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第一学段所谓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包括两个年级四册教材。四册教材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崔峦老师曾为我们概括总结了五点:1、学会汉语拼音(会读、会拼、会抄写);2、识字、写字;3、正确地朗读;4、在不同场合与人主动地交流;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册教材的编写框架,除一(上)教材外,其余三册都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个专题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其中,四(下)教材还增设了“宽带网”栏目,同时,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一年级两册课文采用全文注音形式,从二(上)开始
2、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为了便于中低衔接,在二(下)教材里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此外,从一(下)开始教材还分别安排了56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其知识结构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等五部分。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每个园地后安排一次“口语交际”。第二学段第二学段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三、四两个年级,共四册教材。总结本段教材特点包括:突出重点加强统合整体推进动态生成这四册教材仍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册分别共设8个专题。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单元课例
3、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而且略读课文的比重随年级升高逐步加大。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四年级还安排有“阅读链接”。语文园地作了进一步改进。一是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作比较详细的提示,以体现对这两项训练的重视。二是扩充了内容,增加了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与展示台交叉安排。从本学段起,每册各有两组,结合专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此外,每册还各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三年级教材词语表单列附后,四年级教材每单元增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之中的词语要求会写,“读读记记”要求会读记住。第三学段人教版第三学段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框架,与第二学段一脉相承。因为我
4、们的实验教材目前只进行到五(上),我们暂且就以这本教材为摹本来稍作交流。从五上教材来看,第三学段课文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
5、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课文编排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一、各学段教材编排的突出特点第一学段:1、顺坡上学,做好幼小衔接一二年级学生说起来处在同一个年龄段,但真正落实教学
6、,应该说,一上和二下有着很大差距,我们的老师都会有切身感受。当然,我们的低段教材也很好的做到了幼小衔接。比如,新书起始的入学教育,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和“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落实教学时,可根据学校不同的实际情况,把观察画面与参观校园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初步明确学校常规,如:课堂上怎么坐、怎么举手发言、怎么读书,都要指导学生模仿图画练一练。尤其要让学生明确写字的正确姿势:“身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我建议每到写字,我们可以设计“提示语”。安排一名学生提醒大家,喊一声:“三个一,要做到。”学生回答:“一尺、一拳、一寸。”边说边摆好写字姿势。每次有学生
7、看书姿势不正确的时候,老师也应温馨地提醒和指导:身体坐正,书本端好。就像我们小学生站队时,体育委员喊,立正,小朋友喊:1,2。一样。我曾经给小学生讲“唐驼”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姓唐的人,酷爱书法,终于成了一位书法家,但是因为不注意写字姿势,成了驼背,后来,大家连他的真名都不记得了,叫他“唐驼”。还有,我们也可以巧用评价机智。比如:老师可以准备喜洋洋的小印章,谁的写字姿势好,喜洋洋就会找到他,在本上盖一个小印章。应该说,习惯的初步养成是一场歼灭战,一定要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狠抓下来。做到先入为主。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习惯的养成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教师的不断检查,经常提醒,有机结合,长抓不懈。
8、提醒大家习惯形成于践行,而非形成于说教。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每周确定单个项目进行专项评比,以提高习惯养成的实效性,如,这月我们重点抓握笔姿势;下月重点抓读书姿势;第三月重点抓课前准备情况;为什么要一月一个专题呢,因为我听某些人说,一个习惯的养成时间,大约需要21天。我们一个月的专项训练,应该够了。2、强调综合,注重趣味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学拼音阶段就出现了短语、句子和
9、儿歌,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的沟通与融合。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第二学段:1、密切生活,加强开放语文是母语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
10、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四上八单元呼风唤雨的世纪中讲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课后安排了选做题:“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我觉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青人,对于这几十年、十几年乃至近几年来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都是有所感受的。让孩子向成年人作些了解,听听他们举出的前后对比的例子,对课文的理解就加深了。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再如“语文园地四”中,学生交流发现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联系到自己的妈妈在向别人讲到自己时也常常是这样的语气。经过这一启发,估计许多孩子都能有类似的体会,对
