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T3153-2023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621470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T3153-2023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51T3153-2023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51T3153-2023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51T3153-2023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51T3153-2023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40CCS B 11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31532023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2023-12-29 发布2024-01-29 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1/T 31532023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原则25 调查26 消落带分区分类37 消落带植被构建模式38 植被构建设计49 辅助工程措施510 管护与监测7附 录A8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2、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四川 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鲍玉海、刘双美、贺秀斌、吴俊、吕佼容、麻泽龙、杨中凤、郭丰、朱长城、 周继、蒋光毅、何孟、邱军、禹妍彤、李红、罗鹏、谢航宇、唐胜军、巨莉、鲜纪绅、唐云逸。DB51/T 31532023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四川省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的消落带分类、植被构建基本要求、设计和实 施模式等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年、季调节水库消落带的生态治理、绿化设计,其它调节型水库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

3、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141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 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T 51097 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HJ 624 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LY/T 2964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规程NB/T 10490 水电工程边坡植生水泥土生境构筑技术规范SL/T 800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

4、修复工程技术导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水库消落带 reservoir riparian zone因水库调蓄,在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形成的水位变动区或干湿交替区。3.2基塘 Dike-pond由消落带低洼地带或原有坑塘、水田基础上修筑的水塘及其塘基形成的小型生态系统。3.3消浪植生技术 wave elimination and slope protection在消落带坡面上种植植物或在生态护坡构件内种植植物以削弱波浪冲刷作用的坡面侵蚀控制技术。93.4植物配置 plant configuration按照植物生态学习性和淹水深度,在消落带中合理安排各种植物,以发挥它们的

5、固持土壤和净化污 染物功能。4 基本原则4.1 生境适应性原则4.1.1 应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应统筹考虑不同水库区域消落带地形地貌特征、土壤条件、植被现状、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功能定位,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开展植物配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灌、草)。4.1.2 优先选择乡土植物,或适应当地环境、且不会造成生物入侵的物种,作为植被恢复主要植物种类。4.2 生境安全性原则4.2.1 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禁止大型开挖。采取的植物和辅助工程措施不得影响行洪安全。4.2.2 必须引进外来植物时,应按HJ 624相关规定进行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后,选择无危害风险的物种, 禁止使

6、用外来有害植物。4.2.3 作为饮用水源或备用水源的水库,植被构建设计应符合水源地保护要求,宜选择地上生物量较低或植物茎叶腐烂分解速率较慢的植物品种。4.3 功能多样性原则4.3.1 消落带植被构建目标应以稳步提升固持土壤、拦截入库泥沙、消纳污染物的生态服务功能为主, 同时兼顾景观美化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4.3.2 植被构建应兼顾短期修复效果和长期可持续性,并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宜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植物种内和种间搭配,应以深根系植物与浅根系植物搭配、丛生型植物与散生型植物搭配、 喜氮植物与喜磷植物搭配、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搭配,丰富植被层次结构,形成兼顾净化、美化等多功能植

7、被带。5 调查5.1 资料收集5.1.1 消落带自然地理概况调查应收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背景、水库工程设计及运行情况、 水库主要服务功能、库区环境状况、库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信息。5.1.2 消落带水文特征调查应收集包括水文气象、波浪特征、水库水位及其涨落变化规律等资料。5.1.3 消落带土壤及生物背景调查应收集包括水库蓄水运行前后的土壤、植物组成及分布情况等资料。5.1.4 消落带土地利用调查应收集包括土地利用及其历史变化情况等资料。5.2 现场调查5.2.1 区位条件调查应包括植被恢复场地与城集镇、居民点、重要旅游风景区、农业耕作区、

8、生态敏感区的关系及交通通达情况等。5.2.2 基本情况调查应包括消落带面积、坡度、土壤侵蚀、泥沙淤积沿水位高程分布情况,植被恢复场地宜绘制比例尺不低于1:2000的地形图。5.2.3 土壤本底调查应包括表层土壤粒径组成、容重等主要物理性状和pH、总氮、总磷、有机质含量等 化学性质。5.2.4 植物本底调查应包括消落带现存植物种类、分布特征、生长指标、优势物种、群落特征及多样性。6 消落带分区分类6.1 消落带分区6.1.1 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周边人类活动情况和保护治理需求,将消落带分为保留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工程治理区。6.1.2 保留保护区:山高坡陡、裸岩出露、库周人类活动少

