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251308 上传时间:2024-12-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 2009-02-23 浏览次数:124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区划目的 海洋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与保护、为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法规的制定、以及海洋行业规划和各专项功能区划的编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该区划对加强海洋开发活动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有序发展,实现海洋资源科学开发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利用,促进本县海洋经济的全面、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 区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 (5)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修订)》(2005年); (6) 《关于加快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02]84号); (7) 《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1998年); (8) 《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 (9)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2005年); (10) “关于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的通知” 浙海区〔2004〕5号; (11)《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2006年); (12)《市、县级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国家海洋局,2002年); (13) 岱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4) 舟山市岱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等。 第三条 区划目标 本次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时限到2010年,区划具体目标是:前几年基本满足岱山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海需求,促进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严格实施,逐步调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到2010年实现海域开发利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基本控制住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促进岱山海洋经济持续、稳步、协调发展。 第四条 区划原则 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以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 (2) 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并重,统筹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到可持续利用; (3) 坚持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4) 海陆联动,以海为主; (5) 前瞻性的原则; (6) 备择性窄优先原则; (7) 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8) 保障国防安全,保证军事用海需要。 第五条 区划范围 地理位置介于30°07′~30°38′N,121°31′~123°17′E之间,北起衢山镇川湖列岛的下川山岛礁以北海域,与嵊泗海域相连;南至秀山乡的青山岛礁以南海域,与定海海域相交;西至高亭镇七姊八妹列岛的长横山岛礁以西海域,与平湖市、慈溪市海域交界;东至长涂镇的小龟山岛礁以东海域,与外海相连。区划总面积为5242.4km2,其中海域面积4916.0km2,区划重点区域为近岸海域和沿岸。本范围不作为划分行政界线的依据。 第六条 区划成果 (1)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文本; (2)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登记表; (3)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图件(比例1:50000); (4)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报告; (5)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编制说明。 