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指南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分册)
前 言
道路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保证道路运输安全运行,是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道路运输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平安交通”是“四个交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价值追求,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风险管理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市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推行风险管理,重要之处在于“落实一个思想,提供一套方案,解决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一整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从而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
目 录
1 总则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3.1 风险源 1
3.2 风险因素 2
4 风险源分级原则 2
5 风险源等级划分 2
6 风险源评估方法 3
7 风险识别源管理框架 6
8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风险因素 6
8.1道路旅客运输风险框架介绍 6
8.2道路运输主要风险因素 7
8.2.1驾驶员安全风险因素 8
8.2.2营运车辆安全风险因素 16
8.2.3道路基础设施安全风险因素 23
8.2.4环境安全风险因素 34
8.2.5安全管理风险因素 48
9 附录 50
附录一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常见事故类型 50
附录二 道路运输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表 51
1 总则
为了建立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形成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生产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指导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有效的开展安全生产风险源辨识、等级评定及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特编制本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218-201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3694-2013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7921-2011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道路运输部令2016年第1号)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道路运输部令2016年第55号)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风险源等级划分规定(试行)
3 术语
GB/T 23694-20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
3.1 风险源
定义:客观存在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负面社会影响、财产损失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注1:是风险的载体,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能引发风险事件。
注2:是独立的管理实体、是多个不可分割的风险单元的组合、有明确的管理单位、明确的管理内容等。
3.2 风险因素
定义:促使各类风险事件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其损失程度,或增大其不良社会影响的潜在原因或条件。
注:主要包括可能产生负面结果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风险源自身的客观属性及其常态运行环境。
4 风险源分级原则
(1)继承性原则
对于已确定的相关业务领域的风险源分级标准进行继承性应用。已制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参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等继续使用。
(2)一致性原则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源分级统一采用四级,分别是:重大、较大、一般、较小(或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其中,Ⅰ级为最高级别风险源。
(3)全面性原则
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方法的确定,应进行全面考虑,既要考虑客观存在的风险大小,也要考虑主观风险因素的影响。
(4)可操作性原则
风险源分类分级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实现道路运输风险源的有效辨识,并能实现风险源级别的有效评估。
(5)协调性原则
风险源分级标准应保持与道路运输管理中的各项分类分级标准的协调性,保障安全生产风险源管理与道路运输管理各项业务的协调一致。