9、、有重要生物生境保护需求的消落带。6.1.3 生态修复区:城集镇、重要旅游风景区、农业耕作区和人口密集的农村居民点周边的小于25的土质消落带。6.1.4 工程治理区:库岸稳定性差、易发地质灾害的大于25的陡坡岩质、砾质消落带。6.2 消落带分类6.2.1 重点根据水库消落带不同出露时间、淹水深度的差异,结合消落带土壤侵蚀程度、泥沙淤积等情况,基于植被萌芽生长、生态系统恢复的可能性,将消落带生态修复区划分为轻度淹水、中度淹水和重 度淹水三种类型。6.2.2 轻度淹水消落带:出露时间累计300天以上,且汛期不受洪水快速、短期淹没影响;或淹水深度小 于5m,水库正常蓄水位时灌草植被全株被淹没,而乔木

10、可顶部出露。6.2.3 中度淹水消落带:出露时间累计120天300天,且汛期遭受洪水快速、短期淹没影响较小;或淹水深度介于5 m10 m,水库正常蓄水位时灌草植被全株被淹没,而部分乔木淹水可没顶。6.2.4 重度淹水消落带:出露时间累计小于120天,且汛期经常性地遭受洪水快速、短期淹没;或淹水深 度大于10 m,水库正常蓄水位时乔灌草植被全株被淹没。7 消落带植被构建模式7.1 分区治理模式7.1.1 保留保护区应当减少和避免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影响,促进自然恢复,保护生态系统要素,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7.1.2 生态修复区应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保土截污植被构建,主要通过植物的空间配置,结合简易

11、辅助工程措施,提高消落带植物的保土固岸和污染物拦截净化功能,改善消落带生态景观效果。7.1.3 工程治理区应采取生态护岸、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改善消落带生态环境。7.2 分类植被构建模式7.2.1 针对有保土截污功能需求、需要恢复重建植被的消落带生态修复区,应对轻度、中度、重度淹水等 各类消落带进行分区设计。7.2.2 轻度淹水消落带宜以乔木为建群种,合理配置灌草和多年生草本植物,构建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群落;土壤侵蚀严重、土壤瘠薄区域宜结合辅助工程措施,合理配置乔灌藤草植物;低洼、原有水田 和塘坝区域可通过地形重塑保存一定水量,形成生态基塘,依照高程分别种植挺水、沉水、

12、浮叶植物和 湿生乔灌木,构建人工截污湿地。功能以土壤保持、库岸稳定、截污消纳、景观美化为主。7.2.3 中度淹水消落带宜以多年生草本为建群种,合理配置灌木,构建灌草群落;土壤侵蚀严重、土壤瘠薄区域宜结合辅助工程措施,合理配置灌草植物,构建草丛、灌草群落;低洼、原有水田和塘坝区域 可通过地形重塑保存一定水量或土壤足够水分,形成生态基塘,依照高程分别种植挺水、沉水、浮叶植 物和湿生乔灌木,构建人工湿地植物群落斑块。功能以土壤保持、截污消纳、景观美化为主。7.2.4 重度淹水消落带宜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当采取人工干预或诱导措施,撒播多年生草本,人工促进自然演替,构建滨岸草地。功能以土壤保持为主。8 植

13、被构建设计8.1 植物选择8.1.1 应选择具有较强耐淹、耐瘠薄的植物品种,选择的植物物种能适应消落带水位涨落的要求及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8.1.2 应选择根系发达、萌蘖性能强、能迅速扩繁、有较强水土保持和耐污净化能力的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8.1.3 以农业面源污染净化修复为目标的,植物品种选择上宜选择对氮、磷等营养性污染物富集能力较强、在四川省具有广泛种植基础的植物。8.1.4 应结合部分地区消落带的观赏和休闲旅游需要,综合考虑工程投资、维护管理方便、易于实施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观赏性景观植物。8.1.5 禁止使用四川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技术规程中的入侵物种,消落带适生

