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仝人—仅供箜考登其
武汉与长沙总体规划地比拟及分析一、城市简介
1 .武汉
概况:
武汉市,简称汉,湖北省省会,因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合称而得名,是一 座现代化滨江国际性港口城市.
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中部六省唯一 地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 区巨大型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 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地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 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地水陆空交通枢纽,中 国地经济地理中心,国家重要地科技、信息、产业、通信中心,内陆地区地金融、 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开启中国内陆市场地“金钥匙”,经 济开展地“立交桥”,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地区位优 势.
武汉是中国重要地科研教育基地,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兴旺地城市之一,作为 仅次于北京、上海地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武汉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118.33 万人,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地城市.
武汉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地21世纪全世界最 具开展潜力地城市之一,是首个上榜美国《国家地理》“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 地中国城市..如今正以“复兴大武汉”为目标,重返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 市.
面积:2011年末,武汉全境面积8494.41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地4.6%; 市域周长977.28公里,7个中心城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7.54平 方公里.
-1-/13
仝人—仅供箜考登其
图5.长沙规划区空间结构规划图(2011年)
规划区构建“一城两片多点”地城镇空间结构,一城之长沙中心城区,两片 指宁乡城区和浏阳工业新城两大城镇片区.多点指重点建设地铜官、乌山、莲花 等乡镇.
长沙城市形态地开展顺应了社会经济人口地开展,适应不断变化着地城市功 能地需要.在多种因素地影响下,长沙市城市形态地演进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地外 部空间扩展向外部空间扩展与内部填充相结合地转变,由以圈层状、轴线状为主 地连续扩展形态向以斑块状与组团状为主地非连续扩展形态转变地过程,其形态 开展由单一型向复合型逐步转变.
3 .分析表3.武汉长沙空间结构总体规划地异同
武汉
长沙
相同点
过程
经历了从组团型到放射型变化
特点
沿江开展,以江为轴
现在规划
多轴多中心
不同点
现在规划
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
一城两片多点
武汉市和长沙市都被水流向过.人类历史地起源都是从儿大河域开始地,长 江也是中华民族地发源地.武汉发源于长江岸边,长沙发源于湘江岸边,逐渐形 成了城市,所以在建国初期地开展过程中也都是以长江为中心向四周开展.开展 到一定程度后,原有地组团型开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城市开展地需要,武汉长沙
-10- / 13
仝人—仅供箜考登其
开始转型为集中团块型,卫星城渐渐形成.这是两个城市在开展过程中地相似之 处.
自然环境条件是城市形态开展地基本限制因素.武汉地处平原,没有地理上 地阻碍,城市开展基本以长江为轴对称向两侧开展.而长沙市地开展更侧重于长 江东侧.长沙市城区处于湘江和浏阳河交汇地河谷台地,周围为地势较高地山丘. 西侧地岳麓山和东北侧地丘陵、山地成为阻碍城市空间拓展地自然屏障,从而在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主要扩展方向为东南方向.城市中间为沿江冲积台地,水 资源丰富,水运便利,成为早期城市建设地主要地带,逐步形成了沿江带状地城 市形态.现代长沙城市形态地开展依然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地制约.作为长沙最重要 地景观资源岳麓山以及湘江地限制,湘江以西区域建设有限高要求,这就使得此 区域在结构上不可能开展为密集商务区,对其整体功能定位提出了一定限制要 求.
武汉市空间规划为“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武汉市根据其己有地组团, 形成东部、东南、南部、西南、西部和北部等六大新城组群,分布在主城区周围. 而长沙构建“一城两片多点”地城镇空间结构,打造宁乡城区和浏阳工业新城两 大城镇片区,两区分别位于主城区东西两侧.近代武汉市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一定 基础,建国后开展都比拟好,工业上有武钢为首地龙头企业.长沙地工业开展起 步相比照拟晚,水平相对较为落后,所以规划开展浏阳工业新城.
版权申明
本文局部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整理. 版权为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 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 13
仝人—仅供箜考登其
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 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 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 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ei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13
仝人—仅供箜考登其
copyright.
-13- / 13
仝人—仅供箜考登其
人口:武汉市统计局2011年统计数据,武汉市共有常住人口 1012万人.武 汉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指大专以上)地2465061人,占全市常住人口地 25.191%;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地213141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地 322689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地1296972人.
经济:2012年武汉GDP总值为8003.82亿元.
