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中深沉而伟大的父爱背影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大家好!我要说的题目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中朴实深沉的父爱背影教学设想。一、教材理解我所执教的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朱自清的背影这篇平中见奇的散文精品语言朴实无华,在生活琐事中传达了无限深情。全文通过刻画父亲的背影,特别是父亲蹒跚着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这一背影,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禁不住与作者一起热泪盈眶被父亲所表现的那份父亲对儿子至亲至爱的深情所打动。二、学情及教学重难点分析我所教的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来自农村,其中大部分是
2、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对父母的感情很淡然,少部分家境富裕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了被关爱,觉得父母给予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况且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常常会有那种“我知道”的自以为是,因此,让这些孩子理解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的爱是有困难的。而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对本单元后面文章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因此,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融于字里行间所蕴涵的真挚、深厚的父爱这一教学目标成为本课的重点。但是,从学生的生活实情以及心智模式来看,理解父爱应该比较容易,但要真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体会“我”四次看到的背影和四次流泪
3、所蕴涵的不同情感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亲朴实深沉的爱是本课的难点。三、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针对本课的重点及难点,我从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体验着手,主要通过朗读,引领学生从字里行间读懂这深深的父爱。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捕捉细节,感受父爱(初读)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即使被父母浓浓的爱包围着,大多数也会认为理所当然,很少真切地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因此,我在开始讲课前,就用孟郊的游子吟带学生走进亲情的世界,由感受母爱到谈论父爱
4、,为诵读、品悟父亲的背影蓄势从而导出问题:同学们,人们大都歌颂母爱,这篇课文却写父爱;歌颂父亲,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那么,这篇课文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请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有声语言带来的情感触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课文找出生活中一些极其普通的小事来读,如,父亲去送我我与朋友去游逛;父亲嘱托茶房我笑他迂;父亲和脚夫讲价钱我觉得他说话不漂亮;父亲为我买橘子我哭了使学生在这两者的比较阅读中体会父亲
5、对儿子一味的付出,使学生有所触动。(二)回归生活、抓住聚焦点、激发真情常言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引入自身实际事例,向学生讲述了当年外出求学时,父亲到吉首火车站为我送行的情景,并用深情的语言打动了学生的心此时我抓住契机,顺势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哪件事最令你感动?哪些细节打动了你?”进行品读,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边读边品,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尤其是“望父买橘”的这一背影,这是文中感情的聚焦点,也是本课重点,我借助多媒体,从衣着、体形、年龄、身体状况、月台高度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想象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
6、个“沉重的、艰难的、满装着爱的”背影。当“我”看到父亲这一背影时,我被父亲深深地打动了,只为了儿子能吃上橘子,竟然笨拙的去爬那月台,这是怎样的父爱啊!再指导学生带着这沉重的心疼的感情朗读描写背影的语句,学生沉浸在这深情的朗读中,实现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三)深入语言、体会真情,感受父爱之朴实深沉从本文的语言特色看,本文语言朴实。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尤其是父亲的那几句话。因此我会这样引导:“本文的语言十分朴实,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
7、了几句话?找出来读读品品。”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所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适当引导、点拨。如“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一句叮咛,把二十岁的儿子当孩子!这就是中国的父母!不管孩子多大了,他永远是孩子!“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到达北京、担心行李的安全,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这朴实的语言都充满了对儿子的体贴之情,虽平淡,甚至过于拙朴,但却蕴涵着一种感人的力量;而当时20岁的朱自清一开始并未了解父亲的这份深情,后来理解了,并为此偷偷地流了好几次泪。学生体味到这些,由彼及此,进而反思自身的不足(四)体验拓展,升华感情,深情诵
8、读从学生的心智发展程度看,尚未成熟。十几岁的岁数,似懂非懂,容易自以为是,对父爱不容易体察到。就是作者本人在20岁的学生时期,也未必能真切地体会到这父爱沉沉的分量。所以在体验拓展中我谈及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感受,声情并茂的给学生配乐诵了一首小诗父亲,让学生通过文本中的父亲联想到自己的父亲,让他们透过平凡的生活小事感受到朴实深沉的父爱,对父亲的敬爱之情便油然而生,这才真正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最后教师小结:孩子们,在我们一生中,有多少美好在漫长而短暂,匆忙而平淡中被我们遗失。比如亲人之间这朴实无华的爱。让我们在再读背影中去学会感恩,在我们生活中去学会感动,去学会珍惜我们现在还拥有的,去爱我们身边爱
9、着我们的人。这样,一堂课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感受到了背影中父爱的伟大。以上就是我对背影这篇课文的一点浅显的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背影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单元教学要求背影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要求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二)文章特点及地位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不仅仅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至诚的亲子之爱、父子深情,还因为作者敢于剖析自己对父爱由不解到顿悟到感念的过程也真切感人,同时,
10、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来描写父亲,尤其是把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定格,准确地表现了在特定环境下父亲的形象特点,给读者以生动新颖的艺术感受,另外,作者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而是让深沉的父爱在朴素的文字、舒缓的语调中自然流淌,寓深情于质朴的语言描写中,蕴藉隽永。它在教材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1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爱、表达爱,培养学生表达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2本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是在上一单元初步把握叙事性作品六要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记叙能力的专项训练,为后面培养说明、议论能力及欣赏文学作品奠定基础。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感情,而且贴近生活,跟本单元作品语言风格基本一
11、致,容易让学生领会,使用语言要在朴素自然的基础上,吸收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言,这才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正道的道理,(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狼藉、颓唐、琐屑、蹒跚、踌躇、交卸、典质”等词语。2品味文章朴实却饱含深情的语言。过程和方法目标:1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2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3体会作者的感情流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四)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朴实却含蕴至爱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感情流程。(五)教学难点从理清文章脉络入手,整体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二、说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