14、植物种类可参考附录A表A.1、表A.1(续)。8.2 种苗要求8.2.1 乔灌苗木应采用I、级苗,优先选择2年生以上的根系发达、侧根健全的健康优质苗木。8.2.2 需要考虑景观配置及快速成林,如码头、城镇居民点周边、滨岸湿地公园等区域,可栽植4年生以 上的I、级苗木。8.2.3 草本种子应选纯净度高、杂质少、发芽率高的种子,宜采用丸衣化处理过的种子;草本种苗应选用主根健全、根系发达、不窝根、生长发育良好的健壮植株,宜选择裸根苗或营养袋育苗;根茎法繁殖 的草本植物宜采用至少有2个茎节部以上的离体根茎或匍匐茎,每段离体根茎或匍匐茎5 cm15 cm。8.2.4 苗木规格与质量分级应执行GB 600

15、0的有关规定;容器苗应符合LY/T 1000有关合格苗木标准的规定;播种的草本种子质量应满足GB 6141、GB 6142中2级及以上种子质量要求。8.3 植物配置8.3.1 受水流、波浪冲刷侵蚀严重区域,宜种植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乔灌、藤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减缓土壤侵蚀。如池杉、落羽杉、柳树、地瓜藤、狗牙根、扁穗牛鞭草、香根草、芦苇等。8.3.2 中度和重度淹水消落带的平缓坡地、河滩和平坝等淤积泥沙集中分布区域,宜种植根系发达、萌发力强的多年生草本。8.3.3 砾石、泥沙淤积生境可适当种植耐瘠薄、耐水淹、根系发达、萌发力强的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如狗牙根、块茎薹草等。8.3.4 城镇居民点周

16、边、码头附近宜种植具有景观功能和固土能力强的乔灌草,构建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群落和人工景观湿地。8.3.5 消落带上方汇水来自面源污染严重区域,宜种植耐淹及截污去污能力强的草本,如扁穗牛鞭草、狗牙根、美人蕉、黄菖蒲、香根草、甜根子草、卡开芦等。并依据水环境状况,参照自然生态系统陆生 和湿地植物物种组成,配置种植植物的种类和比例。8.4 整地方式8.4.1 消落带造林种草应减少对原有地表土壤、植被的破坏,避免全面整地。8.4.2 乔灌木造林整地方式应采用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等块状整地方式,宜根据苗木大小选择栽植穴规格,栽植穴长宽深可分别为30 cm30 cm40 cm、30 cm40 cm50

17、cm或40 cm40 cm50 cm。造林整地规格及应用条件应按GB/T 15776执行。8.4.3 撒播草本种子应选择免耕种草,即无需土壤翻耕进行播种;栽植草本种苗和离体根茎宜采用穴状或块状进行栽植,定植穴直径10 cm、间距30 cm40 cm为宜。8.4.4 人工截污湿地地形构建应根据原有场地基底进行改造,地形地貌改造应满足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修复目标和湿地水文过程保障要求。8.5 栽植方式8.5.1 乔木和灌木宜采用植苗造林方法,种植的设计密度应根据植物类型、生长特性、成活率等要求确定,株行距宜按1 m1 m、1 m2 m或2 m2 m栽植。8.5.2 乔灌木栽植时,苗木要扶正,先填表土,

18、后填心土,踩紧踏实,填土以高过根颈2 cm为宜。8.5.3 草本植物种子撒播前应采取催芽处理,丸衣化处理的种子可直接均匀撒播在消落带土壤表面,播种量应根据草本生长特性、成活率等要求确定;草本植物种苗或离体根茎宜按照9窝/m216窝/m2栽植。8.5.4 人工截污湿地植物种植面积不宜小于湿地面积的10 %,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种植面积不宜大于湿地水面面积的30 %。8.5.5 挺水植物宜采用裸根幼苗移植、收割大苗移植,种植密度根据不同种类控制在10株/m225株/m2; 浮叶植物宜采用打捞引种法栽植,先放浅水进行栽种,再逐渐加深的方法,并注意控制生长范围,种植密度根据不同种类控制在1株/m210株

19、/m2;沉水植物宜采用籽播或芽体定投方式种植,种植密度根据不同种类控制在15丛/m235丛/m2。8.5.6 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种植方式应充分考虑湿地植物自然生长方式,其中挺水植物宜按照成丛方式种植,不宜按行间距均匀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可按照随机方式种子播撒种植或者植株 扞插种植。8.5.7 栽植时间应根据水库退水情况、土壤墒情、各种配置适生植物的物候期和繁殖特征,随退随种, 并应符合GB/T 51097的有关规定。8.5.8 容器苗种植应除去或划破根部容器,容器内土球应保留。9 辅助工程措施9.1 涝渍土地快速排水工程9.1.1 出露期存在水体滞留的低洼、平坦坡地宜人工辅助尽快