5 风险源等级划分
风险源等级按照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大小、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进行组合判定,并由高到低依次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较小四个等级;参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重大风险源(Ⅰ级):R≥30的风险源,表示处于风险非常大的状态,风险处于不可控范围内,风险不可接受,应当立即采取专门措施清除或减小风险;另外,重大危险源属于重大风险源。
较大风险源(Ⅱ级):18≤R≤25的风险源,表示处于风险较大的状态,但处于可控范围内,风险不可接受,应当采取措施清除或减小风险。
一般风险源(Ⅲ级):9≤R≤16的风险源,表示处于风险一般状态,处于可控范围内,风险可接受范围内,可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风险。
较小风险源(Ⅳ级):1≤R≤8,表示风险处于较小状态,处于可控范围内,风险可接受范围内,可结合日常工作采取消除或减轻风险。
6 风险源评估方法
根据道路交通企业的行业特点及作业方式,选用LS评价法较为合适,常常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的大小和事件后果严重性S值,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值的大小,即:风险值R= LS,具体判断准则见表6-1、表6-2、表6-3、表6-4。
表6-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 准
6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时有发生)
5
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监控)系统,也未作过任何检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险、有害因素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能发生)
4
有保护措施(如有防护装置、个人防护用品等),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可能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防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低可能发生)
2
危险、有害因素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很少发生)
1
有充分、有效地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相关人员安全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可能发生)
表6-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伤害程度及范围
由于伤害估算的损失(元)
6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多人死亡
500万以上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一人死亡
100万到500万之间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多人受严重伤害
10.1万到100万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一人受严重伤害
5.1万到10万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一人受到伤害,需要急救;或多人受轻微伤害
1.1万到5万
1
完全符合
一人受轻微伤害
0到1万
表6-3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值R=LS
等级
描 述
30~36
重大
处于风险非常大的状态,风险处于不可控范围内,风险不可接受,应当立即采取专门措施清除或减小风险
18~25
较大
处于风险较大的状态,但处于可控范围内,风险不可接受,应当采取措施清除或减小风险
9~16
一般
处于风险一般状态,处于可控范围内,风险可接受范围内,可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风险
1~8
较小
风险处于较小状态,处于可控范围内,风险可接受范围内,可结合日常工作采取消除或减轻风险
表6-4 风险评估矩阵表
52
风险 矩阵
一般风险(Ⅲ级)
较大风险
(Ⅱ级)
重大风险
(Ⅰ级)
有效类别
赋值
损 失
人员伤害程度及范围
由于伤害估算的损失(万元)
较小风险(Ⅳ级)
6
12
18
24
30
36
A
6
多人死亡
500以上
5
10
15
20
25
30
B
5
一人死亡
100到500之间
4
8
12
16
20
24
C
4
多人受严重伤害
10到100
3
6
9
12
15
18
D
3
一人受严重伤害
5.1到10
2
4
6
8
10
12
E
2
一人受到伤害,需要急救;或多人受轻微伤害
1.1到5
1
2
3
4
5
6
F
1
一人受轻微伤害
0到1
L
K
J
I
H
G
有效类别
风险等级划分
1
2
3
4
5
6
赋值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备注
不可能
很少
低可能
可能发生
能发生
时有发生
发生的可能性
30-36
重大风险
Ⅰ级
估计从不发生
10年以上可能发生一次
5年内可能发生一次
3年内可能发生一次
每年可能发生一次
1年内能发生10次或以上
发生可能性的衡量(发生频率)
18-25
较大风险
Ⅱ级
9-16
一般风险
Ⅲ级
1-8
较小风险
Ⅳ级
1/20年
1/10年
1/5年
1/3年
1/1年
≥10/1年
发生频率量化
7 风险识别源管理框架
