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口县咸宜乡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咸宜乡“十二五”规划编制小组二一年十二月目 录一、“十一五”执行情况回顾5(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民实现增产增收5(二)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着力壮大特色产业6(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容乡貌明显改观6(四)科教兴乡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广7(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咸宜加快构建8(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农村发展活力9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2三、主要工作任务13(一)夯实农业基础13(二)着力推进项目建设16(三)大力发展旅游产业18(四)着力建设新农村19(五)优美咸宜宜人居2
2、3(六)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24(七)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25(八)构建社会安全保障体系26(九)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6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6(一)加强组织领导.26(二)落实好增收政策27(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27(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28(五)加强与市县龙头企业合作.28(六)多方举措,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28咸宜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前 言咸宜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我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根据城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和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五”各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城办发2010120号)文件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制定咸宜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今后五年,是我乡落实县委、县政府总体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从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及实现我乡经济发展途径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我乡的区位条件及发展潜力,制定“十二五”规划,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咸宜乡(镇)幅员 131 平方公里,辖 青龙、中六、双丰、李坪、明月、环流、咸宜等 7 个行政村 51个农业合作社、 1个农村社区,总户数 3105户、总人
4、口11197人,其中,农户2777户10564人,非农户 328 户 633 人;乡(镇)政府位于咸宜社区,距县城87公里;全乡(镇)最高海拔 2650 米,最低海拔870米。全乡(镇)东西南北分别与开县白泉、鸡鸣 、开县满月、明中等乡镇相连。全乡有耕地 10372亩,其中水田 1123 亩,旱地 9249 亩。林地 15.3万亩。全乡(镇)公路里程达到 140 公里,其中等外级公路130公里,有 全乡各村均通公路,尚有1500户6000余人存在饮水困难。一、“十一五”执行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5、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发展绿色经济,构建和谐咸宜”发展定位,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拼搏奋进、开拓创新,基本实现“十一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全乡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全乡农业产值、工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全乡镇财政收入、3119万元、1700万元、1200万元、219万元。(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认真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培训补贴等各项政策,保护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全乡粮食产量达到3588吨,做到基本自给;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发展生猪、中药材等传统农林产业的基础上,抓住“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
6、程”契机,积极推进林业、林药、林果、林下养殖、林下种植和水产养殖业等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和规模经营,重点培育茶叶、蔬菜、中药材、城口山地鸡、长毛兔五大特色种养业;着力培育和发展劳务产业,稳定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十一五”期间,每年劳务输出人员均在3000人左右,当年实现劳务收入1700万元。“十一五”末,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二)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着力壮大特色产业鼓励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农林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以盛丰公司、科雄农业发展公司、鸡鸣茶叶公司、丰科农业发展公司、药材专业合作社、山地鸡专业合作社、养兔专业合作社等为龙头带动农特
7、产业的发展,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并不断做大做强。到2010年,全乡三木药材、核桃、板栗分别达到2000、100、120亩,中药材、中蜂、生猪、黄牛、山地鸡、茶叶分别达到8000亩、2800箱、13548头、10万羽、3160亩。(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容乡貌明显改观“十一五”期间,投资600余万元,新建了双丰、中六、环流、李坪村级公路,共50余公里,解决了4000余人出行难的问题,方便了群众农副土特产品运输和加大解决了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难问题。投资700余万元,对青龙河堤、咸宜村河堤共25公里进行了改造;结合国土综合整治新建河堤10公里,有效地保护耕地500余亩。投资300余万
8、元,新建李坪人饮、青龙人饮、咸宜村人饮、环流人饮、中六人饮工程,解决了近2000人、1万余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对青龙旱片区和香炉平旱片区实行引水改造,确保旱涝保收。投资1000余万元对环流国耳坪、李坪现当坪、青龙片区、咸宜片区、明月反手坪进行土地整治工程共2000余亩,新增耕地50余亩,保护耕地2000亩,实现每亩增产200斤。投资10万修建垃圾集中填埋场一个,垃圾回收站10个;投资40余万元,修建青龙农村环保工程一个;投资15万元对场镇路灯进行安装;投资300余万元对场镇进行硬化5公里;投资300余万元新建李坪、青龙两个集中移民点,集中移民100户,场镇面积由原来的0.5平方公里扩展至1.5平
9、方公里;投资50万,新建了派出所;投资200万对学校学生住房及功能房进行了改建;投资60余万元新建文化站一个,500余平方米;投资100万元重建了乡卫生院。投资1000万元,对农村电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安装一户一表;投资560万元建设了青龙电气化村;投资100余万元,新建沼气池800余口;引资600余万元新建了环流一级电站,新安装太阳能250户。(四)科教兴乡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广现有学校 5 所,在校学生 850 人,教师54 名;“双高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增加贫困学生补助标准。“