20、排水,增加植物种植和返青生长时间。9.1.2 应结合消落带自然地貌,在涝渍土地内形成沟、垄、田、坎等起伏变化的微地貌景观。9.1.3 排水廊道由排水沟和垄间支沟组成,排水沟和垄间支沟呈井字形排列,顺坡向开挖排水沟,横坡向开挖垄间支沟。排水沟和垄间支沟设计应按GB 51018执行。9.1.4 在排水沟内应设置沉沙池,用来拦截出露期上坡来水来沙,沉沙池体积1 m3为宜,沉沙池设计应参照GB 51018的相关规定执行。9.2 生态基塘工程9.2.1 生态基塘由基面子系统和水塘子系统构成,应在消落带原有水田、堰塘基础上修筑,原位挖泥成塘、堆泥成基,不宜大面积新建开挖。9.2.2 生态基塘大小、形状应根

21、据消落带自然地形确定,塘深50 cm200 cm、基面宽度80 cm180 cm为宜,宜顺坡向梯级规模设置,塘与塘之间宜设置潜流式水流通道,以保证各基塘之间的水文连通性。9.2.3 生态基塘底部防渗层建设不得使用混凝土、水泥等硬质铺装材料。宜采用黏土材料防渗,上覆壤土便于植物生长。9.2.4 生态基塘内应种植具有观赏价值、净化功能、经济价值的人工湿地植物,应考虑不同群落、种类综合搭配,形成相对稳定和协同作用的湿地植物组群,提高湿地植被系统的稳定性,发挥湿地植物对不 同污染物的综合去污能力。应依据不同水深选择不同植物品种,塘内以水生草本植物为主,消纳拦截滞 留水体和陆域高地地表径流所携带的营养物

22、质,基面可搭配少量适生乔木、灌木。9.2.5 水质净化功能需求植物应具有较强的污染吸收特性,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且不易腐烂的特征。包括:芦苇、芦竹、再力花、水葱、旱伞草、苦草等。9.2.6 景观打造功能需求植物应具有观赏效果且与周边环境融合,优先选择观赏特征突出、株型美观、花期相对较长、景观效果明显的特征,包括:美人蕉、荷花、睡莲等。9.3 土壤基质保育工程9.3.1 土壤基质保育工程设计应遵循岸坡稳定、行洪通畅、材质自然、透气透水、节省投资等原则, 材料选择应遵循经济性、环保性、本土性、可循环利用性等原则。a) 在水流、波浪等冲刷严重的消落带缓斜坡(525)、陡坎,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持土壤基质

23、, 维护岸坡稳定,营造适于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微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多样性生境,采取的工程应使库岸生态系统遭受的冲击最小化,结合植物种植实施消落带消浪植生技术。b) 砂砾含量高、土壤结构差、肥力低的消落带岸坡,植物不易于快速定苗生长,宜结合土壤基质保育工程建设,采用客土营造植物生长的有利基质条件。9.3.2 土壤基质保育工程土壤保护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绿化混凝土、格宾石笼、多孔预制混凝土块体、 自嵌式预制混凝土块体等材料。a) 土工合成材料包括生态袋、生态毯、土工格室、土工网垫和土工格栅等,宜用于坡度较缓(5 15)、水流速度较小(2 m/s4 m/s)的岸坡。建设规范应按SL/T 800执行。b

24、) 绿化混凝土宜用于土壤瘠薄、水流速度较快(3 m/s5 m/s)、防冲要求较高的消落带土质和石质陡坡(1525)。绿化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5,孔隙率不小于25 %、护坡厚度100 mm 150 mm。建设规范应按NB/T 10490执行。c) 格宾石笼以块石或卵石作为主要填充材料,宜用于坡脚陡坎、水流速度较快(3 m/s6 m/s)、防冲要求较高、块石和卵石料源丰富地区的消落带岸坡,宜设置于坡脚处,高度不宜高于2m。建设规范应参照SL/T 800的相关规定执行。d) 多孔预制混凝土块体宜用于水流速度较大(3 m/s5 m/s)、抗冲要求较高、生态和景观要求较高的岸坡,块体设计强度等级

