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让学生“乐学” 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指出了学习上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乐学也即意味着将乐融于教,将乐融于学。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本人结合自己粗浅的教育实践,试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设法拨动学生的“乐学”琴弦,使学生产生“乐学”的心境。 比如在教授一年级“认数”时,“数列顺序”是其中难点之一,如“7前面一个数是几”这样 的问题,学生们会就答案是“6”还是“8”争论不休。从客观角度来看这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我觉得通过老师合适的引导,就能达到“乐学”的效果。我是这样设计实施的:“小朋友们,平时你们做操排队有没
2、有观察过,站在前面的同学他们的个头比较”未等我说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矮小。”“你们真棒,想想其实数字也在排队啊,越靠前的数字就会越小。你们明白了吗?”这时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老师,我知道了,答案应该是6。”“我也是这样想的,因为在7前面一个数要小一点,所以不可能是8。”还有的学生回答得更出色:“老师,我还有个发现。我在排队的时候排在最后面,因为我是班上个子最高的,所以我就是大数!”“我也发现数字越靠后越大。”这时我觉得自己已经不用再作过多的概括和解释,因为学生们已经能准确地理解这个问题了。在三年级“钟的认识”教学中,时与分的转换是其中一个重点,为了便于学生理
3、解和记忆,我让学生们观察钟面,他们发现分针跑得比时针快,所以学生们根据它们的形状不同,形象地把分针叫做瘦弟弟,时针叫做胖哥哥。我觉得同学们的比喻很恰当、巧妙,这时我抓住时机提出:“它们马上要进行跑步比赛,你们做个裁判,评判出哥俩比赛结果。”这时学生的眼睛都一眨不眨,非常专注。当我刚刚在钟面上操作完毕,学生们就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我看到弟弟跑得快。”“胖哥哥要减肥了,在瘦弟弟跑了一圈的时候,胖哥哥才跑了一大格!”学生们都笑了起来。我继续引导:“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棒。那从它们的比赛中你能发现时与分的关系吗?”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平时生活中60分钟就是1小时,原来这样理解更容易。有人说,课堂教学好比一个精致的乐器,它能奏出一种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而要奏出这样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这就要靠老师全身心去拨动每一根琴弦,使之弹奏出动人的曲调。 扬大附小 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