道路运输安全风险源管理的过程为:确定安全生产风险源管理范围及对象、辨识潜在风险事件、确定风险致因、采用指标体系法进行风险等级评定(主要考虑人员损伤、负面社会影响、环境破坏、经济损失四个方面的影响)、制定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包括降低可能性措施和减轻严重度措施)。通过一个从辨识、评估到控制的过程(详见图1-1),保证道路运输行业存在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风险分析方案制定
风险源识别
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风险控制能力分析
事故后果严重性
事故发生可能性
风险等级判定
对策建议
图7-1
8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风险因素
8.1道路旅客运输风险框架介绍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是综合运输体系中服务范围最广、承担运量较大、从业人员最多、包容性和衔接性最强的一种旅客运输方式,是市场最为开放、社会参与度最高、利益关系最为复杂的服务型行业。
201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为2.22人,具体34292.34人,比起2013年死亡人数增长率为8.5%;2015年为万车死亡人数2.1人,具体为36178.8人,比起2014年死亡人数增长率约为5.5%。比较包括2014年、2013年、2012年的死亡人数可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事实上应呈现小幅度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2015年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66182人,而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据其约54%的份额,由此可见交通安全形势之严峻。因此,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8.2道路运输主要风险因素
表8-9风险因素范围表
不安全因素
主要内容
人的不安全行为
驾驶员
其他交通参与者
其他岗位人员
物的不安全因素
装备设施本身(车辆、安全装置等技术状况)
道路的不安全因素
典型道路
特殊路段
路面通行条件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夜间
特殊天气
自然灾害
安全管理制度的缺陷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缺失及落实不到位
8.2.1驾驶员安全风险因素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危害后果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L
S
R=LS
1
驾驶员性格及心理缺陷
自信心理
驾驶员驾龄长,也从未发生事故,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超,便会忘乎所以,过高地估计自己,放松了对行车安全的警惕性,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判断客观事物,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4
4
16
一般
1.开展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2.要求驾驶员正确看待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不高估自己的技能,低估客观困难,克服盲目乐观,胆大心粗的缺点。
2
麻痹心理
驾驶员心存侥幸、放松警惕,注意力不集中,视线散弥,全身懒散放松、极易诱发行车安全事故。
4
4
16
一般
克服自以为技术精、行车经验车、从未发生过事故的麻痹思想,提高对安全行车的警惕。
3
逞强心理
争强好胜,开冒险车、斗气车、英雄车,当别人的车辆超越自己时,故意不让或者加速追赶,甚至强行超车后,故意猛打方向或紧急制动。
4
4
16
一般
1.做好安全思想教育;2.严防部分驾驶员争强好胜追求面子和虚荣,失去自控而违章肇事。
4
急躁心理
情绪急躁,容易顾此失彼,易造成操作失误,引发行车事故。
4
4
16
一般
在任务重、时间紧或完成任务快到家、约会等情况下,易产生急躁情绪,不顾行车环境,违章蛮干;乘车人员要及时提醒与制止。
5
逆反心理
对个别运管、路政、交警处理违法时的态度生硬、处罚不妥而心怀不满,故意违章以求心理平衡。
4
4
16
一般
教育驾驶员按章行车,正确对待批评,不要因对领导或交警的批评、处罚,对乘车人不满产生逆反心理故障违章肇事。
6
驾驶员生理异常
疲劳
长时间工作使驾驶员出现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慢等疲劳状态,容易使驾驶员无意识操作和误操作,甚至昏睡,极易引发事故。
4
4
16
一般
1.坚持劳逸结合,要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2.连续驾驶车辆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休息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3.24小时内累计驾驶不超过8小时;4.夜间或白天在高速公路客运驾驶员每运行2小时必须到途中服务区停车休息20~30分钟。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危害后果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L
S
R=LS
7
驾驶员生理异常
药物不良反应
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反应迟钝、嗜睡、兴奋等不良反应,不利于安全行车,易引发事故。
5
4
20
较大
1.驾驶员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其它妨碍驾驶安全的其它药品的,不得驾驶机动车;2.加强源头管理,认真落实“六不出站”管理规定。
8
疾病
驾驶员再行车过程中出现心脏病、脑淤血、耳病、头痛头晕、急性肠胃炎等疾病,失去对车辆的操控能力,易引发事故。
