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梵净山黔金丝猴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840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梵净山黔金丝猴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梵净山黔金丝猴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梵净山黔金丝猴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23,44(3):695-704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http:/梵净山黔金丝猴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杨天友1,2,崔多英3,牛克锋4*(1.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铜仁,554300;2.铜仁学院非人灵长类保护研究中心,铜仁,554300;3.北京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4.茅台学院,仁怀,564507)摘 要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是全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之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于中国贵州东北部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2022年1月,国务院出台 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提出须对这一物种实施拯救保护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学者对黔金丝猴开展保护研究以来,已获得了一些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知识,但研究内容分散且缺乏系统性梳理总结,不利于指导今后黔金丝猴的保护管理。本文从种群数量、栖息地、行为生态与社会生物学(觅食行为与食性、家域、繁殖生态、社群结构及夜宿行为等)、分子生态学与肠道微生物及保护生物学等方面,对黔金丝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与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建议未来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和跨部门保护合作,以梵净山国家公园申报和建设为契机,持续提高

3、黔金丝猴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水平。Current Knowledge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of the Guizhou Snub-nosed Monkey in Fanjingshan,ChinaYANG Tianyou1,2,CUI Duoying3,NIU Kefeng4*稿件运行过程收稿日期:2022-08-04修回日期:2023-07-01关键词:黔金丝猴;种群数量;行为;保护社会科学;政策Key words:Guizhou snub-nosed mo-nkey(Rhinopithecus bre-lichi);Population size;Beha

4、vior;Conservation social science;Policy中图分类号:Q9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10-1490(2023)-03-0695-10DOI:10.12375/ysdwxb.20230326基金项目: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 2019 170);北京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ZDK202205);铜仁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专项项目(trxkm 2018 12号)第一作者简介:杨天友,男,38岁,教授;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E-mail:*通信作者:牛克锋,E-mail:野 生 动 物 学

5、 报第44卷(1.College of Agroforestry Engineering and Planning,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554300,China;2.Primate Conser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554300,China;3.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Captive Wildlife Technologies,Beijing Zoo,Beijing,100044,China;4.Moutai Institute,Renhuai,56

6、4507,China)Abstract:The Guizhou snub-nosed monkey(Rhinopithecus brelichi)is one of the most endangered primate species in the world.It is also listed as a category I species under Chinese Wild Animal Protection Law.This species is only found in the Fanji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the northeas

7、t of Guizhou,China.In January 2022,Chinas State Council issued a circular,aimed at supporting Guizhou Province in breaking a new path to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in the new era,which clearly stated that conservation projects must be implemented for this species.Following several init

8、ial research studies in the 1960s,scholars began a more focused effort to study the Guizhou snub-nosed monkey in the 1980s,broadly examining various topics in the disciplines of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However,our knowledge of this species is still limited by several barriers.For example,th

9、e existing research is scattered across various publications lacking the synthesis necessary to guide the formulation of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this species.In an effort towards a more cohesive foundation for futur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planning,we provide 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previous

10、research on population size,habitat use,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al behavior,molecular ecology and gut microbes,conservation biology of the Guizhou snub-nosed monkey.Then,we discus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this species.We recommend that researchers and conservati

11、onists actively pursu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inter-departmental conservation projects that bring together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s with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Fanjingshan as a national park and to improve conservation outcomes for this species.黔金丝猴(Rhi

12、nopithecus brelichi)隶属于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该属现有 5 种:越 南金丝猴(R.avunculus)分布于越南北部1,有研究 者认为中国云南境内也可能有分布2;缅甸金丝猴(R.strykeri)为2011年新命名的物种,现有6个亚种群520600只个体,分布于缅甸中国边境的高黎贡山地区35。黔金丝猴、滇金丝猴(R.bieti)、川金丝猴(R.roxellana)为中国特有种,其中黔金丝猴现仅分布于贵州省印江、松桃和江口三县交界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区域

