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2∕T 5045-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

上传人:ora****at 文档编号:62641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PDF 页数:234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2∕T 5045-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4页
DB22∕T 5045-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4页
DB22∕T 5045-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4页
DB22∕T 5045-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4页
DB22∕T 5045-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DB22/T 5045-2020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0 年 8 月 26 日 2020 长 春 第 558 号 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22/T 5045-2020,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 137-2015 同时废止。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0 年 8 月 26 日 前 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

2、乡建设厅2019 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和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二) 吉建标 2019 2 号的要求,编制组会同有关单位,经过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依据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并结合我省的气候、资源、建筑业发展等具体情况,对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 137-2015 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安全耐久;5 健康舒适;6 生活便利;7 资源节约;8 环境宜居;9 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1 重新构建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标体系;2 调整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时间节点;3 增加了绿色建筑等级

3、;4 拓展了绿色建筑内涵;5 提高了绿色建筑性能要求。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 由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 519 号,邮编:130041,Email:)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建筑大学 北京绿建软件有限公司 吉林省绿翔绿色建筑咨询有限公司 吉林省华兴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石永桂 孙秀刚 李瑞千 王 毅 崔永生 赵

4、玉芹 马根华 李志国 杨 光 王云松 赵 壮 孔德后 吴雪岭 惠 群 衣建全 褚 毅 肖力光 计 英 丁军凯 李 月 王 博 王 熙 杜洪文 由 焱 宋 操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 毅 陶乐然 赵英鹏 吕耀军 林 海 杜奎亮 胡文武 目 次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基本规定 . 3目 次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3.1 一般规定 . 3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 3 4 安全耐久 . 63.1 一般规定 . 3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 3 4 安全耐久 . 6 4.1 控制项 . 64.1 控制项 . 6 4.2 评分项 . 84.2 评

5、分项 . 8 5 健康舒适 . 135 健康舒适 . 13 5.1 控制项 . 135.1 控制项 . 13 5.2 评分项 . 175.2 评分项 . 17 6 生活便利 . 236 生活便利 . 23 6.1 控制项 . 236.1 控制项 . 23 6.2 评分项 . 256.2 评分项 . 25 7 资源节约 . 347 资源节约 . 34 7.1 控制项 . 347.1 控制项 . 34 7.2 评分项 . 387.2 评分项 . 38 8 环境宜居 . 518 环境宜居 . 51 8.1 控制项 . 518.1 控制项 . 51 8.2 评分项 . 538.2 评分项 . 53 9

6、 提高与创新 . 619 提高与创新 . 61 9.1 一般规定 . 619.1 一般规定 . 61 9.2 加分项 . 619.2 加分项 . 61 附录 A 绿色建筑评价评分表 . 66附录 A 绿色建筑评价评分表 . 66 附录 B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与结果汇总表 . 79附录 B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与结果汇总表 . 79 本标准用词说明 . 81 引用标准名录 . 82 附:条文说明 . 83 1 1 总 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规范我省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民

7、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 且建筑布局应与场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应对场地的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加以组织和利用。 1.0.5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 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

8、、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0.2 绿色性能 green performance 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2.0.3 全装修 decorated 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门窗、固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 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 粉刷完成, 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2.0.4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 用二者代表性测

9、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5 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3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 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 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应进行预评价。本标准的控制项和评分项、加分项各条款中,除第 6.2.

10、10、6.2.11、6.2.12、6.2.13、9.2.8 条不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外,其他条款均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3.1.3 申请评价方应对参评建筑进行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 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应在评价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申请评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3.1.4 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分析、 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申请评价方向评价机构申请评价的参评建筑绿色建筑等级应与评价机构预评价确定的绿色建筑等级一致。 3.1.5 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

11、,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 健康舒适、 生活便利、4 资源节约、 环境宜居 5 类指标组成, 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3.2.2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 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分值。 3.2.3 对于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 应按本标准全部评价条文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确定各评价条文的得分。 3.2.4 绿色建筑评价的分值设定应符合表 3.2.4 的规定。 表 3.2.4 绿色建筑评价分值 控制项 基础分值 (

12、Q0) 评价指标评分项满分值 提高与创新加分项满分值 (QA) 安全 耐久(Q1) 健康 舒适(Q2) 生活 便利(Q3) 资源 节约(Q4) 环境 宜居(Q5) 预评价分值 400 100 100 70 200 100 100 评价 分值 400 100 100 100 200 100 100 注:预评价时,本标准第 6.2.10、6.2.11、6.2.12、6.2.13、9.2.8 条不得分。 3.2.5 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Q = (Q0 +Q1+Q2+Q3+Q4+Q5+QA)/10 (3.2.5) 式中:Q总得分; Q0控制项基础分值,当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时取 4

