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生态系统的现实审视与优化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015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生态系统的现实审视与优化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生态系统的现实审视与优化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生态系统的现实审视与优化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2 期新疆职业教育研究创新与高质量发展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现代学徒制既是我国基于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而实施的一种主动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转向1。教育部于2015年、2017年、2018年分三批选拔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562所,作为我国培养高新技术时代专家型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2,高职院校更是占据试点单位总量的73%。正因为如此,学者们从不同层面对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建设、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实施的成效、困境、师徒关系、国内外学徒制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众多学者研究的

2、基础上,以作为教育学与生态学交叉结合的产物教育生态学为视角,将现代学徒制运行中各要素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追寻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效应325。通过分析系统中生态主体间关系、生态环境与生态链间的彼此互动及能量转换,审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生态系统运行的现实困境,进而探寻保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策略,以期为更大范围推行现代学徒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生态系统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已推行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409所,研究选取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平台公布的一、二批的项目任务书、年度检查报告、验收总结报告、案例校的报道资料及政策文件等,对其进行数量化或文本内容分析

3、,力求翔实、准确地把握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生态系统的现实运行。(一)基本建立了生态主体间协同育人的机制政府以行政教育资源提供者的身份为生态主体间的协同育人保驾护航,它虽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但通过出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等若干政策性文件引导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展。另外,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以专家查资料、看现场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审查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进展情况,形成验收或年检结论及报告4,来履行自身规划管理与监督评价等职责。高职院校是生态系统的中枢,现代学徒制运行的主场域,为校、企多途径办学提供各种条件。一是,

4、参与试点的高职院校形成了“区域分布广、院校层级高”的格局。区域分布广,前两批试点的253所高职院校分布于全国23个省、4个自治区和4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生态系统的现实审视与优化策略唐翌,马宁,周琪,宁永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摘要:自2014年教育部在全国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以来,参与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409所高职院校多数通过验收。以教育生态学为视角分析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平台的数据资料,发现政府、院校及企业作为生态运行的利益相关主体,基本建立起了协同育人机制,营造了良好的运行环境,但依然存在因生态主体行为的不确定性导致整体推进学徒制缓慢、学徒育训的规

5、范及制度保障需进一步架构、产教作为不同的跨界组织系统运行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应着力搭建汇聚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全面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形成规范的学徒育训标准、升级跨界发展支持系统破除运行障碍,以便进一步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育生态学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689(2023)02-0001-07收稿日期:2022-12-10作者简介:唐翌(1996-),女,江苏徐州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马宁(1995-),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方向:农村职业教育。周琪(1988-),女,河北秦皇岛人,

6、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职业教育。通讯作者:宁永红(1970-),女,河北迁安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管理。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共同富裕的河北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20202197)。1创新与高质量发展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3 年第 2 期个直辖市(见图1);院校层级高,253所高职院校均隶属于国家示范、骨干、优质高职院校中的某一类或某几类328。二是,校企共育机制初步确立。形成以学校为主

7、导、企业主导、政府主导、职教集团等多种合作途径,采用渐进式、分段式、日释制(按日交替)、期释制(按周、月等交替)等多种工学交替模式,约有92%的高职院校采取前两种模式,而工学交替频繁的日释制或期释制仅占8%527;在教学资源开发上多体现校企联合方式,但也有31所高职院校采取了学校主导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独立开发、学校牵头企行制定的其他教学资源开发方式332。三是,招生招工模式趋于多元。包含先招生后招工、先招工后招生、招生招工同步以及多种模式依次推进四种,183所高职院校采用了第一种招生招工模式,而最接近招生招工一体化政策要求的“招生招工同步”模式只有 8%的高职院校采用333。四是,教师与企业师

8、傅互派制度正在形成。在选派教师或师傅时以工作经验、学历程度、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职称等为选拔标准,提供科研、进修培训和出国考察学习等提升机会,制定了教师或师傅考核管理及激励制度,如大多数高职院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办法,38所高职院校明确了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具体薪酬补贴金额337。五是,教学管理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增强适切性。逐步实施学分制与弹性学制,以校企共同评价为主的学徒考核评价制度正在形成,并有104所院校选择引进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评价531,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制定学徒津贴标准及学徒人身安全规划书,学生实习期间可享有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实习津贴与劳动报酬530,形成学徒