11、这种语言现象也就加深了理解。诸如这样的例子教材还有很多。叶老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一个学期,150多节语文课,40篇课文(加选读),不多,如果我们就禁锢在这40篇课文,那将是非常失败,非常可怜的一件事情。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课内学方法,课外多运用,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好书,是体现教材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增加了“阅读链接”,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面,链接了周恩来东渡日本前所写的著名诗篇;这不仅适当扩展了课文的学习,还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有条件,他们还可能会把这些相关的材料找来阅读。还有,教材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
12、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结合习作,进行作文修改。安排了多项综合性学习,以利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2、专题贯通,藕断丝连我们都知道,每册每组教材都是围绕专题合理有序地组织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都彼此关联,紧密结合。才达到语文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培养整体推进,三维目标协调发展。课例以专题选编:语文园地依专题设计:这是一般老师很容易发现的;但板块之间的专题统合和板块之内的专题贯通却容易被大家忽略。我想以第三册教材第一单元为例,说明教材板块之间的专题统合和板块之内的专题贯通。教材板块之间的专题统合表现在前面有布置;中间有
13、铺垫;后面有拓展。第一单元围绕“多彩的生活”,导语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出感受生活的任务,为课例、语文园地学习做好准备;在学完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精读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供记录的示范,供学生参考,为后续语文园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做好铺垫;到了第一单元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中,让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整个板块以专题就有机地相互沟通,整合串连在了一起。我们中年级段教材的语文园地大多包括“口语交际”
14、“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等栏目,各个栏目表面看各自相对独立,但仔细琢磨你会发现他们大多藕断丝连,是围绕专题或明或暗地相互关联贯通的。第三学段1、加强导学,自主探究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段教材,更希望能够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一组课文由导语、精读课文,其后有思考与练习、略读课文,其前有连接语、回顾与拓展,构成一个导学系统。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
15、主、合作、探究的题目;“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是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一种形式。“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在六下第五组的“交流平台”除了安排了一个与本组主题有关的话题以外,还设置了一个整体回顾六年以来学习收获的内容,让学生小结、交流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获得的语
16、文能力,等等。2、多元过渡,衔接中学六年级下册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在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能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
17、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些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
18、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还有,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三、各学段教材的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
19、应该说小学语文每册教材的知识结构是相同的,概括地说都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内容。只是学段不同,知识点的要求与落实不尽相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点的掌握要求是: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至于哪个学段落实到什么程度才算到位而不越位,我们的课程标准都有具体要求,不再赘述。接下来,我想根据学段要求,选择我认为该段需着重落实的重点难点与大家做以沟通。C1、 C汉语拼音教学-帮助学说普通话“汉语拼音”是一二年级教材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一上教材。需要一提的是,请大家关注我们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要求的变化。其陈述内容总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0、。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明确指出,“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新课程将汉语拼音教学定位于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不再提帮助阅读。也就是说,我们新教材对汉语拼音要求降低了,所以新教材也没有直呼音节的内容,也没有要求学生掌握音节的分解与组成。这样编排,符合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使教材不再那么复杂,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发音知识,以至于花费了很多时间而收效甚微,事倍功半;这样安排,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汉语拼音”部分一般安排6
21、周左右的教学时间。“汉语拼音”部分学完之后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一个检测,主要内容可包括拼读音节、认读字词和朗读背诵三部分。尽可能不要硬性拔高要求。2、识字-最好的老师是兴趣识字、写字应该是第一学段的又一个教学重点,课程总目标要求,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而在第一学段就要认识1600-1800个,从数量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第一学段的识字量达到了一半还要多一点。识字的安排,教材采取了根据汉字特点归类识字和随课文分散识字等多种方法,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准确把握识字要求。在字形的指导上要从整体出发,不要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可以考虑字形的结构特点,但切忌细致到指
