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扶贫 就业”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经验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2941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 就业”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经验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扶贫 就业”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经验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扶贫 就业”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经验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调 查INVESTIGATION332023.10“扶贫+就业”职业教育“扶贫+就业”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经验启示“订单式”人才培养经验启示 国网湖南湘潭供电公司 向少伟国网湖南湘潭供电公司 向少伟 国网湖南电力技术技能培训中心 龚 民 国网湖南电力技术技能培训中心 龚 民 国网湖南湘乡市供电公司 李 杰 国网湖南湘乡市供电公司 李 杰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知识经济迅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当前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还须具备扎实的技能水平。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它更为关注学生实践技能的运用能力。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

2、取得全面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功实现乡村振兴成为当下“三农”工作的主题之一。“扶贫就业”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是立足于国网湖南电力当前一线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实需求,为解决贫困家庭脱贫“一人就业全家不饿”的目标而制定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仅可以解决扶贫问题,也为企业输送了满足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弥补企业人才缺口,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和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度融合,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起到积极作用。“扶贫+就业”职业教育“订单式”的缘起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扶贫二十条大政策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扶贫攻坚工程已暂且告一段落,三年巩固期新文件要求继续

3、做好贫困地区人员帮扶工作。为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支援湖南省湘西州、湘北地区等贫困落后地区政治、经济的稳步发展,实现教育扶贫目标,从2018 年起到 2022 年长沙电力职院共计招录贫困地区学生 1 482 名,占全校学生 1/3。为做实做优贫困定向培养学生的培育任务,满足国网湖南电力各供电所对新入职员工职业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知识萃取、技能拔尖、个性塑造的需要,以及未来公司对技能人员的要求,长沙电力职院(国网湖南电力技术技能培训中心)逐步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具有可行性,学校充分调研了省内十四家农电服务公司发现,当前各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和专业各有侧重,各地州市文化有所差异,与此同

4、时学校的教学编辑:傅雅琪 编辑:傅雅琪 “扶贫+就业”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国网湖南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的实际工作举措。“订单式”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向性特征,它是依据企业需求而进行的特色化人才的培养,有力地推动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电力企业未来转型与人才储备奠定良好基础。“扶贫+就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而建立的人力资源引进与培养方案,是帮助贫困户家庭减轻家庭负担,实现更为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有效路径,此种模式受到了职业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立足于“扶贫+就业”职业教育大背景,对国网湖南

5、电力“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期望此种模式可为国内其他院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个鲜活的案例。调 查INVESTIGATION342023.10输配电工程技术两大专业采用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育,坚持校企共同培养,学院与省内 14 个地州市农电服务公司联合制定招生计划方案、人才培育方案,依据公司现状制定教学内容,择优从公司选拔技术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管理严格的师资共同组成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小组,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对生产技能人员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参照相关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校企共同研讨,共同制定核心技能“双证书”人才培育方案,组织定向生参加电工证考试、初级、中级工技能等级认证考试

6、,突显符合公司职业技能要求的特色化培养,让学生毕业即可直接上岗。充分体现“订单式”培养的课程要求、人才技能素质要求以及人才输出要求与公司的充分对接。整体教学设计制定。在大专教育整体教学设计以及培育单元设计方面,学院通过对十四家地州市农电服务公司进行深度调研,充分采纳供电公司对供用电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两大专业在公司典型岗位上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同时平衡教学和能力培养与实践的矛盾之间的关系,学院按照“1+1+1”的培养模式安排教学任务,模式以及管理方式对人才培养都有较大的影响。在走访调研基础上,学院依据地州市农电服务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决定采用“学院企业”双主体育人机制,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学徒制

7、。通过理论教学、学校实操、企业实践的三年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较强的专业岗位能力、具有电力工匠创新精神、能扎根供电所一线岗位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扶贫+就业”职业教育主要实践精准招录,让贫困(脱贫)家庭子女“入得了学”贫困生定向培养的“电力励志工程”始终坚持“三个聚焦”,确保精准编制招生规模和招生计划。聚焦公司总部总体部署,主动对接省教育厅“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各地州市农电服务公司主动对接市扶贫办和教育局,全面掌握各地州市建档立卡贫困(脱贫)家庭和监测对象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情况,地州市农电服务公司人资依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前往相关贫困户家庭进行走访和政策宣传,前置性地选拔所需考生。聚

