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中油长江石化有限公司 MSDS(01)二甲醚
编号:MSDS(01)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甲醚
Dimethyl ether
2013.1.3修订 2013.1.5发布
江苏中油长江石化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第五部分
分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二甲醚
化学品英文名称:
dimethyl ether
中文名称
甲醚
英文名称
methyl ether
产品代码:
01
供应商名称:
江苏中油长江石化有限公司
地址:
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园区旺桥路2号
电话号码:
0523-84200701
应急电话:
消防应急电话: 119
人员急救电话: 120
企业应急咨询:0523-84200072
传真号码:
0523-84200702
电子邮件地址:
推荐用途:
工业燃料、气雾剂
限制用途:
普通打火机气源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主要物化危险性:
易燃气体,容器内液体气化过程可造成冻伤,液体受热膨胀可形成超压。
GHS 危险性类别:
易燃气体:第 2.1 类。《GB20577》
压力下气体:液化气体类(低压液化气)《GB20580》
GHS 标签要素:
危险 极易燃气体
危险 压力下气体 如受加热 可以爆炸
防范说明:防止儿童触及,容器必须储放于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禁烟,预防静电。【维基百科-安全术语】
主要症状:
接触后易冻伤,皮肤变红、变硬。对呼吸道有轻微刺激性。
应急综述:
设法切断泄漏源。对形成燃烧的泄漏,以防护火焰伤害为主,避免容器过热造成超压爆炸。未形成燃烧的,以控制火源火星,驱散和吸收气体为主。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质量分数)
CAS No.
二甲醚(甲醚)
99﹪
115-10-6
甲醇(木醇)
1﹪
67-56-1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易冻伤,皮肤变红,变硬。不能先脱衣物,要用大量水冲洗,解冻后脱去被污染衣物,用温水抹干净身上有毒物,再送医院诊治。少量接触无需处理。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严重者送医院诊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危险特性:
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货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和防护装备:
避免直接接触物料,并从上风向进行处置,禁止泄漏区使用非防爆器具。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防冻手套、佩戴正压空气呼吸器。
应急处置程序: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并设法转移泄漏设备的物料。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覆盖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环境保护措施: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毡/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转移的物料应尽量回收,不能回收则通过焚烧的方法清除。物料回收的容器必须是专用的压力容器。溶解物料的废水应隔离,在辐射作用下会自然降解。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
为避免泄漏区发生爆炸等次生危害,应切断火源,停止一切非防爆的电气作业。包括手机、车辆和铁质金属工器具。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一般要求】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
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2)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工作场所全面通风,设置可燃气体报
警仪。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3)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
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的,操作人员应该佩
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4)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
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5)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6)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输送或充装过程中,
管道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管道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1)操作人员必须会使用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禁
止携带火种(如打火机、火柴等)和易产生碰撞火花的器具(如钉鞋等)
进入;作业区内,严禁使用非防爆型的无线电通讯设备。
(2)二甲醚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
超压,严禁负压。
(3)管道、阀门和水封装置冻结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解冻,
严禁使用明火烘烤。不准在室内排放二甲醚。吹洗置换,应立即切断气
源,进行通风,不得进行可能发生火花的一切操作。
(4)厂(车间)内的二甲醚设备、管道应按《化工企业静电接地
设计技术规定》要求采取防静电措施,并在避雷保护范围之内。
(5)使用二甲醚瓶时注意以下事项:
——二甲醚的充装应符合《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 14193)
的相关规定,二甲醚瓶和灌装车灌装的二甲醚量要符合《气瓶安全监察
规程》的二甲醚灌装量,不得超过按充装为 0.58kg/L 计算的充装量。
气瓶颜色标记应符合《气瓶颜色标志》(GB 7144)的规定;充装二甲
醚的气瓶阀及瓶颈螺纹连接处不得泄漏;必须戴好安全帽;
——包装和贮存容器内保持正压,防止空气进入。使用气瓶时,应
有称重衡器,使用前和使用后均应登记重量,瓶内二甲醚不能用尽,应
留有不少于 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
——必须使用专用的减压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
动作要轻缓;
——气瓶的阀门或减压器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阀门损坏时,严
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
——气瓶禁止敲击、碰撞,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曝晒。
储存注意事项: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库房温度不宜超过 30℃。贮存于储罐中时,储罐应设置在阴凉处,不
得靠近火源及热源,严禁烈日曝晒,夏季储罐应装有降温装置。
(2)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
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二甲醚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
和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 8m;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
