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判作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714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判作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判作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判作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临床论著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判作用陈飞,陈强,徐志刚,肖丽云,邱水强摘要:目的 探讨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判作用。方法 将 例行 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术前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胶原降解产物()和型胶原氨基端前肽()测量值的正常与否分为低骨转换组(和 测量值均正常,例)与高骨转换组(测量值明显升高且 测量值正常,例),因患者围手术期均拒绝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故只予口服基础补充剂。比较两组术前资料及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累计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个月。术前一般资料:体重指数、合并症情况、腰

2、椎骨密度 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低骨转换组显著大于高骨转换组();高骨转换组明显高于低骨转换组()。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累计发生率:术后 、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高骨转换组均明显高于低骨转换组()。结论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可作为 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重要预判指标,临床上需对 患者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系统性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减少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关键词:骨代谢生化标志物;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再骨折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3、();,(),:;基金项目: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科研课题(编号:虹卫 )作者单位:上海松江区泗泾医院骨科,上海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上海 作者简介:陈飞,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研究,:;邱水强,男,副主任医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研究,:临床骨科杂志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常有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的风险 ,其中高龄、骨密度降低、椎体内裂隙变及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均为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异常骨代谢状态会加重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进展又可能导致邻近椎体再骨折 。随着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进一步深化

4、,其不仅可作为系统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选择标准及临床疗效监测的指标,还能为预判 患者 术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情况提供参考。本研究分析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和上海松江区泗泾医院 年月 年月接受 治疗的 例 患者资料,探讨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对 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判作用,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纳入标准:年龄 岁;初次诊断为胸腰椎 并行 治疗;围手术期拒绝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资料完整且随访时间 个月。排除标准:椎体爆裂骨折;随访期内使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病例资料本研究纳入 例,男 例,女 例,年龄 ()岁。骨折节段:例,例,例,例,例,、例,、例,例,例。患者入院后第天清晨空腹检测 胶原降

5、解产物()和型胶原氨基端前肽()等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测量值正常()和 测量值正常()的患者为低骨转换组(例);测量值明显升高()且 测量值正常的患者为高骨转换组(例)。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 。治疗方法静脉吸入麻醉联合局部麻醉下行 治疗 。围手术期口服碳酸钙 片(辉瑞 惠氏公司)、骨化三醇胶囊(罗氏公司),均至少持续治疗 年。观察指标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症情况,腰椎骨密度 值,邻近椎体再骨折累计发生率。统计学处理采用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珋 表示,比较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检验。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个月。两组术前资料比较见表 。体重指数、合并症情况、腰椎骨密度 值、:两组比

6、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低骨转换组显著大于高骨转换组();:高骨转换组明显高于低骨转换组()。表 两组术前资料比较 (珋 )项目低骨转换组()高骨转换组()值值年龄(岁)()()体重指数()()()合并症(例,有 无)高血压 糖尿病 腰椎骨密度 值()()()()()()()()()两组 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累计发生率比较见表。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累计发生率:两组术后、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高骨转换组均明显高于低骨转换组()。例 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者中,例再次行 治疗,另 例应患者要求均给予非手术治疗。两组典型病例见图 。表 两组 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累计发生

7、率比较 例()组别术后 个月术后 个月术后 个月术后 个月术后 个月末次随访低骨转换 ()()()()()高骨转换 ()()()()()()值 值 临床骨科杂志 ;()图 低骨转换组患者,女,岁,椎体 ,行 治疗、术前线片及 ,显示 椎体压缩改变,抑脂像呈高信号表现;术后 周 线片,显示 椎体骨水泥强化术后改变;术后 个月 线片,显示 椎体高度无压缩改变图 低骨转换组患者,女,岁,椎体 ,行 治疗、术前 线片及 ,显示 椎体压缩改变,抑脂像呈高信号表现;术后 周 线片,显示椎体骨水泥强化术后改变 讨论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常用于治疗 ,尤其是在纠正后凸畸形、止痛、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

8、动方面具有优势 ,但研究 报道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 。再次椎体骨折与骨质疏松、脊柱过曲及过伸等因素相关,其中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是成骨或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激素及胶原或非胶原类代谢产物,其作为骨质疏松的动态监测指标,能反映骨代谢过程和状态、成骨和破骨细胞活动的变化、骨细胞基质和骨矿化的变化 ,还可反映骨代谢状态 。因此,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在骨质疏松诊断、评估和治疗中十分重要 。研究 显示,和 具有稳定性、敏感性、特异性的特点,其浓度变化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作为较好的骨代谢生化标记物已用于临床。另外,作为血清骨转化指标,与 分别可反映成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 ,对临床治疗骨质疏松

9、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指导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意义骨质疏松患者骨转化存在高转化和低转化状态,低骨转换状态以成骨细胞功能低下、伴或不伴破骨细胞功能增强为主,骨吸收指标和骨形成指标均降低;高骨转换状态以骨转换加快、骨丢失加速为主,骨吸收指标明显升高。临床实践中,无明显升高,同时 正常或略降低者均归为低骨转换状态;明显升高,同时 正常或升高均归为高骨转换状态。年龄越小者骨转换越处于高水平;年龄越大者骨转换越趋于低水平。本研究中,低骨转换组年龄显著大于高骨转换组(),说明随着年龄增长,机体骨转换越趋于低水平状态。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是相互耦联的,可反映骨重塑能力及状态。基于骨转化理论,有学者

