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252221 上传时间:2024-1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我要打印 IE收藏 放入公文包 我要留言 查看留言 文章来源:中国药材市场 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07-1-10 中药行业涉及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等,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一、中药行业的现状中药材生产:目前,一批优质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濒危物种代用品及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人工培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野生变家种家养的进程;一些主要依赖进口的南药引种成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依赖进口的品种逐步减少。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依靠人工栽培、养殖的供应量

2、已近50,使中药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此外,通过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对中药材的蕴藏量、需要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中药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药科研教育为依托、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中成药工业:按照国家医药管理规范(GMP)要求组织建设和生产,加快了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剂型改革的步伐,促进了中药工业规范化、现代化进程。目前中药剂型已达40多种,特别是中药针剂、粉剂、软胶囊、缓释剂、气雾剂等先进剂型的应用,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中成药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有较大

3、提高,一批名优产品、著名商标及一批产值过亿、利税达千万的企业已经涌现。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有所进展。中药饮片工业:经过量多年建设,国有重点中药饮片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化验检测、仓储条件等硬件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提高了饮片的质量,并基本满足市场及医疗用药。中药饮片的生产由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逐步提高了中药饮片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中药商业:中药的批发企业仓储及营运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中药的零售门市网点面目一新,在进一步继承和恢复传统“老字号”等一批百年名老中药店堂的同时,引进现代营销管理,发挥了传统特色和现代营销相结合的优势。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中药行业已取得了较大成绩

4、,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药行业基础薄弱、缺乏后劲的状况愈见明显。总体上表现为:行业资产规模经济偏低,同档次品种重复较多,高科技产品稀少,现有资产优化重组及资产存量盘活步子不大,外向型企业竞争意识不强,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投资明显不足。具体为:中药材: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仍显薄弱,大宗中药材品种生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不够,栽培繁育生产管理粗放;药材单产低、质量差现象较为普遍;优良品种的选育、种籽的提纯复壮滞后;一些品种病虫害防治及高效、低残留无公害农药在中药材生产领域的研究推广进展缓慢,导致中药材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限。中成药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基础差

5、、自有资金不足,缺乏自我改造能力。多数企业生产集中度低,创新、开发能力弱,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中药产品缺乏国际竞争能力。中成药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工艺技术规范的基础研究工作薄弱,中药制剂水平整体上与国外企业相比落后。推广GMP的政策与资金不配套,投资与需求矛盾突出。中药饮片工业:饮片炮制工艺落后(某些有特色的工艺除外),致使药材有效成份流失,饮片质量下降。干燥工艺还采用露天、场地晾晒,造成饮片污染。中药饮片包装缺乏定量、商标规范和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缺少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炮制规范,产品档次低。中药技术装备:中药制药设备发展滞后,特别是制剂设备仅相当于70年代的国际水平;低水平产品多

6、,尤其成套设备和关键技术没有突破,制约着中药生产工艺的发展,产品系列化、标准化、配套能力差,机电一体化的制药设备研制开发处于初步阶段。中药商业:中药材具有一地生产全国使用、一季生产全年使用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必须有一定的储备,以丰补欠。实际上,中药行业的仓储建设和网点建设,多年来一直是行业的薄弱环节。仓储设施差、中药材露天存放损失严重,与GSP要求不相符合,影响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生产质量。中药零售网点大幅度减少、营业场所简陋,直接影响到群众购药。三、制约中药业发展的十大因素纵观当今国际医药市场不难看出,中国中药业明显落伍了:在一年高达150亿美元的中成药贸易额中,中国仅占3,其余被日本、韩国、

7、印度、泰国“四分天下”。日本人扬言:在21世纪将“汉医汉药”改为“东方医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中药“大国”变成了“小国”呢?请看1产品质量差。中成药质量差主要表现在:外观上“粗、大、黑”,而且丸、散、膏、丹、片等诸种剂型几乎都存在这种弊端。患者一次用量(以重量计算)常常是西药量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药物中的杂质和无效成分多,有些药物的重金属和残留农药剔除不尽。有效成分不明确,无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也无法确定是何种成分对疾病有效。GMP是世界各国公认的确保药品生产质量的管理手段,也是国际间药品贸易的通行惯例,但在我国中药企业中,仅有几家企业获得GMP认证。对于上述弊端,国人早已习惯,但欧美等