第二章 海域开发保护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第七条 地理概况及区位条件 岱山地处长江口南端,杭州湾外缘的舟山群岛中部,背靠沪、杭、甬,东濒东海,西临杭州湾,南与定海、普陀相邻,北与嵊泗海域相连,扼我国南北海上交通之要冲,是长三角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主干通道。国际航线紧挨衢山岛而过,可经太平洋连接世界各大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的航道、锚地部分在岱山县境(占60km2,其中外轮锚地为16km2),因而岱山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第八条 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一)自然环境 1、独特的地质地貌 境内地质构造属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是浙江境内天台山余脉延伸入海露出海面的部分,岛屿分布与大陆山脉基本一致,自向东呈带状排列,转而折向东北。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走向和岛屿相似,岱山岛、秀山岛、大鱼山岛为南北走向,衢山岛、大长涂岛、小长涂岛为东西走向。岩质主要凝灰岩及酸性岩、火山岩、花岗岩等。岛屿陆地多为上侏罗陆相火山岩成土及海相泥沙淤积成土,根据地貌划分标准属海岛型丘陵地区,并兼有沿海小平原的特点。 2、海域辽阔,岛屿、航道众多,海岸线漫长 岱山县总面积为5242.4km2,其中海域面积4916.0km2,陆域326.4km2(其中海岛面积为269.0km2,潮间带滩涂57.4km2)。从海岛集聚组合情况,可分成以下5个岛群:岱山岛群、衢山岛群、长涂岛群、秀山岛群和渔山岛群。 从岛屿分布情况来看,岱山位于舟山群岛的中部,较大面积(10km2以上)的岛屿数量均处于中间水平,高于北部但低于南部。在全市16个10km2以上的大岛中,岱山占有5个,这些岛屿围绕岱山岛分布,相对较集中。 海岛岸线总长为717.0km,其岩质岸线长584.8km,泥质岸线长6.8km,人工岸线长113.3km,沙砾岸线长12.1km。其中可利用的水深大于10m的岸线长70km,水深大于20m的可利用岸线长13.5km。 3、四季分明的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 岱山处于欧亚大陆中部的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属北亚热带的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受自然地带季风环流、地形地貌和环流下热面水体的综合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大风天数多,雨量比较充沛,光温同步,水热同季,四季分明,夏天无酷暑,冬天无严寒,但四季都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全年多大风,春季多海雾,夏秋多台风,加上降水分布不均,干旱、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4、海水化学、海洋水文特征明显 岱山海域表层多年平均水温在17℃~19℃之间,表层水温月平均最高、最低分别出现在8月和2月,盐度的变化和分布决定于以长江、钱塘江等的陆地径流为主形成的沿岸低盐水和以台湾暖流为主的外海高盐水的盛衰强弱;溶解氧表层分布呈块状,底层分布呈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岱山海域的PH值变化范围在7.97~8.59之间,变幅较大,水平分布呈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岱山海域表层活性磷酸盐在春季分布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底层则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特征,秋季含量普遍增大,区域差异减少,分布规律同春季;海域活性硅酸盐的水平分布呈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低的特征,变化梯度大,且秋季的浓度大于春季,表层大于底层;无机氮中的硝酸盐水平变幅大,等值线密集,浓度由西向东递减,且秋季明显大于春季,表层多大于底层。亚硝酸盐的分布特征为西低东高,且含量相对较小;岱山海区为半日浅海潮流区,潮流较强,最大涨潮流速达1.82m/s,最大落潮流速为l.48m/s,涨、落潮流向稳定,且与岸线平行。余流亦较强,一般大于0.1m/s,最大可达0.56m/s,岱山水道南部为不规则半日潮混合潮流。南北部风浪相当,北部稍大于南部。 5、泥沙特点 a.含沙量:呈现南北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大潮含沙量均比小潮高;大部分区域涨潮含沙量小于落潮,小部分区域相反。水道北口含沙量冬季高、夏季低,南口则夏季高、冬季低,北口含沙量高于南口。 b.输沙量:本区输沙量主要集中于中、下层,各层输沙方向涨潮时大多集中在西北偏北向,落潮时较分散。 c.泥沙来源:岱山水道南北口门都有泥沙输入,北口大于南口,北口以冬季为主,南口以夏季为主。 6、海洋生物丰富多样 岱山海域微生物的丰度较大;叶绿素a的含量西低东高,春季大于秋季;浮游植物的总量明显高于浙江其他地区,且秋季明显大于春季,浮游植物的组成以硅藻为主;浮游动物春季其分布呈北低南高的趋势,且明显大于秋季,浮游动物的组成以桡足类为主;岱山海域底栖生物种类明显多于浙中、南部海域,以多毛类为主;潮间带生物丰富,以藻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为主;岱山海域游泳生物丰富,种类繁多,水深40m以内区域共有327种,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春季出现的种类数多于夏秋季,冬季最少。 7、海洋环境质量较差 由于本县海域位于长江、钱塘江、甬江的入海交汇处,通过江河入海的大陆污染源控制了岱山海域环境质量的状况,而本县陆上污染源对其周围海域的影响仅占极少的一部分。