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四色文化”引领下的医药卫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896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四色文化”引领下的医药卫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四色文化”引领下的医药卫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四色文化”引领下的医药卫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New Generation 272 2022 年 24 期 总第 653 期 新一代 New Generation 职业教育 G 基于“四色文化”引领下的医药卫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 杨冬梅(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0)摘 要:本文结合医药卫生院校学生的特点,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基于其富有校本特色的“四色文化”,即区域文化、行业文化、质量文化和成长文化,从课程思政的视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析,探讨构建独特的“四色文化”引领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色教学模式,期望能为医药卫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关键词:

2、四色文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立意深远的课程改革创新,自“课程思政”改革提出以来,现已成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所谓“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高校设置的各学科、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从战略高度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课程育人格局,使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始终贯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必修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能够培育学生

3、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更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将使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将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盐城这座咸卤浸泡过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地域文化。医药卫生职业与人们的生命安全紧密相关。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医学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作为盐城地区的一所医药卫生院校,学校结合地域特色、行业特色、学校自身特色等多维度进行挖掘和凝炼,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以爱国主义、大医精诚、锐意创新、德技并进为内容的“四色文化”育人体系。本研究以江苏

4、医药职业学院 2020 级两个新生班级为研究对象,以教学设计为实例,探讨“四色文化”引领下的医药卫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期望能为医药卫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一、“四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1.传承铁军爱国主义精神 学校前身为新四军军部于 1941 年 7 月创办的华中卫生学校,诞生于烽火岁月的学校为新四军卫生保障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为更好地将这一得天独厚的“铁军”精神薪火相传,融入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入了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思政元素。2.弘扬白衣天使崇高职业品格 学校作为卫生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

5、大量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也是新时代一名医药卫生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这也是我们心理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需要融合白色天使文化的重要内容。3.培养勇于创优争先的学习精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亡,人才为基。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加入勤奋、刻苦、创新、勇于竞争等学习精神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让感受知识的力量,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金色质量文化添砖加瓦。4.贯彻身心全面发展的绿色成长理念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已接近成熟,但心理发展正在

6、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学校从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环境建设等多措并举开展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正确、积极的健康理念、正确的自我认知、生命的意义教育等,都是需要融合的思政元素。二、教学内容及思政元素 为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整合了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习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恋爱与性心理、生命的意义等内容。对应的具体教学内容及思政元素如下:1.心理健康篇,教学内容包括科学的健康观;心理健康的内涵、标准及意义;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及原因;学校大

7、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思政元素包括:健康中国,身心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2.自我意识篇,教学内容包括:自我意识的内涵及结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意识偏差及调适;如何塑造健康自我意识。思政元素包括个人与集体及国家的关系、个人与职业、铁军精神、天使文化。New Generation 273 2022 年 24 期 总第 653 期 新一代 New Generation 职业教育 G 3.情绪篇,教学内容包括:情绪的内涵、功能,情商的内涵及意义;不良情绪的表现及调适,培养良好情绪。思政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天使文化。4.人际交往篇,教学内容包括: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功能、影响

8、因素;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沟通技巧;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思政元素包括:5.学习篇,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的含义、意义;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时间管理;大学生中常见的学习困扰及调适。思政元素包括:铁军精神、天使精神、金色质量文化。6.爱情篇,教学内容包括:爱情的内涵及特点;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特点;恋爱及性心理问题及调适;培养健康恋爱与性心理。思政元素包括:铁军精神。7.生命篇,教学内容包括:生命存在的特性;生命价值的内涵;提高生命价值的途径、挫折应对。思政元素包括:天使文化、铁军精神。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

9、方法,优化教学策略。结合新媒体时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项目教学法等一系列切合实际学情的教学方法。并进一步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专业理论素养、专业实践技能、个人心理成长、德育效果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考核。本文以生命的意义这一章节内容为例,对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课程的融合进行初步探索。1.教学目标及内容 生命意识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生命、探索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培养医学生幸福生活的理念,以及敬畏生命、以仁爱之心对待生命的态度。教学内容包括生命存在、生命的成长、生命的意义三个部分。2.教学设计 2.1 生命存在(1)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

10、生命的产生过程。课堂分享。这一 点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课堂上,学生通过 PPT 和视频,分享了生命从受精卵到分娩的过程。学生体验到生命产生以及母亲怀孕分娩的不易。教师总结:除了人类自己,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生命存在。进而讲解生命的内涵、特征等,引导学生珍爱和敬畏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不仅敬畏自己的生命,也要敬畏别人的生命。(2)播放中国医生电影片段,让学生体会医务工作作者在面对患者时 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勇赴抗疫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勇于担当的大爱情怀。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观看的感受。同学们纷纷表示,在疫情中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也看到了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对每一

11、个生命的敬畏,很大程度增强了自己的爱国热情,在灾难面前,我国人民的凝聚力特别强。同时,医药卫生工作者勇于担当、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也是自己学习的榜样。通过这样的形式,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以及课程思政的融合。2.2 生命的成长(1)课前布置学生思考:在你的生命中,你经历过哪些开心的事?哪些难过的事?试着画一画生命坐标图。(2)播放小视频,人的一生,看完以后云课堂分享感受,同学们普遍反映:人的一生,太快了,几乎是转瞬即逝,在历史长河中更是显得渺小和短暂。教师小结:我们发现,古往今来,任何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不仅仅要看到生命的有限,我们有没有发现,在人的一生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还会遇到