10、建议,在满足基础药物补充条件下,给予低骨转换状态者促成骨药物或给予高骨转换状态者抑骨吸收药物均可治疗骨质疏松,如此可有效逆转骨转换功能状态,增加骨密度,降低再骨折风险。文献 报道,围手术期辅以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降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本研究纳入 例行 治疗的胸腰椎 患者,因围手术期拒绝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仅口服钙剂和维生素 等基础补充剂,在自然状态下随随访时间延长,两组邻近椎体再骨折累计发生率均逐渐升高,术后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高骨转换组均明显高于低骨转换组()。考虑原因是未对 患者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针对性抗骨质疏松治疗,未对骨代谢状态予以干预,也未能逆转机体骨转换状态,围手术

11、期患者骨代谢转换状态仍维持原状,再加上椎体骨水泥强化致邻近脊柱序列改变及节段应力变化 ,使邻近椎体负荷传递不均衡,进而导致 术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且至术后 个月时,术前骨代谢临床骨科杂志 ;()图 高骨转换组患者,女,岁,椎体 ,行 治疗,术后 个月 椎体骨折,再次行 治疗、术前 线片及 ,显示 椎体压缩改变,抑脂像呈高信号表现;术后 周 线片,显示 椎体骨水泥强化术后改变,无渗漏;、术后 个月 线片及 ,显示 椎体骨折,抑脂像呈高信号表现,椎体骨水泥强化术后改变;第 次 术后 线片,显示 、椎体骨水泥强化术后改变,骨水泥无渗漏图 高骨转换组患者,男,岁,椎体 ,行 治疗 术前 线片,显示

12、,椎体压缩改变;术前 ,显示抑脂像左侧呈 ,椎体高信号表现,右侧呈 椎体高信号表现、椎体信号正常;术后 线片,显示 ,椎体骨水泥强化术后改变(椎体右侧因无骨损伤,故未予治疗)生化标志物异常的高骨转换组邻近椎体再骨折风险逐步凸显。综上所述,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可作为 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重要预判指标,临床上需对 患者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系统性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减少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参考文献:,():,():,():王湛,王毅,冯凯强,等 骨转换标志物 和 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研究进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临床

13、应用指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临床骨科杂志 ;()杜亚雷,郑连生 两种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临床骨科杂志,():,():,(),():,():李晓峰,徐大霞,王闯,等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义鹏,付长峰,王元一,等 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唐雪彬,谢林,李华,等 体位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骨科杂志,():(接收日期:):病例报道踝关节骨折后致马蹄内翻样畸形 例 张若肖,白文博,温晓东,刘培珑,梁晓军,赵恺 ,关

14、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踝关节融合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图 患者影像学资料及大体照片 右踝骨折内固定术前 线片,显示右踝骨折伴关节脱位,距骨嵌入下胫腓联合;右踝关节融合术前 线片,显示右前足内收,后足内翻畸形,下胫腓联合间隙增宽,内踝内侧间隙增大;右踝关节融合术前 ,显示下胫腓联合分离,腓骨向前移位,胫腓联合关节可见骨赘增生;右踝关节融合术后 年外观,显示后足内翻基本纠正患者,女,岁。右踝骨折(见图 )内固定术后畸形 年伴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个月,于 年 月 日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入院查体:跛行,右足马蹄内翻样畸形,前足内收,跟内翻明显,行走时足前外

15、侧着地,跟腱及跖筋膜紧张,右足第 趾呈爪形趾;足趾背屈及跖屈略受限,右下肢肌张力正常,右胫骨前肌肌力 级、后肌肌力 级,右趾长伸肌肌力 级、长屈肌肌力级,右长伸肌肌力级,右腓骨长肌肌力 级、短肌肌力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 咸阳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陕西 西安 作者简介:张若肖,男,硕士生,医师,主要从事 足 踝 外 科 研 究,:;梁晓军,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足踝外科研 究,:级。线片显示(见图 ):右前足内收,后足内翻畸形,下胫腓联合间隙增宽,内踝内侧间隙增大。检查显示(见图 ):下胫腓联合分离,腓骨向前移位,胫腓联合关节可见骨赘增生。诊断:右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畸形愈合;右足马蹄内翻样畸形。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踝关节融合术。术中清除踝关节内游离体、软骨及坏死骨质,见踝关节骨质缺损,在胫骨远端关节面行微骨折术,于关节腔内植骨,将踝关节固定于中立、外展、外旋约 位置融合,透视见跟骨畸形矫正不充分,遂行跟骨截骨。术后 个月踝关节疼痛减轻,慢行下步态基本恢复至骨折前水平。术后 年踝关节疼痛消失,可正常生活及进行轻体力劳动,后足内翻基本纠正(见图 )。(接收日期:)临床骨科杂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