2005年岱山海区海水劣四类海水占62.5%,二、三和四类海水各占12.5%,超标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最大超标指标为无机氮。 8、海洋自然灾害较多 岱山县自然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大风、暴雨、强冷空气、雾、干旱等气象灾害,以及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 (二)资源条件 1、港口、航道及锚地资源 岱山水域内港口岸线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具有开发建设深水中转港口、深水航道和大型锚地的优异条件。全县岛屿岸线总长为717.0km,其中可利用的水深大于10m的岸线长70km,水深大于20m的可利用岸线长13.5km,深水岸线资源主要分布在岱山岛和衢山岛附近海域。 岱山港域是舟山北接上海、南联宁波,成为东方大港必不可少的组成港之一,也是我国建设大型深水港不可多得的优良港址之一。全县各处的深水岸线均有深水航道与外海相连,水运交通十分便利,进出港域的口门众多,拥有不同水深的航道多条,有利于不同船型多方位自由通航。岱山海域星罗棋布的岛屿在形成许多航道的同时也形成了许多锚地,各航道和锚地间相互衔接,自东而西,适宜各类船舶锚泊避风的锚地均有分布。 2、海洋渔业资源 岱山渔场是我国主要的渔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河口性产卵场。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是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蕴藏量最为丰富的渔场之一。但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影响,岱山渔场资源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一些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严重。 3、旅游资源 岱山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然景观瑰丽多姿,渔家风情浓郁诱人,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著名的“蓬莱十景”,是浙江省级风景旅游名胜区。全县境内,青山绿水,金沙碧海,奇礁异石广泛分布,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开展海上运动的胜地。海洋文化节和一系列海洋博物馆的建成,更是促进了岱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4、滩涂资源 据调查,全县现有滩涂资源共有4032 ha,相当于陆域面积的12.35%,全县正在实施和将要实施围涂的大项目有十余处,全县的滩涂以泥质滩涂为主,主要分布在一些陆域面积较大的海岛近岸,可用于滩涂围垦和滩涂养殖。 5、矿产资源 岱山海域海底砂矿资源十分丰富,粗、中、细沙均有分布,且分布范围较广。区域分布以衢山岛北侧的双子山南北海域为主。 岱山县石材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衢山岛、岱山岛西部等,另外还有少许金属和非金属资源分布。 6、海水资源 岱山四面环海,海水资源丰富,通过海水淡化是缓解海岛淡水资源的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岱山岛日产2000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已经建成,其他大岛海水淡化工程也正在选址论证中。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学物质的提取是海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向。 7、海洋能资源 岱山海域水道航门众多,据统计,其中岱山的龟山水道最大能流密度达到32.28 kw/m2。“70kw潮流能实验电站”和“舟山潮流发电技术开发研究”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为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潮流发电站之一。 岱山县风能资源丰富,可形成一定开发规模的区域很多,如衢山岛东北和东南一带、岱山岛栲门浅海区域和后沙洋区域等。 第九条 开发利用现状 岱山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尤为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紧紧围绕“港、渔、景、涂、能”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岱山的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港口海运业、临港产业和海岛旅游业发展迅速,海洋渔业和海涂围垦稳步增长,海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05年海洋经济增加值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较高的县。 (一)港口开发 随着海洋经济时代的到来,岱山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尤其是衢山港区已经吸引了一大批如华能、华谊、广厦、南钢、中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考察与洽谈。