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规划原理.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253344 上传时间:2024-12-0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序-城市与城市规划1.城市的概念与本质1.1城市的概念字源学的解释 P19中文: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 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 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 生产品有了剩余 生活需求的多样化 物与物的交换(量的增加及次数的频繁) 专门的手工业者 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居民点的分化 以农业为主的农村 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英文:urban(城市的、市政的),源自拉丁文urbs,意为城市的 生活。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 一种

2、公共生活的地方。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民的)、 civic(市政的)、civilized(文明的)、civilization(文明、 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 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种工具。1.2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1)经济学J. But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 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Hirsh: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私人 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2)社会学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 特征的、在地

3、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n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 n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 n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 n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 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并不真 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n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 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3)地理学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 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 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其他不同学科还有着不同的认识:历史学家:城市是一部用建筑材料写成的历史教科书。政治学家

4、:城市是政治活动的中心舞台。综合而言: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 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l 作业:说出你理解的城市本质是什么?并结合实 际谈你心目中的城市是通过什么体现的。大家在 Q群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间讨论。1.3各国采用的城乡定义评述五个基本因素 1)人口规模:以人口多少为标准,将凡是达到某特定最少人口限 额的地方,视为城市。但各国所采用的最小人口限额是非常悬殊的。 瑞典、丹麦: 200人; 澳大利亚、加拿大: 1,000人; 法国、古巴: 2,000人; 美国: 2,500人; 比利时: 5,000人; 日本: 30,000

5、人。 2)人口密集:有时人口虽多,却分散在宽广的地域上,并且互不 联系;有时人口虽少,但密集于狭小的区域。两者相比,后者城市 色彩可能更加浓厚。 3)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这一因素主要是根据历史、政治或行政的 观点,而不是基于统计与物资设施的考虑,具有比较静止的趋向。 4)职业构成:将职业构成比例作为城市标准之一,其目的是要反映 人口聚居地的经济活动。城市是依靠那些从农业经济中分离出来的非 农业部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口聚居地居民的主要 职业是第二、第三产业,而第二、第三产业是必须集中较多的人口才 能得到发展的。 5)城市设施:按此因素,凡具有某些城市特征的人口聚居地方都能 设市。

6、这些特征包括:完整的街道形态,连续成片的建筑,具有一定 规模的下水道、自来水、供电、交通系统、医院、市场、教育机构、 法院等。1.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 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吴良镛:“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 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城市必须提 供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 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 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

7、 建国以来,我国设市和镇的标准经过多次变化,目前采用的是1984年国 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和1986年9月19日国务院 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中确定的设镇 和市的标准。中国建设部消息,截止2002年末中国已有城市人口3.5亿, 全国设市城市660个。(url/url 2003年05月26日 15:05 中国新闻网) (一)设镇标准 1、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2、总人口在二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二千的,可以 建镇;总人口在二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 以上的,也可以建镇。 3、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

8、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 风景旅游、 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二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 制。 (二)设市标准 1、非农业人口6万人,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 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重要工 矿科研基地,著名风景名胜区、交通枢纽、边境口岸,虽然非农业人口不 足6万,年国民生产总值不足2亿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市的建制。 2、总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 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国民生产总值3亿元以上,可以撤县 设市,撤县设市后,原由县管辖的乡、镇由市管辖。总人口50万

9、以上的县, 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一般在12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4 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 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区(盟)行政公署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口虽不足10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不足3亿元,如确有必要,也可以撤县设市。 3、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10亿以上的中等城市(即设 区的市),已成为该地区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中心,并对周围各县有 较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可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一个市领导多少县,要 从实际出发,主要应根据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状况,以及城市经济实力大 小决定。沈阳市划分13个辖区:共辖9个市辖区,一个县级市,三个县。行政区名 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10、 区域人口(万) 区(县)政府驻地 和平区 60 70 十一纬路76号 沈河区 58 70 盛京路25号 皇姑区 66 80 庐山路3号 大东区 101 99 津桥路20号 铁西区 484 114 兴华北街34甲 浑南区(原名东陵区(浑南新区) 913(292) 30 世纪路13号 于洪区 499 60 黄海路37号 沈北新区 1098 40 中央路64号 苏家屯区 782 43.5 翠柏路14号 新民市 3318 70 新民市市府路12号 辽中县 1460 50 辽中县蒲西街道 康平县 2175 35 康平县康平镇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大系统。 经济子系统:涉及资源分配、财富的生产与分配