9、权益保障制度。18141312 12 1211 1110 10 10 10 108 8 87 76 6 6 6 6 6 65 54 4202468101214161820广东省山东省辽宁省陕西省湖北省河北省浙江省天津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四川省安微省江苏省黑龙江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河南省北京市海南省云南省贵州省海南省上海市山西省福建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吉林省青海省图1试点高职院校区域分布图受现代学徒制跨界性特点的影响,企业以多种角色定位提供教育资源。企业作为投资者,与高职院校共建成本分担机制,缓解高职院校的经济压力;作为服务者,提供人员、技术、设备等资源,助力高职院校的人才

10、培养;作为合作者,与高职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师资交流与培训等,深化与高职院校的联系;作为消费者,为现代学徒制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提高现代学徒制的社会影响力。作为非政府主体和经济领域的代表,行业协会更多扮演着协调者角色,其主要职责在于维护行业领域内企业主体的利益,并且代表全体企业与其他主体进行沟通交流6。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建立校、企、行对话机制,成立了59个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行业参与指导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学生是“政校企行”协同育人的对象。在政、校、企、行的联合影响下,学生对行业企业、岗位的认知更加清晰,思考和提问能力得到提升,岗位操作能力明显强于普高班;对自我的认知更加全面,对就

11、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表现出更多的自觉性和自主性7。有的学生甚至还入围世界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各项大赛,是大国工匠的后备军。(二)基本营造了利于现代学徒制运行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现代学徒制运行的有力保障,也是促进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法律、政策和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直接或间接指导、规范或约束着生态主体行为,是现代学徒制运行的基础。政策生态环境是现代学徒制运行的原动力,政策的供给为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发展的“小环境”,使其与大环境的交互具备了条件。自20

12、14年以来,我国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伊始,以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为推动,以2019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为深化,营造了现代学徒制由点到面全面推动进入新阶段的政策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是融入在职业院校物质的、精神的、制度层面的综合体现,企业的文化标识、形象以校园中的走廊、建筑物、实训场所等为载体得以浸润,对生态主体认知、情感、价值观产生无形的熏陶,影响着现代学徒制的运行理念与范式。依托工匠精神,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主题班会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现代学徒制发展,塑造了基本的文化生态环境。22023 年第 2 期新疆职业教育研究创新与高质量发展In

13、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三)生态链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生态链是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中介体,内含三个既有机统一又良性互动的子系统输入系统、转换系统和输出系统。首先,输入系统为转换系统提供能量、物质和信息资源支持,主要体现在教育经费上以政府为主体且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师资上以学校教师为主且大量引进企业师傅、生源上以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为主、实训场地与设备上满足教学需求、信息上紧跟政策发展变化。其次,转换系统为输出系统运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主要体现在专业与产业的互动,253所高职院校共开设464个试点专业(见图2),覆盖除去公安与

14、司法大类以外的18个专业大类329,专业不断调整、更新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匹配,如广西省,其试点专业多为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土木建筑大类,恰与广西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建材工业等十四大千亿元产业相适应;学校与企业互动频繁,联合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等。再次,输入系统与转换系统联合发力,助推输出系统,学生的职业素养得以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得以增加。最后,输出系统反过来助力输入系统和转换系统完善,人才发展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反哺教育。202012291102151217305620553726264020406080100120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

15、生物与化工轻工纺织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图2试点高职院校专业分布图二、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生态系统运行障碍生态系统中任一要素的缺乏都可能打破系统的动态平衡,造成系统运行障碍。虽然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在多年实践中基本生态系统已形成,但主体要素、生态链、系统间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生态主体行为的不确定性导致整体推进学徒制缓慢作为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最大制度供给者和最高决策者,追求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政府根本利益所在,然而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受自身理性有限与内外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政府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偶有偏离其推进现代学徒制发

16、展的总体目标。政府在为现代学徒制保驾护航时,难免会受到“行政权力集中化”的影响,选择以行政手段和方式干预解决教育问题,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被迫”退居次要地位,使其自主发展和参与制度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不同区域内处于弱势地位的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受到一定限制。经济发达区域的弱势院校缺乏竞争力,易出现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损耗或浪费;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弱势院校易成为“现代学徒制盲区”,教育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对于试点院校而言,在进行本土化探索阶段,只能在实践中自我摸索,可能会面临经费来源的不确定性。实施现代学徒制不论是学生校内实训还是企业顶岗实习,要想熟练掌握职业技能都需要较高的经费投入,但企业更多