10、十一五”期间,抓住“一圈”对口帮扶“两翼”契机,新建希望小学一所,另外一所希望小学有望在“十一五”期末开工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咸宜加快构建建成村卫生室8个,乡镇卫生院有病床位 24 个,配备医务人员 7 名;8村通广播电视;建成农家书屋16 家,藏书 5万册;现有电话用户 2700 户,享受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94户 122 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 9600 人,参合率90%。引导2150 名外出务工人员参加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308 户798 人享受农村低保。全乡有92 名五保人口、贫困人口 773户 2179名。有青龙
11、药材专业合作社、李坪药材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养兔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等5 个专业合作社,参加专业合作社的达到 150 户450人。以“健康重庆”建设为契机,强力推进城乡合作医疗、外出务工人员以外伤害险等工作,加快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卫生室建设,加大医疗设施配备力度,抓好医德医风建设,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新农合参合率90%。落实全民健身工程,提升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完善乡综合文化站的配套建设,实施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民生工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开展“千万市民文明行动”,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唱读讲传”
12、活动,积极组队参加县上的红歌比赛、全民运动会、钱棍舞比赛。严格计划生育责任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违法生育专项整治,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符合政策生育率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完成双丰、环流、咸宜、中六公共服务中心的验收及配套设施配备。全力推进“平安咸宜”、“平安家庭”“校园安全”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代表性的就是青龙的大棚蔬菜基地流转了200余亩土地
13、,在李坪、明月等村流转土地500余亩建设药材基地,鼓励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革农村土地交易制度,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充分利用占补平衡和“异地置换”政策,积极参与全市土地交易。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调动广大林农积极性,提高林业产出。继续推进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完善政府自身体制、机制建设,完善财税管理体制,积极破解融资瓶颈。在肯定“十一五”期间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后劲不足。工业企业多为本土粗加工资源型企业,缺少龙头企业,对发展乡域经济的辐射和推动作用不强。二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结构调整有待提高,农民持续增
14、收难度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三是计生工作艰巨。群众生育观念依然落后,“重男轻女”思想仍很严重。四是财政持续增收后劲不足。受地域条件所限,全乡缺少含税项目和规模工业企业,造成财税后劲不足,乡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严重制约了乡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发展绿色经济,构建和谐咸宜”的发展定位,
15、着力巩固基础产业、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创建优美乡镇、着力开发旅游资源,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二)基本原则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
1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三)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到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20000万元,年均增长20%;工业总产值达到37324.8万元,年递增2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800元,年均递增20%。财政
17、总收入达到350万元,年递增10%。乡村市场繁荣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18.6%以上的增幅。社会发展:完成全乡有线电视光纤升级改造,实现数字电视传输全覆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文化、体育设施增加,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提高。2015年城乡化水平达到4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优化,全乡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在80%以上,新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目标值以下,集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
18、污水处理达标率达45%以上。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9%,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5平方米;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900人,登记失业率年平均控制在4%以内。2015年城乡养老保险保障率超过80%,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超过95%。三、主要工作任务(一)夯实农业基础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推行专业服务。鼓励发展各类农村专业服务组织,扶持农产品专业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培育和发展综合性农业服务机构,逐步完善全方位为广大农村、农民提供服务的农村社会
19、化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与商业网点建设相配套的规范的农贸市场。鼓励发展农产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加快建设农业综合信息网络,逐步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农户,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农业信息员队伍培训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完善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布机制,做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扶持一批农产品购销大户和购销组织,切实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到“十二五”期末,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先进适用技术
20、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三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指导扶持农民按大宗农产品成立互助合作的专业合作社,实现抱团运作,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观念,从科技创新、政务服务、招商引资、人才培训等方面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科技创新兴农。鼓励优秀科技人才进入农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革命,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农副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方面的新技术。二是政务服务保农。建立乡政务服务中心,加强乡政府门户网站管理,建立党政领导农业联系制度,竭诚为农业提供优质服务