8、国家就不易接受了。2科技水平低。中成药本质上属于生命科学范畴。纵观当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产业,无不是靠高科技来支撑和发展的。但在我国多数中药企业,高科技含量较少,因而缺少发展动力和后劲。目前常用的生产工艺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方法,加六七十年代的方法,即:水煮、水煎、水醇、醇水、浓缩等。用这些古老的和多年一贯制的工艺生产出来的中成药,就难免“粗、大、黑”。中成药的质量检测,大部分仍停留在感官检验、细菌检验和部分单一成分的定性检验水平上。西药必做的定量分析、药理测试等内容,中成药却因科技水平所限而大部分未能做到。3创新意识弱。不夸张地说,我国中药业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吃祖宗的老本,属今人创新的东西不

9、多。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收载的剂型近40种,除现代应用的片剂、注射剂、滴丸、胶囊剂除外,其它药物剂型几乎齐备。而今天的药物剂型也只不过43种,仅比李时珍前进了一小步,无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在新药的研究开发上,很多中药企业推出的三类和四类新药,只不过是在先人经典处方的基础上增加或更换几味中药而已,尽管每年上市的新药不少,但能够被消费者叫好的不多。4信息意识差。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市场经济也是信息经济。在美国,很多企业都设置了“首席信息经理”,其地位相当于副总裁。由此可见信息的重要性。然而,我国不少中药企业存在着信息不灵以及自身不大重视信息的现象。至今没有配备电脑、没有进入互联网的企

10、业并不鲜见,报纸只订两三份的企业也不在少数。由于其信息渠道和种类单一,因而机遇难觅,也不能激发出由信息而产生的联想和思路。最终把自己封闭起来,而封闭就注定要落后。稍稍浏览几种医药方面的报纸就能看到,企业竞相招聘销售人员、医药代表,而招聘信息人员的企业却寥寥无几。从实际看,也鲜见哪个企业设有专门的信息人员。5企业人才少。企业成败关键在人。但统观我国中药企业,药学人才严重匮乏。原因有三: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医学和药学人才的培养上比例失调。医学院校平均每个省市一至两所,而药学院校只有沈阳药学院和南京药学院两所。历史遗留下来的药学人才匮乏状况至今尚未扭转。改革开放后,药学院校虽增多到30所,但快速发展的

11、医学和药学事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且不说众多医院药房、医药管理和科研部门的需求量,单凭近两万家医药生产和批发企业便足可让药学人才供不应求。中药企业多属小企业,对药学人才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远不及大型药业和“三资”药业,因此,正规药学院校毕业生不大愿意前往就职。6投资规模小。在我国1000多家中药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96。很多小企业的初始投资为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不等。这些小企业虽有经营灵活、机构精简、适应市场能力强等优势,但与投资额上千万元、上亿元的大企业相比,明显“先天不足”,并由此产生“综合证”,如:装备差、生产能力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科技投入不够、难以壮大等。小

12、企业固然可以走“小而优、小而精、小而专”的路子,但仅靠自身微薄的积累去实现“优、精、专”,谈何容易。7用户压价狠。这些年来,很多医院是靠所属药房来养活的。药房并非企业,钱从哪里来?靠的是远远低于市场的药价从厂家商家进药,然后按市场价格卖给患者。药房压价的幅度一般在1020,新药在3050之间。这样,本属于药厂的利润部分地流入了医院药房。除此之外,药厂还要将部分应得的利润从“暗道”送给医院的有关环节和人员,例如:向医院申请进新药的“见面礼”,给医生的“处方费”,给药房人员的“统方费”,给临床科室的“宣传费”等等。中药的利润率本来就不高,经上述“明道”压价和“暗道”剥皮之后,其利润就所剩无几了。但