13、00 分; Q1Q5分别为评价指标体系 5 类指标(安全耐久、健康舒 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评分项得分; QA 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得分。 3.2.6 绿色建筑划分应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4 个等级。 3.2.7 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应为基本级。 3.2.8 绿色建筑星级等级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5 标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 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 30%; 2 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60 分、70 分、85 分且应满足表 3.2.8的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14、 表 3.2.8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节能幅度,或建筑供暖空调负荷降低比例 围护结构节能幅度 5%,或负荷降低 5% 围护结构节能幅度 10%, 或负荷降低 10% 围护结构节能幅度 20%,或负荷降低 15% 住宅建筑外窗传热系数降低比例 5% 10% 20% 节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级 3 级 2 级 住宅建筑隔声性能 室外与卧室之间、 分户墙 (楼板)两侧卧室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以及卧室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室外与卧室之间、分户墙楼板)两侧卧室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以及卧室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

15、到高要求标准限值 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比例 10% 20% 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40% 全装修 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及吉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外窗气密性能 符合吉林省现行相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且外窗洞口与外窗本体的结合部位应严密 注: 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提高基准、住宅建筑外窗传热系数降低基准均为吉林省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2 住宅建筑隔声性能对应的标准为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 规范GB 50118。 3 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包括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可 吸入颗粒物等,其浓度降低基准为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16、/T 18883 的有关要求。 6 4 安全耐久 4.1 控制项 4.1.1 场地应避开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 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 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 1 提交资料:预评价与评价均提交项目区位图、含场地地形图的规划条件附图、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地质灾害多发区需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应包含场地稳定性及场地工程建设适应性评定内容) ,涉及危险源、电磁辐射、土壤氡污染的项目需提供相关检测报告。 2 评价方法:预评价与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核查相关污染源、 危险源的安全避让防护距离或治理的合理

17、性,项目防洪工程设计是否满足所在地防洪标准要求, 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抗震防灾的有关要求。 4.1.2 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1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设计图、结构设计图(含总说明) 、主体与围护结构计算书以及设计参数等设计文件。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地基基础、 主体结构、 外墙、 屋面、门窗、幕墙、外保温等分布分项竣工文件,还查阅竣工验收合格证明及对应的主要结构用材料或构件、 部件的检测报告。投入使用的项目, 尚应提交建筑结构与围护结构后期运营管理制度及定期查验记录与维修记录。 2 评价方法:预评

18、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7 要时现场核实。 4.1.3 太阳能利用一体化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挑台、外遮阳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1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涉及外部设施的设计说明、计算书与结构设计大样图等设计文件;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相关检测检验报告。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外部设施相关管理与维修记录。 2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核查检修和维护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1.4 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 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1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结构设计总说

19、明(含各连接件、配件、预埋件的材料及力学性能要求) 、关键连接构件计算书、连接节点大样图等设计文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的布置图及设计说明。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材料决算清单、产品说明书、主要构件连接能力检测报告。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运营管理与维修记录。 2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1.5 建筑外门窗必须安装牢固, 其抗风压性能和水密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外门窗设计文件(含计算书、连接及构造大样做法、门窗三性参数要求)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相关竣工文件、施工工法说明文件、 门窗产品三性检测报告。 投入

20、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相关运营管理制度及定期查验记录与维修记录。 2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现场巡查有怀疑时, 可要求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门窗性能进行现场检测,检测数量不少于 1 组 3 个。 8 4.1.6 卫生间、浴室的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层。 1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总说明中的防水和防潮设计说明、工程做法表)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防水和防潮相关材料的决算清单、产品说明书、检测报告。 2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1.7 走廊、 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

21、护等要求,且应保持畅通。 1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平面图)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相关管理规定及走廊、 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的现场影像资料。 2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要时现场核实。 4.1.8 应具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 1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标识系统设计与设置说明文件;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相关影像材料。 2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要时现场核实。 4.2 评分项 安 全 4.2.1 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并合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评价分值为 1

22、0 分。 1 提交资料: 预评价提交相关结构设计文件 (含结构计算书)及抗震性能的分析报告;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项 安 全 4.2.1 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并合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评价分值为 10 分。 1 提交资料: 预评价提交相关结构设计文件 (含结构计算书)及抗震性能的分析报告;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项9 目安全分析报告及应对措施结果、相关应对设施的检验报告。 2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2.2 采取保障人员安全的防护措施,评价总分值为 15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采取措施提高阳台、外窗、窗台、防护栏