11、; 政治子系统:以权力的形成、分配和作用为基础; 这两个子系统决定了城市社会系统的性质。 交通通讯子系统:城市系统内外部相互作用的媒介与途径; 空间子系统:使各系统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这种作用的结果。 这两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现代城市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 管理 。 思考: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意义。 它将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决定城市的建设规模,使城市走上可持续 发展道路,如果没有城市规划,那么城市的建设将会陷入混乱,后果 不堪设想。城市人民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 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

12、城市土地, 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2.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1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l 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l 经济发展水平 l 政治组织早期城市: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导致: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商人、手工业者、 小官吏贵族区凉风热风 奴 隶 住 区卡洪城 P06说明文字现代城市: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

13、转变等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 20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对美国东北沿海城市密集地区 研究时,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 城市群 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 等级规模的城市,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 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中心,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 体”。世界上已有六大城市群达到城市带的规模: 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该城市群地处大西洋沿岸平原,从马萨诸塞洲的波士顿至华盛顿哥伦 比亚特区一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 城市,以及它们附近的卫星城镇共同构成的一个城市密集区。形状成 带状。

14、2、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分布于北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 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 3、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神户连接起来 的范围,包括各大城市间充填的众多卫星城镇,成为一个几乎全是由 城市连接起来的城市密集带,几乎看不见各大城市地区之间的田野。 该城市群又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4、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 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 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的小城镇。 5、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从阿姆斯特丹到巴黎的一带地区,还包括沿莱茵河向上直到德国的鲁 尔

15、区,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 塞尔、科隆等,这一城市群实际上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鲁尔城 市群、荷兰兰斯塔德、比利时等城市群组成。 6、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由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 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一大批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的城市群, 现在还在发育之中。3.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3.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 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管子。度地篇有关居民点选址要求的记载:“高勿近阜而

16、水用足,低 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 路不必中准绳”近日,有媒体报道“百湖之市”武汉要开挖市内最大的人工湖,相关规划已经进入公示阶段。消息一出便引起轩然大波,有人点 赞,但也有更多人吐槽。有网友直言:近些年武汉一边大肆填湖,一边又花钱挖人工湖,简直是瞎折腾。(2014年7月22日中国广播网) (3)古城:唐长安 采用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08个坊,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 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 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 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里

17、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思想特点 (1)受儒家社会等级和社会秩序而产生的严谨,中心轴线对称规划布局; (2)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3)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3.2现代城市规划学科 (1)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 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 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2)卫星城镇规划理论 卧城-半独立-独立 (3)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小区规划等卫星城镇理论的发展过程1.卧城- 除了居住建筑之外,还有起码的生活福利机构。 2.半独立-除了居住建筑

18、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设 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 3. 独立- 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有一定的工业,居 民的工作和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 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 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 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 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 自然空间。成都田园城市蓝图霍华德针对

19、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 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 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 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 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 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课后要求:熟练绘制“田园城市”方案图第四版P29土地资源消耗近20年市 域土地开发过程分析市域范围城乡建设面积统计分析(含太湖)年度 面积(平方公里) 百分比 1986 264.447987 3.1 1991 469.6596249

20、5.6 1996 928.7413303 11.0 1998 1121.259465 13.3 2002 1576.110003 18.6 2003 2181.166997 25.8 2004 2420.227977 28.6 注:市域范围总面积8460.22平方公里,其中 太湖1447平方公里苏州4.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4.1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单向:否定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成果的作用。 封闭:否定该系统外的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复合:要求有多条思维途径,这里包括反馈思维、平行思维。 发散:要考虑系统外因素的作用。2

21、)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要求把城市规划工作的对象确定为动态过程,城 市规划工作的成果是一种动态过程的控制和引导方法,城市规划管理 的控制手段也是一种动态过程。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刚性的规划思想方法特征即缺乏多种选择性。 造成刚性规划思想方法的原因之一是机械的社会观,之二是把规划与 设计混为一谈,以设计工作的思想方法代替规划工作的思想方法。 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表现为规模的必要弹性、时效 期的必要弹性、用地形态上的必要弹性。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规划决不是在实际城市发展中起指令