13、很多中药厂为了拥有“上帝”,即使效益不佳也要硬着头皮往这些“明道”和“暗道”上走。8“洋药”冲击大。据报道,进口药占我国医药市场近13的份额,其中不乏“洋中药”。“洋药”和“洋中药”虚高定价者多,给医院的扣率即便是50,最后的纯利仍然可观,同时还能让医院、药房、医生等环节和人员获得较多的实惠,因此大受其欢迎(此种现象经顺加作价的改革有所遏制)。与之相比,中成药尽管拥有治疗疾病的诸多优势和特色,但由于给医院提供的实惠远不及“洋药”和“洋中药”,因此呈现出患者欢迎而医院不大欢迎的状况。9“同室操戈”急。在我国医药领域,各式各样的“同室操戈”比比皆是:同一个品种多家生产。如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片、人

14、参归脾丸、人参健脾丸等药品,其生产企业分别达到十几家或几十家。家数一多,便互相挖空心思挤占对方市场,诸多不正当地竞争也由此而产生。窃取对方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挖对方人才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而产生的官司此起彼伏。为了争夺同一个市场,各企业的产品竞相压价,甚至搞赔本销售,结果大家都无利可图、无以发展。10重视中药晚。中药是中国的“国粹”。但遗憾的是,我国对“国粹”给予名副其实的重视太晚,由此而引起的落伍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追赶回来。从建国到70年代末期,中国没有一所专门传授中药知识的高等院校,只有少数几个院校(系)设置中药学这门课程,课时约为几十至200个左右不等。不言而喻,没有中药学的普及焉能

15、有中药业的提高和发展。早在70年代时,日本就大力研究和开发中药,并不遗余力地将其推向世界,而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文革”中期,“国粹”被国人所冷落。直到“中草药热”在世界不断升温,我国各种相关的“计划”、“纲要”才相继出台,各种早该设置的科研机构才相继成立。而这时我们已远远落在了日本的后面,以致很多欧美国家认为中草药起源于日本。分析以上情况,其目的只是希望我国中药业尽快发展起来,尽快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四、中药行业发展的形势从现在起,将是中药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国际制药的挑战和国内深化改革的机遇并存。(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中药

16、产业,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这为中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二)回归大自然,天然绿色食品和药品浪潮的兴起,使国际上对中药重新评价、需求激增,欧美国家也在调整本国法律,对中药进口有所放宽。国际国内天然药物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中药科研能力和企业素质的提高,为中药产业进入国际医药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三)中药行业已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集团,成为国际医药市场的“开拓者”。同时,初步具备了跟踪国际制药的高科技发展动态、研制开发储备拳头产品、改进生产技术装备和积蓄后劲的能力,一旦国际市场成熟,经国家政策扶持,必将迅速抢点,挤入国际医药市场。(四)随着我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的进展,我

17、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随之,中药产业增长速度及市场前景看好,原化学药为主的医药工业格局将发生变化。一些中小化学药生产企业将被迫调整原来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转产中药。同时,中药行业也将是国外资本投资热点之一。五、有关政策措施从支持中药民族工业,将中药产业的潜在优势尽早发挥出来变为现实的可行方面出发,国家对中药行业的发展要给予以下特殊政策和措施:1、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对中药材料科研方面的投入和中药材生产扶持。2、国家鼓励和支持中药企业进行中药GMP示范建设,提高药品质量,改善生产条件,探索中药GMP建设的路子。对实施GMP示范建设的企业所生产的中药产品价格实行优质优价。3、国家重点鼓

18、励对饮片工业建设,积极促进中药饮片工业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4 、国家支持对中药主产区和中药集散地的仓储建设。5、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对中药新药的研究,鼓励企业在销售收入中提取5以上作为新药开发资金。中药现代化长期以来是中医药工作者心中的理想。数十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孜孜以求探索着中药的现代化之路。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更加掀起了中医药学者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的热情。 然而如何才是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中医药工作者们不断探讨和争论的焦点。因而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不少人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弄清中药的有效成分,搞植物提取物,进

19、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与国际接轨。甚至于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开发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的类中药。这在近年已形成了一些“共识”。以至国家有关政策提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研究开发象青蒿素这样的类新中药”,“十五期间重点支持三、五个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的类中药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等。 另有一些人认为,在这样的观点指导下,中药将逐渐演变成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的“现代天然药物”。如果这就是中药的现代化,那在今后的发展中究竟需不需要中医?中医是否该自然消亡?这实在是中医药存亡的大事!因而指出,这实际上是中药西化,使中医药的发展走入误区,正在把中医药逼进死胡同。 所谓中药,是指纳入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

