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高窟教学案例(片段)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生齐读课题。师:课前大家都已经读了课文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猜猜“莫高窟”这个名字的由来吗?生:因为那周围都是沙漠,而且这个“莫”跟沙漠的“漠”同音。师:你真会发现,这里的“莫”就是沙漠的意思。等了很久想让学生继续说下去但是没有人回应,于是我说:“高”嘛应该就是它的位置很高喽!请你们再读课文,看谁最先发现文中那段话与“莫高窟”的名字联系最紧密。【评:第一位学生回答的相当好,可是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还没有接着继续猜想,那教师就应该及时地引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重新发现。】生: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
2、环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一时无语。我只能接着:那你们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什么地方需要强调,让人听了就知道他的名字的由来?生朗读。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悬崖绝壁读得比较重,让我知道了她的位置高。生:他还在492个洞窟那读得比较重,我知道了为什么题目中有窟了。师:所以朗读要投入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师:我们读书就是要这样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投入感情。【评:“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这是在让学生找跟课题名字由来后问的。学生顿时无语,想想学生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反应嘛!因为找到课文的内容不就已经回答了问题了么,再让学生说什么出来呢!其实就是想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不用回答也可以做到的。幸好这里里的一问,让学生恍然大悟,并能有重点地朗读句子。问题的一转,学生的灵感就被触动,能通过自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学生并不是不懂,而是因为问题的表述不清楚或者有时学生对问题的不理解,从而在课上看到学生不发言,就误认为是学生的胆怯。同样的问题,应该要简洁明了地表达,这会让学生也能清楚明白。紧接着当然老师的适时引导,会让学生的思维扩张,表达出得内容丰富多彩。这才真正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收获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