21、,切实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三是招商引资强农。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鼓励干部招商、重奖招商有功人员,采取乡情招商、建立网站招商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推介龙村乡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人文地理环境优势,不断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将招商引资取得的成效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培训人才助农。动员农民参加远程教育培训,邀请建瓯市科技服务团教授为农民免费培训。鼓励村民到中专院校参加农业技术学习,提供网络培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打造特色品牌。立足咸宜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良种繁育、安全保护、科技帮扶、项目推动、专业合作等项目工程,扶持一批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养殖大户,实现从传统分户养殖向
22、集中养殖、特色养殖、生态养殖的跨越。重点引导发展生猪、城口山地鸡、中药材、中蜂等特色种养业。加强技术培训、疫病防控等服务,促进养殖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南大门的优势,主动融入开县发展格局,加强交流合作,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利用我乡高山、半高山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发挥高山区板栗、茶叶、反季节蔬菜、食用菌品质好,市场认可度高的优势,引进吸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根据各区域条件建立专门的种植基地。突出抓好品种改良、测土配方施肥、低产改造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加强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十二五”期间推广农业新技术10项,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0个,推广新化肥10种,推广新农
23、药5种,推广新机具5种,以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打造城口县现代高山农业先行实验区,推进高山特色农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品牌战略,制定名优农产品培育计划,分步组织实施。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争创反季节蔬菜、食用菌品牌。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工作,并与有实力的经销商合作,提高产品和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发展速度。继续实施土地整理、基本农田改造,提高农田生产能力。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以治水改土为中心,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化农田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化农田建设。完善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无
24、害化处理设施,到2015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0%。专栏 1 特色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明月、中六、环流、李坪、青龙等村发展中药材10000亩;山地鸡养殖:李坪、青龙等村发展山地鸡15万羽;中蜂养殖:青龙、李坪、环流、双峰等村养殖中蜂7000箱;其他养殖业:李坪、青龙、环流、中六等村养殖黄牛、山羊、长毛兔等;其他种植业:优质茶园8000亩,设施蔬菜300亩,魔芋种植5000亩。(二)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软环境水平。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有针对性组织小分队开展点对点招商,努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和有利延伸产业链的项目。加快标准化体系、信息化及
25、信用体系、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建设,着力打造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削减行政审批程序和事项,健全完善行政审批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投资创业审批事项事项代办制度,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加大对破坏投资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努力打造亲商、近商、安商、富商的社会环境。强化项目工作责任制,推进项目建设。把乡村干部纳入招商引资的主体,对有条件的村和部门分解项目开发任务,实行单列考评。强化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对资源深加工和旅游开发项目等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促成项目顺利报批、落地、建设、投产。推行重点项目责任目标管理,加强重点项目的组织协调、工期
26、目标、工程质量管理和建设资金落实工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积极策划项目储备,发展优势产业。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机遇,加大项目策划和前期工作力度,争取更多基础性、生产性项目进入县重点项目盘子,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储备库,主要围绕民生事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储备,争取每年项目储备不少于5项,着力提升投资带动水平。健全完善项目开发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项目开发前期费用,确保项目开发的良性发展。要做大做强茶叶加工、食品加工和水电开发等传统产业,培育太阳能利用、休闲养生和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促进企业发展。将工业发展纳入
27、城乡发展规划,结合新一轮城乡规划调整之机,合理安排好工业发展用地,规划好工业集中区。努力改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进茶叶、蔬菜、中药材、城口山地鸡、长毛兔加工技术创新的新产品研发,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大力培育领军企业,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在资金、资源、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坚持抓大扶小,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培育,使之成为后备力量。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品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向中国笋竹城转移,实现产业扩张升级。引导茶叶加工企业进行QS质量认证,进一步提高茶叶加工品质,重点扶持一至二家茶叶加工企业做强做大。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在综合考虑生态效
28、益的同时合理实施开发,积极推进煤炭开采技改,煤炭年开采量达到20万吨。(三)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接雪宝山旅游区开发。立足我乡地处高山区,气候凉爽、空气清鲜、高山巍峨、峡谷通幽、林海茫茫、碧水潺潺等自然生态景观,拓展视野,主动溶入雪宝山旅游开发体系,成为雪宝山旅游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起分享雪宝山旅游市场资源。与全县文化生态旅游城市相衔接,着力打造雪宝山旅游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夏季休闲旅游度假区,使咸宜成为雪宝山至九重山旅游线路上一个新亮点。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全力争取县上支持,推进乡政府至雪宝山公路路硬化建设,计划投资1000万元,力争2013年前建成通车。做好通往各旅游景区公路的规划建设工作,构
29、筑便捷、通畅的景区交通网络。做好景区规划开发工作做好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深入调查研究旅游市场,突出特色,从满足游客各种旅游需求出发。大力开发农家乐、森林人家,满足游客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的需求。从运动健身的角度开发峡谷漂流、水上运动、登山、探险;从休闲养生的角度开发观光、避暑等旅游项目。通过周密的规划,推出多条人性化的旅游线路,全面推进旅游业实质性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服务行业。积极邀请影响力大的品牌旅行社加盟,做好交通客运、商务宾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与旅游配套的服务业的发展规划,留足发展空间。引导民间资本向这些服务业集聚,发展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档次的服务设施。(四)着力建设新农村千方百计促创收。