到目前为止,我县港口已开发的项目主要有:位于岱山岛东部的平湖油气田2万吨级岱山原油中转码头、上海水产集团与岱山海舟修造船有限公司合作的岱西仇家门8万吨级船坞建设项目、日本常石集团投资10亿元在秀山建立的船舶修造基地项目及浪激咀省级经济开发区万吨级兼靠3万吨通用码头。随着洋山港的开发,岱山县将成为开发建设港口资源的“热土”。 (二)海洋渔业形势良好 2005年全县渔业总产值25.6亿元,比上年增长8.3%;水产品总产量33.3万吨。岱山县积极推进渔业结构调整,推进转产转业,启动渔港经济区建设,兴起休闲渔业。各级政府和渔区群众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并着眼于优势产品的推广和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已形成大黄鱼、梭子蟹、南美白对虾等示范养殖区。全县实际水产养殖面积3.94万亩,产量1.48万吨,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37万亩,产量1.39万吨。 (三)海岛旅游业迅速发展 近年来岱山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面启动海洋旅游开发工程,相继建成了秀山海景度假区、中国台风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灯塔博物馆、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岛礁博物馆、双合石壁景区、秀山渔家乐、渔都古镇东沙、磨心山景点等重点旅游景区。并根据特有的自然条件、人文景观,推出了体验军旅、荒岛探险、海湾垂钓、滩涂滑泥和渔家寻乐等旅游特色线路及项目。今年,岱山县以绿岛、金沙、碧海为依托,开发建设竹屿新区、秀山岛等以“海洋景观别墅”为重点的四大休闲度假区。2005年6月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节在岱山开幕,吸引了广大海内外游客。 (四)围垦及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全县结合重大涉海基础工程建设,在滩涂围垦及标准海塘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县正在实施和即将实施的围垦滩涂项目使几十个小岛(礁)与毗邻大岛相连,围垦的滩涂主要用作耕地、园地、水产养殖、临港工业及房地产等用地。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全县已兴建了各级标准海塘近100km,这些标准海塘的建成,大大提高了海岛的抗台防潮能力。 (五)矿产资源 岱山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海底矿砂和花岗岩,另外有少许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目前主要以开发花岗岩石材为主,分布在衢山岛西北部、鼠浪湖岛、长涂杨梅坑等。 (六)海水利用 岱山四面环海,岛屿淡水资源贫乏,而海水资源丰富。因此海水淡化对岱山这个海岛县具有重要意义,岱山岛浪激咀已经建成日产2000吨级的海水淡化利用区,可缓解当地的淡水供应紧缺状况。 岱山盐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极为优越,滩涂条件相对较好,夏秋季节高温、少雨、日照充分,冬春季节风速较大,一年四季均可晒盐,且海水盐度相对较高、蒸发量相对较大,适宜盐业生产,是舟山最适宜的盐业生产基地之一。 (七)自然能源 岱山有丰富的海洋能源,拥有最丰富的风力资源,尤其是衢山岛年均风速在6.9m/s以上,风能有效密度大于1700w/年·m2。总投资4.5亿元,总装机容量4.08万kw的全省最大风力发电场建设工程已在衢山岛启动,总装机容量20万kw的岱山风能利用区正进入可研调查阶段。 另外,潮汐能资源也比较丰富,潮流能资源的开发已有实质性进展,国家863计划“70kw潮流能电站”在龟山航道上正在建设中。在此基础上,“舟山潮流能发电技术开发研究”项目也正在进行中。  第十条 面临的形势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岱山是陆域小县,海洋大县,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全县区位优势、海洋资源优势、海洋产业基础、科技人才优势以及陆地资源短缺、急需拓展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状,省委、省政府已把发展海洋经济放到培育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并在政策、资金、产业布局等各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六六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县”的目标,大力实施“四个一、五个七” 战略,并且制定出台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5年全县海洋经济增加值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已成为海洋经济比重较高的县。 岱山地处长江三角洲口,这一区域恰恰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今后,县委、县府将继续紧紧依托区位优势,牢固树立“以港兴县”战略,大力发展港、景、渔等特色产业,把岱山建设成全国重要的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物资储运基地、现代海洋旅游基地和现代渔农业基地,全面打造海洋经济强县、海上花园城市和海洋文化名城三大品牌,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使全县海洋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明显提高和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 (二)海域管理和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1、海洋开发和海域使用管理相对滞后。