5
4
20
较大
1.驾驶员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不得驾驶机动车;2.适当休息、驾驶锻炼、定期体检;3.加强源头管理,认真落实“六不出站”管理规定。
9
饮酒后行动、思维迟缓
驾驶员饮酒后驾车上路行驶,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事故
5
4
20
较大
1.驾驶员应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不得酒后驾驶;2.做到本人不喝酒;3.乘车人不劝酒。
10
驾驶员违规驾驶
载客超过核定准载人数
造成车辆安全性能降低,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加重事故的后果,极易诱发群死群伤事故,救援极为困难
5
4
20
较大
1、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2、严格审查从业驾驶员的资质审核关。
11
驾车接打手机、吸烟、饮食等妨碍驾驶安全的行为
驾车时单手握方向盘,边听电话边开车、边抽烟边开车等坏习惯会造成安全隐患。驾车时打手机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诱发交通事故
5
4
20
较大
1.驾驶员要杜绝不良行为;2.做到驾车时不吸烟、饮食和接听、拨打手机,察看信息等妨碍驾驶安全的违章行为;3.出车前要向旅客进行安全承诺,请旅客进行监督;4.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有奖举报制度,让驾驶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5.加强视频监控
12
超过规定速度行车
“十次肇事九次快”超速行驶影响驾驶人及时、准确地操作,思维判断失误,超车、会车的机会增多,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极易导致行车事故
5
4
20
较大
1.加强驾驶员安全学习教育,加强安全宣传;2.驾驶员应自觉将车速控制在限制范围内;3.乘车人员对驾驶员安全行车进行监督;4.不得催促赶路;5.不得强迫驾驶员超速行驶;6.充分利用GPS等高科技手段,加强车辆行驶动态监控管理,遏制超速行为。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危害后果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L
S
R=LS
13
驾驶员违规驾驶
强行超车
强行超车是将公路及周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弃之不顾,以一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故意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害人害己
2
6
12
一般
1.超车应选择道路宽直,视线良好、道路两侧均无障碍,被超车前方150米以内没有来车;2.在交通法规许可的路段和情况下超车;3.超车时,须先开左转向灯,向前车左侧靠近,并鸣喇叭通知前车,确认安全及前车让超后,从左侧超越;4.不准强行超车,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等没有超车条件的路段严禁超车。
14
随意变更车道
随意变更原行驶车道,影响其他正常行驶的机动车的违法行为。极易因变更车道而妨碍后面车辆正常行驶,此行为轻则造成交通拥堵,重则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3
4
12
一般
1.提前开启转向灯;2.不得影响所借车道上的车辆或者行人正常与优先通行;3.不得一次连续变更两条以上或者频繁变更机动车道;4.左右两侧车辆向同一车道变更时,左侧车辆让右侧车辆先行变更;5.禁止突然、随意变更车道。
15
逆行
逆向行驶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干扰和破坏正常交通秩序,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逆行,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
5
10
一般
1.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2.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3.驾驶机动车应按照交通标志、标线指示或者交通警察指挥行驶;4.严禁在高速公路逆行。
16
闯红灯、抢黄灯通过路口
“抢黄灯”险过“闯红灯”,“抢黄灯”时车速较快,如果前车突然停车,极易发生追尾事故;特别是夜间,车辆通过路口时一般车速都较快,遇到黄灯如果还抢行,就极易和左、右两侧路口提前起步的车辆相撞发生事故,阻碍其他方向的车辆、行人正常通行,导致交通堵塞
3
6
18
较大
1.黄灯信号用于绿灯已熄灭、红灯即将发亮的过渡信号,主要起到预示、警告作用;2.机动车遇路口时应减速通过,黄灯亮时已经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过,还未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应停车;3.“红灯停,绿灯行”,切记要遵守交通法规。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危害后果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L
S
R=LS
17
驾驶员违规驾驶
违法停车
违法停车相当于在公路上设置了一个路障,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停车,将严重影响过往车辆安全行驶,容易造成车辆追尾事故,造成交通拥堵,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2
6
12
一般
1.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不得停车;2.道路上临时停车,应选择道路平坦、坚实、视线开阔、不影响交通的安全地点,按顺行方向靠路边停放;3.在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不得停车;4.严禁在高速公路违法停车。