17、考虑的是自身经济利益,作为育人主体经费投入有限,试点期间政府进行了先期投入,但持续投入专项经费略显后劲不足,高职院校试点工作就会受阻。另外,253所试点院校虽先天具备卓越的办学基础与办学实力,却只是全国1489所高职院校中的很小一部分,尽管能为其他院校探索现代学徒制经验,但所得经验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企业生存状态等紧密相关,是否具备可迁移性、是否适用办学基础薄弱的高职院校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企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仅能在有限范围内参与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能够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和人才获取时间损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但在经济利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多要素参与现代学徒制是企业所无法做到的。因现代学

18、徒制呈现出企业参与类型虽多但以民营为主、参与规模虽以大型企业为主但与德国大型企业参与率相比有较大差距的被动局面8。企业注重短期经济利益,但参与现代学徒制意味着企业要先付出高额的育人成本,既有培训费用、场所设备等显性成本投入,又有管理压力、生产受阻、安全隐患等隐性成本投入。企业收益回报不高,除直接经济利益外,学徒所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水平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契合度以及学徒的留用率也是企业收益回报的体现。2015年,我国用人单位认为,现代学徒制培养出的学徒与其所需人才标准的契合度仅有60%左右,相比德国双元制 80%的契合度还有待提高9。成本高、收益少,无论在法律、法规还是社会道德层面都未明确规定和要

19、求企业要承担教育育人的角色10,是否参3创新与高质量发展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3 年第 2 期与现代学徒制全凭企业意愿。在此局面下,校企合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招生招工一体化更是无法贯彻落实,只能暂以“先招生后招工”为主。行业协会的有限协调行为也是企业参与行为不确定的诱因之一。我国行业协会一部分是由政府机构改革之前各部委的教育司(处)与人事司(处)转制而来,是政府行政职能让渡的结果,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和较强的政治依附性;另一部分则是随着行业发展,为规范企业竞争而由企业自发组成的,但这类行业协会面临着规模小、人员经费不

20、足、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与此同时,行业协会功能地位的政策导向信号不明,有关权责利问题,不仅没有以文件、意见或者决定的形式进行界定,甚至缺少法律层面的约束。选择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主体应有存在感丧失。受学徒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特定指向的影响,学生可能选择追求学历晋升而忽视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具有求新求变、不愿被束缚的心理特点,可能不愿过早锁定就业选择;学生可能选择关注薪酬福利而忽略工作岗位与社会贡献、个人兴趣等方面的契合度,未遵循正确的就业观。在不确定性的预期下,学生作为知识容器和训练工具而存在。(二)现代学徒育训环境尚需进一步架构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的有机结合是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关键,理论上法律、政策

21、、文化环境为现代学徒制运行赋能,以强化政校企行学力量推动“育训同行”,但在一定程度上法律、政策、文化在实践层面会被弱化,阻碍“育训同行”。学徒育训专项法律规定较弱。德国现代学徒制之所以被当作世界范本,受益于政府建立的完整周密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其中以联邦职业教育法为基石,明确“双元制学徒体系”的法律地位,并从“企业”一元着手规定职业教育各实施环节的管理依据11。与之相比,我国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主体,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配套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但对实施学徒制的育训专项法律条款缺失或界定不明确。首先,高职院校是否参与现代学徒制全凭自主意愿而非法律硬性要求。其次,企行参与表述多采

22、用“应当”“鼓励”等指导性语言。最后,学徒的法律身份、与企业间的劳动关系、学徒的安全如何保障等问题未作出明确规定,学徒面临无法可依、仅有培养协议为倚仗的尴尬局面。“学徒育训专项法律规定较弱”的现状,既弱化了政校企行学的参与力量,又阻碍了政校企行的协同合作。不同于法律的强制性与稳定性,政策呈现号召性与指导性特点,并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更迭。但利于学徒育训的政策相对滞后,使现代学徒制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得不到政策支持。一是政策规定笼统,多为原则性描述,缺乏操作性,如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仅提出“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但未提及建立何种监控体系、