13、狭窄,极度濒危6 6,7。2022年初,黔金丝猴已被列入20222023年世界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名录8。1903年,动物分类学家Oldfield Thomas9对英国人 Henry Brelich 在黔北梵净山(Van Gin Shan)一带获得的雌猴兽皮进行了描述,并将其命名为Rhinopithecus brelichi。命名后,国内最先介绍“R.brelichi”的学者应该是民国时期的李慨士10,他在编译 中国西部动物志 时写道:“近贵州东北部又得一种猴子,学名为R.brelichi。”。此后多年间除了分类学家偶尔提及黔金丝猴11,未见对该物种的野外观察报道。1963年,彭鸿绶等到梵净山

14、进行科学考察,获得了黔金丝猴的标本,次年彭鸿绶等又对其生态习性及栖息环境进行了初步调查 12。1967年和1970年,从梵净山金盏坪及盘溪获得的黔金丝猴活体被送至北京动物园饲养6 107,从而证实了黔金丝猴野外种群的存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开始了对黔金丝猴的深入研究,主要涉及种群数量与分布6 28,94-97、形态解剖13、生理及免疫14、分类及系统发育1516、栖息地选择与利用17、觅食生态学18、繁殖参数19、社会结构20、生态行为21、遗传多样性2223和保护 社会科学24等诸多领域。潘有福等25虽对黔金丝 猴的研究进行过综述,不过回顾重点仅集中于分 子遗传学,而生态学和保护生

15、物学研究只作过简单总结。2022年1月,国务院出台 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出加强贵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设立梵净山国家公园,实施黔金丝猴等珍稀濒危物种的拯救保护工程。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黔金丝猴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696杨天友等:梵净山黔金丝猴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第3期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以期促进未来对该物种开展深入研究和保护工作。1黔金丝猴研究现状1.1分类地位及系统发育黔金丝猴是一个独立种还是一个亚种曾经有过争议。全国强等15依据黔金丝猴与川金丝猴在自然交配情况下产下可育后代,即无生殖隔离,曾将黔金丝猴与川金丝猴视为1个种的不同亚种。但是,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黔

16、金丝猴与川金丝猴在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应各自为独立种2627。通过分子遗传学16,22,2830及进化基因组学3132进行的系统发生分析,也支持我国3种特有金丝猴的种级分类地位的有效性,且这一观点目前已经被广泛认可。此外,基于分子遗传学及基因组学对金丝猴属的物种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均显示黔金丝猴和川金丝猴的亲缘关系较近,但是不同研究推测的黔金丝猴与川金丝猴分化的时间有所差异16,29,3132,这可能是以往研究使用的分子标记和估算方法不同所致。今后应加大样本量,同时采用种群基因组学等技术开展金丝猴属的保护基因组学研究,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金丝猴属的系统发育和遗传机制。1.2种群数量关于黔金丝猴的种

17、群数量,国内外学者曾多次报道,多为估值,且数量各不相同。全国强等15通过访问和观察估计有200余只;罗蓉等33根据访问,并结合猴群活动范围估计有300400只;李明晶等34通过定点和跟踪观察估计有 650750 只;谢家骅等35在 25 个月的野外跟踪观察中,于 1992 年 7 月 1718日,在3个间隔较远的区域同时发现有较大猴群活动(在密麻树观察到150250只,刘家纸厂发现150250只,岩高坪发现150只左右),因此推测梵净山至少应有3个种群,数量在450650只;杨业勤等6 94基于野外长期观察估算出截至1993年黔金丝猴的野外种群数量约为 764只(655873只);Xiang等

18、36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估计黔金丝猴数量为750只;郭艳清等37曾报道黔金丝猴的种群数量为661710只,分布于梵净山核心区,但是最近的研究38更新了之前的数量,认为黔金丝猴仅分布于梵净山北部狭小区域,并通过适宜栖息地面积估计种群数量仅有125336只。笔者在2022年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2次黔金丝猴群体(其中一次拍摄到20余只,另一次拍摄到至少7只)从梵净山景区索道上站房(海拔2 100 m)下方的旅游步道通过的影像,这表明梵净山生态旅游区仍然有黔金丝猴活动。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梵净山空中索道和旅游步道等旅游设施的建设,导致黔金丝猴迁移活动路线受阻或改变,失去了梵净山生态旅游区及旅游步道以南

