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茶文化茶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极为普通的饮品。茶,可以说是中国本土文化发展中的特殊产物,所谓“开门七件事”即“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之一,这说明了它与日常生活有须臾不离的关系,他在发展过程中与食相交汇,给食文化增加了色彩,又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茶叶从七件事中凸现出来,开始走入“文化”之例,于是,他变得既俗又雅,既野又文,既能解渴疗疾,也可调味入食,又可悦目賞心,受到了世人的青睐和欣賞。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由于长时间积累,他变成了一种习惯。心理习惯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作为物质本体茶叶的生长环境是优雅的,它以青山(对土质的要求:下者生黄土、中者生砾壤、上着生烂石)绿
2、水为伴、以明月秀风为伍。茶的色、香、味、形和在品饮过程中古朴优美的茶具、精致典雅的茶室极具了“文化欣赏”的行为,同时,中国文人墨客的茶诗、茶词、茶画渗透到了国民思想当中的茶俗茶理性成了茶文化的内容,它包括了茶,又包括了饮茶之人,更包括了饮茶本身的行为及茶人所成就的一系列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成果。茶文化致所以说是本土文化,这主要是指茶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发展体系中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国古代为数众多文人对茶文化倾心,在一定程度上给塑造中国茶文化与茶道的性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它给中国古代的文人仕大夫内在性格与精神起到了不小的积极或消极(平和)的作用。 一、茶文化、性质与内涵就是人类在发展、
3、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 茶文化即然包含做为载体的茶和使用茶的人类,它就必然具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的形式与内涵。即围绕茶及利用它的人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均属于茶文化的范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以下四种特征:1、社会性:茶是人类美好的物质享受与精神陶冶。随着社会进步,饮茶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角落和生活的各方面。 2、群众性,茶文化是一种范围广发的文化,它雅俗共赏,各得其所。 3、民族性:据史料记载,茶文化始于中国古代巴蜀族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茶文化为
4、主体的茶文化,并由此传播扩展。 4、区域性:中国地广人多,由于受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社会风情的影响,造就了中国茶文化的区域性。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东西被淘汰,但更多的内容产生和发展,茶文化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以下“四个结合”方面。1、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茶作为一种物质,它的形体是千姿百态的,茶作为一种文化,又有一种深邃的内涵。随着物质的丰富,精神生活的提高,必然促进文化的高涨。2、高雅与通俗的结合: 精致高雅茶文化,是根植于通俗的茶文化之中的,经过洗去提炼,上升到精致的茶文化。如果没有粗犷、通俗的民间茶文化土壤,高雅茶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3、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茶在满足
5、人类物质生活方面,表现出广泛的适用性。在中国,茶是生活必需品之一。4、实用与娱乐的结合:茶文化的适用性,决定了茶文化的功利性。近年来,开展的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如茶文化节、茶文化旅游、茶文化休闲等,就是以茶文化活动为主体,满足人们休闲、观光的需求,同时与茶文化活动相关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实用与娱乐的结合。 二 、茶文化的作用(一)茶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 名人士均愿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泛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整个社会,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
6、重、友好相处。2、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有明显的作用。茶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点、欣赏茶具、观看茶艺表演,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3、能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频繁交流可以使中华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为天下知,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4、茶文化的普及,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追求的高雅情趣,倡导科学饮茶的生活方式,推动茶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茶叶经济的进步繁荣具有着现实意义。三、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一 )茶道 中央电视台3文化访谈录6月28日晚上播出512文化追问专访余秋雨512文化追问余秋雨重解中华文明时马东请教余秋雨:我认识一位优秀的演员,他告诉我,站在地
7、震的废墟中,他看到小学生留在废墟里的一个课本,课本上的红笔勾划的对号,他发觉自己不会演了。心灵上受了极大的震撼。虽然以前的表演技术不管用了,但这一体验将会决定了整个后半辈子。这也体现了“道”与“术”的关系。 茶文化发展至今,有学者认为,茶道是一门文化艺能,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与教化的手段。 中国古代关于茶道的概念源于唐代释僧皎然的“三饮便得道”,含义是“饮茶而得道”的心里感觉。(二)中国茶道形式及“四谛”1、形式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添加盐、糖、奶、或加葱、桔皮、薄荷、桂圆、红枣枸杞等,根据各人的口味嗜好,兴致所至爱怎么喝就怎么喝。 一类是“请饮”;既不在
8、茶中加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喝茶,它是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饮。 二是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三是茶艺,讲究饮茶的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四是茶道,也是饮茶的最高境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2、中国茶道四谛我国台湾茶道的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 “清”是指“清廉”、“清洁”、“清静”、“清寂”。茶道的真谛不仅要求事务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
