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描细节,彰显人物风采》作文教学设计
学校:牡丹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教师
王洪云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名称
授课课题
精描细节,彰显人物风采
课型
作文指导课
设 计 项 目
评价内容
得 分
一、 学生
分析
通过小学阶段的训练,初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人记事的写作能力,能较清楚地介绍一个人物,但大部分同学笔下的人物常常还是千人一面,缺少个性,更不要说给人留下什么难忘的印象。本节课通过精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或修改前后,或内容类似、写法不同的四组作文片段的比较品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让传神生动的细节描写张扬人物的个性,彰显人物的风采!
二、 教材
分析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而叙事写人类的作本文更是小初阶段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内容。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细节描写的精彩与否直接决定了能否让笔下的人物个性突出,真实鲜活,神采斐然,彰显人物独有的风采与神韵,从而使笔下文章更具感染力和可读性。细节决定成败,作文做人做事都是如此,本节课不仅对学生学习揣摩人物细节描写的技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对学生重视细节,关注细节,完美细节意识和态度的树立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三、 教学
目标
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明确人物细节描写的内含,学习精描细节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提问、质疑、互动合作、开展讨论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课堂小练笔和作业布置巩固所学,实现学以致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
细节决定成败,重视细节,完美细节。
观察生活,捕捉精彩。
四、 教学
策略
设计
本堂作文指导课,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这三方面都有所得。重在指导学生探究方法,掌握技巧,重视细节,树立“任何完美都是细节组成的完美”的意识。
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解决本课重点难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把握大语文观方向,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
五、 教学
过程
设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宣传海报吗?是的,《欢乐颂》。最近这部电视剧不仅在各大网站和APP中被频频刷屏,更是一度霸占着微博话题榜的第一位。这部电视剧的走红,固然和剧中演员有颜值,剧本题材现实接地气密不可分,但电视剧的灵魂是人物,因此剧中塑造的五位主角儿个性鲜明而又迥异,人物形象真实立体,丰腴有力,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才是这部电视剧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影视剧如此,如果我们再回眸中外历史上大师们的那些经典名作,哪部作品不曾为文学人物画廊留下精彩的一笔呢?说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想到,从小学开始,我们作文的基本功训练就是从写人开始的,但写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同学笔下的人物还是千人一面,缺少个性,更别谈给人留下什么难忘的印象,究其原因,除了观察不到位,没有捕捉到典型的精彩瞬间外,其实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时缺少了一件重要的利刃,那就是精心打造的细节描写。是的,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却最可以彰显人物个性之魅。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踏上探寻完美细节之旅!
二、教学过程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最重要的是应该让我们先来明确“人物细节描写”的含义,提示学生根据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判断其内涵。
(一)走近文本,感受细节(多媒体展示)
什么是“人物细节描写”?
人物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方面等进行细致描绘。
即对突出人物形象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作具体生动、细腻逼真的描写。
过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人物形象的风彩可通过精琢完美细节来呈现,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探寻打造精彩细节的方法!
(二)比较品味,感悟方法
1.学习方法一。
多媒体展示:
原文:女孩端起碗,吃了起来。
指定一生读,提问:
(1)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可以分解成几个阶段?(两个阶段:端——吃)
(2)讲解:这种方法就是让我们先将描写对象的内容分成几个层次或阶段,然后针对每个层次“步步追问”,就象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步步定格,从而将描写对象每一处细微的情态或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形。例文中我们可以这样追问:
多媒体展示:
追问:“她怎样端起碗?”
“她是怎样吃的?”……
(3) 读后再用多媒体展示升格作文:
升格:
女孩双手轻轻地端起碗,左手托住碗底,右手缓慢地拿起了筷子。她扫瞄了一下饭桌上的菜肴,不经意间努了一下嘴,才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地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
课件里此片段中的动词用红字显示,修饰语用蓝字表示。
先指名一生只读黑字和红字部分,再指名一生读蓝字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到完美细节的打造,除了分解放慢镜头外,更要靠精选修饰语来实现。
小结:多媒体展示方法一:
方法一:
放慢镜头,精心修饰
(4)过渡:在实际运用中,大家往往还是偏重细节的分解,而忽视对修饰语的的的锤炼,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个片段来体会修饰语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神妙作用。
巩固训练:
多媒体展示删减片段,指定一生朗读。
精心修饰,精彩再现:五官令少女在人群中很惹人注目,特别是那眼眸,那瞳色迸发出寒意。眉毛划出弧度,斜刘海遮住右眼,海豚发夹将刘海夹起,海豚与气质形成鲜明的对比。
多媒体再展示未删减片段:
完美的五官令少女在人群中很惹人注目,特别是那大而深邃的紫色眼眸,那绝美的瞳色几乎快把你的灵魂吸进去,迸发出一种令人恐惧的寒意。纤细的眉毛划出一道绝美的弧度,厚厚的斜刘海微微遮住右眼更显得神秘莫测,蓝色的海豚发夹将浓密的刘海稍夹起,微笑的海豚与冰冷的气质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到片段中女子美丽精致的容貌,神秘冷傲的气质,深邃犀利的眼神,都是通过这些修饰语才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地呈现出来,让读者感觉到似乎所写之人就站在我们眼前。
2.学习方法二。
过渡:提起《水浒传》中的经典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相信很多同学一定是耳熟能详,现在就让我们来再现那经典的“三拳”
(1)多媒体展示删减版片段: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片段一: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
歪在半边
片段二: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
片段三: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以上指定一生读。
(2) 多媒体展示原著片段: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片段一: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
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
滚出来。
片段二: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片段三: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3)提问:和删减版相比,未删减版加上的三句话实际运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方法)
讲解:在描写中运用修辞可说是让细节生动鲜活的不二法门。不同的修辞具有不同的效果,如比喻带来形象美,拟人带来人性美,排比带来气势美,引用带来哲理美。可以说在人物细节描写中,大家如果能够挥动修辞的翅膀,让细节描写熠熠生辉,那么语言的曼妙世界就会呈现异彩纷呈。
3.学习方法三
古语有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同样,细节之美,也美在由此及彼,内涵丰富。
(1)引出多媒体展示作文片段。
例: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上也不为过。
指定一生读。提示此段中应该抓住母亲的“眼神”进行细节描写。
(2)多媒体展示升格作文片段。
[升格]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曹文轩的《草房子》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龙应台的《目送》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我曾在冰心的《纸船》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牵挂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淡淡的忧虑!