目前,随着全县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深入,由于资源开发利用大多以各单位、各行业、各部门单独进行,随意性、片面性较大,缺乏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种海洋资源没有完全严格按照有序、适度、合理的要求得到开发利用,使区位整体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海洋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有待优化。全县临港工业、港口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发展较好,海洋服务业、海洋生态渔业、海洋生态旅游业、海洋高新技术开发产业相对滞后,海洋渔业重点是渔业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积极引导渔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稳步发展远洋捕捞,主攻海水养殖。港口、临港产业、滩涂围垦等海洋产业的区域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3、海洋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 岱山海域位于长江、钱塘江、甬江的入海交汇处,通过江河入海的大陆污染源是影响岱山海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这一区域处在浙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每年排出的污染物不断加重,使岱山海域海水水质呈下降趋势,海洋生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岱山海域油类污染也较严重,其主要来源为海上船舶的含油污水的排放。入海污染物的增多及海水养殖超容量发展引起的自身污染等,造成岱山海域富营养化日益加剧,海洋生态环境有所变坏。 4、海洋自然灾害较多 岱山海域位于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海域中,是海洋自然灾害最为频发、严重的区域之一,因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抗拒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各种海洋性自然灾害中风暴潮、赤潮是对我县海洋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灾害,海洋环境预报监测体系和海洋信息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 第三章 海洋功能分区 第十一条  海洋功能分区概述 本区划按照《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2006)和《浙江省沿海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大纲》中有关海洋功能区划分类体系和类型划分标准,依据岱山县海域区位、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利用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全县海域划分为港口航运区、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矿产资源利用区、旅游区、海水利用区、海洋能利用区、工程用海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和保留区共10个一级类、29个二级类,共划出 149个功能区。其分类体系详见表3-1。 表3-1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分类体系表 一级类 二级类 功能区(个)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1 港口航运区 1.1 港口区 2 1.2 航道区 13 1.3 锚地区 10 2 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 2.1 渔港和渔业设施基地建设区 3 2.2 养殖区 4 2.3 增殖区 4 2.4 捕捞区 16 2.5 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区 1 3 矿产资源利用区 3.1 油气区 1 3.2 固体矿产区 4 3.3 其它矿产区 0 4 旅游区 4.1 风景旅游区 4 4.2 度假旅游区 7 5 海水利用区 5.1 盐田区 9 5.2 特殊工业用水区 4 5.3 一般工业用水区 1 6 海洋能利用区 6.1 潮汐能区 0 6.2 潮流能区 1 6.3 波浪能区 0 6.4 温差能区 0 6.5 风能区 5 7 工程用海区 7.1 海底管线区 22 7.2 石油平台区 0 7.3 围海造地区 13 7.4 海岸防护工程区 2 7.5 跨海桥梁区 5 7.6 其它工程用海区 0 续表3-1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分类体系表 8 海洋保护区 8.1 海洋和海岸自然生态保护区 0 8.2 生物物种自然保护区 1 8.3 自然遗迹和非生物资源保护区 2 8.4 海洋特别保护区 0 9 特殊利用区 9.1 科学研究试验区 2 9.2 军事区 略 9.3 排污区 2 9.4 倾倒区 2 10 保留区 10.1 预留区 5 10.2 待定区 4 第十二条  港口航运区 1.1港口区:指可供船舶停靠,进行装卸作业的避风的区域,包括港池、码头和临港工业区等。