19、的栖息地3840。这与笔者的初步调查并不一致。由于梵净山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政策,梵净山东北部等低海拔区域的马槽河、刘家湾等村庄内居民陆续搬出保护区。20212022年,笔者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和访问发现,在这些村庄附近经常发现有黔金丝猴活动,这表明黔金丝猴可能已经扩大了对梵净山低海拔区域的利用。而上述区域在之前利用栖息地估计黔金丝猴种群数量时38均未计入,可能影响了以往估计的准确性。未来需要长期对黔金丝猴在梵净山南部区域及东北部低海拔区域加强监测,同时将样线法、红外相机调查法、遗传调查法及无人机调查法等有效结合41,以期获得黔金丝猴准确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状况。1.3栖息地大小与利用早期研究者认为黔金丝

20、猴在梵净山保护区内分成几个亚群,南、北均有分布6 28,3536。杨海龙17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梵净山黔金丝猴的潜在生境进行评价,在不考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适宜生存面积约为 99.53 km2,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96%。Guo等38运用 MaxEnt模型对黔金丝猴的适宜栖息地进行了重新评估,发现适宜生存面积仅为 69.6 km2,且仅分布于保护区北部的 41.1 km2。间隔10年的2次评估结果差异显著,猴群适宜栖息地面积呈断崖式下降。这一变化也直接影响了研究者依据适宜栖息地面积大小估算出的黔金丝猴种群数量。除了评估方法等原因外4243,弄清楚造成这一栖息地“危机”产生的原因

21、是当务之急。黔金丝猴对栖息地及植被类型的利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其中,梵净山保护区东北部中高海拔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黔金丝猴利用频次最高的区域(罗蓉等331 3001 900 m;李明晶等341 300 1 800 m;Wu 等441 5001 700 m;Niu 等451 350 1 870 m;Guo 等461 7001 900 m;王丞等391 600 1 900 m)。这一现象与川金丝猴、缅甸金丝猴、滇金丝猴和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等偏好在中等海拔区域活动类似,可能与低海拔的人类干扰697野 生 动 物 学 报第44卷及 食 物 资 源 因 海 拔 导 致

22、 分 布 模 式 的 变 化 有关5,39,4750。另外,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外有许多低海拔区域与保护区内黔金丝猴的栖息地环境极为相似,在环山公路修建前,时有黔金丝猴群会“溢出”到保护区外活动51,但是环山公路的建成,减少了向保护区外潜在栖息地扩散的机会,可能加剧了梵净山保护区的岛屿效应52。1.4行为生态与社会生物学由于野外观察黔金丝猴极为困难,目前有关其行为研究的报道较少。已有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行为生态与社会生物学主题上。1.4.1觅食行为和食性黔金丝猴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截至目前已发现采食的植物有100余种,是典型的“泛食者”,采食植物的部位有叶、叶芽、花芽、叶柄、枝皮、果实及种子等,也捕

23、食昆虫等无脊椎动物、鸟蛋等6 39-45,18,35。黔金丝猴的食物结构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主要采食嫩叶和花,分别占61.7%和32.2%;夏季食物以叶为主,占58.2%,当植物结实后,也兼食未成熟的果实(38.1%)等;秋季主要以植物的果实和叶为食,分别占67.2%和31.6%;冬季,树芽成为过冬的主要食物,占83.6%,也采食树皮和花苞等20。Xiang等53发现黔金丝猴存在特殊的觅食行为(extractive foraging behavior),会频繁取食种子、幼竹及无脊椎动物。牛克锋等54通过粪便分析方法发现,黔金丝猴在雪季会下地取食落地果和灌木层的嫩枝等。黔金丝猴对地表潜在食物