22、性控制作用的中心枢纽。 引导性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控制论思想,它强调各系统发挥自身的选择 性,强调规划在城市发展进程的引导性控制作用,城市规划是向各系统 提供正确的发展选择的引导者。4.2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4.2.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 分析的广泛性:收集数据资料的广泛性、分析角度、分析对象的多 样性; 论证的严谨性:思想方法、论证手段的严谨; 成果的弹性:不仅仅是一套规定的图纸,规划成果通过非图纸表达 的方式会有新发展。 4.2.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1)规划技术论证工作是一项科学技术性工作,其内部的工作传递方 式是横向的,复合的。 2)政府立法执行工作是确认规划的法律

23、效果。 3)组织开发经营活动的传递关系是相互配合性的。5.城市规划的概念与特征5.1规划的概念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P. Hall:“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先 目标得以实现”。“规划是将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至达到决策的过程中,这些决策将 作为人类行动的基础”。5.2规划的特征1)规划最基本的特征是未来导向性 既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 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2)规划目标 目标是规划评价的最基本准则与依据。3)未来不确定性 未来研究是规划研究的基础。5.3城市规划的概念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

24、市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 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5.4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土地使用的配置; 城市空间的组合; 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 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未来5年百姓生活将会怎样 15分钟:推动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 30分钟:规划提出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50万人:加强并规范化培养住院医师50万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 到2名 10.8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 1000兆比特每秒:城镇

25、地区实现光网覆盖,提供1000兆比特每秒以上 接入服务能力,98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 约3000公里: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 2个3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约3万公里 2000万套: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 3个1亿人: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 镇落户,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1亿人在 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五年后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打造一小时通勤都市圈第一章 城乡规划体制1.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职能 现代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 管理职能,是以城市建成环 境为对象、以土地使用为核 心的公共干预。目的是要: (1)克服

26、城市建成环境 开发中市场机制存在的缺陷; (2)确保城市建成环境 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空间需求; (3)同时保障社会各方 的合法权益。2. 城市规划体系构成 规划法规体系 规划行政体系 规划技术体系 规划运作系统 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 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3.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行政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3.1 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主干法确定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架构,如国家的城乡规划法 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条例; 主干法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从属法规,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 理技术规定。 3.2 专项法 专项法是针对城市

27、规划中特定议题的立法,如上海市历史建筑 和街区保护条例。 3.3 相关法 城市建成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包含多个方面和涉及多个行政部门, 城市规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4.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4.1 集权制度 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拥有较大的干预权 (如英国和法国)。 4.2 分权制度 地方政府对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拥有充分的自治权(如美国)。 4.3 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 规划局、建委、建设局。 4.4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职权 行政决策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执行权。5. 城市规划技术体系 5.1 规划编制 (1)战略性规划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

28、地利 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 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2)实施性规划(法定规划)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 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 制内容和编制程序。5.2 法定规划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城乡规划, 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 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 和修建性详细规划。”5.3 规划依据 上位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城乡规划相关法律规范和技

29、术标准(规范) 国家政策 城市政府及其他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 6.1 规划管理 (1)通则式规划管理 主要特征是开发控制规划的各项规定比较具体,作为规划管理的 唯一依据,规划人员在审理开发申请个案时,几乎不享有自由量裁权。 具有确定性和客观性的优点,但在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较为欠缺, 如美国的区划制度。6.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2)个案式规划管理 主要特征是开发控制规划的各项规定比较原则,规划人员在审理 开发申请个案时享有较大的自由量裁权。 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优点,但在确定性和客观性方面较为欠缺, 如英国的审批制度。 (3)综合型规划管理(双层管理) 第一层面:针对整个城市发展地区,制定一

30、般的开发控制要求, 进行通则式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层面:划定城市中的各类重点地区(如城市中心地区、景观 重要地区、历史保护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附加特别的开发控制要 求,采取个案评审方式,进行个案式管理,以强化精细程度。 6.2 规划开发制度 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行 “一书两证”制度: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结论: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属性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 通、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 (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 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

31、筑等)。 (3)政策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5)综合性(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总体规划 分 区 规划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不属于城市规划阶段(大城市或特大城市)7.1 城市总体规划 (3)主要内容 纲要9条;体系7条;中心城区规划18条; 近期建设6条; 比如: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 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 建设标准;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 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等。1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32、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 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 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二)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三)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四)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五)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七)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八)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九)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

33、设方针。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 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 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 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 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 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四)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五)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