划定2个港区,港区又由若干个作业区组成。港区包括: 1.1-1高亭港区:位于岱山岛及其周围较大海岛,包括岱山岛、小长涂山、秀山岛、大峧山和江南山等诸岛屿深水岸线。由高亭作业区(包括浪激咀)、竹屿作业区、小长涂作业区、秀山作业区、大峧山作业区和江南山作业区6个作业区组成,可开发利用深水岸线总长约37千米。该港口区为东海油气田储存中转服务,为岱山岛临港工业开发和经济发展服务,承担工业开发和岛屿建设所需能源、原材料、产成品的运输功能,承担岛屿对外交通运输功能。 1.1-2 衢山港区:该港区由衢山岛、小衢山、黄泽山、双子山、鼠浪湖岛和川湖列岛等岛屿组成。由衢山作业区、黄泽作业区、双子山作业区、鼠浪湖作业区和川湖列岛作业区5个作业区组成,可开发利用深水岸线总长约32千米。该港口区以大宗散货中转运输为主,主要为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中转服务。积极发展大型船舶服务行业,形成大型船舶修造基地,建设船舶后勤供应保障服务基地。 1.2航道区:指供船只航行使用的区域。划定13个航道区,主要为进出港口航道,其次为重要的通航水道。主要航道有:岱山水道航道区、小板门航道区、龟山航门航道区、灌门航道区、高亭牛轭东北水道航道区、小竹山与大峧山之间水道航道区、小峧山与浪激咀之间水道航道区、猪沙门航道区、蛇移门航道区、治治门航道区、长涂南航道区、衢山南航道区和黄泽山航道区。 1.3锚地区:指供船舶候潮、待泊、联检、避风使用或者进行水上装卸作业的区域。划定10个锚地区,区划范围内各主要港口根据海上交通运输需要和海域自然条件,均划有锚地。主要锚地有:衢山锚地区、黄泽山锚地区、马迹山外锚地区、岱山北锚地区、长涂锚地区、大鱼山锚地区、秀山锚地区、洋山外锚地区、洋山危险品锚地区和高亭锚地区。 第十三条  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 2.1渔港和渔业设施基地建设区:指可供渔船停靠、进行装卸作业和避风的区域以及用来繁殖重要苗种的场所,包括港池、码头、附属的仓储、以及重要苗种繁殖场所等。划定3个渔港和渔业设施基地建设区,即高亭中心渔港区、衢山一级渔港区和长涂一级渔港区。 2.2养殖区:指以人工培育和饲养具有经济价值生物物种为主要目的的渔业资源利用区,包括浅海养殖区、滩涂养殖区和围塘养殖区。本区划划定4个养殖区,分别是岱山岛养殖区、秀山养殖区、长涂养殖区和衢山养殖区,宜养总面积约1900ha。浅海养殖以网箱鱼类、梭子蟹蟹笼和浅海贝类养殖为主,滩涂养殖以泥螺、彩虹明樱蛤、缢蛏、毛蚶等贝类为主,围塘养殖以对虾、贝类、梭子蟹为主。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区域内部分浅海养殖区和围塘养殖区可能今后不再适宜进行水产养殖,这些区域现暂作为临时养殖区;区域内滩涂养殖的具体区域随滩涂的动态变化作适时调整,有些滩涂养殖区已列为围海造地区,在实施围海造地前,可列为临时滩涂养殖区。 2.3增殖区:指由于过度捕捞和不合理采捕或环境破坏而使海洋生物资源衰退或生物资源遭到破坏,需要经过繁殖保护措施来增加和补充生物群体数量的区域。岱山海域增殖区划定4个:黄大洋增殖区、岱衢洋增殖区、灰鳖洋增殖区和岱山海域人工鱼礁增殖区。 2.4捕捞区:指在海洋游泳生物(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以及它们洄游通道(即过路渔场)使用国家规定的渔具或人工垂钓的方法获取海产经济动物的区域。岱山海域划定捕捞区16个,面积18740ha,包括下川山北、小衢山西北、西北偏北、黄泽山北、衢山西、东、东南、大寨子山北、大鱼山东、小鱼山北、西北、大长涂山北(临时)、西霍山北、西、南和秀山东捕捞区。 2.5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区:指用来保护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渔业品种及其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和洄游路线等栖息繁衍生境的区域。划定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区1个,即舟山渔场临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区(岱山部分)。 第十四条  矿产资源利用区 3.1油气区:指正在开采的或尚未开发但已探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气区。划定1个,岱山油气田。 3.2固体矿产区:指正在开采的矿区或尚未开发但已探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区。划定4个固体矿产区,包括岱山金属矿产区、岱山非金属矿产区、岱山石材开发区和岱山海砂开发区。开采时要优先保护航道、锚地安全,开采量要限制,开采位置要准确,主要位于岱山岛、衢山岛、双子山、小衢山、大长涂等地。 3.3其它矿产区:暂无。 第十五条  旅游区 4.1风景旅游区:指具有一定质和量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区域。本次区划划定风景旅游区4个,分别是岱山岛风景旅游区、衢山风景旅游区、秀山风景旅游区和长涂风景旅游区。 4.2度假旅游区:指具有度假、运动以及娱乐价值的区域。划定7处:岱山鹿栏晴沙度假旅游区、秀山滑泥主题公园、高亭南部诸岛休闲度假区、衢山沙龙—凉峙海滨度假区、岱西盐业观光休闲区、双合休闲渔业区和鼠浪湖海钓区。 第十六条  海水资源利用区 5.1盐田区:指已开发的盐田区和具有建盐田条件的区域。划定有9个盐田区分别为:双峰盐田区、岱北盐田区、海丰盐场区、火箭盐场区、摇星浦盐田区、后岸盐田区、青黑盐田区、茶前山盐田区和桂花盐田区。 5.2特殊工业用水区:指从事取卤、食品加工、海水淡化或从海水中提取供人食用的其它化学元素等的区域。划定海水淡化利用区4个,分别为:位于岱山岛、衢山岛、秀山岛和长涂岛的海水淡化利用区。 5.3一般工业用水区:指利用海水做冷却水,冲刷库场等的区域。划定1个,岱山岛浪激嘴电厂取水口附近海域。 