24、的利用意味着其可能并非是先前研究所认为的典型树栖动物,而是与滇金丝猴、川金丝猴相似,具有一定程度的地栖性5556。此外,红外相机已监测到黔金丝猴会频繁下地活动39,并在地面寻找果实或种子57。黔金丝猴生活在植被稠密、地形复杂和全年多笼罩雨雾的栖息地中,采用瞬时扫描直接观察可能很难全面掌握其食物组成和时空分布情况。未来应采用粪便显微分析和DNA宏条形码技术等新方法获得精准的黔金丝猴食性分析结果。1.4.2家域行为由于野外观察条件的限制,对黔金丝猴家域行为还未做过精细研究。目前的研究倾向于认为黔金丝猴无固定的家域,而是在整个梵净山保护区内按照一定的范围和路线游荡6 28,35,37。这一点与川金丝

25、猴、滇金丝猴等存在相对固定的家域有所不同5861。不同研究者对黔金丝猴的日活动距离和季节性垂直迁移仍存在分歧4546。Niu等45基于全天的猴群跟踪观察发现,黔金丝猴日均迁移距离是(935349)m,并无严格的季节性垂直迁移。但Guo等46发现黔金丝猴具有极大的日迁移距离(如春季日迁移距离最长可达7 000 m),并有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未来条件允许时可采用佩戴项圈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全年的垂直迁移是否具有严格的季节性,也需进一步结合猴群的活动规律及当地的气候、食物分布和可利用性加以证实。此外,还发现黔金丝猴存在日垂直迁移现象,即猴群喜欢在早晨从低海拔区域迁移到高海拔区域,在高海拔区域经过

26、午休和采食高峰后,在傍晚再迁移至低海拔的夜宿地45。1.4.3繁殖笼养条件下雌性黔金丝猴在6岁左右 (70.86.7)个月,n=4 达到性成熟,8.6岁 (103.47.5)个月,n=4交 配 产 仔,平 均 生 育 间 隔 期 约 为 3 年(38.24.4)个月,n=9,如果出现流产、幼猴夭折等情况,则会打破原有的生殖节律,次年有可能再次产仔;雄性大约8岁性成熟,推测野外状态下10岁才可能获得交配权19。根据圈养和野外观察,黔金丝猴受孕时间通常在910月,次年34月产仔,4月是产仔高峰期19,35。因此,研究表明黔金丝猴首次生育年龄和生育间隔期均长于川金丝猴 雌性首次生育年龄:46岁;生育

27、间隔期:(21.886.01)个月 6263 和滇金丝猴(首次生育年龄:5岁;生育间隔期:24个月)6465。黔金丝猴繁殖节律(如生殖间隔)与滇金丝猴和川金丝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需要加强对野外和笼养黔金丝猴繁殖行为的观察研究,以便理解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1.4.4社群结构早期研究认为黔金丝猴的群体由小家庭群组成,为“一雄多雌式”群体(one male unit,OMU),并且有全雄群存在6667。杨业勤等6 52认为黔金丝猴小家族(30只左右)为基本繁殖单元的多雄多雌配偶系的家族式社会结构。聂帅国等20的研究结果表明黔金丝猴具有以一雄多雌的社会单元为基本的小家庭(成体雌雄比为1.3 1),数量

28、不等的一雄多雌小家庭(OMU平均7.6只,n=30)构成一个“帮”。这表明黔698杨天友等:梵净山黔金丝猴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第3期金丝猴有着类似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的以小家庭群为基本繁殖单元构成的重层社会 6869。滇金丝猴和川金丝猴均存在杀婴现象 7071,但黔金丝猴至今未观察到,且野外种群存在聚合分散现象6 70-77,20,35,6667,这些都需要在未来展开深入调查。1.4.5其他行为生态崔多英等72通过对野外及动物园圈养个体的初步观察,从整体上对黔金丝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并构建PAE行为谱。黔金丝猴的其他行为如昼间休息、夜间活动和声音通讯等的研究也有所进展。杨业勤等6 33和Xi