(3)过渡:段中作者本来描写的是自己母亲的眼神,但构思上却巧借其它文学作品中的母亲的眼神旁征博引地为母亲眼神中那份“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爱子情怀,那份柔肠百转、温柔细腻、包含百般温情的依依爱恋做了最好的诠释和解读,让人倍感温暖和感动。提问学生,这种由此及彼,联系相关事物手法叫什么?(类比联想)
引出第三种方法:
方法三:
类比联想,丰富内涵
4学习方法四
过渡:讲到这里,有些同学肯定会有这样的想法:用心修饰,恰当修辞,放飞联想,全面细致地去描绘,做到这些就一定可以打造出精彩的细节。但实际上,上述技巧只有建立在一个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好,现在我们就来探讨第四种方法。
(1)例文:
她今年ⅹⅹ岁,个子不高也不矮,人长得有点胖\瘦。长\短头发,圆圆的脸蛋上长着弯弯的柳叶眉,眉毛底下是圆圆的、黑黑的眼睛,眼睛下面是高高的鼻梁,鼻子下是樱桃般的小嘴,笑起来有两个可爱的酒窝。
提问:分析以上视频是否属于细节描写?(是)写得是否全面(是)读后大家觉得画面感强不强?辨识度高不高?(不强、不高)
(2)引入第二个片段,多媒体展示
范文:茨威格笔下的—— 列夫·托尔斯泰:
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托尔斯泰语)
指定一生读,引导学生找出与例文的共同点:都对人物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写
(3)引入第三个片段,多媒体展示
茨威格笔下的—— 列夫·托尔斯泰: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的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人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指定一生读,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节描写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典型、最有意义、最能体现特征的细节,紧扣最关键处进行描写,这样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见全豹”,实现细节描写用一朵浪花再现壮阔大海的最大效果。
(4)小结人物细节描写的第四种方法,多媒体展示
方法四:
立足特征,紧扣关键
5.归纳:
多媒体展示四种方法的汇总,全体齐读、背诵
方法一:放慢镜头,精心修饰
方法二:巧用修辞,更添神韵
方法三:类比联想,丰富内涵
方法四: 立足特征,紧扣关键
(三)热身训练,学以致用
过渡:说得再好也不如做得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热身训练的实践,看大家能不能自如运用今日所学勇敢闯关。
(1)多媒体展示:
回顾前文分析过的“淑女吃饭”的升格作文片段,结合所学:
请分解动作,加入细节,展现“粗汉端起碗,吃了起来
(2)给学生4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同桌间共同探讨,书写小练笔。
( 3 )指名2—4名学生交流习作,读后点评。
(4)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范文:
范文:没等菜上齐,他就一把端起碗,抓起筷子,一下子便把那盆菜挑起了一大半,随后像饿虎扑食似的把饭菜一股脑塞到了嘴里,一边嚼还一边与人交谈,嘴角的油接连不断的滴下来,他也毫不在意。饭菜还没咽完,他又捞起一碗汤,咕咚咕咚地一饮而尽,喝完后又不断大声地咂吧嘴儿,仿佛在回味。
分析范文,点评小结。
三、作业布置
多媒体展示作业: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吵闹,班主任走进来了……
四、课堂总结,教师寄语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儿上说人情”,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能够尽显春的生机 。细节决定成败,作文如此,做人做事亦是如此,诚如老子所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的日子里,不管是在作文还是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能做到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瞬间, 张开想象的翅膀,用你们的妙笔生出“细节”之花!
附板书:
精描细节,彰显人物风采
明概念
探方法
会运用
六、 课后
反思
1. 整个教学进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交错使用,融会贯通,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合作的同时又展开了探究。例如:在同桌讨论书写小练笔中,实现共同达标
2. 课堂结构紧凑,能够结合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3. 教师语言不够简练,教师说的太多。
4.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