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长在全市科技专题会发言 同志们: 这次全市科技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方书记亲自到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全市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会议精神,表彰奖励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下一步的科技工作。会议书面传达了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大会精神,部分先进单位和个人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回顾“十一五”,依托科技助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抢抓中部崛起和加快皖北发展等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
2、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狠抓科技载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5年来,全市累计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02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27项;申请专利1532件,授权专利806件,分别是“十五”末的1.8和1.4倍;培育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2.63%。其中,济人药业获批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疏风解毒胶囊”等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具体来说,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科技推动工业强市。“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科技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把工业强市作为主战略,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引进消化吸
3、收再创新上,先后引进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强劲增长。2010年,二产比重在“十五”末27.5%的基础上提高了9.9个百分点,工业化率在“十五”末19.9%的基础上提高了10.3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7%;全市规模企业达到552家,比“十五”末增加401家,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二是科技推动富民工程。“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围绕“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这条主线,努力实施“科技强县(区)”战略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谯XX县区、利辛县先后被列入“国家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
4、,实施了“道地药材产业化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生猪产业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2010年全市粮食单产、总产分别达468.6公斤、92.4亿斤,分别比“十五”末增加27.1%和44.5%;建设了8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79个农民科技书屋,促进了全民科普意识和科学素质的提高。 三是科技推动社会进步。“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气象、文化、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科技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全面支撑和引领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师专顺利搬迁,技师学院开工建设
5、,职业技术学院成功通过“国家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验收”。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涌现出“终极骨折程度对胸腰椎骨折术式”等一批医疗卫生领域科技成果。新建了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19个农家书屋,地震、气象科技等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四是科技推动社会稳定。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以打造“平安”为使命,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巩固和发展了社会稳定和谐大局。命案侦破工作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皖北地区居住人群足迹的研究”项目被建议在全省实际办案中推广。有力地开展了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工作,全面加强我市指挥系统、侦察技术、监所管理、交通管理、网络管理等科技建设,精心组织
6、民警公安信息化科技培训,为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和服务群众,提高公安机关的科技技能和核心战斗力发挥了重大作用。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一不凝聚着科技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20092010年度科技进步奖和第四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斗在我市科技工作战线上的全体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没有真正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推动上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较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成果应用转
7、化水平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市场发展滞后;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匮乏。这些问题亟待在“十二五”期间获得解决。 二、规划“十二五”,借助科技引领,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十二五”是“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全面转型、兴亳富民”的战略机遇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攻坚期,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对我市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坚持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工业化。 历史经验表明,推动地区发展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战略发展制高点。我市
8、当务之急是从科技现状与产业基础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一是要把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在最具优势的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就是要做好“中华药都”这篇文章,重点依托生物技术发展中医药产业,不断研发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大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研发和生产自动化、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中的的深入应用,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要把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优势强、带动能力大的产业和产品。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态,以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为方向,有选择地培育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
9、等新兴产业,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市重要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三是要把科技创新与传统优势产业相结合,打造凸显特色的战略产品和重点产品。要加快发展中药、白酒、汽车电子、能源化工、文化旅游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发展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1000家,形成2个产值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建设5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园区。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努力在产业和企业规模上取得突破。 第二,坚持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城市化。 切实把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摆在更
10、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上,加速“四个推进”。一是加速推进建设最佳宜居城市重大课题研究,不断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速推进建设领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发展和完善高层施工、住宅建设产业化、建筑节能、生态环境和智能化建筑等技术,进一步形成和彰显未来发展的特色与优势。三是加速推进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技术含量的提高。发展和完善固态废弃物综合处理和利用技术,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绿化生态技术、智能化交通网络监控技术、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等,倡导发展节能环保、和谐发展的“低碳经济”,提升城市生态的服务功能,真正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四是加速推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
11、、消化和吸收。鼓励自主发明创造,瞄准国内外先进的建设领域技术,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按照上述四点要求,规划建设主XX县区,大力推进市南部XX县区建设,加快XX县区改造步伐,推进涡河景观带开发,启动建设涡北XX县区,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发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力度,引导和促进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加快城镇化进程。 第三,坚持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实施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工程为统领,以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线,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集成、示范和推广,显著提升科技对现代农业、农村民生、农村区域发展
12、的支撑引领能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化经营。一是为粮食生产作贡献。要对粮食持续生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后减损增效技术攻关,对技术与大面积应用示范进行系统设计,通过科技攻关,解决小麦、玉米、大豆优质丰产的关键技术,完成已有技术的配套集成和标准化,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二是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加大力度解决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且具有广泛市场开发前景的一些科技难题。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三是为农业转型升级作贡献。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化手段实施百亿斤粮仓、百万亩中药材、百家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四百工程”,着力在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
13、、农民现代化三个方面取得突破。到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0家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稳定在100万人以上;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2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30个,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0个。 第四,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以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为重点,统筹发展能力,推进社会建设。一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进一步提升科技素质,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人民生命健康、人口和计划生育、资源利用、节能减排
14、、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二是加强技术应用,让科技成果惠及民生。要以实施民生科技示范工程为重点,围绕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科技问题,攻克、集成、转化一批能够显著改善民生状况的关键技术和成果,建立一批农村民生科技示范乡镇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催生一批民生科技产业。三是不断拓宽交流领域,主动吸纳先进技术、设备与科技人才;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实施,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水平;组织专利产业化实施项目,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 三、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发展环境,建立科技工作长效机制 (一)建立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机制。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做好
15、科技工作的基础。各县、区要进一步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责任,把科技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切实做到认识、措施、责任、工作“四个真正到位”。一把手要亲自抓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重大决策,亲自研究解决科技经费、人才引进等困难。科技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职,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市发展改革、经委、农委、药监、质监、工商等各部门要树立科技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打破条条款框框限制,促进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和集聚。 (二)建立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投入是开展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各县、区政府要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建
16、立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标准要求,根据财政状况,逐步实现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不低于1.4%;县(区)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不低于1.1%。同时,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速不低于财政支出增速;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引导担保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开展专利权评估质押和股权抵押。三是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允许企业研发费用可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可加速折旧;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
17、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兑现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扶持政策,受益财政一次性奖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奖金要奖励到位,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计征所得税,高新技术产品增值税新增留成部分3年奖励政策;市科技、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要研究出台一批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进一步强化对自主创新的财政扶持、税收激励措施。 (三)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引进机制。当前,人才不足,尤其是高科技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市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企业经营管理类人才1.2万人,专业技术类人才4万人,高技能人才5000人,农村实用人才7
18、万人,党政人才1万人,社会工作人才630人。人才总量仅占总人口的2.3%,而全省平均达到5.6%。每10万人拥有受高等教育人口仅为2000人,全省平均达到4800人。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切实抓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协同推动各类科技人才政策措施。围绕重点项目和支柱产业,吸引聚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相融互动、共生共长。要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发明创造的社会氛围。要依托各类研发服务平台,培养造就一批创新人才。要逐步改进科
19、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干事创业环境。要建设白领、蓝领公寓,营造栓心留人的生活环境。 (四)建立长效的科技服务机制。创新科技服务机制,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是新时期转变科技工作职能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打造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一是强化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功能,逐步建立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使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具有充分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条件,为创业者提供优越的创业条件。二是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组织网络化、产业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创新服务体系。三是以企业为主体,依托行业骨干企业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四是推进市县两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改善产业发展的软环境。位于南部XX县区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一期工程即将竣工交付使用,市科技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运营管理方案。 同志们,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科技进步与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前所未有。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市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第11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