20、使用的药品。我们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把当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设备融入中药研究、生产、应用,从而发展完善中医药的一个过程,其目的不是要把中药西化为“西药”。天江药业首倡的中药配方颗粒饮片剂型改革项目就突出体现了这样的发展思路。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现代技术与设备,将传统饮片的剂型进行改良,以充分保留原饮片的性味与功效为前提,既保留了传统中药饮片的精华,又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补充,充分体现了“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的学术思想。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与医疗发展的需求。虽然现在仍有不少反对的人和观点,阻力还很大,但我们坚信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为中药的现代化带来了曙光,已经也应该成为中

21、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各为两大医疗保健体系。两者理论与实践完全不同,不能相互作为证伪的标准,更不能拿西医药当作中医药的历史审判庭。应该改变长期以来对中医药的政策歧视,从政策、经费投入等诸多方面真正让中医药与西医药同步。为使中药更好地走向国际化,在中药质量标准与规范上,我们必须制定适合于中药,而又明确区别于西药的标准。积极探索制定既符合中药特点,又能为国际普遍认可,能够实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 中药现代化与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化,不仅是一场传统中药的新技术革命,更是一次现代中药的新文化运动。中药的现代化必须在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精髓和继承中

22、医药临床实践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生命科学发展的成果和现代高科技手段,多学科融合、多技术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中药研究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促进传统中医药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同时,突出体现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独特文化内涵。参考资料: 内忧外困现状不容乐观-中药产业亟待国际突围2003年09月25日 15:53胡慧平据统计,在如今的国际中药市场上,日本、韩国产品占据的份额高达90;国内市场上,“洋中药”进口已超过 6亿美元。内忧外困,中药现状不容乐观。展开国际突围,我国中药产业别无选择!中医药发展商机无限中医药正面临难得的拓展国际空间的良机。美国FD

23、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终于承认草药的合法地位,以前仅被视为保健手段的针灸也被列为美国医疗保险内容。去年第四季度,欧盟已讨论新的植物药市场准入法案。借助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优势,相信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与此同时,科技部也开始研究制定科学的中医药标准并努力得到国际认可,以打破中草药在国际市场被日韩垄断的局面。由于没有国际认可的中药标准,本土中草药一直难以被一些发达国家所接受。过去美国并不把草药视作药品,去年美国FDA出台了植物药法规,正式将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植物药列为药品。有的专家认为,能否抓住这一契机还 要看中医药的现代化及标准化的程度。中医药除了要与现代医学理论接轨,还要完成现代标准化体系,

24、许多指标尚需严格量化。据悉,正在研究制定的中医药生产标准包括中草药种植、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生产流程等四个标准。国产中药被“重重围困”国际市场上每年中药的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中药仅占其中的不足5。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据了解,只有210个汉方药制剂的日本,其处方主要来自我国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等,原料的75又由我国输入,但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却已达到80左右。泰国在2000 年也迅速占领了一部分国际市场。很多中药材在国外二次加工后重新杀回我国,并在我国国内中药市场出尽风头。-“别人吃肉我喝汤”。有专家举例,中国是银杏原料银杏叶的最大出口国,

25、但在80亿美元的银杏市场中中国只占不到3,因为我们研制不出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高端产品,即使研制出来了也没有能力推广,只能是别人吃肉我喝汤。-“中国中药已无密可保”。在我国中药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的同时,许多外商正加紧搜罗我国民间的中药秘方和偏方。去年,国内一藏药集团董事长去日本最大的一个汉方制药企业考察时惊奇地发现,日方掌握的藏药资料几乎和中方收集的差不多。正应了日方董事长的一席话:“中国中药对日本人已无密可保。”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多年来的计划经济模式,使得中药产业的各项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如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的不完善,使得中药产业的发展效率不高。另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知识产权