29、ang等73对黔金丝猴夜宿地选择的研究发现,黔金丝猴的夜宿地大多位于东北、东南坡向的半山坡;在冬季选择高大、常绿树作为过夜树,并且不在同一夜宿地连续过夜。Tan等74记录到黔金丝猴存在夜间活动的现象,推测夜间活动与物种的觅食努力有关,这一行为或许有助于黔金丝猴在条件有利时提高自身的能量储备,作为以后对抗不利条件的缓冲。牛克锋等21通过野外观察并记录黔金丝猴休息时的支撑物性质、团抱状况和林层利用等,发现树冠层支撑物资源在树冠的垂直分布可能是黔金丝猴昼间休息行为利用树冠层高度与团抱模式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栖息地内的声音回放实验研究75表明,黔金丝猴的叫声表现出异速逃离现象,即较大的体型可以发出较高

30、基频 f0=(6 765175)Hz 的呼叫。黔金丝猴声音频率利用范围大这一通讯特点可能有助于物种在自然栖息地内更加有效地交流。王丞等39通过红外相机技术评估了同域分布的黔金丝猴与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之间的空间利用关系,发现黔金丝猴的分布区域完全重叠于藏酋猴的分布范围,但二者不会同框出现,存在一定规律的利用时间差异,从而降低在同一空间相遇的可能竞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对上述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未来应该加大野外观察,积极采用红外无人机等新技术开展黔金丝猴的监测和生态行为研究。1.5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遗传多样性高的物种通常被认为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76。采

31、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和线粒体DNA(mtDNA)标记技术对梵净山黔金丝猴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线粒体标记的遗传多样性低于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22,7778。但是 Kolleck等23通过分析微卫星数据发现黔金丝猴的核基因(nDNA)遗传多样性高于川金丝猴与滇金丝猴。导致“nDNA多样性高、mtDNA多样性低”出现的原因可能与黔金丝猴的雄性亚成体迁出有关23。类似地,Kuang等79也发现尽管黔金丝猴的种群数量较小,但是仍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因而具有长期生存的潜力。目前,黔金丝猴仅分布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孤岛”之中,对其种群遗传结构进行检测,阐明短期和长期种群波动过程和原因,

32、将有利于及时制定有效的保护对策。研究人员采用线粒体DNA研究了黔金丝猴的遗传结构和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梵净山黔金丝猴仍然为一个遗传基因簇,没有产生内部的遗传亚分化22。根据mtDNA多样性分析,在3 5004 000年前黔金丝猴种群数量出现过剧烈下降的情况,推测其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该时期黔金丝猴分布地区的人口激增和农业蓬勃发展有关23。总之,目前遗传多样性的降低可能并非是黔金丝猴长期生存的一个直接威胁,未来应该关注影响黔金丝猴近期种群衰退的因素人为活动(旅游开发等)对物种及栖息地产生的压力等2223。1.6肠道微生物Hale等80基于粪便样品,进行16S rRNA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对野生和

33、圈养黔金丝猴肠道微生物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基于Chao1多样性指数的野生黔金丝猴体内肠道微生物种类明显高于圈养黔金丝猴,但是 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并未得出上述结论。未来需加大对野外黔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样本量,揭示黔金丝猴季节性食物种类与肠道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1.7保护社会科学随着人类活动对黔金丝猴多角度、多层次的影响,积极采用保护社会科学加入“人的维度”理解黔金丝猴与人类的关系,无疑将对该物种保护大有裨益。Wandersee等81指出,退耕还林并未对当地居民的环境影响感知产生明显影响,而是否目睹过黔金丝猴则对居民的环境影响感知有重要作用。Ellwanger等24,82通

34、过社区访谈、直接观察和地理空间数据收集等民族灵长类学(ethnoprimatology)方法,探索了梵净山保护区周边的桃花源村的居民与黔金丝猴间生态与文化的连接,研究发现无论对保护区还是黔金丝猴,当地村民均持有积极态度,并发现当699野 生 动 物 学 报第44卷地居民的态度受因保护而产生的利弊感知的影响。Aitken等83探讨了环境复杂性与情感生态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梵净山当地居民的一些行为与黔金丝猴保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者也积极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环境政策(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或扶贫政策等对黔金丝猴及其栖息地等的影响8485。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黔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人的维度的研

