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编写环境时报、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课题分析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接着又认识了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水”,并学习了水的组成、性质及净化,最后展开“爱护水资源”这样一个社会课题,不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2、,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本课题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即“水资源状况”、“爱护水资源”,前者一方面说明水资源的丰富,另一方面又说明水的短缺,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后者介绍了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研究,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可从课堂延伸至课外,教材内容可采用学生自学与讨论相结合,使学生形成四个共识,即“水资源丰富又短缺”“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另外由于本课题的实践性很强,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如:指导学生调查、参观访问或利用网上资源,了解本地区水资源情况及家庭用水情况,然后整理成小论文或编写环境时报,在班级、校园内展览、或进行演讲等活动。充实学习内容,增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观念。教学建议:(1)提前一周布置调查内容,收集资料;(2)采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材内容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学、讨论、小结);第二课时:展示成果(论文、时报或演讲)。设计思路(1)创设情境自学讨论达成共识(2)课前准备调查研究信息处理汇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