26、保护不足,企业产权不清晰,科研开发和产业脱节,创新机制缺乏和风险的不合理分担,也使得中药产业前进的动力不足。近年来,我国的 中药生产工艺虽有一定的进步,但离现代化医药工业优质化生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中药产业的生产技术尚未根本摆脱作坊式生产的局面,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和稳定性。苦练内功,重振中药雄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药是少数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之一。但是,如果不依靠大练内功壮大我国的中药产业,这种优势会很快消失殆尽。我国有几千年的中药应用史,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中药材资源和中医药理论以及庞大的应用中药的人群,中药的整体优势仍然在中国。-以创新为核心,

27、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药现代化发展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以创新为核心,吸纳多种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植物药研发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及产品创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以标准为重点,提高中药产品质量。中药标准对于保证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以及中药产品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中药不同于西药,也不完全等同于植物药,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中药标准。因此,必须加快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的、能为国际公认的现代中药标准。-面向市场,积极推进中药产业发展。中医药科技发展必须面向市场,针对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前提下,改进中药传统

28、剂型,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加快疗效确切、使用安全、质量可控的中药新产品的开发,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的跨越。-加强中药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保障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中药资源。中医药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开发中医药的同时,必须注意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保障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保障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优势集成,共同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政府通过制定国家战略目标、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宏观引导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方向,集成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制药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发挥区域优势,通过整体布局、资源重组、机制创新,构筑

29、研发体系。-中医中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中医、中药密不可分。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发挥其治疗、保健、康复等重要作用的。加强中医临床诊疗规律的研究,促进中医、中药协同发展。中药现状分析,天士力价值分析(转载)(2010-04-20 09:19:00)分类:默认分类 (当大家都绝望到自我否定的时候,希望看到来自你的一份坚持!) 中药正成为国际制药企业的摇钱树。为吞食我国这一国粹,国际制药企业已开始从战略、战术全方位发起攻势。国产中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已被挤落到仅占5。中药产业危机四伏 目前,国际市场的中药及植物药销售额每年达300亿美元以上。其中,日本汉方药占70以上,韩国韩药约占10,而中药所占

30、的5份额中有70为廉价中药材。 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主任李泊溪曾指出:中成药已成为一些国家发展的重点,它们多从国家角度提出发展战略支持中成药发展。目前,全球有124个国家的170多家公司、40多个团体致力于中草药的研制与开发。美国辉瑞公司拟订了全球中草药开发计划并在中国设立了专门机构,瑞士诺华公司在上海开设中药研发中心,还有些国际药业集团与中国药厂合资。在中国这块中药腹地上,他们一方面加紧搜集优秀中药处方,一方面廉价利用人才、药材进行研发。 国际药企纷纷将我国中成药或仿制或改造后抢先申请专利。据有关统计资料,目前在我国申请的中医药专利有90是来自国外,多达万余件,而我国在外国申请的

31、中医药专利仅千余件。韩国企业在我国传统中成药牛黄清心丸的基础上改造出牛黄清心液,由于其专利在手,反使我国企业再生产类似产品必须征得韩国企业的许可。这一令人痛心的事例表明,国外药企的核心目标是抢夺知识产权。 外国药企凭靠科技先进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日本仅有210个汉方药,其原料的75从我国低价购进,其产品注入高科技含量,这一低一高使之获得高额利润和高份额市场,如在我国中成药六神丸基础上改造成的清心丹,一年销售额高达6亿7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外国制药企业凭靠他们的科技优势,不仅占领了国际市场,而且还反攻到中国。近年来,洋中药占我国中成药市场的份额已达三分之一。 外部环境待改善 我国中药产业现行方

32、针、政策、法规及若干举措等已搭建起中药产业发展框架。自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制定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及行业管理部门,为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做了大量工作。但面对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仍需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改善企业外部环境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有关方面应目标一致、协调配套地通力推进。如完善并加强知识产权宏观管理,规范中药市场管理措施及制定市场准入规则。同时,将中药产品列入中国驰名商标评价范畴。 业内人士指出,中药产品作为国粹,纳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不宜再拖。鉴于中药产品种类繁杂,可先从药效成分定性、定量、可控的现代中药做起,从国家医疗保险目录中