23、杆等安全防护 水平,得 5 分; 2) 建筑物出入口均设外墙饰面、门窗玻璃意外脱落的防护 措施, 并与人员通行区域的遮阳、遮风或挡雨措施结合, 得 5 分; 3) 利用场地或景观形成可降低坠物风险的缓冲区、隔离带, 得 5 分。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阳台、外窗、窗台、 防护栏杆设计图和建筑出入口安全防护设计图及室外场地设计图)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相关材料与构件的检测检验报告。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2.3 采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产品或配件, 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采用具有安全

24、防护功能的玻璃,得 5 分; 2) 采用具备防夹功能的门窗,得 5 分。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中的安全玻璃、门窗等产品或配件的设计要求, 即对应相关标准要求提出设计参数)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材料决算清单、 安全玻璃和门窗等产品或配件的型式检验报告、进场产品或配件的第三方检测检验报告。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核查检验报告对应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2.4 室内外地面设置防滑措施,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 采取措施提高阳台、外窗、窗台、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 水平,得 5 分;

25、2) 建筑物出入口均设外墙饰面、门窗玻璃意外脱落的防护 措施, 并与人员通行区域的遮阳、遮风或挡雨措施结合, 得 5 分; 3) 利用场地或景观形成可降低坠物风险的缓冲区、隔离带, 得 5 分。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阳台、外窗、窗台、 防护栏杆设计图和建筑出入口安全防护设计图及室外场地设计图)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相关材料与构件的检测检验报告。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2.3 采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产品或配件, 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采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玻璃,得 5 分; 2)

26、 采用具备防夹功能的门窗,得 5 分。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中的安全玻璃、门窗等产品或配件的设计要求, 即对应相关标准要求提出设计参数)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材料决算清单、 安全玻璃和门窗等产品或配件的型式检验报告、进场产品或配件的第三方检测检验报告。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核查检验报告对应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2.4 室内外地面设置防滑措施,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0 1) 建筑岀入口及平台、公共走廊、电梯门厅、厨房、浴室、卫生间等设置防滑措施,防滑等级不低于现行行业标

27、准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 331 规定的 Bd、Bw级,得 3 分; 2) 建筑室内外活动场所采用防滑地面,防滑等级达到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 331 规定的 Ad、Aw级,得 4 分; 3) 建筑坡道、楼梯踏步防滑等级达到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 331 规定的 Ad、Aw级或按水平地面等级提高一级,并采用防滑条等防滑构造技术措施,得 3 分。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中干湿防滑等级要求、防滑构造做法)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防滑材料有关检测检验报告。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

28、阅提交资料。 4.2.5 采取人车分流措施,且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有充足照明,评价分值为 8 分。 1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人车分流设计文件(含总平面图、道路流线分析图) 、道路照明设计文件;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人行及非机动车道照度现场检测报告。 2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耐 久 4.2.6 采取提升建筑适变性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 18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采取通用开放、灵活可变的使用空间设计,或采取建筑使用功能可变措施,得 7 分; 2) 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管线分离,得 7 分; ) 建筑岀入口及平台、公共走廊、电梯门

29、厅、厨房、浴室、卫生间等设置防滑措施,防滑等级不低于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 331 规定的 Bd、Bw级,得 3 分; 2) 建筑室内外活动场所采用防滑地面,防滑等级达到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 331 规定的 Ad、Aw级,得 4 分; 3) 建筑坡道、楼梯踏步防滑等级达到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 331 规定的 Ad、Aw级或按水平地面等级提高一级,并采用防滑条等防滑构造技术措施,得 3 分。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中干湿防滑等级要求、防滑构造做法)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防滑材

30、料有关检测检验报告。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2.5 采取人车分流措施,且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有充足照明,评价分值为 8 分。 1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人车分流设计文件(含总平面图、道路流线分析图) 、道路照明设计文件;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人行及非机动车道照度现场检测报告。 2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耐 久 4.2.6 采取提升建筑适变性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 18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采取通用开放、灵活可变的使用空间设计,或采取建筑使用功能可变措施,得 7 分; 2) 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

31、管线分离,得 7 分; 11 3) 采用与建筑功能和空间变化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布置方式或控制方式,得 4 分。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适变性提升措施的设计说明及建筑、结构、设备及装修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含建筑适变性提升措施的设计说明) 。投入使用后曾变换功能和空间的项目, 尚应在提交建筑适变性提升措施的具体应用效果说明。 3 评价方法: 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审核措施的合理性;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要时现场核实。 4.2.7 采取提升建筑部品部件耐久性的措施。 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使用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管材、

