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培养山区中学生的信息素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288856 上传时间:2024-12-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山区中学生的信息素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如何培养山区中学生的信息素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如何培养山区中学生的信息素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如何培养山区中学生的信息素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如何培养山区中学生的信息素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如何培养山区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一、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其含义 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提出了信息素养。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即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时利用信息的技术与技能”。后来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其1989年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现在的具体含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它是人的整

2、体素质的一部分,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所以加强信息加强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问题。 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备的信息素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方面 具有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 2、技能方面 具有基本的信息处理技能,能根据需要寻找和搜索相关信息,分析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具有推理技能,能对选择和行为做出推理,得出不同点和推论,关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思想,通过推理和使用证据做出判断和决定; 具有调查技能,能发现相关问题,提出和定义问题,准备所做内容和怎样调查,预测效果,检测结论,发展思维; 具有创造性思维技能,能够检测假设,应用想象,寻找变革性

3、效果; 具有评价技能,能够评价获取的各类信息,判断读、听和做的内容价值,提高自身和他人工作或思想的价值判断标准。 3、思想意识方面 具有思维能力和求知意识,知道如何学习。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知识经济的崛起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成为国力竞争的关键。这就对教育这区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为跟上时代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在我国蓬勃发展。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陈至立部长指出: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

4、重要地位。信息技术与应用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具有一定程度智能化、高效率的电子手段与设备。它包括计算机、数据库、联机网络、电子印刷、电子商务以及卫星通讯等。它们的兴起成万倍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生产、存贮与传递能力,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对技能的教育,而是一种对信息技能(技术层面)的教育,不断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与信息意识(意识层面)的水平,即通过对信息技能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对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山中学区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山区教育有了质的飞越。山区中学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信息技术课已

5、作为必修课列入中小学课程安排,但在部分地区的部分学校仍未得到充分重视,尤其是在较贫困的山区学校。要使信息技术真正走入课堂,还需要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这门技术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教育主要由设施、教师、学生三个要素构成,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实现的。如下从我区山区学校、家庭、学生三个方面的现状做以分析。 具我区信息技术调查表明山区学校大多有计算机设施。但用于教学的计算机设施学生人均约30人一台计算机。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的占约在0.5% 。大多学校没有专职、专业的计算机教师队伍。由普遍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只是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计

6、算机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普遍在小学没有受到计算机知识教育。信息素对于山区学生只是有其名,并无其实。现状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追其原因有三,一是信息化观念落后,二是经济制约,三是师资缺乏。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一要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这需要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的认识充分、到位;二要努力创设信息化的环境,这需要行政部门、社会力量、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要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三方协同。就家庭而言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争取家庭购买微机,让学生课余在家里也能上机实践,拓宽上机实践渠道。此外,还要向学生家长宣传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

7、育观念。 三、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前已论及信息素养的定义,信息技术教育内容清晰可见。那麽如何实现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创设一个信息技术的环境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素养的主渠道;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搞好信息素养教育的保证。 (一) 信息技术环境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离不开信息技术环境,信息素养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创设一个信息技术的环境,没有一个信息技术环境就没有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可能。让学生置身于信息技术的环境学习信息技术,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就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就是培养信息素养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无所

8、不在。从而使他们受到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为此,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和信息技术化的教学环境,乃至信息技术的生活环境。 1、硬件设施:*计算机教室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阵地,学生获取计算机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或图书馆,此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可按照需求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校园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播放或选播系统,是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最直接、快速的手段。* 校园网是采用用网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网上交流的能力。* 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网站:目前阶段,作为辅助形式,提倡并鼓励学生采用此方式获取信息。 2、管理运用:(1)开放管理,一是指对学生开放,

9、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二是学校为学生创造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信息技术的机会和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竞赛,给学生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三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通过他们的电子信箱传递信息,沟通联络。对此我们进行了有意的尝试,运用北京智响公司的家校通系统,实现家庭、学校、学生的沟通。在抗击非典的假期中实现了家长和学校的联络,实现了教学的指导答疑。在非常时期信息技术显示了无比的优势。(2)教学运用,教学中运用浏览器开展网络教学、网上邻居开展网络课堂教学。 (二)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素养教育主渠道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10、的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其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课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能力,使之为其它课程的学习以至将来工作服务,形成终生受益的技能,是我一直在尝试、探索的问题。山区中学相对而言,较城市地区条件差,主要是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较差,他们除了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之外,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在这种环境下,如何上好这节课,抓住这45分钟,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使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此我有如下认识和体会。 (1)激发兴趣是基础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0世纪初,某一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把兴趣作为其

11、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这样的话“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增进了个人潜力的发挥。兴趣是学生活动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它能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使人产生积极探求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营造生动、活泼、轻松、主动、和谐学习气氛,千方百计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在快乐中掌握知