30、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门路。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拓展农村的就业领域。放手发展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乡服务业有序转移。建立农民培训基地,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创新劳动就业保障机制,推进政府主导的劳动就业培训、劳动中介、劳资关系调整等劳动就业服务的社会化,促进就业平等。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农
31、民生产积极性。完善农村土承包经营责任责任制,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公共事业显和谐。落实国家扶持“三农”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教育方面:加强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双高普九”成果。结合学校布局调整,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补充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加强控辍保学工作,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保障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十二五”期间,更新电脑室设备,提高电脑室电脑存量,保证机生比达1:20以上。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不
32、低于97%。医疗卫生事业方面: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医疗专业人才,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加强农村医疗服务、卫生防疫队伍建设,完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公共卫生信息化体系。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监测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科学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十二五”期间,乡卫生院将扩建医疗用房,对旧病房实施改造,改善医疗条件。文化体育事业方面: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健全集乡文化体育场馆,建立村级文化、体育
33、活动阵地网络。建设8个村级农家书屋和8个村篮球场。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捐资修建文化景观。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大力普及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文化体育需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完成编写咸宜乡志,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实物普查,保护开发历史文化创建民俗文化展示厅室。专栏2 学校建设重建中心校校门1处;新建5间,270平方米;新建5间,270平方米;扩建学生食堂200平方米;新建学校行政办公楼6间,360平方米;新建教师宿舍30套,900平方米;新建多功能教室4间,288平方米水利、公路方面: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实
34、现自然村安全饮水,实施集镇供水管网改造,保障水利设施安全高效,推广农田节水灌溉,发展山地水利,整治疏浚河道,治理水土流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加快公路交通网络建设,突出公路建设方便群众、服务发展、绿色生态功能。加快村际与自然村道路改建硬化建设,完善安保设施,延伸农村客运网络,实现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畅通、便捷目标。全面推进农村道路的绿化和美化工作,使遍布乡村的一条条乡间道路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网络信息、电力方面:加快农村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促进互联网业务进村入户。完善通讯网络建设,实现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自然村全覆盖。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实现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
35、和广电宽带业务的发展。提高电力运行管理水平,保障生产、生活用电安全可靠。创新体制更民主。加大普法力度,继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创新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将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从乡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真正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好土地“整理、置换、流转、经营”文章,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效益,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和林业管理服务新机制。加强信用户、信用村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抓好村规民约修订和制度的完善,不断深化村民自治,继续推行“村帐托管”和“财务一月一公开”、“一事一议”、“公益事业理事会制度”、“户代表会议制度”
36、。深化农村机制创新,加快“三农”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服务“三农”水平。专栏3 基础设施建设堰渠建设:新建中六、李坪、青龙等村堰渠12000米;河堤建设:新建场镇、环流、李坪等村河堤20公里;人畜饮水:新建中六、青龙、李坪、环流、明月、咸宜、场镇等供水工程11处。(五)优美咸宜宜人居提高城乡化水平,坚持把青龙村建设作为统筹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承载点,积极引导农村人口逐步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农房建设逐步向中心村集中。坚持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与调动农民积极性相结合,集中各方面资源向青龙村建设倾斜,有效改善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全面完成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农村住宅小区规范化建设。巩固集
37、乡周边村家园清洁行动成果,推进偏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不断优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本着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突出抓好治乱、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五个方面工作,着力把咸宜建设为标准的优美乡镇,提高乡民幸福指数。专栏4: 场镇建设朝阳后街新街建设,新建场镇公厕3个、农贸市场1个、客运站1个、绿化场镇2亩,新建青龙村露天农贸市场80平方米,场镇灯饰、管网建设各5公里。(六)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加快集中移民点建设,统一风貌,扩大规模,集聚人口。严格实施乡镇规划,合理布局移民点功能,加快移民点基础
38、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巴渝新居等政策,加大对集中移民点的支持力度,促进人口聚集。建成青龙、场镇、李坪、明月等4个集中移民安置点,实现773户2170人集中移民。配套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河堤、护坡挡墙以、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移民集中居住点的绿化、健身、文化场所等设施。(七)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个总体目标的要求,计划生育的工作思路上,由单纯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采取经济、行政、教育、法律等综合措施综合治理转变;工作的方式方法上,由以行政制约为主,向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结合转变