23、如何建立监控体系12。二是刚性约束少,以倡导性和建议性内容居多,硬性要求较少,在校企履责程序和承担责任后果方面设计不够。三是柔性激励不足,经费支持欠缺,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激励扶持不够,弱化企业参与;招生范围局限,影响学生准入。文化是一种通过神圣符号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与世界观,印刻于人们内心深处13。不同于法律、政策的清晰可见,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但能产生有形的力量,以此让学徒育训文化扎进现实土壤,使“育训同行”浸润学生成长。但我国现代学徒制起步较晚,学徒育训文化相对孱弱,“育训同行”“形在而神不在”。其一,学徒育训文化难以摆脱陈旧观念,依然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其二,学徒育训文化功

24、利化倾向明显,即在忽视现代学徒制本体价值意义的状态下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实现,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侧重人才培养数量而忽视其实际质量,企业盲目追求利润而忽视社会责任落实,学生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素养提升。(三)跨界融入中供需系统运行动力不足“跨越职业与教育的视域、跨越学校和企业的境域、跨越工作与学习的界域”14,是现代学徒制作为典型跨界教育的逻辑起点。但受“政、企、校、行”固守本职、分裂合作的影响,现代学徒制面临教育资源供给与人才培养需求的矛盾、人才的发展诉求与人才培养的鸿沟、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差距等问题。人才培养离不开充裕的教育资源作保障,然而“政校企行学”跨界融合不深,提

25、供充足的共享教育资源有限,人才培养效果不佳。教育经费来源少,依赖政府主体,企业与社会资金流入不多;流向单一,向少数重点高职院校倾向;保障不足,经费专项立法与经费责任主体界定不清。师资数量少、质42023 年第 2 期新疆职业教育研究创新与高质量发展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量低,受高职院校人事编制、用人体制所限,高职院校难以吸收具有实践经验和丰富资历的企业技术骨干作为企业师傅,同时也降低了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学习或开展技术研发的可能性。生源遭遇数量与质量危机,生源结构较为单一,尽管实施百万高职扩招计划,但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生源引入有

26、限;生源层次相对较低,高职院校在与本科院校竞争优质生源时差距明显。实训场地与设备难以满足技能教学需求,“多人共用”一台设备的情景屡见不鲜,使用的设备有的甚至为过时、淘汰设备,与企业实际生产中的设备相差甚远。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滞后,客观上阻碍了高职院校对市场人才需求信息的捕捉,难以及时了解产业最新走向、获取技术技能最新标准。人才培养的窘境,既是“政校企行”跨界融合不深的结果,也是技术技能人才发展诉求无法满足的原因。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和相对稳定性,盲目增设热门专业;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粗放型,学校重人才需求量大或人才水平要求低的专业而轻人才需求量小或人才水平要求高的专业;专业相对固化,学校未能及

27、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进行调整和改造,新兴产业专业设置不够。课程设置主导性不明,学校强势主导,企业冷眼旁观,与现代学徒制“企业主导”的本质要求相背离;融通性不强,学校课程未能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制约学生的理论迁移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实践性不强,学校课程多从理论出发,较少结合实践,缺乏范例性;时效性有限,学校课程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缺乏超前性;职业性不强,学校课程既不能达到以技术技能为特色的能力培养目标,又忽略了学徒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需的综合素质的培养15。教学理念重技术技能教育,轻成人之学教育;教学目标坚持学校本位,未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理论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难以“学以致用”;教

28、学方法沿袭普通教育,未凸显职教特色;教材开发落后,“对口”教材不多。受制于教育资源不足和人才培养不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脱节错位,即技术技能人才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行业发展需求匹配错位,技术技能人才缺口未能得到弥补,就业市场陷入“供不应求”的困局。为此,现代学徒制必须走出学校教育的篱藩,调适政府介入,增强企行力量,以“政校企行学”的深度融合为依托,增加运行动力。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生态系统的优化策略(一)搭建生态主体间协作平台,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合理调配行政教育资源。推动政府职能转向,由注重行政管控向强调统筹规划、宏观指导转变,既防止管理缺位,也避免权力越

