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习《地理学习方法的研修》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6283115 上传时间:2024-1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地理学习方法的研修》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习《地理学习方法的研修》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习《地理学习方法的研修》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习《地理学习方法的研修》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习《地理学习方法的研修》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地理学习方法的研修心得体会学习地理学习方法的研修心得体会学习地理学习方法的研修心得体会我是一名地理任课教师,担任地理教学紧半年的时间,但是这半年,对于我来说,是充实的半年,忙碌的半年。做为一名地理教师,我每天认真教学,努力提高所教班级的教学质量。作为课题组成员,我努力完成课题组安排给我的课题研究任务。在研究中提升自我。回顾半年的工作,我无论是在学习提高和还是教学实践,还是教育科研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收获。此次我参加地理学习方法研修的学习,使我为自己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了基础。通过学习,使自己有了地理教学应该注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

2、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

3、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三、抓“综合”重联系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四、抓“归纳”求“规律”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

4、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3)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五、抓“运算”促“智能”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昼夜长短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六、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

5、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为了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书上的图必须理解,学会分析、应用。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除以上所说之外,首先应该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多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经常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产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地理学习兴趣还可以来自学科本身。地理学科被公认

6、为是文科中的理科,同学们普遍反映比较难学。但如果下定决心认真学地理,学好了它,自然就有一种成就感,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就进入了地理学习的良性循环中。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去挖掘更好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学生的地理成绩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学习地理学习方法的研修心得体会做为一名地理教师,我每天认真教学,努力提高所教班级的教学质量。作为课题组成员,我努力完成课题组安排给我的课题研究任务。在研究中提升自我。回顾半年的工作,我无论是在学习提高和还是教学实践,还是教育科研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收获。此次我参加地理学习方法研修的学习,使我为自己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了基础。通过学习,使自己有了地理教

7、学应该注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

8、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三、抓“综合”重联系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四、抓“归纳”求“规律”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

9、:(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3)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五、抓“运算”促“智能”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昼夜长短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10、六、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为了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书上的图必须理解,学会分析、应用。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除以上所说之外,首先应该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多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经常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产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

11、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地理学习兴趣还可以来自学科本身。地理学科被公认为是文科中的理科,同学们普遍反映比较难学。但如果下定决心认真学地理,学好了它,自然就有一种成就感,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就进入了地理学习的良性循环中。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要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

12、既注重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最主要的成因,更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阐述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像北半球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下,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原本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破坏,变成了块状分布,形成了冬夏不同的气压中心,北半球尤为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我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教材以最典型的东亚气候为例说明了大气

13、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通过三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三个案例分析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本节难点较多,如:在30纬度的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等,应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三维

14、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

15、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知道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同时提高其动手能力,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上来。考虑到部分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初中地理知识薄弱的因素,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适当降低难度,多联系图片和现实进行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