教育:2012年末全市拥有幼儿园888所,在园幼儿20.34万人.小学598所, 在校学生41.28万人.普通中学374所,在校学生32.99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129所,在校学生13.23万人,普通高校79所,在校研究生10.61万人.
旅游:武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遍布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 10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景区16家.2011 年武汉市旅游业实现游客接待人数突破1亿人次、总收入超过千亿元两大历史性 跨越,成为全国第6个旅游接待人数破亿地城市.
2 .长沙
概况:
长沙,湖南省省会,华中地区城市,别称星城,古称潭州,是湖南省地政治、 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中南地区重要地交通和航运中心,是著名地山水 洲城、快乐之都.
长沙是全国文明城市,两型社会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工商业城市,长江中 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地核心,长沙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 列,2012年长沙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十,中部第一,是全球城市竞争力提 升速度最快地10座城市之一,位居第四.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东邻江西省宜春地区 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 市.
长沙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悠久地文化历史,是著名地楚汉 名城、屈贾之乡、伟人故里,楚文化和湖湘文化地重要始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 国时期即为楚国雄踞南方地战略要地,历代为湖南及周边历代中心城市,也曾为 汉长沙国国都和南楚国都.
如今,长沙致力于打造中部最开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地文化名城,向世-2-/13
仝人—仅供箜考登其
界级旅游城市前进.
气候: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分, 雨热同期,四季清楚.
面积:全市辖区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
水文:长沙市地河流大都属湘江水系,支流河长5公里以上地有302条,其 中湘江流域289条.按支流分级:一级支流24条,二级支流128条,三级支流118 条,四级支流32条;另有13条属资江水系;形成相当完整地水系,河网密布全 市.
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结果显示,长沙市常住人口 7,044,118人, 占湖南常住人口地10.72%居第3位.,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地19.13%,初 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地71.02%.
交通:长沙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地交通枢纽城市,中国南方唯一地高铁枢纽, 陆、水、空交通皆较兴旺、便利.
经济: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6400亿元.
二、城市定位
武汉城市定位: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地中 心城市,全国重要地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
长沙城市定位:长沙是湖南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重要地中心城市,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
表L城市定位异同分析:
武汉
长沙
相同点
地位
湖北省省会
湖南省省会
文化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不同点
区域位置
我国中部地区地中心城市
长江中游地区重要地中心 城市
其他
全国重要地工业基地、科 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
-3-/13
仝人—仅供箜考登其
①武汉市为湖北省省会,长沙为湖南省省会,故两者地位定位相似.
②武汉有着3500余年地建城史,是中国历史上建城史最为悠久地特大城市 之一,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长沙有2400余年地建城史,历 史同样极为悠久.两者皆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③武汉是中国地理经济中心,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 交汇处,是中部六省唯一地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 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巨大型城市.武汉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是联合国 开发计划署选定地21世纪全世界最具开展潜力地城市之
图L武汉和长沙在中国地位置(左图为长沙,右图为武汉)
长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地核心,长沙综 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2012年长沙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十,中部第
综合来看,长沙和武汉都具有很大地开展潜力和综合竞争力,所以城市定位 都较高.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武汉市地政治地位和综合实力略强于长沙,因而 武汉定位为中部地区地中心城市,长沙定位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地中心城 市.
④武汉近代就是工业重地,现在也是是中国重要地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 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地工业体系.2012年,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18. 88亿元.而2012年,长沙市实现工业增加值 3051.94亿元,与武汉存在不小地差距.因而武汉定位为全国重要地工业基-4-/13
仝人—仅供箜考登其
地.
武汉坐拥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居全球首位, 科教综合实力全国第三,著名地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也坐落于此,另有武汉 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 教育部直属地211工程高校和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地中南民族大学.因而 定位为全国重要地科教基地.长沙地高等教育比拟兴旺,拥有4所211工程“重 点大学”即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有3所进 入985工程.但总体上略孙于武汉.
武汉凭借其独特地地理位置,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 大地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沙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地交通枢纽城市,中国南方唯一 地高铁枢纽,陆、水、空交通皆较兴旺、便利.总体上,长沙交通地位略次于武 汉.
三、城市规模.武汉
2011年末,武汉全境面积8494. 41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地4. 6%;市域 周长977. 28公里,7个中心城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7. 54平方公 里.
武汉市统计局2011年统计数据,武汉市共有常住人口 1012万人,拥有武汉 户籍人口 827.24万.武汉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指大专以上)地2465061 人,占全市常住人口地25. 191乐 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地2131417人; 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地322689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地1296972人.
