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十多年,我一直在思索着,该还给学生怎样的课堂,我经常看到课堂上学生小小手背背后,端端正正地坐在凳子上,等着老师讲,提问,一有公开课,哪个学生要是别出心裁地创造性地回答问题,超出了老师管辖的范围,课后就会受到老师严厉的斥责. 还有的课堂上老师只顾传授知识,学生不易接受,甚至厌学、弃学?这样的课堂无疑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这让我不断思索,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在精神愉悦、情绪饱满、热情高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去获取知识,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在语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来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位于一节课的开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设计的好,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根据学生情况以及课文内容,或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或提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悬念,或讲一则奇闻趣事,或展示一幅画面,或做一个演示总之,力求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讲美极了与糟透了一课时我设置了一个悬念:巴德8岁时写了一首诗,谁的评价是美极了?谁的评价是糟透了?同一首诗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学生由于好奇,就很主动地去读文.讲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时,我就先放录音,让学生欣赏春
3、天的故事还有走进新时代,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再配合图片,学生从心里直接感受到深圳短短几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学生很快进入新的教学境界。通过“境”来表现“情”,再通过“情”来深化“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如讲我爱大海,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大海”的优美画面。将波涛汹涌的以及静谧安详的大海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又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
4、被吸引住了,借此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学本领的吗?这一问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来了,同时为学生理解新知提供了感性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为学生架起了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这种直观演示法,同样可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于漪老师说:“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实践证明:精心地设计课文的导入环节,采用恰当的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教材的意蕴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地设计课文的导入环节,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确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语文课篇目繁多,语文知识纷繁庞杂,不能每课如
5、此,方法雷同。激发学生兴趣的长期、最好的方法,还是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课文深含的意蕴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如讲钓鱼的启示一课,对于该不该放了这条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大鲈鱼时:有人说,鲈鱼是凶猛而极难得的,既然钓到了就不能再放了;有人说,离鲈鱼开放日还有2小时,没到捕鱼时间应该把鲈鱼放了;也有人说对于11岁的孩子来说,能钓到鲈鱼,该鼓励表扬,不应该放生那么,对于今后面临各种诱惑时?如金钱的,物质的诱惑时,我们该如何抉择?由于我注意发掘课文深含的意蕴,又精心地巧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掘丰富的想像,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提高了教学实效。 三、用富于情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
6、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注意语言表达艺术,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情感,往往能感染学生,给学生以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讲迷人的天山牧场一文时,我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几个片断,学生们被我的情绪感染着,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很好地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学生总认为语文枯燥无味且难学,对于这个情况,我注重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造性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表演是一种综合艺术,要求“小演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形象塑造能力,对剧本的理解和对角色的感悟能力。要想把课文变成剧本,就得先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 使学生在大脑里“演”出图像,再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这才能达到阅读的效果,做到表
7、演与阅读结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想象,丰满了人物的形象。如揠苗助长一文,只有短短的100多个字,只有一句对话,但却是最能锻炼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文章,如何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我们可以通过“补充空白”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场景通过“说话”活起来。配上对话,加上动作、表情,一对“沉默寡言”的父子马上变得“有血有肉”,形象生动。种田人:唉,我辛辛苦苦种的禾苗怎么还是老样子?一点儿也没长高。(在田边叹气,焦急的样子,作思索状,拍拍脑袋瓜子,一副灵感突现的样子)嘿嘿(一边唱歌,一边把禾苗拔起来,班上的其它同学扮演禾苗,一个一个很有默契地站起来)种田人:干了大半天,禾苗总算长高了一大截,虽然累得
8、筋疲力尽(边擦汗边捶背),但想到今年秋天,我的庄稼丰收的样子,力气总算没白费啊。呵呵呵我真是天才!多么会想象,多么会运用语言,多么会表演的孩子啊!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都被种田人的样子逗乐了。创造性表演可以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最终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五、注重课堂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需要从具体的教学的每一个活动的环节入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获取知识,避免繁琐乏味无效的机械性的练习。注意给学生设计一些富有
9、体验性和探究活动性的问题,这样会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适时的拓展迁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兴趣进而产生喜欢学习的兴趣。六、刻意求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小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恼教师教的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如教学“晓”字,我让学生当警察,把他的孪生兄弟都抓出来。学生特别高兴
10、,通过自己的查找,学生又认识了浇,用水浇浇水,用火烧烧火,用手挠挠痒,食物多物产多是富饶,用绳绕是缠绕,女子美是妖娆,还有的学生竟查找到我都不算熟悉的字:哓 骁 侥 峣 桡 铙 硗 蛲 跷。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带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像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闻到芳香,又好像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七、联系实际,激发学生
11、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看到大家无心听课,我灵机一动,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边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噼里啪啦、暴雨狂风、瓢泼大雨、雨帘悬挂、电似火龙、淅淅沥沥、大雨倾盆、狂风暴雨、骤雨大作、雨急似箭、疾风暴雨 电闪雷鸣 闷雷低沉 雷声滚滚 晴天霹雳、雷雨交加、雷声轰鸣、雷电大作、大雨淋漓、大雨滂沱 几分钟上了一趟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即使学生的好奇心理
12、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我还亲自带领学生到田间观察秋天的田野,树木,花草,鸟儿等动物,还有人的的变化,通过自己的观察学生的写作素材不再匮乏,学生的能力与兴趣都得到了提高。八、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他们的心理更脆弱,他们更容易自卑。我们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
13、以,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要相信再皮,再笨的孩子也有闪光点,我们要充分发掘他们的优势与强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教学中我重视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调动了起来,这样课堂效率大大有了提高.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