12、包裹着,但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对于朴实的文字,尽管前边已经学过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步等文章,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还不是很强,有可能急于浮光掠影式的了解,不去做深入探讨与感悟。不过,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再加上已初步掌握了叙事性文章的阅读方法,这一篇课文学习起来并不难理解。三、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介绍如下:1朗读法。纪实散文背影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研讨探究法。在
1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意和表达作用。如:四次写背影的文字和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理解对父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作用,同时,结合生活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发爱心。3点拨法。深刻体会作者所选取的不是平常的背影,乃是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典卖借钱、家境衰败的情况下,在浦口车站送别时,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它既是父亲形象的素描,又是他精神的写照,还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父亲肥胖而吃力的“形”,慈爱、艰难和努力,老境颓唐、心情忧伤的“神”,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怀念,全都凝聚在这个背影里。适时点拨,更能深刻体现父亲的爱。四、说学法依据
14、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拟定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通过预习,解决字词问题,搜集、整理、交流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整合资源,并结合课后习题提出质疑。2合作学习:通过讨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3点拨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性语句可以有助于深层次地理解课文,甚至抓住一个词都可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4联系生活,理解课文。五、说教学程序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深刻体会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行文脉络。教学准备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早读检查(A作家作品B写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词D熟读课文,理清层次),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有人说母爱是
15、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甜甜的吻。母爱可以使你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冷落中得到幸福,在失望中得到希望,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然而,走过生命历程的你是否意识到除了母爱之外,还有一种坚强、深沉却又无言的父爱?即使是不曾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汉朱自清也为这朴实平常的父爱而潸然泪下。那泪折射出父亲对儿子的无限疼爱,也溢满了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走进背影去体会那份让无数读者感动过的感动。二、反复朗读,整体把握1听朗读录音,让学生沉浸在文章的情感氛围中。2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叙事线索,复述课文内容。(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引导学生整体
16、感知课文内容,从文本出发,培养学生提炼、筛选信息的能力。要求在预习、速读的基础上,把握“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了解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是叙述的事件,着力描写的是四次背影、四次流泪,而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凝聚了深厚的父子情。)3学生放声朗读,圈点勾画,画出文中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并作简明点评,然后谈谈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创造行为,应当遵循阅读规律,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学生一般都能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三、研究探讨,突出重点问题设计如下:1本文
17、的文眼是什么?2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用横线画出文中四次写背影的文字,理解作者寄深情予“背影”的写法。3用波浪线画出写到背影时“我”当时的情绪或反应,即找出文中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的语句,分析我流泪的原因,分析泪中包含的父子间的感情。4理清文章思路,并进行板书。“背影”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引起下文回忆;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挚感情,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感激;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同时反复照应了标题。(设计意图:这部分环节遵循阅读规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文本出发
18、,培养学生提炼、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明确本文巧妙的构思,水到渠成地解决了重点、难点问题)。四、小结课文父亲的背影,我的泪,相互映衬,形象地表现出一种相互理解的父子深情。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辅导材料父亲的信,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下节课交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揣摩、品味文中关键性语句,体会平实质朴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2体会父子情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辅导材料父亲的信中的父亲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而背影中的父亲却在用他的行动、语言在尽情诠释着父爱的真谛。二、研讨第六段课文,理解父子深情1配乐朗读第六语段,再现父亲的形象、动作,激
19、起情感共鸣。2紧扣背影找出其中最富表现力的词语:两个“黑”,三个“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顿”,理解到父亲的艰难举动中充满感情,饱含深意。3作者为什么看见这个“背影”,眼泪很快流下来了,又为何赶紧拭干了泪?4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轻松似的?”5第六段中父亲说了几句话,从文中找出来,联系日常生活父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体会、理解其中饱含的深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联系家庭背景,联系父亲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话来理解父亲的爱子深情。)三、点拨研讨,理解作者的感情流程父亲疼爱儿子勿庸置疑,可是儿子是不是一开始就感受到了父爱呢?请结合课文分析分析
20、。(设计意图: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选取适当切入点,让学生从文本中善于发现问题,通过分析讨论,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明白作者经历了由不解到顿悟到感念的情感历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陶冶情操。)四、小结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等事情的描述,着力刻画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深情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五、拓展训练1说话训练你有过对父亲或亲人由不理解到理解而深受感动的经历吗?举一个事例谈谈。2交流谈谈阅读父亲的信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六、写作训练回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捕捉最动情的一幕,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写在周记上)。七、说板书点背影父悲伤的泪望背影感动的泪寻背影惜别的泪忆背影思念的泪另辟蹊径子顿悟生情板书简洁明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