29、位。建立“中央省地方”三级管理机构,国家级管理机构负责总体领导和统筹规划;省级管理机构制定省内管理规章制度和具体政策,起上传下达之用;地方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监督和管理“校企行”工作16。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的前提下,从专业自主设置、招生考试方式多样、学历层次丰富、学籍注册灵活等四个方面着手,落实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17,在综合考量企行利益与实际能力的基础上,为主动承担主体育人责任企业提供诸多实惠。高职院校内外协同发展,提升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对外,发挥试点院校引领作用,以会议研讨、新闻媒体报道、院校互访等形式向非试点院校分享现代学徒制经验;加强院校交流合作,特别是优势院校与弱势院校,鼓

30、励通过“共建”和“结对子”形式促进双方协同进化。对内,高职院校应主动了解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状态与趋势,积极寻求合作,结合产业行业企业需求与自身办学特色,科学进行人才培养规划设计;应摆脱“空想之窠臼”,深刻理解现代学徒制的本质,明晰作为类型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与传统学徒制、企业学徒制的区别,加强自身内涵建设。行业协会协调下构建企业间培育学徒共享制度。将企业教育资源引入现代学徒制,需要企行的共同努力。以德国商会为鉴,我国行业协会应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后释放出的一些社会服务职能,真正肩负起协调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利益博弈和矛盾冲突的社会责任,切实助推企业教育资源引入。对企业而言,

31、既要从认知上树立全局观、人才观,摒弃功利、短视思维,正确认识现代学徒制,又要从行动上实现企业内部联合,防范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与人才“偷猎”,构建学徒共享制度,主动提供企业教育资源。学生主体的身份认同与契约精神唤醒。学生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长期以来对学徒身份的顾忌,着眼职业长远发展。加强契约精神教育,将5创新与高质量发展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3 年第 2 期“契约精神”纳入人才培养之中;积极形塑契约型人际场域,营造诚实守信的契约环境;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徒信守承诺的行为能力18。“政校企行学”的利益实现共赢仅是

32、合作的基础,只有当利益张力结构重新达到动态平衡,才是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关键所在19。因而要搭建主体协作平台以汇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主体协商制度以均衡主体利益关系,即政府在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校企行学”利益;高职院校在谋求发展突破的同时,切实考虑企行所需;企行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学生既为自己而读书,又为社会经济发展而奋斗。(二)重构育训环境涵养体系,推动三方环境发展重构环境涵养体系,就是要依照内化育训意识、外化育训行为、强化育训精神的逻辑路向,将育训环境涵养融入法律建设、政策设计与文化浸润的建构之中。加强学徒育训专项法律建设,内化育训意识。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

33、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依据,适时出台学徒育训专项法律,增设“校企合作促进法”“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例”“现代学徒制培训条例”“学徒培训与权益保障”等相关法律条款,让学徒育训由制度推进上升到立法引领。权责明晰,强化法律严肃性。厘清各级政府、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学生等育训主体的权责范围,加强引导和约束动机与行为,使各方明确自己应负的责任、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可支配的资源和可获得的利益。操作细化,强调法律的可操作性。不论是教育经费投入、行业企业资格鉴定与奖惩补助、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与人事待遇、学徒身份认定与权益保障等宏观层面的育训实施,还是专业、课程、教学等微观层面的育训实施,都应在法律层面予以细化。注重

34、育训政策设计,外化育训行为。常态长效,加强政策支持与激励引导,采取税收减免、金融优惠、财政补贴、基金奖励、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激发“校企行学”的参与热情。精准施策,提高政策配套性与精准度,注重及时调查政策实施效果,采取政策灵活调整机制,防止政策“过时”。严格程序,强化政策执行与监督评估,建立严格的政策监督评估机制,对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定时、不定期、不拘形式地进行评估反馈20,通过不断地约束、规范使学生在育训中得以磨练。增强育训文化浸润,强化育训精神。加强舆论宣传,形成育训文化认同,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加强对学徒育训的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何为学徒育训。开展活动引领,彰显文化特色,举办宣传周,

35、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学徒育训文化的魅力。实施功利消解,凸显育人价值及社会效益,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社会责任意识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传统,让高职院校认识到育人是自身天职,让企业认识到利润不是唯一追求,让学生认识到学徒的育训前景广阔。(三)升级跨界发展支持系统,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以政校企行学跨界融入为基点,建立资源、培养、就业支持系统,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环节,确保现代学徒制顺利运行。推动跨界合作,强化资源支持。强化教育经费支持,多渠道筹措经费,统筹政、校、企、行等多方经费;优化经费配置,依据学徒培养质量弹性设置经费拨款,向质量高、就业好的院校倾斜