34、源、供 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 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六)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 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3 中心城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二)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三)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四)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 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五)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

35、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 范围。 (七)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 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 (八)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 布局。 (九)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 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十)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 范围(绿线),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十一)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 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 研

36、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十二)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 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 用地布局及标准。 (十三)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 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十四)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十五)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 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十六)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 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十七)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十八)确定空间发

37、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4 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 和布局。 (二)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 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三)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 选址。 (四)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五)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 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六)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7.2 控制性详细规划 (1)主要内容 6条; 比如: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 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

38、条 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确定各地块建筑 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 标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 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二)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 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 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三)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四)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 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 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

39、和 标高。 (五)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 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六)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7.2 控制性详细规划 (2)规定性指标 (1)用地性质; (2)建筑密度; (3)建筑控制高度; (4)容积率; (5)绿地率; (6)交通出入口方位; (7)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7.2 控制性详细规划 (2)指导性指标 (1)人口容量(人/公顷); (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 (3)建筑色彩要求; (4)其他环境要求。7.3 修建性详细规划 (1)主要内容 7条; 比如: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

40、 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对住宅、医 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市政 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二)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 布置总平面图。 (三)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四)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五)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六)竖向规划设计。 (七)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第二章 生态与环境 1.人与自然 自然与人类文明 人口与资源 资源与环境 城市化与资源和环境 从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 城市给了人们

41、一切新奇和新生 活,同时也破灭着原始的田园 牧歌式理想。 城镇化 1.1 城镇化是乡村变成城镇的一种复杂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概念。 社会学家:城镇化是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它意味着人们 不断被吸收到城市中,并被纳入城市的生活组织中去,而且还意味着 随城市发展而出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不断强化。 人口学家:城镇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这种过程可能有两种 方式,一是人口集中场所(即城市地区)数量的增加,二是每个城市 地区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 经济学家:城镇化是由于经济专业化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 离开农业经济向非农业活动转移并产生空间集聚的过程。 地理学家:第二、第

42、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就是非农业部门的经济 区位向城市的集中,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也是劳动力和消费区位向城 市的集中。这一过程包括在农业区甚至未开发区形成新的城市,以 及已有城市向外围的扩展,也包括城市内部已有的经济区位向更集 约的空间配置和高效率的结构形态发展。 1.2 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 的现象及过程,具体表现: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1)城镇化的表现特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它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城镇化水平高,不仅

43、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 业现代化的结果。 (2)城镇化水平的度量 PU = U/P 式中 PU 城市化水平 U 城镇人口 P 总人口 (3)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1)起步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左右) 2)加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 -60%之间)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基本完成,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1.3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城镇化的发生和发展受着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三大力 量的推动和吸引。 (1)农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初始动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为城镇人口提供商品粮 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 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44、 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2)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 (3)第三产业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 生产性服务的增加 消费性服务的增加 2.城市生态系统 2.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 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是一定空 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 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 互作用和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功能 单位。 2.2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活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

45、3.城市环境 3.1 城市环境 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外部条件。 狭义指物理环境:地质、土壤等自然环境及道路、基础设施等人工 环境。 广义除了物理环境外还包括人口分布及动态、服务设施、娱乐设施、 社会生活等社会环境,就业、收入水平、经济基础、技术条件等 经济环境,以及风景、建筑特色、文物古迹等美学环境。 3.2 城市环境特征 界限相对明确。 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开放性并对外界具有依赖性。 影响和制约因素众多。 具有脆弱性,一旦有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将会使整个城市环境系统 失去平衡,造成其他环节的相关失衡,使环境问题变得严重。 3.3 城市环境容量 城市人口容量 城市大

46、气环境容量 城市水环境容量 3.4分析因素 城市自然条件 城市现状条件 经济技术条件 历史文化条件 3.4 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污染 c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在城市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 物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污染等的总称。 城市环境质量 c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在城市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如大气、水体等) ,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c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根据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

47、存环境,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 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按一定的方法对城市的环境质量所进 行的评定、说明和预测。 3.5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回顾评价:在对环境区域的历史环境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对该区域 的环境质量发展演变进行评价。 环境现状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着眼当前情况对区域内的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进行评价,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 治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能对 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第三章 经济与产业 1.城市产业的划分 (1)主导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部门,也是城市地区的专业化部门。 是城市经济的核心,是左右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带动城市经济结构成 长、推动城市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