39、,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面实施奖优免补政策、继续深化优质服务、巩固优质服务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十二五” 期间,咸宜乡的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 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在知情选择的前提下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稳定在90以上,符合政策的生育率达到90以上。(八)构建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平安咸宜”及校园周边安全建设确保全乡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教育渠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常识培训,提高安保人员以至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防范技能,在全乡普及安全生产常识,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加
40、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问责体系,实行依法监管、打造诚信体系为群众树立信心、提高参与意识的重要环节。 (九)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构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开展农村住房保险。启动村主干养老保险,公平、公正地做好“低保”工作,适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按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的社会保障目标要求,遵循城乡统筹、因地制宜、保障标准与承受能力相适应、权利与义务相匹配的原则,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开展“光明行动”,为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加强婴幼儿手足口病和动物疫病防控,将财政支出和
41、转移支付更多地用于社会公共保障体系建设。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 “十二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乡政府乡长任副组长,乡党委乡政府领导班子其他人员为成员。负责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各类重大问题,协调规划的实施工作,并对规划实施进度进行检查和督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使宏观规划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客观反映规划实施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跟踪分析,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适时监测,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重大项目进行定期评估。当规划实施条件发展重大偏差时,适时调整规划目标。(二)落实好增收政策。利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机遇,加强与
42、县发展改革委、农委、商委、农综办等部门的联系,争取在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移民建设等方面向我乡倾斜。用好用活重庆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研究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土地、林权等制度改革,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土地政策,搞好土地复垦,利用宅基地、农用地搞好置换资本。(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扶贫效益。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方式,充分发挥资金整合优势,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共同推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资金
43、,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同时,按照民办公助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和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利用林、土地的确权,扩大贷款数量;通过农村小额信贷,互助资金协会,帮助解决无流动资金的问题。(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各类专业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领办或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发展林禽、林畜、林果、林菜等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同等的税费优惠政策。与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实施财政扶持农业项目,符合条件的可享受良种、农资、农机等补贴政策。(五)加强与市县龙头企业合
44、作。充分利用县上引进市农垦集团、渝惠食品集团、市供销社等企业参与城口山地鸡产业链发展的有力时机,加快推进山地鸡良种扩繁、冷链体系、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市县供销社及社会投资者,在我乡建设中蜂、干果生产基地,并积极推进合作组织建设,形成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体系。(六)多方举措,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为保障咸宜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创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依照“十二五”制定各专项和年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进度等,确保按期全面完成。要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加强对期内预期目标、重点项目、主要任务完成情况的
45、分析、预测,强化决策的公共参与、专家论证、集体研究和跟踪评估,实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加强资金筹措,增加资金投入,是实施的必要条件。要合理安排政府投入,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及时有效地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公众需求。集聚各类人才,提供执行的智力保障。建立健全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管理和激励的机制,吸纳各类专才向我乡集聚,形成适应我乡跨越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规划实施期间如遇到形势变化或其它重大原因,致使原规划内容已不适应新形势时,乡政府可对规划局部内容进行调整并报经乡人大会批准。附:咸宜乡2011-2015年项目建设表 咸宜乡2011-2015年规划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建
46、设规模投资额度(万元)中六村特困村村级路建设20公里280高山移民400户3200青龙新农村建设异地移民30户240场镇防洪堤建设2500米900场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场镇2平方公里居民饮用水550六黄坝大桥2座50米大桥2座152堰渠建设中六村堰渠1000米210河坝整改7处(青龙村村)2400米108河堰5处(青龙村村)3600米110兴隆平至刘美曲家(李坪村)1200米55师家湾至李家坪(李坪村)1500米65庙子湾至唐家榜(李坪村)1500米65猪场外至太平溪(李坪村)2000米108河堤建设场镇防洪堤建设2500米900环流村河堤修复3000米60沙堡至明月村界(李坪村)9公里100加工厂至师家湾(李坪村)2公里25场镇防洪堤建设2500米900环流村河堤修复3000米60沙堡至明月村界(李坪村)9公里100加工厂至师家湾(李坪村)2公里25人畜饮水中六人畜饮水10口,管道20千米60新建一、四、五、六、七社人饮水池(青龙村)新建5口125田俱湾(李坪村)2口,水管5000米33林家湾(李坪村)1口,水管1500米22师家湾(李坪村)1口,水管1500米22李家坪(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