18
违法倒车
违法倒车给后方正常行驶的车辆带来了巨大的危险,正常行驶的车辆很难判断你的驾驶意图,很少会意识到你在倒车行驶,追尾、碰撞事故就会发生,甚至会发生连环追尾、碰撞等严重交通事故
2
6
12
一般
1.加强学习,提高安全意识;2.严禁在高速公路上倒车;3.倒车过程中要缓慢行驶,随时做好停车准备;4.机动车倒车时,应当察明车后情况,确认安全后倒车;5.不得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单行路、桥梁、急弯、陡坡或者隧道中倒车。
19
占道行驶
占用对方车道行驶,会严重扰乱有序的交通流,直接影响道路的畅通,甚至导致交通堵塞或交通事故,特别是在弯道等视线受阻情况下占道,遇紧急情况无法返回规定行驶的车道,容易与对向行驶的车辆发生正面碰撞
2
5
10
一般
1.加强法规学习,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规范操作,进入弯道前应提前减速,靠右侧道路慢行;2.严禁在弯道占道行驶;3.在高速公路上不要长期占用超车道。
20
不按规定通过有交通信号或标示控制的交通路口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3
6
18
较大
1.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2.应在接近路口的地方减速慢行;3.转弯时必须开转向灯,遇有停车信号时,须停在停车线以外。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危害后果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L
S
R=LS
21
驾驶员违规驾驶
不按规定通过无交通信号或交通标示控制的交叉路口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3
6
18
较大
1.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减速慢行,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2.不许争道抢行,支路车让干路车先行;3.进入环形路口的车辆应让路口内的车辆先行。
22
不按规定通过铁路道口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2
6
12
一般
1.机动车通过铁路道口时,应当按照交通信号或者管理人员的指挥通行;2.没有交通信号或者管理人员的,应当减速或者停车,在确认安全后通过;3.通过铁道路口时不应滑行和变换档位,应提前挂入低速档;4.通过无人看守的公铁交叉路口,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5.道口红灯亮时不准通行。
23
驾驶员操作错误
在湿滑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或车辆侧滑时紧急制动,急打转向盘
在湿滑的路面上行驶,如果紧急制动(急刹车),容易引起车辆横滑或侧滑,急打方向,容易造成车辆失控,从而引发事故
3
6
18
较大
雨天行车,需严格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车距。有侧滑或横滑现象,切不可急转方向或紧急制动,需利用发动机制动减速,
24
车辆转弯时易与其他行驶的车辆和行人相撞。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3
5
15
一般
1.车辆转弯时必须减速、鸣号,靠右行驶;2.遇到急转弯路段时,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
25
掉头时忽视后面的车辆和行人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2
5
10
一般
1.掉头时,应开启左转向灯,选择适当时机和开阔地点,注意观察前后来车和障碍物;2.不得在铁道路口、交叉路口、弯路、陡坡、隧道等地段掉头。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危害后果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L
S
R=LS
26
驾驶员操作错误
超车碰撞和侧滑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3
4
12
一般
1.超车时应开左转向灯并鸣号,夜间要用近远光灯示意,待前车让道后在超越。2.在超车过程中与被超越车横向间距小,有挤撞的可能时要慎用紧急制动,防止侧滑发生碰撞。
27
会车时忽略视线盲区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3
4
12
一般
1.坚持“礼让三先”靠右行驶的原则;2.会车时注意对方来车外,应随时做好停车准备,防止来车后视线盲区有行人或自行车突然跑出。
28
倒车发生碰撞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3
4
12
一般
倒车时应发出倒车信号,观察周围环境,必要时下车察看。
29
未保持安全车距
易发生追尾事故或发生群车连环追尾事故,高速公路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
3
6
18
较大
1.注意严格控制车速;2.注意增大车距;3.不要强行超车;4.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中,车速超过100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车速低于每小时100公里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是最小距离不得少于50米;5.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
30
有紧急情况时,错把加速踏板当制动踏板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1
6
6
一般
