观看建国大业有感 观看建国大业有感 经济与贸易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 09国际商务师范 蔡晓君 2009年,即建国60周年的到来,国家广电总局献出了一部历史性影片建国大业,这是一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献
7、礼的重点影片。那时看着媒体对此红色题材影片的大力宣传,加之从小对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在天安门楼上宣布消息那幅图片的印象深刻,让我在当时对该影片颇为期待。 不过,2009年我在看这部片的时候,我怀着多种心情观看,我从影片宣传得知影片云集了170多位中国演艺界当红演员,几乎囊括了中国电影的实力明星、知名导演,可视之为对中国电影演艺队伍的一次大阅兵,因此,当时在观看时我更多的是注意演员的出场,而忽略了对新中国成立剧情的关注。如今,我怀着另一种崇敬的心情再一次地观看了这部09年的国庆献礼。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
8、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该片以上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全景描写共和国领袖和众多政坛名人的群像。 我通过再一次观看建国大业这部大作对新中国建立这段历史有了更深
9、刻、更形象的了解,同时,我也再一次觉得现在的生活确实是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尽管目前存在大学生工 作难寻、房价飞涨买不起房子等不确定因素,但是至少我们国家现在处于或将长期处于和平年代,这对每个中国公民来说都是最珍贵的,因此,即便生活面对再大的压力与困难,我们都要努力,学着挺过去,毕竟我们的前辈,我们的老革命党员都挺过来了。 影片中,让我难忘的是,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
10、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看到这一幕幕,我的心情澎湃。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60国庆,我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回想起60年前,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60年后,中国
11、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60年抒写的新中国。 篇三: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六十年了,走过的怎样的六十个春秋,经历着怎样的考验,有过怎样的辉煌,离不了的是中华儿女们的竭力付出,更忘不了的是先辈们为了建立我们新中国的呕心沥血。建国六十周年了。各行各业都在忙活为这次国庆献礼。这就是建国大业产生的背景。建国大业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以上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国
12、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全景描写共和国领袖和众多政坛名人的群像。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整个剧本结构集中在毛泽东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这三位后来当选为国家副主席的非中共人士的关系上,情节起伏,情感浓重,生 动地再
13、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据内部人士透露,建国大业在角度和题材上有出新,而在领袖的塑造上,处理手法有别于同类电影。将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充分展示出领袖的内心世界,把领袖还原成一个个普通人。如讲述收到冯玉祥遇难消息后,毛泽东气得踢翻了水盆,周恩来更大骂手下“都是猪脑袋”,这些“走下圣坛”的场面确难得一见。并且蒋介石父子在戏中也有较人性化处理。在片中蒋介石的心理变化有层次得多,如蒋家王朝败走台湾之前,蒋介石与蒋经国在溪口详谈,蒋介石一脸落寞,蒋经国眼含热泪,令人恻然。 建国大业的叙事以尊重史实、国际电影界拍摄此类电影时普遍采用的跳跃式手法进行拍摄。在许多场景上
14、运用的是长镜头,并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
15、的方向。 在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这一句“长江以北,再无大战”最为让我深刻。他们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我感动而温暖。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那个时期,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可厚非。从建国大业,我们可以看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
16、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导演黄建新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
17、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非得靠打来的,而是以民心换来的。 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我们要珍惜的是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前的东亚病夫早已站起来了,如今的他昂首阔步前行。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祖国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更繁荣昌盛的明天而奋斗,要世人看到我们中国人是打不到的硬汉子。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
18、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的祖国。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的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曾经的民不聊生,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都已成了过去。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龙腾虎跃。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 望;正是他们,才使得中国人民共和国
19、的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 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面对让人措手不及大地震。中华儿女没有气馁,我们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的奔月梦现实了。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铸造辉煌。我们的体育健儿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60年的风雨无阻,6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的祖国必将继续书写不朽的传奇。 回首这60年。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屈的民族。 回首这60年。这就是我们,一个腾飞的民族。第12页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