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 20m;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
10m。
(4)储存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二甲醚最高含量不超过
1%(体积比)。储存室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或排气孔。排
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 3 次,事故通风每
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小于 7 次。
(5)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
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容许浓度:
0.04%,即 400ppm(体积百分比,时间平均加权值)
1%(体积百分比,最高许可浓度,爆炸危险浓度)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可燃气体探测仪。
工程控制方法:
生产过程及盛装容器密闭、耐压,开放式生产车间。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手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处理泄漏点时,佩戴防冻手套(泄漏但未起火)。
眼睛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长袖有领上衣、长裤)。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
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物态、形状和颜色:
无色气体(液化后:无色液体)。
注:容器内部通常是下部是液体,上部是气体。
气味:
有醚类特有的气味。
pH 值:
6.5
熔点(℃):
-141.4 (《GB25035》)
沸点(℃):
-24.9 (《GB25035》)
闪点(℃):
-41
爆炸极限%(V/V):
下限 3.5,上限 26.7。(《GB25035》)
蒸气压(kPa):
533.2(20℃条件下)(《GB25035》)
蒸气密度(kg/m3):
1.97 (相对空气密度值:1.592)。(《GB25035》)
密度:
0.66(20℃下,相对水的密度)(液态数据)
溶解性:
溶于水、醇、乙醚。
n-辛醇/水分配系数:
0.10
自燃温度(℃):
235(《GB25035》)
分解温度(℃):
无资料。但通常认为在 400℃且有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分解为甲烷、乙烷、甲醛等。
易燃性:
极易燃。
汽化潜热(KJ/Kg):
410(-20℃)
其它理化性质:
液态物料受热膨胀不能忽略。通常认为温度每上升 1℃,在体积不变的
情况下,液体压力增加约 1Mpa。
对耐油橡胶(如丁腈橡胶)有弱溶胀性。密封件和胶管须使用四氟乙烯
等耐溶胀材料。(参见《HG/T 3934》)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应避免的条件:
受热、静电、撞击、震动。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强酸、卤素、硫、硫化物。
危险的分解产物:
甲烷。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危害类别:第五类(毒性较低)。《GB 20592》
LC50:156mL/L(大鼠吸入)(即体积浓度 15.6%),30 分钟后有轻度麻
醉。
吸入浓度达到 840mL/L(即体积浓度 84%)时,可引起猫的深度麻醉,
并可使呼吸逐渐停止。停止接触,约需 20min 才可完全恢复。
皮肤刺激或腐蚀:
危害类别:轻度皮肤刺激物。《GB20593》
对皮肤有刺激性,引起发红、水肿、起疱,长期反复接触,可使皮肤敏
感性增加。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相关数据。但通常认为 0.04%浓度下无眼睛刺激情况。《GB20594》
呼吸或皮肤过敏:
无相关数据。但通常认为对呼吸道有轻微的刺激性。《HG/T 3934》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相关数据。但通常认为类似液化石油气的情况,应视为类别 2。
《GB20596》
致癌性:
无相关数据。但通常认为类似液化石油气的情况,应视为类别 2。
《GB20597》
生殖毒性:
无相关数据。但通常认为类似液化石油气的情况,应视为类别 2。《GB20598》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
无相关数据。但通常认为类似液化石油气的情况,应视为类别 2。《GB20599》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相关数据。但通常认为类似液化石油气的情况,应视为类别 2。
《GB20601》
吸入危害:
除急性毒性数据外,无相关数据。但通常认为 0.04%浓度下无吸入危害。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无相关数据。但通常认为在大气中不造成明显影响。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相关数据。但通常认为在大气中很稳定。在阳光的作用下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潜在的生物积累性:
无相关数据。但通常结合毒理学数据,应视为轻度。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相关数据。其水溶液会起到携带作用,但不影响其降解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残余废气物:
使用专门的燃烧器具进行焚烧法处置,含残余废弃物。
受污染容器及包装:
充氮气置换至物料含量低于 1%,并依照气瓶安全管理规程进行报废。
废弃注意事项:
物质易燃易爆,要求使用适当器具燃烧完全,不许直接排放环境。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 UN编号:
1033
联合国运输名称:
二甲醚 Dimethyl ether
联合国危险性类别: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气体。(注:本品属于盛装气体的压力容器,故不适用 GB/T 15098-2008 进行分类。)
海洋污染物:
否
运输注意事项:
二甲醚小批量产品用钢瓶包装运输,钢瓶质量应符合 GB 5842、GB
15380 的规定,充装应符合 GB 14193 的规定。大批量产品采用液化罐
车运输,或液化气船运输。
二甲醚应贮存于液化气贮罐中,贮罐应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不得靠
近火源及热源,严禁烈日曝晒,夏季贮罐应装有降温装置。
装有二甲醚的钢瓶和液化罐车为压力容器,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严禁烟
火、撞击、摔落和曝晒。包装和贮存容器内保持正压,防止空气进入。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
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
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
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夏季应早晚运输,防
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
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GB25035-2010 城镇燃气用二甲醚
HG/T 3934-2007 二甲醚
MSDS(01)二甲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 (2011 年 3 月 12 日国务院令第 591
号)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 423 号)。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其他信息:
无
8第 页
第 页 /共8页 更新日期:2013.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