1.合理控制车速,谨慎驾驶;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睡眠充足,精力充沛,身体健康;3.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4.保证紧急关头踩准脚刹,一定要固定右脚跟的位置。
31
变更车道,没有观察后视镜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2
5
10
一般
在多车道的道路上超越车辆、避让障碍、转弯、掉头或停车需变更车道时,应注意观察道路交通流的状态,正确选择行驶车道和判断变更车道的时机。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危害后果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L
S
R=LS
32
驾驶员操作错误
未注意视觉盲区内的行人、非机动车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2
6
12
一般
驾驶人在行车中应时刻想到盲区的存在,在车辆起步、变换车道、交叉路口转弯时,要适时转头观察后再进行操作,避免事故发生
33
转弯时,未注意车辆内外轮差,车轮落入边沟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2
6
12
一般
1.转弯要遵循减速、鸣喇叭、靠右行原则;2.通过急转弯路时,必须低速,尽量沿弯道外侧平稳缓慢行驶;3.避免使用紧急制动。
34
分道口行驶路线选择错误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4
4
16
一般
1.出车前要清楚运行线路;2.行车中注意观察提示牌和指示牌;3.临近分道口前不要超车或超车道上行驶;4.接近分道口要减速。
35
驾驶员注意力分散
主观原因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接打电话、走神、与人热烈交谈、观察其他交通事故或者过度关注新奇事物等导致事故
4
5
20
较大
1.加强驾驶员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宣传力度,杜绝不良驾驶行为;2.驾驶员向旅客慎重承诺,行车中做到不吸烟、饮食和接听、拨打手机等妨碍驾驶安全的行为;3.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有奖举报制度,让驾驶员接受群众监督。
36
客观原因
高速公路环境单一,驾驶员注意力无法持续集中会导致交通事故
4
5
20
较大
1.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身体状况;2.高速公路客运驾驶员每运行2小时必须到途中服务区停车休息20~30分钟;3.严禁客运车辆凌晨2点至5点上路行驶。
37
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
违反交通规则
行人、牲畜、摩托车、自行车的突然横穿公路或不按交通信号灯通行、逆向行驶、违规占用机动车道行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5
5
25
较大
1.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2.行车中随时注意行人、儿童、自行车、摩托车和牲畜突然横道;3.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4.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危害后果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L
S
R=LS
38
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
行为不自知、不自觉
老年人行动迟缓,行走时不注意观察路况,遇到危险情况来不及躲避或儿童行为不自知,不具备道路安全意识,嬉戏打闹、闯入道路;或行人打伞,遮挡住视线,不顾及周围车辆等易引发事故
5
5
25
较大
1、注意观察;2.鸣号缓行或随时准备停车让行。
39
专注于其他事物
行人边走边交谈、打电话或听音乐,忽视车辆靠近或路面施工人员专注于施工工作或道路维护人员专注于清理道路工作
5
5
25
较大
1、注意观察;2.鸣号缓行或停车让行。
40
乘车人违章乘车
车辆受损、人员伤害
4
4
16
一般
1.车辆停稳后,乘车人依次上、下车;2.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车辆;3.乘员不许任何借口催促驾驶员违章、冒险、超速行驶。
8.2.2营运车辆安全风险因素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危害后果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L
S
R=LS
1
车辆结构存在风险
车体体积庞大(车身较长、较宽、较高),满载总质量较大
转弯、倒车、停车、超车等占用多车道,易发生撞车事故
1
5
5
一般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2.在转弯、倒车、停车、超车时要注意观察谨慎驾驶。
2
重心高、容易侧翻
3
5
15
一般
1.中速行驶;2.在弯道、坡道以及冰雪、湿滑路上低速行驶。
3
遇软路肩、危桥、易压垮道路设施
1
6
6
一般
1.道路不明时应果断停车,查明路况,在不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得冒险行驶;2.禁止超限、超员、超载行驶。
4
车身存在视觉盲区
驾驶员看不到盲区内行人、其他机动车等,在行驶或停车、倒车时容易引起事故
3
5
15
一般
1.保持正确驾驶坐姿;2.保持安全车距;3.合理分配注意力;4.控制好车速;5.不要在车内挂饰物。
5
形式特点存在风险
与其他车辆之间存在速度差
高速公路小客车与大货车、大客车的设计车速及限制行驶车速不同,存在绝对的速度差,迫使其他车辆频繁变更车道、超车、风险加大
2
5
10
一般
1.确保车辆制动性能良好;2.时刻注意车速,保持车距;3.不要长时间占用超车道;4.行车中尽量不要使用急刹车;5.不要随意变更车道。
6
内外轮差大
转弯时碰撞、刮擦内侧行人、其他车辆等
3
5
15
一般
1.转弯时不要占用对方车道,尽量增大转弯半径,时刻注意车外的情况,减缓车速行驶;2.不要在转弯时强行超车。