8、焦多方联动,与镇政府、乡村振兴办、教育局和人社局深度合作,加强政策宣传,遵循属地政策,分数优先的原则,按县区为单位精准投放提前批招生计划。聚焦企业需求,依据企业转型需求,各岗位技能人员的缺员情况以及未来 3 年退休人员的规模进行需求分析,以此编制提前招生计划。精准帮扶,让贫困(脱贫)家庭“供得起学”构建“奖、助、贷、勤、减、免”六位一体的资助保障体系,对贫困生进行专项帮扶。“奖”,为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设立电力企业励志奖学金,20182022 年,学院共计发放电力企业励志奖学金 59.9 万余元。“助”,积极帮助贫困生,在享受国家对职业教育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学院积极帮助贫困生向乡村振兴部门申请 3

9、 000 元/年的雨露计划专项助学补助金。落实国家助学金申领与发放政策,累计落实 773 人次享受到国家助学金帮扶。学院自设针对贫困生订单班学生设置电力企业扶贫专项助学金,共计发放1 541 人次,累计发放该助学金 371.71万元。“贷”,学院主动沟通农业银行进行助学贷款申办工作,累计为 362名订单班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勤”,学院每年提供校内勤工俭学岗位 130个,每月为勤工俭学学生发放 480 元/月的勤工俭学补助,通过与合作农电服务公司建立勤工俭学岗位机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500 多个,5 年累计发放勤工俭学补助 610 万元;“减”,针对订单班贫困学生的贫困程度进行综合评估,5 年

10、内累计减免订单班学生学费200 余万元。“免”,针对所有订单班学生免除住宿费,共计 251.2 万元。精准培育,让贫困(脱贫)家庭子女“成得了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供用电技术、“雨露计划”员工进行装表接电实训“雨露计划”员工进行装表接电实训调 查INVESTIGATION352023.10在第一年学院完成所有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培养工作;第二年着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针对职业技能专项训练;第三年学生参与协议公司顶岗实习,同时签订企业“师带徒”培养合同,在第三年中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设计。教学师资力量调配。长沙电力职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具有企业和教学经验的“两栖师资”队伍,其中省级优

11、秀教学团队 4 支,具有副高级职称教师人数超过 48%,开发国网公司级标准规范化课件 177 个,入选“楚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A档专业3个,20 余名教师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奖项,2 个团队分别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同时常年选派供电公司富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得到了订单班学生的广泛好评。精准分配,让贫困(脱贫)家庭子女“就得了业”学院充分落实“三个保障”确保贫困(脱贫)家庭子女就得了业。在提前批定向招生环节,拟录取学生与对应地州市的农电服务公司签订定向委培协议,免去学生就业后顾之忧;毕业生原则上分配户籍

12、所在地供电所工作,就近分配保障学生不出远门即实现就业。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式管理,对学生在公司工作的情况、师带徒培养情况进行单独建档,密切关注订单班学生成长,同时定期组织订单班学生进行工作心得交流。“三个保障”措施切实落实了入学即就业、毕业即上岗、成长有跟踪。经验启示长沙电力职院通过五年的“就业扶贫”订单式人才培养,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就业+扶贫”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湖南高校圈产生了强烈反响,首届报考学生不足千人,经过 5 年的品牌创建,2022 年报考人数已翻 4倍。学院“就业扶贫”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全省技术学院人才培育的典范,受到省长的高度赞扬。总结学院的经验启示有如下 3 点:稳

13、就业、保民生,是学院和企业的社会责任。针对贫困生的就业绿色直通车,帮助贫困生实现家门口就业,不仅仅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也方便其照顾家人。此外也为乡村振兴发展,建设美丽家园做出了自身的贡献,为防止省内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作出榜样。稳收入、防返贫,毕业生实现自我“造血”。“电力励志工程”订单式培养项目,通过“奖、助、贷、勤、减、免”六位一体的资助保障体系,帮助毕业生实现毕业即就业,通过体系化的培养,毕业生习得本领,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实现自我“造血”,一人工作,全家脱贫。稳队伍、兴人才,实现“育才又成才”。毕业生定向回乡工作,不仅仅熟悉当地的人文环境,同时经过“订单式

14、”的培养,对企业的文化具有高度认可度,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有较深的认识,因此可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这不仅对于企业来说节约了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同时利于后续人才储备。为帮助贫困毕业生在企业中有更为宽广的发展前途,国网湖南电力对订单式培养学生实施了“12345”工程,即 1 年入职,2 年入行、3 年做专、4 年成才、5 年拔尖的人才发展路径,给予公司供电服务职工“三通道”成才通道,既可以走专业技术技能发展路径成为工匠,又可以走基层管理聘任为所长,同时针对一专多能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可成长为专家,充分给予人才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员工留得住、干得好,为切实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供电公司战略发展转型,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参考文献1 杨春光.新时代职业院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3,25(05):47-50+76.2 李金蔓.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3):61-63.3 邓丽.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之特色J.人力资源,2021(18):116-117.“雨露计划”员工进行登杆作业实训“雨露计划”员工进行登杆作业实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