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8824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8-女报 2023.06教学研究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阿扎提古丽艾麦提(莎车县第四中学新疆喀什844700)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有效的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并帮助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研究实例,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应用和策略。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教学策略初中数学课堂,是学生接触与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是关键环节之一,

2、在调动学生热情、激发兴趣、增强思考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一、有效提问的理论基础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活跃学生思维,向学生传递知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提问能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并使学生充满兴趣踊跃参与思考,增强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提问与学生认知水平有关针对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在提问时,教师需要密切考虑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保证问题难度等级与学生

3、的认知水平相匹配。二是要关注提问方式。提问时,教师需要着重关注音量、语速、语调、表情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三是要注重提问的层次。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复杂程度、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因素,将提问分为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等层次。(二)提问与教学策略有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包括:一是充分理解问题背景。教师需要熟悉所讲知识点的背景和相关概念,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指引学生了解问题本质,增加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三是多样化提问方式。教师在提问时,可从口头、书面、图像等途径出发,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调

4、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有效提问的实践作用一是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深入思考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二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通过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三是提高课堂互动和学习效果。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投入感,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课堂氛围的营造。四是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有效提问,助力学生形成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并培育知识应用能力。三、有效提问的实践策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

5、过程中,通过有效提问助力学生兴趣和热情提升并增强思考能力时,可考虑应用以下策略:(一)合理安排提问的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需要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并做好提问时间的规划,保证教学节奏紧凑,提高提问有效性。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基本上仅注重新知识的讲授,-119-女报 2023.06教学研究学生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对于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也有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提问时间,偏离了关键的提问点,导致提问有效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提问环节的安排中,应当慎重考虑如何体现出真正有效的提问。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提问时可聚焦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是讨论探究的时机,通过适时提问,即可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同时,

6、教师在提问时也要保持适度,以具体教学内容等情况为根据,控制提问数量,避免过多的提问导致学生出现抵触、厌烦的心理情绪等。例如,在“圆的有关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学开始前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介绍(控制在五分钟内):“圆是常见的一种几何图形,请同学们回忆生活中见过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在学生经过思考并回答后,教师可迅速提出下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怎样才能画出圆吗?”同时提醒学生尝试利用对应的工具画圆,使学生思维时刻保持活跃的状态。又如,以圆的性质为中心,设计“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圆的性质呢”一类的问题,要求学生尝试通过数学解题方法加以证明,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圆。(二)突出针对性、层次

7、性的提问初中数学课程包含发展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等特点,是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为主要目标。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效果,而课堂提问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理应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适宜的问题不仅能帮助教师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的激发。然而,学生普遍存在层次差异,尤其是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短板存在,因此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加之初中生具备较强的自尊心,面对教师的提问如果回答不上会产生忧虑,因此参与感不高,甚至到了提问环节时个别学生不敢举手、不敢抬头。基于此,教师在提问中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层次性,维持适当的难度,通过有梯度的一系列提问,保证所有层次学生都能够

8、参与提问环节。在教授三角函数概念时,可以设定如下层次的问题:1.低层次,如什么是角。2.中层次,如有哪些常见的三角函数。3.高层次,如怎样判断角度大小。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例如,在教授基本初等函数时,可以这样提问:“你知道如果图像向右平移一位,会发生什么变化吗?如果向上平移一位呢?”(三)增强问题趣味性,启发学生思考课堂有效提问,能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但缺乏趣味性的问题,也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较长时间集中,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着重体现趣味性,保证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能够不断探究、深入,

9、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同时,教师要从教材出发,指引学生完成知识脉络的梳理,以学生问题意识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起始点,突出问题的价值和启发性,保证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提问是以启迪学生思考、锻炼思维,引领学生围绕问题对初中数学知识展开有效学习为目的。但是,部分教师在提问后往往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回答,诸多学生尚未思考就通过同学得知答案,会严重削弱了提问的功能性。因此,教师在保证趣味性提问的同时,也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中,促进提问价值的有效发挥。同样以“圆的有关性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便可设计密切关联现实生活的问题。如问题:“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