25、应不小于C20。建设规范应按SL/T 800执行。e) 自嵌式预制混凝土块体宜用于生态和景观要求较高、水流速度较小(1.5 m/s3 m/s)的岸坡, 块体设计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20,墙后应设置土工布反滤层。9.3.3 土壤基质保育工程应配套植生孔植物栽植设计和实施。9.4 定植穴防护工程9.4.1 在水流、波浪等冲刷严重的消落带斜坡(1525)开挖乔灌定植穴,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持穴内疏松的土壤基质,避免栽植初期穴内土壤流失。9.4.2 定植穴防护可结合鱼鳞坑整地,苗木栽植完成后,在鱼鳞坑的顺坡向土坎下沿,用块石、卵石或水泥砖干砌石坎,石坎宽20 cm、高30 cm为宜,防止水流、波浪将穴内泥

26、土冲刷淘蚀,同时可沉积泥沙, 利于苗木生长。9.4.3 块石和卵石料源欠缺地区,可在在鱼鳞坑的顺坡向土坎下沿铺设草皮加以防护。10 管护与监测10.1 管护10.1.1 加强栽后管护,具体措施可按 LY/T 2964 执行。10.1.2 栽植成活率未达到 70%的地块,应在下一栽植季节及时进行补植或重新造林种草,植苗造林地的补植宜选用同龄苗木。林草植被补种具体技术要求应按 GB/T 15776 执行。10.1.3 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用生物或物理防治。10.1.4 消落带植被恢复区内不应进行放牧、农事耕作、使用化肥与农药。10.1.5 抚育 3 年5 年消落带植被基本形成稳定群落后进行常规管

27、理,蓄水前宜将草本植被地上部分回收利用,避免植物残体影响水质。10.2 监测10.2.1 应对植被恢复工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监测时段可分为植被恢复措施实施前后。10.2.2 监测内容包括措施实施质量、植被生长情况和生态效益,措施实施质量监测内容应包括成活率、 保存率等造林种草工程质量指标,植被生长情况监测内容应包括植物种类、数量、覆盖度、生物量、分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生态效益监测内容应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侵蚀分布及其动态变化。10.2.3 宜采用点面结合、遥感与地面野外调查结合、固定监测点连续观测的方法进行监测,应将人工植 被恢复区与自然恢复区进行对比,评价植被恢复效果。AA附 录A(资料

28、性)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区植被恢复推荐植物种类 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区植被恢复推荐植物种类见表 A.1。表 A.1 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区植被恢复推荐植物种类植物类型中文名称学名适宜栽植范围乔木南川柳Salix rosthornii Seemen in Diels轻度水淹消落带垂柳Salix babylonica L.轻度水淹消落带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轻度水淹消落带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W. C. Cheng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 (Nutt.) Cro

29、om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 (L.) Rich.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中山杉Taxodium Zhongshansha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轻度水淹消落带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 (Staunt.) Koch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灌木中华蚊母Distylium chinense (Franch. ex Hemsl.) Diels轻度水淹消落带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轻度、中度

30、水淹消落带笐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 (Bunge) Rehder轻度水淹消落带小梾木Cornus quinquenervis Franch.轻度水淹消落带桑Morus alba L.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草本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oon轻度、中度、重度水淹消落带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 (L. f.) R. Br.轻度、中度、重度水淹消落带香根草Chrysopogon z

31、izanioides (L.) Roberty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 (Thunberg) Tanaka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轻度、中度、重度水淹消落带高节薹草Carex thomsonii Boott轻度、中度、重度水淹消落带火炭母Persicaria chinensis (L.) H. Gross轻度水淹消落带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野青茅Deyeuxia pyramidalis (Host) Veldkamp轻度水淹消落带甜根子草Saccharum spontaneu

32、m L.轻度水淹消落带卡开芦Phragmites karka (Retz.) Trin. ex Steud.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轻度水淹消落带芦竹Arundo donax L.轻度水淹消落带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美人蕉Canna indica L.轻度水淹消落带香蒲Typha orientalis C. Presl轻度水淹消落带表 A.1 (续)植物类型中文名称学名适宜栽植范围草本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轻度水淹消落带莲Nelumbo n

33、ucifera Gaertn.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subsp. leucopetala (Miquel) Q. F.Wang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 (C. C. Gmel.)Palla轻度水淹消落带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 Hara轻度水淹消落带藤本地瓜藤Ficus tikoua Bur.轻度、中度水淹消落带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ims) Sweet轻度水淹消落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