9、他人,对己谨慎。“怡”是快乐怡悦。“真”是指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使人在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与真、善、美的境界。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见解,“和、静、怡、真”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更准确。“和”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法二门。“怡” 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1)“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是儒、佛、道三教共同的哲学思想理念。茶道所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和太合”。它是指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太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正道。 1)、儒家从“太和”
10、的哲学理念中推衍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合适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及。孔子教育学生,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跟人商榷的口气。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是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他才能够如此的强大,这就是天地给予我们的力量。中国茶道融会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精华,形成了中国的茶道厚重的文化底蕴。从大的方面看儒、释、道三家对茶的形式理解和认识有所不同
11、,但是,由于儒家的中庸思想一个“和”字沟通了三教,使其精深的禅机,玄妙的道家学说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在茶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道家从“和”这一哲学范畴引申出“天人和一”、“知和曰常”等理念。 “自然的人化”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化、人性化。中国茶道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的万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感情,在茶人眼里大自然的一山一草一木一石一沙都融入茶道精神之中。诗圣杜甫的品茗诗写道: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全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品茗题诗的画中人,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中国著名文学家余秋
12、雨先生考察青城山时感慨的写道“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秦蜀郡守李冰与李二郎借鉴前人治水经验,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在恰当的位置选址作堰,利用高低落差,顺应自然规律,在生产工具和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采用热涨冷缩的原理,凿离堆,劈开玉垒山,化害为利,自流灌溉成都平原,造就了中外闻名的天府之国,使成都平原成为中国著名的粮仓。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中国道中,遵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及对茶的认识之中。如“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在对茶的认识上,古茶人认为是天涵之,地载之,
13、人育之的灵芽。3)佛教也讲“和”。提倡人们修习“中道妙理。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一茶礼佛,在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是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石蕴玉而山晖,水含珠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以佛教文化的滋养,如水含珠、石蕴玉。禪语的运用茶人们从中得到悟道的无穷乐趣。、“月印千江水”源于五灯会元卷十四。反映了悟道成佛的心路。广福寺道隐禅师曰“月印千江水,门门尽有僧”。(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 儒、释、道三家之所以在茶道中都以“和“为哲学基础,就是因为三教都力图把深奥的哲理,融解在淡淡的一杯水之中,使人们在日常的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去感悟人生大道。(2)“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经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
14、追求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无论是羽士、高僧、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则可虚怀若谷,静可內敛含藏,静可动察明澈,体道入微。通过茶事活动修炼身心,达到心态平和、安定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有内而外的自然溜露,于丹在讲论语心得时讲到一侧故事主人公是日本江户时期的一个著名茶师跟着一个显赫的主人,日本是茶禅一体。(故事略)(3)“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怡”者和悦、愉快之意。在中国茶道中,“怡”是茶人在从事茶事过程中的身心享受。唐代诗人刘禹锡尝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就写出分茶之后那份清雅令人沉迷的境界。他在陋室铭说,我们居住
15、的环境无法改变,也无须苛求,你周边来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环境,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是你和朋友谈论的是共同的志向、共同的寄托,有共同的理想,简陋居住的条件就一点都不重要了。理想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也就是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茶事活动就是朋友心灵的沟通,身心愉悦的过程,是心灵的静化。于丹说“我们不缺宏大理想,但是缺乏到达的那条切实的道路。(4)“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必执着于“道”,追求于“真”。含义有三:其一是追求道之真。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牵挂是自己的道德修缮、规矩、法度
16、。小人牵挂的是自己家乡的事与小恩小惠、小便宜。其二是追求情之真。宋人的笔记中记载苏轼与佛印交往的故事,两人一起参禅打坐,苏轼对佛印的态度?(于丹)其三是追求性之真。子路问孔子“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应该在一种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茶里,沉积着生命的况味,凝聚着纭纭众生.品茶,就是品味人生,感念苍生! 即:品味人生,坦露真情,放飞心灵.以达到全性保真.文人饮茶的习俗从唐宋延续到元明,大约是在明代末年,由于中国社会政治的动荡,沿海经济的发达,东南地区文明的发展和变化,这样饮茶的讲究逐渐势微。而到了清代乃至于今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剩下对茶叶本身高下的品评,但是在人们品茗之中,所体味到的茶从苦到甘再到淡,这三步很像人生的三个阶段,所以人生如饮茶,人生三道茶的说法就很具有哲理。中国人尤其是文人,所以能够接受茶,并且融进了自己的情趣,乃至于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茶适应了中国文人性格里面那很淡很淡的那一面,也就是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淡泊和宁静,而这个正是中国人性格里面最深邃最冷静,因而也最具有应变能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