12、很多的人?人不同的阶段都有一些共性的以及个性的发展特征,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 8 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如果这一任务完成地较好,将获得幸福感,也将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发展。当然,如果完成不好,也会产生负面情绪和情感。(3)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生命坐标图,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在过往还是在今后的人生中,都会有很多的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正向事件,也会有很多让我们有负面体验的事件。分组讨论,现在看这些负性事件,会有怎样的感受?当时的感受如何?如果要对这些负性事件说一句感觉的话,你会说什么,试举例。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待生命中的困顿。学生思考、分享后反馈。同学们的反馈如:

13、现在看来,曾经认为特别难以应对的困顿居然并不那么可怕,困顿教会了我们成长,提高了我们的耐挫性。也有同学反馈,在遇到困难时,身边的亲人、朋友的支持帮助自己坚持了下来,这一点教会了我们,及时寻求帮助。也让自己明白了要珍惜这些人。(4)课堂活动及分享:飞机上的最后三分钟:如果你正在一架即将失事的飞机上,生命还剩下最后的三分钟,你会对谁说什么呢?很多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写下了对父母、亲人、朋友的话,在分享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甚至热泪盈眶。教师总结:生命是有限的,在我们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可能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人生如单程列车,没有返程票,请珍惜生命列车沿途的“风景”。2.3 生命的意义(1)课前已布置学

14、生按小组课前收集关于生命的意义的案例,准备课堂分享。(2)课堂导入:法国文学家托马斯布朗爵士有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名言:“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把握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课堂讨论:我们如何拓宽生命的宽度,丰富生命的内涵,让生命更有意义?(3)通过小组分享发现,同学们收集的案例涉及很多行业,其中最多的是医药卫生行业的案例。如革命先烈的事迹、英雄模范的事迹、华佗、李时珍、霍金、武汉逆行者等。经过讨论,New Generation 274 2022 年 24 期 总第 653 期 新一代 New Generation 职业教育 G

15、 同学们的答案包括:生命虽有限甚至短暂,但他们不负韶华、杰出的成就、为祖国、为人民、为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师总结:我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努力奋斗着、奉献着,职业无贵贱,都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在潜移默化中便完成了学生价值观的重塑,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总之,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这也是医学生的职业特点以及自身心理健康的要求。基于校本特色文化下引领下的课程思政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开展,应对接专业人才培养

16、方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优化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的模块任务,融合“四色文化”,定期评估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强化育人效果。要完成课程思政教学,就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融合“四色文化”等思政元素。而在寻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中,不能以为地贪多,而是要做到精。所以,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找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巧妙细致的教学设计,在无形中完成价值的引领,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当然,还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和政治底蕴,这样才能积极促进校本特色的“四色文化”引领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有序开展。参考文献:1郝达富 袁金勇 吴隽松,基于“四色文化”的

17、医药卫生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研究J.2021(15);2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3陈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初探.文化创新比较研究J.23;4熊少青,梁杰华.“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5张丽娜,马晓玲,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2(38);6李宝芬,李晓敏,柳楠.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构建以承德医学院为例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1(38)7张伟.盐城四色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可持续发

18、展路径探析J.东中部经验:2014(12).作者简介:杨冬梅,江苏盐城人,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心理学教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课题:校本课题:基于“四色文化”引领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 (上接第 271 页)课堂上,教师不能只做复制课本的“教书匠”,要做塑造学生灵魂的“大先生”。大学语文教师重任在肩,只有磨练好本领,才能培养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教材方面:1、大学语文教材是串起语文知识、名篇佳作、语言技能的“珠链”。不能只有输入的内容,没有输出的培养和训练,甚至后者应当更为重要。作为一个新时代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职业人所具

19、备的第一核心素养就应当是语文素养,是其他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既不能“写”,又不能“说”的职业人是没有竞争力的。因此教材的编排要根据新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定位和教学需要,加强技能训练的内容。2、不同职业院校,不同专业选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应有所不同和侧重,师范类高职院校侧重语文、语言、语文教学技能基础知识的积累,训练以文学创作为主;技术类高职院校或专业侧重语文常识积累、语言表达、写作能力。总而言之,新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需要全面、准确的设计,要体现其基础性、普适性、职业性和重要性。该课程的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不能只是名家名篇的解读,要在构建大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上,训练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能力,教

20、材的编写要符合大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规律。教学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师生、生生平等对话模式,使大学语文的课堂更高效、更科学、更规范。参考文献:1张晓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质量提升策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50-54.2刘福贵.大学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功能特性J.中国大学教育,2014,1(1):48-69.3张莹.基于课程思政新理念的大学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J.北京教育,2018(11):74-76.4张璐.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学的现代转型J.现代职业教育,2020(1):152-153.作者简介:王琴,1981 年 1 月,女,汉族,湖北省建始县,研究生,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课程与教学论。课题:本文系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文化润疆视域下高职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YZX202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