12、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 无论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发展的今天还是未来,计算机都将起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这门课也以他独有的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兴趣,深山里的孩子更是如此,我刚刚来到学校的时候觉得学生好喜欢上信息课,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比较闭塞,很少有机会接触大山以外的事物,所以他们对电脑,对信息、对网络充满了无限的幻想与向往,有时因为停电或其他原因,没有上上信息课,他们会很失望、很沮丧,哪怕是利用课外时间也要把这节课补回来。但是,后来我发现,他们的这种兴趣只是简单地喜欢而已,觉得信息课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累,在信息课上可以很放松,并非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使学生逐步掌

13、握有关计算机操作知识及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获得-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的兴趣为学习知识、掌握本领服务。举个例子来说吧,当学生问我:“这节课我们玩什么的时候”,我并没有严厉地加以批评,那样会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和其他学科一样的压力和畏惧,反而会是得其反。针对这种情况,我顺水推舟,让他们玩纸牌游戏,同学们玩得很高兴,如果不加限制地一直玩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让他们玩儿半小时之后,立即停止,问:大家玩得高兴不高兴呀?都谁会玩了?同学们都很积极,纷纷兴起了手,似乎有了成就感。这时,

14、我继续说:“那王老师可要和你们请教一下了,我怎么样才能把牌放到我想放的位置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把那个箭头放到牌上,按住鼠标不松手挪到要放的地方就行了!”听到学生这样的回答,我知道他们已经掌握了鼠标拖动这个操作,这时,我对他的表述加以引纠正,使他们开始就养成使用计算机术语的习惯,“那个箭头叫鼠标指针,当鼠标指针指向你要移动的对象时,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在桌面上拖动鼠标,到达目的地后释放鼠标左键,就完成了移动纸牌的操作,这个操作我们叫它鼠标的拖动。”这样,一个个的问题解决了,同学们在游戏中,掌握了鼠标的几种操作,认识了程序窗口,并学会了使用计算机术语,何乐而不为呢!可见,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15、,提高学生的素养有着不忽视的作用。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 教育部将原来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程正式更名为信息技术课程,并强调信息技术应成为中小学阶段“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现代的、灵活的,操作性和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如果采用传统的课本、板书的教学方式,会使信息技术课堂显得枯燥、呆板,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进而会影响学生各方面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任务。“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教师而言,“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

16、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使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一个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现在我们采用的教材就是以“任务驱动”模式编写的,每一课都以完成一个任务为主线,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稍加调理,因为山区经济条件的限制,我教的180多名学生之中,只有2名家里有电脑,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实践的机会,因此,基础比较差,如果按

17、照教材走的话,学生很难完成任务,那样很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大任务又细分为一个个的小任务,这样通过学生的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动力。这样,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任务中体验成功,成功之后再渴望更大的成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学习成为自身的一种需求,而不是负担。 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更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操作、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创新能

18、力。实践表明,探究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去建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更能发掘其创造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后,不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对于同样的问题也能找出相关的解决办法,而且他们不再把知识的学习当作目的,而是将其作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3)实践练习是重点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离不开实践,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措施。首先,教学可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可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留出动手实践的时间,避免由人灌机灌,加强巡视指导,不能让学生在某个小问题上卡

19、壳,浪费宝贵的操作时间。因此多动手多实践多练习是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讲“练就灵巧的双手?了解键盘,练习指法”一节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认识了键盘之后,不愿意认真地练习,而这节又是一节基础课,必须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为以后的学生打好基础,根据学生的好玩特点的好胜心理,我找到一些练习指法的小游戏,又开展了激烈的小比赛,学生产生了兴趣,积极性自然也就升高了。这样,学生在“玩”中得到的练习,在快乐中发展了能力。又如,在讲Word时,学生觉得就是打打字,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在课前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作品,题目可以自定,内容可以自选,我要给也分数,最后请分

20、数高的学生上前展示他的作品。上课以后,同学们积极动手作起来,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下课时,很多同学都做出了不错的作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是有用的,但这些特定的技能并不能为学生提供不同情形下的技能应用迁移。因为特定技能的课程只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计算机,却很少提及何时使用计算机,为什么要使用计算机。学生学习了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和工具,仍可能对如何将各种技能整合在一起用来解决难题和完成任务不知所措。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需将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与学科教学和学生的作业联系起来。比如,元旦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计算机做一

21、张贺卡将它打印出来或用电子邮件的方式送给同学或老师。学生利用学过的技能,从信息源获取素材,加上自己的创意形成图文并茂的贺卡,用Email发送给教师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有效地将所掌握的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融合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应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实现课程整合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保证 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加强与其它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工具课,信息技术就是一种崭新的、先进的、方便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使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和板书形式,提高到集声、光、色、图、动画于一体,能够

22、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应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学科的学习当中去,真正做到“让信息技术走进每一间教室、走进每一堂课”。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它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例如使用多媒体,使用因特网学习其它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它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既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又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具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具就能准确地确定信息源、合理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