36、;出台专项立法,对经费责任主体的投入额度、比例、缺位时的惩罚有明确的指标约束。强化师资支持,扩大以工作经验、学历程度、职业资格证书及证书等级、职称及职称等级为主的师资选拔标准的适用范围,严格师资门槛;明确师资培训内容、形式、周期、考核、待遇等有关内容,确保师资培训常态化;以增加补贴、优先晋升等形式,鼓励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合理双向流动。强化生源支持,推行“注册招生”制度,使企业员工、需要转岗就业人员、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社会人士进入高职的渠道畅通;在高考中增设技术科目,赋予高职院校选拔优质生源的可能。强化实训场地与设备支持,根据学校教学任务与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统一筹划;积极吸引资

37、金,加大投入建设。强化信息支持,建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为政府统筹规划、高职院校实施、企业参与、行业协会协调、学生主动提供大数据服务。深化校企融合,凝结培养支持。人才培养工作有效的前提在于高职院校正确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只有校企关系和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才能紧跟企业行业发展,才能科学进行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而校企关系的和谐,既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也需政府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的62023 年第 2 期新疆职业教育研究创新与高质量发展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引导支持,还需人才、产品和科技成果等“中间地带”与“第三方机构”的积极

38、作用。跨越人才瓶颈,弥合就业支持。打破地域局限,增强校、企、行间的跨区域沟通,拓展技术技能人才就业通道;建立现代学徒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联系,提升企业行业对学生素质的认可度,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就业优势能力认证。参考文献:1 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30-38+117.2 徐国庆.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策略:基于现代性的分析 J.江苏高教,2017(1):79-84.3 刘晶晶.我国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完善路径研究 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9.4 彭明成.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理论意蕴、实践路径与未来

39、走向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1):10-14.5 张维辉.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完善路径研究 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20.6 陈诗慧,张连绪.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现代学徒制的主体诉求、问题透视与实践突破 J.职业技术教育,2017(22):20-25.7 章鸿雁,赵鹏飞,余涛,黄小春.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教育评价实证研究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例 J.职业技术教育,2021(29):65-70.8 罗士喜,孙文琦,苏光.高等职业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对策 J.现代教育管理,2017(5):93-97.9 赵永胜.破解现代学徒制开展困境的新思考 J.成人教

40、育,2019(4):60-66.10 郑丹.浅析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对策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60-62.11 李梦玲.中西现代学徒制比较研究基于政府职责视角 J.职业技术教育,2015(7):29-34.12 刘颖.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政策研究 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1.13 克利福德 格尔兹.文化的解释 M.纳日碧力戈,郭于华,李彬,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2.14 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15 赵永胜.我国现代学徒制课程及课程体系的构建 J.教育探索,2019(1):43-48.16 郭雪松,

41、李胜祺.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建构与当代启示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0-36.17 杨青.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须把握的向度 J.江苏高教,2020(5):109-113.18 孙翠香,毕德强.困囿与突破: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困境与解决策略基于17家现代学徒制企业试点的分析 J.职教论坛,2019(3):31-39.19 陈海峰.现代学徒制多元主体利益平衡分析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74-76.20 代锋,罗美霞.现代学徒制实施中“虚”过于“实”的原因及对策 J.职业技术教育,2019(27):32-36.(责任编辑:耿凤娟)The Actuality

42、and Optimizing Strategy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Ecosystem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NG Yi,MA Ning,ZHOU Qi,NING Yong-hong(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Qinhuangdao 066004,China)Abstract:Sinc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unched the apprenticesh

43、ip pilot program nationwide in 2014,most ofthe 409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three batche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pilot programs havepassed the acceptance test.The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cology,analyses the data of the management platform of modern app

44、renticeship pilot work,finding that governments,colleges and enterprises,as stakeholders in ecological operation,have basically established a resource balance mechanism for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created a good operating environment,but there are still uncertainties in the behavior of ecologica

45、l subjects,resulting inthe slow promotion of the overall apprenticeship system,the poorly-framed regulation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of apprenticeship training,and the insufficient operation power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s different cross-border organizational system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46、 to focus on building a platform to gather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fully implement the newly revised Vocational Education Law,form standardized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standards,andupgrade the cross-border development support system to remove operational obstacles,so as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educational ecology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