32、管线、管件,得 5 分; 2) 活动配件选用长寿命产品, 并考虑部品组合的同寿命性;不同使用寿命的部品组合时,采用便于分别拆换、更新和升级的构造,得 5 分。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给水排水、电气、燃气、装修等专业设计说明(含部品部件的耐久性设计性能参数要求) 。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材料决算清单、产品说明书及型式检验报告、进场产品或配件的第三方检测检验报告。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运营管理制度及定期查验记录与维修记录。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核查检验报告对应性能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2.8 提高建筑结构材料的耐久性。评价总分值为

33、10 分。 1 评分规则: 1) 按 100 年进行耐久性设计,得 10 分。 2) 采用耐久性能好的建筑结构材料,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得 10 分: ) 采用与建筑功能和空间变化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布置方式或控制方式,得 4 分。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适变性提升措施的设计说明及建筑、结构、设备及装修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含建筑适变性提升措施的设计说明) 。投入使用后曾变换功能和空间的项目, 尚应在提交建筑适变性提升措施的具体应用效果说明。 3 评价方法: 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审核措施的合理性;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要时现场核实。 4.2.7 采取提升建筑部品部件

34、耐久性的措施。 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使用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线、管件,得 5 分; 2) 活动配件选用长寿命产品, 并考虑部品组合的同寿命性;不同使用寿命的部品组合时,采用便于分别拆换、更新和升级的构造,得 5 分。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给水排水、电气、燃气、装修等专业设计说明(含部品部件的耐久性设计性能参数要求) 。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材料决算清单、产品说明书及型式检验报告、进场产品或配件的第三方检测检验报告。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运营管理制度及定期查验记录与维修记录。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35、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核查检验报告对应性能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2.8 提高建筑结构材料的耐久性。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 1 评分规则: 1) 按 100 年进行耐久性设计,得 10 分。 2) 采用耐久性能好的建筑结构材料,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得 10 分: 12 (1) 对于混凝土构件,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或采用高耐久混凝土; (2) 对于钢构件,采用耐候结构钢及耐候型防腐涂料; (3) 对于木构件,采用防腐木材、耐久木材或耐久木制品。 2 提交材料:预评价提交相关结构施工图、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材料决算清单及用量计算书、相关产品说明

36、书及检测报告。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运营管理制度及定期查验记录与维修记录。 3 评价方法: 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审核建筑结构形式、材料耐久性设计要求;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审核钢筋保护层厚度、高耐久性混凝土、耐候结构钢或耐候型防腐涂料、防腐木材、耐久木材或耐久木制品等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的使用情况。 4.2.9 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 评价总分值为 9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采用耐久性好的外饰面材料,得 3 分; 2) 采用耐久性好的防水和密封材料,得 3 分; 3) 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得 3 分。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

37、装饰装修施工图(含装修材料表、装修材料种类及技术要求)设计文件、 必要时还应提交材料预算清单、建筑设计图纸等相关说明文件。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 材料决算清单及材料采购文件、材料性能检测报告等耐久性证明材料。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运营管理制度及定期查验记录与维修记录。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要时查看现场。 ) 采用耐久性好的外饰面材料,得 3 分; 2) 采用耐久性好的防水和密封材料,得 3 分; 3) 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得 3 分。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装饰装修施工图(含装修材料表、装修材料种类及技术要求)设计文件、

38、必要时还应提交材料预算清单、建筑设计图纸等相关说明文件。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 材料决算清单及材料采购文件、材料性能检测报告等耐久性证明材料。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运营管理制度及定期查验记录与维修记录。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要时查看现场。 13 5 健康舒适 5.1 控制项 5.1.1 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 的有关规定。建筑室内和建筑主岀入口处应禁止吸烟, 并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 1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相关建筑及装饰装修施工图(主要为装修材料种类、

39、用量使用说明和禁烟措施说明)设计文件、污染物浓度预评估分析报告;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污染物浓度预评估分析报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 禁烟标志的现场影像资料和当地管理部门或物业制定的禁烟规章制度。 2 评价方法:预评价时,非全装修项目不参评。全装修项目,本条第 1 句可仅对装修空间空气中的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 3类进行浓度预评估,本条第 2 句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评价时,非全装修项目投入使用之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 的有关要求,视为本条达标。其余情况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要时查看现场。 5.1.2 应采取措施避免厨房、餐厅、打印

40、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应防止厨房、 卫生间的排气倒灌。 1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全部污染源空间的通风设计说明、关键设备参数表等相关设计文件、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报告;评价提交预评价方式涉及内容的相关竣工文件、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报告、相关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或质量合格证书。 2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核查打印室等体量14 较小空间的通风设计;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5.1.3 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定要求: 1)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的要求; 2) 应制定水池、 水箱等储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计划并