第十七条  海洋能利用区 6.1潮汐能区:暂无。 6.2潮流能利用区:指已经开发或具有开发潮流能条件的区域。划定1个,即岱山龟山水道潮流能利用区。 6.3波浪能区:暂无。 6.4温差能区:暂无。 6.5风能利用区:指已经开发或具有开发风能条件的区域。划定风能利用区5个,分别为:衢山岛风能利用区、岱山栲门浅海风能利用区、岱山后沙洋风能利用区、大长涂山风能利用区和七姐八妹风能利用区。 第十八条  工程用海区 7.1海底管线区:指已埋(架)设或规划近期内埋(架)设海底管线的区域,包括埋设海底油气管道、通讯光(电)缆、输水管道及架设深海排污管道的区域。划定海底管线区22个,其中输电电缆8条(其中拟建3条),总长63.7km;通讯电缆10条(其中拟建2条),总长度151.0km;输水、输油管线4条(其中拟建2条),总长140.1km。 7.2石油平台区:暂无。 7.3围海造地区:指规划近期内通过围海、填海新造陆地的区域。划定围海造地区13个,围海造地要坚决遵循“科学、合理、有序、适度”的原则。可分为三大区块: 衢山围海造地区:位于衢山岛及附近岛屿,主要包括衢山岛、双子山、鼠浪岛、川湖列岛等。围填区主要为当地各岛渔民的转产转业,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生产用地,并为临港工业、港口建设、城镇和产业基地建设服务。 岱山围海造地区:位于岱山、秀山及周边岛屿,主要包括岱山岛、大鱼山、小鱼山、对港山、小长涂、秀山岛等。围填区主要用于整合港口资源、发展临港产业、水产养殖业、渔业基础建设和城镇建设。 长涂围海造地区:位于大长涂、小长涂及其周边海岛,用于发展临港工业、港口建设、城镇建设。 7.4海岸防护工程区:指已建或规划近期内建设为防范海浪、沿岸流的侵蚀及台风、气流和寒潮大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等海岸防护工程的区域。本次区划划定海岸防护工程区2个,岱山防风暴潮区和岱山挡潮泄洪区,分别有6处和13座。主要分布在岱山岛、衢山岛、小长涂岛、秀山岛和大鱼山。 7.5跨海桥梁区:指已建或规划内建设跨海桥梁的区域。划定5个,分别为:仙洲桥跨海桥梁区、江南跨海大桥跨海桥梁区、峰景湾大桥跨海桥梁区、舟山至岱山连岛工程跨海桥梁区和大小长涂跨海桥梁区。 7.6其它工程用海区:暂无。 第十九条  海洋保护区 8.1海洋和海岸自然生态保护区:暂无。 8.2生物物种自然保护区:指以珍稀与濒危物种种群及自然环境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区域。为岱山珍稀与濒危动物【河麂(獐)】自然保护区。 8.3自然遗迹和非生物自然保护区:指在对自然历史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如地质剖面、海蚀—海积古海岸地貌等),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本次区划划定2个,有大长涂岛小沙河海滩型海滩岩自然保护区和岱山人类活动历史遗迹保护区。 8.4海洋特别保护区:暂无。 第二十条  特殊利用区 9.1科学研究试验区:指具有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用于试验、观察和示范等科学研究的区域。本次区划划定2个,分别是龟山水道潮流能科学研究试验区和大长涂岛小沙河海滩型海滩岩科学研究试验区。 9.2军事区:略。 9.3排污区:指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在河口或直排口附近海域划出一定范围用以受纳指定污水的区域。划定排污区2个,为岱山高亭排污区和衢山龙门口排污区。 9.4倾倒区:指用来倾倒疏浚物或固体废弃物的海区。划定倾倒区2个,为长涂临时倾倒区和上川山临时倾倒区。 第二十一条  保留区 10.1预留区:指资源已经探明,主导功能已经确定,在区划期限内未规划开发利用或目前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区域。划定预留区5个,为大长涂山深水岸线资源预留区、岱山岛至周边岛屿海底管线预留区、岱山围海造地预留区、大长涂南锚地预留区和其它岸线预留区。 10.2待定区:指目前主导功能不能确定的区域。划定4个,分别为衢山岛南部待定区、岱山东部岛礁待定区、长涂排污口待定区和秀山排污口待定区。 第四章  重点海域划分及主要功能分述 第二十二条  重点海域划分 依据全县各海域地理位置、自然状态、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划定3个重点海域,分别为:岱山岛及邻近海域、大、小长涂山及邻近海域、衢山岛及邻近海域。 第二十三条  岱山岛及邻近海域 该区域主要包括岱山岛、秀山岛、官山岛、江南山岛、大鱼山岛等岛屿及附近海域。区域内深水岸线资源较好,航道众多,资源可利用度大,建港条件优越,是高亭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大宗物资中转仓储及加工、船舶修造等产业,承担岛屿对外交通运输及岛屿建设所需能源、原材料、产成品的运输功能。区域内旅游资源也较丰富,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区域主要功能为港口航运和临港工业,同时具有风景旅游、围海造地、渔业资源利用等功能。 第二十四条  大、小长涂山及邻近海域 该区域主要包括大长涂山岛、小长涂山岛、大西寨岛等岛屿及附近海域。区域内深水岸线资源较好,深水航道众多,资源可利用度大,经整治后,猪沙门水道可通行20~25万吨船舶,是大小长涂作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填海整治岸线资源,可以大长涂山岛作为依托,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大宗物资中转仓储及加工、船舶修造等产业。 区域主要功能为物流基地建设和临港工业,同时兼有渔业资源利用、围海造地等功能。 第二十五条  衢山岛及邻近海域 该区域主要包括衢山岛、小衢山、黄泽山、鼠浪湖岛等岛屿及附近海域。区域内深水岸线资源较好,航道众多,建港条件优越,资源可开发利用度大,具有近距离接受洋山深水港产业辐射,实现互动发展的有利条件,是衢山港区的组成部分。