22、导每一个笔画,以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后续教学中,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认记字形。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识字能力是不断发展提高的,鼓励他们自主识字,要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从而达到识字目的。汉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我们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习巩固,防止回生。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如,让学生随身带好识字卡,发现门牌、标语记下来,来到学校与小朋友玩抽卡认
23、字游戏。既提高了识字能力又培养了识字兴趣。此外,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识字,教材分别在一(下)和二(上)要求学生学会“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2种查字典的方法。在写字教学中,尤其是初学阶段,我们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随着教学的深入,指导可以相应减少,但那些容易写错的字,不容易写好的字,教师的提示还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的原则,我们不宜把写字任务集中在一节课上完成,最好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写写字。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例如,我在教低年级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进门小听写,即上课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听写。作用很多,屡试不爽。数量上不要多,3个词或5个词,一是能起到立即
24、安静下来,容易维持纪律;二是检查巩固了生字书写;三是提高了认字写字的兴趣,因为3词,太容易全队,得100分了,原来得100分这么容易,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信。接下来,我再以(人教版小语第四册)数星星的孩子课文片段为具体案例,说说低年级识字教学兴趣及识字能力的培养。我们识字教学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出示拼音的生字词-去掉拼音留生词读-去掉熟字留生字读生说记字方法师总结识字方法。这样的四步识字法虽然能够完成识字教学的目标,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的。如,没有关注学生的学情,将全班学生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开始学习活动。使得那些学优生和学困生一起被禁在这一模式中。新课开始,师交流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9课数星星的孩
25、子,课前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认为自己能把生字全读准的小朋友,请举手!(出示生字词撒在碧玉盘仰起头傻孩子距离一组 清楚张衡汉朝)师:这些生字词没有拼音,你先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能全读出来!万一哪个字你忘记了,就要赶快打开书看一看,或者问问同桌!(学生兴致勃勃的自己读生词,偶尔有几个学生会打开书看一看,记一记,也有几个在问周围的人。)师:(等同学们全都至少读完一遍后,组织学生停下来)刚才,不看书能全读出来的请举手。(大部分学生举了手)太棒了,我为你们骄傲!(这些受到表扬的孩子更开心了)看过书之后,能把这些生词全读出来的举手。(一部分学生举起手)你们也很好,如果课前预习时,再多用一点儿功夫,就跟他
26、们一样优秀了。加油!(孩子们纷纷点头)到现在,还没有把这些字全认识了的同学,你们也别着急,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会更努力的预习的。一会儿,我们一起学习生词的时候,你们也一定会更用心学的。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要认真听,和自己对照一下,哪个字读错了,赶快改过来。(指一名学生读生词)师:有谁发现自己读错了,自己改正的?(几名学生举手)师:你们能认真地听同学读,还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你们很会学习!现在,让我们来个同桌比赛吧,看谁能一字不错的全读出来。(学生同桌间互查)师:这些生字词,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了,现在我们来玩个抢答游戏。(学生们立刻兴奋起来)师:那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众生齐说张衡
27、,教师同时指生词“张衡”)师:张衡是哪朝人?(大家齐说“汉朝”,教师同时指生词“汉朝”。)师:(教师仰起头问)这个动作是(学生们抢着说“仰起头”有的学生也做了“仰起头”的动作。)师:(指生词 “仰起头” )请三位同学读(这三名学生是学困生)师:(指生词“傻孩子” 学生们纷纷抢读。)在这篇课文中是谁称谁为傻孩子?生:奶奶称张衡为傻孩子。师:哟,看来奶奶不太喜欢张衡呀?生:不是,奶奶很爱张衡,只是觉得张衡想把星星数清,这事做得有点傻,所以奶奶称他傻孩子,其实奶奶是爱他才这么说的。师:哦,原来是这样,一起读一遍吧!生:(齐读,但语气平平) “傻孩子”师:没听出“爱”来,再读。(这次,学生们读得充满爱
28、意)这样的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发展学生自省的意识和习惯。3、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书低年段重朗读,学语感;中年段重感悟,学积累;高年段重理解,学运用。重是侧重,不是忽略。(1)低年段重朗读,学语感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初入学的儿童一般只有运用口头言语的经验,还没有掌握书面言语。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只能是朗读,随着朗读能力的发展,儿童的文字感知和内容理解之间的距离日益缩短。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受年龄的限制,理解力不强,而掌握的词汇又有限,对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要用较为规范的语言清楚流畅的叙述、表达是很困难的。课堂上,我们常常听
29、到他们的表述,要么重复罗嗦,要么条理不清,前言不搭后语,更有时候还看到他们在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况下,怀着着急而又紧张的心情,只好借助于手势或其他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通过朗读,就可以让学生在读中学习、揣摩作者组合语言的方式,表达的方式。因为朗读是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对学生书面言语的掌握起着孕育的作用。而孕育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语言组合,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建构口头表达方式的模型,有了这个建构的模型作拐杖,学生就由模仿表达过渡到自主表达逐渐达到了创造性表达的境界。我们的新教材也完全落实了这个要求,让我们先从一个课后作业题上,来稍作感受。对“朗读课文”这个