35、究,促进对梵净山复杂生态系统的理解。同时应重点关注当地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对黔金丝猴及其栖息地的影响。2黔金丝猴保护策略及建议2.1加强合作,构建监测技术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始,国内多所高校或科研单位已在梵净山对黔金丝猴展开过长期的野外调查研究。梵净山管理局也在黔金丝猴活动的主要区域建立了监测站和巡护队伍开展长期监测,由于黔金丝猴活动区域较大,常驻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及巡护人员数据收集较多,但记录相对不够完整和规范。未来需要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监测人员的能力建设,从而加强未来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科学性。同时引入热成像监控系统、无人机等新技术,以及公民科学等保护社会科学的新方法,对黔金丝猴种群生存状态、同

36、域分布野生动物、栖息地人类活动、栖息地植被变化,以及社区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这有助于全面地掌握黔金丝猴的生存状态及受威胁的因素,构建梵净山黔金丝猴生存状态监测和评价参数体系,并最终形成黔金丝猴保护与管理的实用技术规程。2.2提高人工繁育水平,实现圈养种群复壮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自1993年就开始实施了人工饲养黔金丝猴51,目前人工饲养及繁育的黔金丝猴仅有12只,其中贵州梵净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饲养有4只成体和3只幼猴,北京动物园饲养的5只属于同一个家庭群(1雄1雌及其繁殖的3只幼猴)。因此,建议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北京动物园管理处继续保持合

37、作,理清圈养黔金丝猴的谱系,在避免近亲繁殖的基础上,对两家单位具备潜在生育能力的黔金丝猴进行配对,提高圈养黔金丝猴繁殖的成功率,并最终实现黔金丝猴圈养种群的复壮,为将来进一步开展野外放归工作奠定基础。2.3开展栖息地修复和廊道建设目前梵净山的生态系统演化以正向为主,其中乔木林和灌木林的面积均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但是生态系统景观破碎化仍然较为严重86。尤其是在低海拔区域(海拔1 300 m以下),需要在监测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宜修复的退化斑块和生态廊道建设的位置,通过科学规划和论证,逐步建设完成生态廊道以联通保护区外的边缘地带,扩大黔金丝猴适宜栖息地的面积。2.4推动公众保护教育,发展社区替代

38、经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合作者们为了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已规划与构建灵长类等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教育体系87。2011年始,保护区管理人员及其合作者为当地儿童实施了一项“小小绿卫兵”的教育计划,为贵州省包括生活在黔金丝猴栖息地附近的儿童编写了一本易于阅读的梵净山野生动物科学故事书 星达:野生动物寻访记 梵净山篇,促进了当地儿童和居民对黔金丝猴等物种的了解8889;为了减少当地社区开采自然资源造成的栖息地退化,保护管理部门等为保护区邻近的家庭提供了节能炉灶和微波炉,以及生态农业(如茶叶和药用植物)和养蜂方面的可持续生计培训90。当前应当及时对黔金丝猴保护的有效策略和经验进行总结、传承与创

39、新,探寻更加科学和实用的解决方案。3结语梵净山作为黔金丝猴的唯一栖息地,古往今来都是众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和佛教朝圣之所。随着2009年梵净山景区索道的正式开通,2011年梵净山环山公路通车,梵净山及其周边旅游业蓬勃发展。2018年梵净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知名度的提升和旅游业的“火爆”,使人类对梵净山和黔金丝猴栖息地利用的压力再次加大。在这种复杂的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中,建议管理部门未来应积极、透明、开放地开展跨学科研究和跨部门保护合作,以梵净山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持续提高黔金丝猴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水平。参考文献:1 BOONRATANA R,CANH L X.Preliminary obse