33、筛选用量大、疗效好、品牌美誉度高的优秀产品参评,用国家这一具有导向意义的,助推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 加快推进产业现代化国际化 自九五国家制定并实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以来,我国中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体现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的现代中药企业迅速成长,并涌现出像天津天士力、浙江康恩贝、河北神威、贵州信帮等一批现代中药产业化的优秀企业。 现代中药及其产业的兴起,表明国粹中药在我们这一代正发生巨大的飞跃。天士力打造的国际标准化产业链是从现代中药研发及药材种植源头抓起。从1998年开始,他们借鉴欧共体国家开发植物药规范,在陕西洛商等地建设标准化的药材种植基地,当国家于2003年开始实施GAP

34、认证时,天士力首家获得这一认证。为突破中药在提取环节的技术瓶颈,天士力于2001年在国内外率先倡导并建立中药及植物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即GEP标准),建成了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数字化中药提取基地。 为推进中药制剂环节的工艺现代化,他们建立了符合GMP标准的生产基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球最大的滴丸剂生产线,于2001年通过国家GMP认证和ISO9001认证。为确保现代中药的质量可控,天士力承担并完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指纹图谱应用示范研究。他们将复方丹参滴丸指纹图谱分析及质量控制技术应用到现代中药生产中,形成从药材中间体到制剂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除生产过程外,还建立了获得

35、国家GSP认证的营销体系,把产业链延伸到终端消费者。 业内人士认为,天士力打造的国际标准化产业链,是按集团的统一规划布局,统筹节点匹配,形成了集中度高、集约性强的系统综合能力。 多年来,天士力凭靠系统综合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所生产的现代中药已由心脑血管用药拓展到抗肿瘤与免疫系统用药、胃肠肝胆系统用药及抗病毒与治感冒用药,形成了功能配套、标本兼治的产品组合,营造出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等50多个滴丸产品群,并向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年来,复方丹参滴丸已获得70亿元的销售额,近4年,每年销售超过10亿元,成为国内中成药单品销量最大的第一品牌。在国际市场,复方丹参滴丸在34个国家完成了商标注册,以药

36、品身份进入到16个国家的医药主流市场。 产品再次分析:一线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名副其实的“现代中药”,传统中药是绝做不出这样的药来的。一是通过滴丸的剂型及特殊工艺,分离的是水溶性丹参素,而复方丹参片等其它丹参类药则不是水溶性的丹参素,此就决定了它们在药理上的差别;二是复方丹参滴丸是经过“产业链”式的过程,用现代工艺制作的,从种植、提取、指纹图谱技术和在线检测等等现代技术实现成份和质量控制等等,使复方丹参滴丸的成份同一性(每粒药的成份相同性)达到96%以上,而国标只要达到85%就很好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能让进入美国做II期临床,而绝大部分的中药因为药理讲不清,每瓶药的成份都不

37、敢肯定一致,按西方的标准,不可能通过。复方丹参滴丸的特殊药性,使它具备了优良中药最本质的东西:多靶点治疗。好西药与好中药的标准是不同的。一副好西药,就是对症下药能治好病的药(特效药),单靶点治疗;而好中药则是能治百病,多靶点治疗,最经济最少副作用。比如片仔磺这个药,上面就写了个“清热解毒”,但不管你是头脑发热还是出什么脓胞肚子疼,都能治。有人说,若你头疼连吃片仔磺都不管用,你要准备后事了(开玩笑的话)。所以片仔磺在海外被称为“圣药”,风靡。我始终相信FDA认证通过只是时间问题。二线产品之一:粉针。目前医院市场中药用量最大的是中药注射液。但中药注射液最大的弊病就是安全性差。粉针则是中药注射液(水

38、针)的更新换代产品。粉针一问世,水针被替代所需的是时间问题。中药粉针的技术难度大,国内鲜有厂家敢去大规模做的。天士力近10年精心打造的“数字化制造平台”基本就是为粉针去的。从做粉针的人才储备来说,你们如果发现全国做粉针最顶级的人才全都在天士力,不要奇怪。粉针的意义:举例金陵药业,现在基本只靠脉络宁注射液,每年单品销量5亿,一旦天士力的脉络宁方面粉针出来,G金陵可能要面临关门了。因为他现在还没有第二个能拿得起的药。中药粉针才是现代中药的“高端”产品,中药粉针的突破,决不是单个产品的突破。从技术上来说,也只有天士力目前有这个实力。近来医药股成了挖掘非周期牛股的床,远有恒瑞医药-新和成、近有通化东宝

