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街道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案 按照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全国、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以及2018年全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方案,结合我街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街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治理年”任务,依托社会资源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强化安全红线不容逾越、安全法治不容践踏、安全责任不容推卸、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的鲜明导向,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为实现新时代安全生产历史使命和助力全市经济社会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
2、精神力量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工作重点 (一)大力宣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从事安全生产宣教工作人员首要的政治任务。 (二)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改革创新”主题宣传。结合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全生产领域的发展变化和改革成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
3、简称意见)的典型经验,推动意见落地生根。 (三)强化重要时段和重点专项工作的宣传。加大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及“两会”等重要时段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督查的宣传力度。 (四)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公益宣传活动。积极在社区、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广泛播发安全生产主题广告、视频,张贴标语,向公众普及安全常识、风险辨识、应急逃生技能。在机关、社区、校园、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系列公益宣传。 三、具体措施 (一)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活动。 各社区、各部门要深入落实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基本规范,认真做好“七进”活动的组织实施
4、工作。 1.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加大对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及一线人员等培训力度。重点行业及规模以上企业每月至少1次组织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落实。 2.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社区。继续推动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平安社区”、“文明社区”等创建、评定内容。各社区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安全宣传员。在社区活动室、户外显示屏等播放安全生产公益广告和安全常识,不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二)扎实推进群众性安全文化系列共建共享活动。 各社区、各部门要以“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为活动主题,积
5、极开展安全生产系列文化推广(每月更换主题:如家庭篇、公共场所篇、公交篇、天灾篇等)、普及和创建活动,提升全社会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意识。 1.开展“安全生产月”和“白山松水安全行”活动。扎实开展第十七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广泛开展主题宣讲、安全咨询日、安全风险公告和隐患排查治理、新闻发布和专家访谈、网上安全文化精品博览会等活动。认真开展“白山松水安全行”活动,聚焦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科技、安全人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典型经验、安全法治和应急演练等7个方面重点,开展专家访谈、新闻采访、理论研讨等活动,做到有声有色、扎实有效。 2.开展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活动。结合全国交通安全日、国家宪法
6、日等活动,开展好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活动。12月1日,在广场、公园、企业、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地设置咨询台,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征集公众意见建议。 3.开展安全文化共建共享系列活动。继续开展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组织好“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示范岗、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平安校园、平安交通等群众性安全生产共建共享活动。认真开展全国消防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交通安全日等活动,强化宣传教育功能,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4.开展安全生产体验式教育活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场馆。健全安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和运行机制,建成一批安全文化与地域特色有机结合的安全文化主题公园、街区、校园和安全文化馆、文化长廊、文化角、宣传角等安全文化场所。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安全生产宣教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制定下发工作要点和方案,明确责任,分解落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街安委会办公室做好检查,定期通报宣传工作。 (二)完善体制机制。完善安委会成员单位共同抓宣教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安全宣教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