1 .长沙
全市辖区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结果显示,长沙市常住人口 704万人,占湖南 常住人口地10.72%居第3位.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地19.13%,初中以上文 化程度占总人口地71.02%.
-5-/13
仝人—仅供箜考登其
2 .分析
相同点:两城市人口规模较大,属于特大城市以上规模.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占总人口地比例都较高,居民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这与两者地重要地位、较大 地人口基数和高水平地科教是分不开地.
不同点:武汉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到达特大城市规模.在长沙市2011 年修改地总体规划中,预计长沙也将突破1000人口大关,到达特大城市规模. 原因可能是武汉地地理位置、资源条件、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等综合实力稍强,吸 引了更多地外来人口,加上自身人口基数大,所以城市规模比长沙稍大.另外, 武汉市科教地位和水平略强于长沙,反映出来地是武汉市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 人口地比例等受教育程度指标比长沙高.
四、城市形态.武汉市城市形态演变
仝人—仅供箜考登其
图2.武汉市城市形态变化过程
图3.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武汉市地空间形态经历了三个阶段:组团型、集中团块型(1996年)、放射 型(2010-2020规划).建国初期,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武昌、汉口、汉阳三镇交 界处,成组团型开展.之后形成了沿江、沿长江大桥两轴地开展,但还是较为集 中;在开展受到限制后,开始逐渐转为集中团块型,形成了阳逻、吴家山、沌口、 花山等卫星城;现在逐渐转为放射性,利用江河湖泊地自然格局和生态绿楔地隔 离作用,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在都市开展区构建轴向延展、组团布局地城镇空间, 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地开放式空间结构;由主城区向外沿阳逻、豹-7-/13
仝人—仅供箜考登其
懈、纸坊、常福、汉水、盘龙等方向构筑六条城市空间开展轴,整合新城和与之 联动开展地新城组团,形成东部、东南、南部、西南、西部和北部等六大新城组 群.武汉市空间形态地变化特点是沿江开展,向四周辐射.
1 .长沙市城市形态演变
图4.长沙城市形态演变进程(1949・2005)
1949年以前长沙城市主要沿湘江南北方向集中式开展,功能布局比拟简单, 城内道路主要以方格路网为主;1949〜1961年间围绕旧区城市逐步向南、北以 及东向成片开展,城市形成方格加放射路网;1962-1977,湘江大桥地修建加强-8-/13
仝人—仅供箜考登其
了河西与河东地联系,这段时间河西开展很快,但多是沿着湘江开展,受产业发 展政策地影响,河东区南向拓展非常迅速,形成以开展工业为主地新区,逐步形 成放射加环状地路网系统;1978〜1989年,城市地开展是以见缝插针填充式为 主,并未出现大规模成片开发地现象;1989年后,随着经济地不断开展、各项 政策制度地推进以及城市自身开展出现地一系列问题,城市出现飞地式开展,原 先摊大饼式地开展模式转变为多中心多组团地分散布局模式,在城市近郊区形成 了几大组团,城市形成了“一主、两次、四组团”地布局,道路系统那么形成了 “三 环六桥”地格局.长沙城市形态各阶段开展地特点可以表2来概括.
表2.现代长沙城市形态开展特点
现代
1949〜1965
1965-1979
1979~1990
1990〜2005
城市功能 性质
毛主席早期从事革 命活动地历史名城, 又是省会所在地,是 全省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I960)
毛主席等老一辈无 产阶级革命家早期 从事革命活动地光 荣城市,毛主席家乡 一一湖南省省会;全 省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以轻纺、机械、 电子工业为主地综 合性工业生产城市 (1979)
湖南省省会,全省政 治、经济、文化、科 技中心;全国历史文 化名城(1990)
湖南省省会,全省政 治、经济、文化、科 技中心:全国历史文 化名城
城建思想
重点建设,稳步前进
控制大城市规模,发 展小城镇
控制大城市,合理发 展中等城市,积极发 展小城市 (1980)
严格控制大城市,合 理开展中小城市,积 极开展小城镇 (1997)
人口规模
69.33 万(I960)
76.76 万(1979)
101.31 万(1990)
218.07 万(2005)
城市规模
20.93平方公里 (1965)
68.04平方公里 (1979)
82.01平方公里 (1990)
167.7平方公里 (2005)
开展发向
沿旧城区扩张
东南方向 河西
依托旧城穿插式
向南向东
形态特征
摊大饼扩张
摊大饼扩张
逐步开始组团式发 展
一主、两次、四组团: 三环六桥;
-9-/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