通过填海整治岸线资源,可以衢山岛作为依托,重点发展临港重化工、船舶修造、大宗物资中转仓储及加工等产业,中远期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港的后备发展区。其中衢山岛上可建20万吨级以上泊位10余个,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主要为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中转服务。同时,可积极发展大型船舶服务行业,形成大型船舶修造基地,建设船舶后勤供应保障基地等。 区域主要功能为港口航运和临港工业,同时具有渔业资源利用、围海造地等功能。                                                       第五章 实施措施 第二十六条  区划编制与审批 本区划编制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县属各有关部门参与,邀请相关专家共同完成,编制自上至下进行,本区划以《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2005)和《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2006)为依据。 本区划由省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通过验收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修编机制 本区划经批准后,应保持其相对稳定,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海域功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原则上每5年对区划进行修编,修编时由县海洋功能区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各涉海部门的调整意见,经归总平衡后,提出修改方案,报省人民政府。 在区划的实施过程中,遇有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需要改变本海洋功能区划的,根据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本海洋功能区划;经国务院批准,因公共利益、国防安全或者进行大型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海洋功能区划。  第二十八条  区划实施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及相应法规、规章,并结合岱山实际,制定地方规范性实施细则,真正把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的各个方面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坚持把海洋功能区划作为全县海域使用管理的依据。海洋功能区划范围内的一切用海活动,都应当遵守本区划。对一时达不到主导功能要求的用海区域,允许在一定时期内发挥其兼容功能的作用。对现有不符合本区划的海洋开发项目,应予逐步调整到位。 坚持把海洋功能区划作为发展海洋经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引导海洋生产力合理布局的依据。养殖、盐业、海洋旅游、海上交通、海涂围垦、临港工业等行业规划涉及海域的,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沿海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港口布局规划、滩涂围垦规划等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本区划依据《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2005)和《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2006)确定的海域功能目标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确定相对详细的全县海洋功能区,提出海洋功能区开发和保护的具体设想,并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海域使用管理 经科学编制和依法批准的海洋功能区划,应纳入涉海项目可行性论证内容,作为审批立项的重要依据。凡列入规划的海洋开发利用基建项目(包括新建项目或技改项目),其论证、审批必须把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区划作为其主要内容之一,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项目不准实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海域。同时要建立健全海洋执法监察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执法业务水平,规范海洋管理程序,加强海上环境监测和执法,严格实行海域使用许可证制度。 实施海洋综合管理。其目标是统筹考虑海域的空间利用、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以达到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获得最佳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海洋综合管理的方法主要是协调、指导和行政执法。海洋综合管理是为了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