40、rvations of the ecology and behavior of the Tonkin snub-nosed monkey(Rhinopithecus Presbytiscus avunculus)in northern VietnamM/700杨天友等:梵净山黔金丝猴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第3期JABLONSKI N G.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doucs and snub-nosed monkeys.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1998:207-215.2 NADLER T,BROCKMAN D.Primates of Vi

41、etnam M.S.l.Ninh Binh Province:Vietnam,Cuc Phuong National Park:Endangered Primate Rescue Center,2014:197-205.3 GEISSMANN T,LWIN N,AUNG S S,et al.A new species of snub-nosed monkey,genus Rhinopithecus Milne-Edwards,1872(Primates,Colobinae),from northern Kachin State,northeastern MyanmarJ.American Jo

42、urnal of Primatology,2011,73(1):96-107.4 LONG Y C,MOMBERG F,MA J,et al.Rhinopithecus strykeri found in China!J.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2012,74(10):871-873.5 YANG Y,LIN A K,GARBER P A,et al.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scientific description of the black snub-nosed monkey(Rhinopithecus stryker

43、i):It is time to initiate a set of new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save this critically endangered primate from extinc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2022,84(6):e23372.6 杨业勤,雷孝平,杨传东.梵净山研究:黔金丝猴的野外生态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YANG Y Q,LEI X P,YANG C D.Fanjingshan research:ecology of the wild Guizhou snub-no

44、sed monkey M.Guiyang:Gui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2002.7 LONG Y,LI B,ZHOU J,et al.Rhinopithecus brelichi.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J/OL.2022:e.T19595A215621115 2022-08-04.https:/dx.doi.org/10.2305/IUCN.UK.2022-1.RLTS.T19595A215621115.en.8 MITTERMEIER R A,REUTER K E,R

45、YLANDS A B,et al.Primates in peril:the world s 25 most endangered primates 2022-2023 R.Washington:IUCN SSC Primate Specialist Group,International Primatological Society,2022.9 THOMAS O.Exhibition of a skin and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of monkey Rhinopithecus brelichi J.Processes of the Zoological

46、 Society of London,1903,1:224-225.10 李慨士.中国西部动物志 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82-83.LI K S.Zoology in western China 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1934:82-83.11 谭邦杰.我国的猿猴 J.生物学通报,1955,4(3):17-23.TAN B J.The primates in China J.Bulletin of Biology,1955,4(3):17-23.12 彭鸿绶,李致详,杨德华.黔金丝猴的习性及其栖息环境的调查研究 C/中国动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

47、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276PENG H S,LI Z X,YANG D H.Preliminary reports on habits and habitat of Guizhou snub-nosed monkeys(Rhinopithecus brelichi)C/China Zoological Society.The book of abstracts for the 30th annual congress of China Zoological Society.Beijing:Science Press,1965:276.13 叶智彰,彭燕章

48、,张跃平,等.金丝猴解剖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7:15-50.YE Z Z,PENG Y Z,ZHANG Y P,et al.The anatomy of the golden monkey M.Kunming: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87:15-50.14 巫芳来,陶必严,杨眸宇,等.黔金丝猴血清雌二醇(E2)测定分析 J.贵州科学,1997,15(2):118-120.WU F L,TAO B Y,YANG M Y,et al.The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stradial of

49、 Guizhou golden monkeys in serum J.Guizhou Science,1997,15(2):118-120.15 全国强,谢家骅.关于金丝猴贵州亚种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brelichi Thomas 的资料J.兽类学报,1981,1(2):113-118.QUAN G Q,XIE J H.Notes on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brelichi Thomas J.Acta Theriologica Sinica,1981,1(2):113-118.16 LI M,WEI F W,HUANG C M,et a

50、l.Phylogeny of snub-nosed monkeys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DNA,cytochrome b,and 12S rRNA sequen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2004,25(4):861-873.17 杨海龙.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黔金丝猴生境分析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YANG H L.Habitat analysis for the gray snub-nosed monkey in Guizhou Fanjingshan National Natu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