10、能够迅速给出“圆形”的答案。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制作为圆形?”“制作成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车轮不行吗?为什么?”在循序递进的问题指引下,能够迅速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其注意力,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也能顺利得出“车轮如果制作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就很难转动”的答案。问题:“制作椭圆形的车轮可以吗?”在思考后,学生也顺利发现“椭圆形车轮在转动中时高时低”。此类循序渐进的提问,能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顺利掌握知识内容。(四)增强问题目标性,突破重点和难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必须做好教材的深研,立足知识结构把握不同章节、课时的重难点知识内容。同时,以学生实际认知

11、水平为根据,在酌情考虑学生个体认知结构差异的基础上,妥善把控教学重难点。尤其是在课堂提问环节中,需要着重化解提问随意性的情况,保证涉及的问题能够体现教学目标,即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问题的设计,在突出有效性与针对性的同时,确保通过问题能够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提问时便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问题:“同学们还记得以前学习的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如何推导的吗?”指引学生通过对三角形知识的回顾,唤醒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推导的记忆。同时通过问题:“多边形的特点有哪些?”“请同学们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为根据,尝试对多边形内角和进行推导。”在问题的连续指引下,使学生顺利从旧知向新知过渡。(

12、五)运用问题悬念促进学生质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有效提问时要确保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被激发,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由于数学关联着丰富多样的问题,在紧密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可考虑悬念性问题的设计,使学生产生质疑,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活跃学生思维,还能引导学生深化探究,提高学习成效。教师在提问时可从教材内容着手,在明确课堂提问艺术性的基础上,从重点、难点等关键知识出发设计问题,最大限度规避低效性提问的情况。通过疑难处设计适宜的问题,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巩固知识。例如,在“三角形内角与外角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股市房市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结合多媒体集中学生注意力、

13、激发兴趣后,设计悬念性问题:“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以外的其他所有角一共为 2570,请问该多边形是几边形?”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在该问题的指引下,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了解:三角形内角和 180,通过 2570180 得到 14 余 50,所以该多边形的这个内角应该是 130,该多边形内角和为 2570+130=2700,通过2700180 得到 15,所以可以得出该多边形为 17 边形。设置此类悬念性问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在已学知识的运用下逐步获取正确答案,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深刻的感知和理解。-120-女报 2023.06教学研究(六)积极创设提问的生活情境

14、情境,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不同的情境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迪、思考。教学中的情境,是带领学生主动遨游知识海洋的“风帆”,是融会贯通新旧知识的“熔炉”,能启迪学生现有认知结构与新问题产生关联。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谈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数学内容需要与学生实际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学习内容呈现的素材要与现实贴近,教师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情境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其问题思考积极性。根据现阶段初中数学特点而言,教师在设计内容时需要对数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予以关注,着重体现数学价值。生活中时常接触、运用的知识,是学生认知方面最牢固的,

15、所以教师从该方面入手设计对应的问题时,能够提高学生探究的有效性。以“平方差公式”教学为例,教师便可从生活中的购物情境着手进行提问:“小丰前往超市购买某种水果,该超市标价这种水果为 9.8 元/kg,经超市人员称量后得知小丰一共选择了 10.2kg 的水果,小丰迅速明白要支付 99.96 元。同学们,想一想小丰为什么能够迅速计算出需要支付的金额?”此类关联学生生活实际的提问,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调动其思考,积极探究。又如在“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教师通过车轮的运动、旋转的风车完成旋转概念的讲解后,可提问:“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与旋转类似的运动现象有哪些?”能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理解旋转现象概念的情

16、况,并指点学生通过实际生活学习数学。四、结语通过本文的研究及实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提问能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并充满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和增强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并且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分析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对课堂提问进行科学设计,确保每一个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同时,教师也必须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技巧,适时地运用开放式、封闭式等不同类型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加注重提问策略的运用,通过有效提问的灵活运用,指点学生顺利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成果。参考文献:1 杨建成.关于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有效方法探讨 J.魅力中国,2020(22):19.2 刘鹤.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3):40-41.3 王发平.在有效提问中释疑育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教与学思考 J.中学数学,2022(22):67-68+78.4 辛丽华.如何让数学教学回归本色 J.考试周刊,2013(78):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