39、药品差异化的背后首先是知识产权,你有我有的产品是没有高利润的.然而知识产权意味着高昂的研发费用高度的研发风险和维护知识产权的费用.理论上讲,医药企业是比一般高科技企业还要高科技的企业.高收益,高风险.巴非特从不染指医药股票正基于此.目前中国药企的实力和国内知识产权环境的恶劣,.走知识产权之路相当艰辛,仅此一点,我们就可以放弃绝大多数医药股(尤其是西药).从大概率的角度,中药似乎是唯一可以成功的领域.其次是创新,虽然列祖列宗替我们做了初级研发,但是在秘方不秘,老处方治疗不了新病种的时代,创新尤其重要.即使是同仁堂,历史上的中兴大业不是也由离经叛道但富有创新精神的白七爷不断开发新药完成的吗?不创新

40、,不搞现代化,老字号还可以混混日子,一般企业很难脱颖而出,更谈不上国际化.也谈点感觉上的不足:一、现在天士力的利润来源过于单一,增加了企业短期效益的不确定性. 天士力需要尽快发掘培育其它像复方丹参滴丸这样的产品. 第二,尽管看好天士力三大类药品的架构,还是希望天士力的步子迈得更加稳健一些. 这个世界上诱惑太多. 用友软件曾经做过房地产,好在没有伤及筋骨的情况下完身而退. 希望天士力专注于中药发展 三、希望天士力能进一步早日进行股权激励,稳定队伍.四、在股市暴跌时适时稳定股价、保护广大投资者,在股价低估时参与二级市场交易回购股票.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1 即使你曾经投资过某只黑马股票,但是往往遗憾

41、地发现持有的时间太短,造成这个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公司的了解仅仅局限于报告的推荐,而不是自己有深切见解,人云亦云,人变我变;2 尽管分析师有名校高高学历的履历,但是往往是从学校到研究所,阅历太少.华尔街是唯一一个坐劳丝莱斯的需要向坐地铁的请教的地方.基本面分析的精髓是对企业的把握,这是目前许多从业的年轻人所欠缺的3 研究所是报告的卖方,往往对报告的量有着强烈的偏好,分析师有时候为了完成指标,经常疲于奔命,实地调研蜻蜓点水,这样的报告质量可想而知.同时,对于一些有潜力的品种也不能配置更多的精力跟踪了解.4 分析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一些性格上四平八稳的同志往往长期驻留在这些位置上.性格都有两

42、面性,四平八稳一方面胜在塌实肯干.另一方面输在谨小慎微.很多同志线性思维很强,最拿手的就是对成长率的乱臆测,这些线性的臆测往往被大千世界的丰富多采击的粉碎.分析师应当深入基本面,但是很多报告的起因却是技术面.出于对职业的保护,分析师人云亦云的多,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少;股票上涨时,大声推荐的多,股票见底时,敢于出手的少.这样的四平八稳其实降低了报告的吸引力.5股票市场虽然长期是称重机,但短期确是表决器.分析师往往迷失于短期的考核,对技术性问题的重视胜过对本质性问题的重视.这就导致了很多分析师的投资哲学不是价值分析,而是趋势分析.6一些不良分析师和机构勾结,降低了行业的诚信度,也降低了报告的可信度.在这个市场上生存赚钱,最重要的是有真知灼见,和对真知灼见的执行力.毕竟,财富要靠自己的智慧去积累。在中国遭受巨难、股市非理性暴跌的今天,亲爱朋友们请再考虑一下你当初买入股票的理由。不要错误的自我否定盲目斩仓、在地板上割肉、在黎明前倒下,希望能够看到来自你的一份坚持! 以上来自网摘,仅供人个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阅读(112) | 评论(0) | 分享 前一篇:20100419日志周月线已破后一篇:20100420日志-今天只是下跌中继发表评论评论暂无评论。该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网博客:a href=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