7
形式特点存在风险
加速性能差
加速慢被后车追尾
3
5
15
一般
1.保证车况完好,灯光齐全;2.可及早发现危险,有充足的时间调整自己的驾驶行为;3.主动寻找安全的行车路线和位置避让。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危害后果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L
S
R=LS
8
惯性大、制动距离长
前方有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减速停车
3
5
15
一般
1.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2.坚持强制维护和“一日三检”制度。
9
车辆技术状况不良
制动劣化或失效
不能及时制动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3
5
15
一般
1.定期维护保养制动系统,不混用不同规格制动液;2.行车前检查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制动效果;3.刹车失灵时可“抢挡”减速;4.正确使用制动,避免长时间制动,以防止热衰退;5.使用正规汽车配件。
10
转向不良或失效
不能按意图转向,致使驾驶员无法控制车辆转向,直接影响到行车过程中的安全
3
6
18
较大
1.定期维护保养转向系统,使用正品汽车配件,不混用不同规格传动液;2.不同品牌的制动液不能混用;3.行车中采用防御型驾驶,保持中速行驶。
11
照明、信号装置故障
前照灯损坏、照明受到影响、夜间时驾驶员无法观察路况,危及车辆、行人安全
4
4
16
一般
1.驾驶员做好车辆日常维护;2.严格执行“一日三检”制度,出车前按照要求对车况进行检查,途中停车休息时检查灯光信号,以确保灯光信号装置完好。
12
转向灯不亮,转向意图不能传达等,危及车辆、行人安全
13
侧向稳定性差
车辆在横向坡道行驶,或进行超车,转弯等操作时,发生侧滑或侧翻事故
4
4
16
一般
1.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杜绝超速、超载和疲劳驾驶行为;2.行车中遇车辆侧滑,应立即松开制动踏板,将方向盘朝侧滑边转动,但弧度不宜太大;3.进坡道、弯道、隧道或遇过水路面应提前减速;4.会车时要减速让道;5.避免骤然加速,或加速过猛,应平稳地加速;6.避免刹车过猛或过快,应柔和地刹车。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危害后果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L
S
R=LS
14
车辆技术状况不良
车辆悬架,减震系统缺陷
车辆进入坑洼路面时,颠簸严重,使驾驶员或乘客感觉不适,或引起撞击伤害
4
3
12
一般
1.遇到坑洼路面慢行; 2.有耐心,不要急躁,应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上体紧贴靠背,两手握牢方向盘,尽量不使上身摆动或跳动。
15
车速表故障
驾驶员不能准确掌握行驶速度
5
2
10
一般
1.高速公路保持100米安全车距,普通公路保持50米安全车距;2.合理选择参照物,避免速度错觉。
16
轮胎磨损严重、有裂纹或扎入杂物
车辆在行驶中附着力不够,制动距离延长造成事故
4
4
16
一般
1.注重轮胎维护保养,要求轮胎不得有严重磨损(转向轮的胎冠花纹深度不得小于3.2 mm,其余轮胎胎冠花纹深度不得小于1.6 mm),否则应更换新轮胎;2.前轮禁止使用翻新胎;3.充气要适量,气压符合要求,胎压不能太高或太低。
17
易发生爆胎
4
5
20
较大
1.加强轮胎维护保养,要求轮胎不得有破裂和割伤(轮胎的胎面和胎壁上不得有长度超过25 mm或深度足以暴露轮胎帘布层的破裂和割伤);2.行车中要保持中速行驶;3.后轮爆胎时,车轮摇摆,但不会失控,只要双手握紧转向盘,车辆还能保持直线行驶;前轮爆胎时,危险较大,但一定要极力控制转向盘,迅速抢挂低档。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危害后果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L
S
R=LS
18
车辆技术状况不良
汽车轮胎选配不符合要求
车辆轮胎选配不符合技术要求,容易发生爆胎、漏气,引起车辆失控造成事故
3
4
12
一般
1.根据车型选用高一个速度等级代码、无内胎、纵向花纹一致的子午线轮胎,定期进行平衡测试和配重校验;2.上公路前,检查全部车轮气压是否符合本车型标准,轮胎有无破损;3.夏季高温气候下行车,要按时停车休息,给轮胎降温,避免长时间高速行车;4.车轮爆裂,驾驶员不得惊慌,全力控制方向盘,保持车身正直向前,迅速抢挂低速档,利用发动机牵阻车辆速度。
19
发动机故障
车辆无法启动
4
2
8
一般
1.避免直接冲洗发动机;2.定期检查、调整或更换火花塞;3.指定服务站检查、更换损坏件;4.给蓄电池充电。
20
车辆抛锚、应急停车,影响其他车辆通行
5
3
15
一般
1.立即打开右转向灯,利用汽车惯性,操纵转向盘,使汽车汽车缓慢驶向路边停车;2.查明原因,排除隐患后再继续行驶;3.汽车在高速路上熄火停车,必须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15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将车上乘客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21
车辆中途熄火,无法正常操控
4
4
16
一般
1.经常检查机油质量,定期添加或更换润滑油;2.定程保养维修;3.途中熄火无法启动时,应转动点火开关,尝试重新启动。启动成功后,应立即靠边停车检查,排除隐患后再行驶。若不成功,应打开转向灯,利用车辆的惯性靠边停车检修应缓慢减速,使用惯性安全停车检查,待排除故障继续行驶。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危害后果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L
S
R=LS
22
车辆技术状况不良
车辆行驶中临时停车检修
临时停车检修车辆时发生碰撞侧滑
5
3
15
一般
1.因故障不能行驶,应将车辆转移至安全地点,在车前和车后放置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