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T 1816-2019 玉米氮利用和耐低氮鉴定评价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wo****nt 文档编号:62804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 1816-2019 玉米氮利用和耐低氮鉴定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DB41∕T 1816-2019 玉米氮利用和耐低氮鉴定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DB41∕T 1816-2019 玉米氮利用和耐低氮鉴定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DB41∕T 1816-2019 玉米氮利用和耐低氮鉴定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DB41∕T 1816-2019 玉米氮利用和耐低氮鉴定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8162019 玉米氮利用和耐低氮鉴定评价技术规程 (本稿完成日期:) 2019 - 03 - 19 发布 2019 - 06 - 19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816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朱卫红、代书桃、王天宇、乔江方、黎裕、李春辉、刘京宝、张美微、李川、黄璐、张盼盼、薛华政、李丽华

2、、李萍、宇婷。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8162019 1 玉米氮利用和耐低氮鉴定评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氮利用和耐低氮能力鉴定评价的检测方法和鉴定评价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夏播普通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氮利用和耐低氮能力鉴定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402017 尿素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GB/T 65492011 氯化钾 GB/T 2041

3、32017 过磷酸钙 3 基本要求 3.1 试验地 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条件良好。土壤根层速效氮含量低,杂交种的鉴定要求土壤速效氮含量小于33 mg/kg,自交系的鉴定要求土壤速效氮含量小于15 mg/kg。 3.2 整地 前茬作物机收后及时清除秸秆,播种前精细整地。 3.3 肥料 试验用氮、磷、钾肥料均采用单质肥料,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质量分别符合GB/T 24402017、GB/T 65492011、 GB/T 204132017规定。 3.4 种子 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2008规定。 3.5 播种方式 机械开沟,人工播种,每穴23粒。 4 试验方法 4.1 试验设

4、计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8162019 2 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水平,副区为待测品种,主区内副区随机排列,重复3次。5行区,行长6 m,行距0.6 m。杂交种种植密度依据品种特性分组种植;自交系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 试验采取规范的田间管理措施,每项管理措施要求在同一天内完成。 4.2 施肥 正常施氮区: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纯氮225 kg/hm2,P2O5 90 kg/hm2, K2O 120 kg/hm2。其中,一半氮肥和全部磷、钾肥在播种前作为基肥施入;另一半氮肥在大口期追施。 低氮胁迫区:不施氮肥,磷、钾肥分别为P2O5 90 kg/hm2, K2

5、O 120 kg/hm2作为基肥施入。 4.3 产量计算 每个待测品种收获中间三行全部果穗,晾晒、脱粒、称重、测籽粒含水量并折算成13%含水量计产。 4.4 氮利用指数 氮利用指数按公式(1)计算: NANLALGYGYGYGYNUI= (1) 式中: NUI氮利用指数; GYL待测品种低氮胁迫条件下的产量,每公顷千克(kg/hm2); GYN待测品种正常施氮条件下的产量,每公顷千克(kg/hm2); GYLA所有待测品种低氮胁迫条件下的平均产量,每公顷千克(kg/hm2); GYNA所有待测品种在正常施氮条件下的平均产量,每公顷千克(kg/hm2)。 4.5 耐低氮指数 耐低氮指数按公式(2

6、)计算: NALALGYGYGYNRI=2)((2) 式中: NRI耐低氮指数; GYL待测品种低氮胁迫条件下的产量,每公顷千克(kg/hm2); GYLA所有待测品种低氮胁迫条件下的平均产量,每公顷千克(kg/hm2); GYNA所有待测品种在正常施氮条件下的平均产量,每公顷千克(kg/hm2)。 5 鉴定与评价 5.1 玉米氮利用能力分级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8162019 3 玉米氮利用能力分为5级(表1)。 表1 玉米氮利用能力分级 氮利用指数(NUI) 氮利用能力 等 级 1.33 极强 1 1.101.32 强 2 0.901.09 中等 3 0.700.89 弱 4 0.70 极弱 5 5.2 玉米耐低氮能力分级 玉米耐低氮能力分为5级(表2)。 表2 玉米耐低氮能力分级 耐低氮指数(NRI) 耐低氮能力 等 级 1.33 极强 1 1.001.32 强 2 0.630.99 中等 3 0.350.62 弱 4 0.35 极弱 5 _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