41、实施,且生活饮用水储水设施每半年清洗消毒不应少于 1 次; 3) 应使用构造内自带水封的便器,且其水封深度不应小于50mm; 4) 非传统水源管道和设备应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2 提交资料: 预评价提交市政供水的水质检测报告(含全部常规指标及项目所在地实施的非常规指标, 可用同一水源邻近项目一年以内的水质检测报告代替) 、项目所在地生活饮用水非常规指标实施规定说明、 给水排水施工图设计文件 (含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卫生器具和地漏水封要求的说明、非传统水源管道和设备标识设置说明)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项目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检测报告(含水源、水处理设施出水及最不利用水点的全

42、部常规指标及项目所在地实施的非常规指标) 。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储水设施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储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记录(含清洗委托合同、清洗后的水质检测报告) 。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审核现场标识的实际落实情况。若项目未设置储水设施,则不考察本条第 1 款第 2 项。 5.1.4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定要求: 1) 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 2) 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 ) 生活饮用水

43、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的要求; 2) 应制定水池、 水箱等储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计划并实施,且生活饮用水储水设施每半年清洗消毒不应少于 1 次; 3) 应使用构造内自带水封的便器,且其水封深度不应小于50mm; 4) 非传统水源管道和设备应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2 提交资料: 预评价提交市政供水的水质检测报告(含全部常规指标及项目所在地实施的非常规指标, 可用同一水源邻近项目一年以内的水质检测报告代替) 、项目所在地生活饮用水非常规指标实施规定说明、 给水排水施工图设计文件 (含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卫生器具和地漏水封要求的说明、非传统水源管道和设备标识

44、设置说明)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项目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检测报告(含水源、水处理设施出水及最不利用水点的全部常规指标及项目所在地实施的非常规指标) 。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储水设施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储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记录(含清洗委托合同、清洗后的水质检测报告) 。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审核现场标识的实际落实情况。若项目未设置储水设施,则不考察本条第 1 款第 2 项。 5.1.4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定要求: 1) 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 2)

45、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 15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相关设计文件(含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平立剖面图、 门窗表、 工程做法表、 围护结构大样图) 、基于环评报告(表)的室外噪声要求对室内背景噪声影响(包括室内噪声源影响) 分析报告、 主要构件隔声性能分析报告或实验室检测报告;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本条第 1 款第 1项提交典型时间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现场检测报告、本条第 1款第 2 项提交主要构件隔声性能实验室检测报告。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审核基于环评报告(表) 的室外噪声要

46、求对室内背景噪声影响 (包括室内噪声源影响)分析报告以及在图纸上的落实情况;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5.1.5 建筑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定要求: 1) 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的规定; 2) 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GB/T 20145 规定的无危险类照明产品; 3) 选用 LED 照明产品的光输出波形的波动深度应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LED 室内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 31831 的 规定。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电气专业设计文件(含照明设计、照明计算书)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相关竣工文件、现场检测报

47、告、产品说明书及产品检测报告(包括灯具光度、色度、光生物安全及频闪等指标) 。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5.1.6 应采取措施保障室内热环境。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 的有关规定;采用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 应具有保障室内热环境的措施或) 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的规定; 2) 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GB/T 20145 规定的无危险类照明产品; 3) 选用 LED 照

48、明产品的光输出波形的波动深度应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LED 室内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 31831 的 规定。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电气专业设计文件(含照明设计、照明计算书)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相关竣工文件、现场检测报告、产品说明书及产品检测报告(包括灯具光度、色度、光生物安全及频闪等指标) 。 3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5.1.6 应采取措施保障室内热环境。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 的有关规定;采用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 应具有保障室内热环境

49、的措施或16 预留条件。 1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暖通空调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计算书)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典型房间空调使用期间内室内温湿度检测报告和集中空调系统房间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报告。 2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5.1.7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定要求: 1) 在室内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 2) 供暖建筑的屋面、外墙内部不应产生冷凝。 2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节点大样图、节能计算书) 、建筑围护结构结露验算计算书、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冷凝验算计算书; 评价查阅预评

50、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建筑围护结构结露验算计算书、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冷凝验算计算书。 3 评价方法:项目没有供暖需求,不考察本条第 1 款第 1、2项。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审核建筑构造与计算书的一致性。 5.1.8 主要功能房间应具有现场独立控制的热环境调节装置。 1 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暖通空调专业设计文件(应注明主要功能房间的末端形式,且对末端形式和调节方式做详细说明)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书。 2 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5.1.9 地下车库应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 1 提交资料: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猜你喜欢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诚招英才     服务填表     联系我们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