30、作业题,据不完全统计,旧教材14册共安排87道“朗读课文”的作业,其中安排在课后作业第一题的有30道,大约占34.5%,其余的安排在课后作业的第三题或第四题(在课后练习的最末一题)。而新教材的14册大约安排了121道“朗读课文”作业,除一题放在课后作业的第二题外,其余的120个“朗读课文”的作业题全放在课后练习的第一题,约占99%。从“朗读课文”这个题目的总量来看,新教材比旧教材多了34道。由此可看出,新教材非常重视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的确,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厚博大,我们的母语更具丰富的内涵。由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一篇篇美丽的童话、传说,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儿歌,蕴涵着
31、丰富的知识与哲理。而母语起着负载、传承文化的作用;母语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可对于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们来说,要去理解这其中所蕴涵的哲理,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理解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再加之口头表达能力不强,不能把自己想说的意思用语言文字很好的表达。因此,新教材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朗读这条重要途径,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感悟、领会、思考、感知、感受。如新教材第一册15课,课文是这样写的: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32、通过朗读,学生把两类不同的事物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联系起来,通过看课文插图,在朗读中明白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是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它们的画儿不同,说明它们脚趾形状不同。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就是可爱的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感悟虽然是肤浅的、表面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这种理解就会有浅入深、由表及里,因为“语文教学起自朗读,归于朗读。”正如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
33、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重视朗读,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感悟语言,增强语感。刚才说的是低年级的朗读教学及语感训练。接下来,我想截取课程标准中在不同学段对阅读的不同要求,进行对比。关于词句理解的要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关于默读1、一、二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2、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五、六年级:默读有一
34、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阅读感悟1、三、四年级: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五、六年级: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2)中年段重感悟,学积累根据课程标准不同学段对阅读教学中某些问题的要求,我选取了四(下)教材中永生的眼睛片段,稍作说明: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带学生走进文本,是从文中的人物聊起的。师: 课文中的人物挺多的,外婆、外公、琳达、温迪, 同学们,关于这几个人,谁最让你感动?我试过的,学生大多选择他的同龄十四岁的温迪。此时,教师的任务是带学生走进感动,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再次回到1965
3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吧,请同学把课文的有关自然段读出来,其他同学找出十四岁的琳达第一次听到亲人捐献器官的表现。琳达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含着泪水冲进了自己的房间。质问他的爸爸,“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还记得,上课时,在这里,我用了现身说法,把学生拉近了文本,拉到了琳达的身边。我说,同学们,说实在的,我很同情琳达,她才十四岁呀?妈妈就离他而去了;况且,妈妈才只有36岁呀,英年早逝啊.可是妈妈还要面对被肢解,肉体的分离啊,那可是养育自己十四年,至亲至爱的妈妈呀,不用说十四岁的琳达,如果是发生在我的身上,今天36岁的我,也难以面对呀。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
36、小琳达,有同情吗?有理解吗?来吧,请把你的同情和对爸爸的不理解读出来吧!这时,学生被情感染,是能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而爸爸却用很平静的语气,跟小琳达说出了下面的话。“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同学们,父亲是很平静的和小琳达进行交流,而她却觉得这番话是振聋发聩你怎么来理解振聋发聩这个词呀?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了,字典中的解释:声音很大,要把耳朵震聋了。教师及时随文提醒,可父亲的话并不大呀,他是很平静的说的呀,联系上下文。你觉得是什么意思学生会由声音大的理解转向对语言分量的理解。是父
37、亲平静的话,给琳达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也让无法抑制的琳达平静了下来。至此,我们落实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们说,如果我们经常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这样的思想情感对话,相信,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就会提高。(3)高年段重理解,学运用阅读一篇课文要经过四个层面:一是基本内容,即写的是什么;二是思想情感,即表达了什么;三是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即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四是语言表达,即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其目的、意图是怎样的。说到学生的阅读基本功训练,我认为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读文章想画面、质疑问
38、难、圈点标画、运用工具书等等。二是基本能力:默读、快速阅读、浏览;朗读、背诵、复述等。三是思维能力:概括、归纳、分析、综合的抽象思维能力;联想、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等。(即理解、体验、感悟、思考、欣赏等能力)怎样体悟文本内涵,体会内在的情感呢?其基本方法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进行深度开采,走到文字背后,努力探秘寻宝。我们认为:一篇文章就是一座金矿,需要沿着金线进行深度开采;一篇文章犹如一片深不可测、取之不尽的海洋,需要深度打捞;一篇文章的内涵、思想就像埋在字里行间的装满了油还未点亮的灯,需我们去点亮它们。尤其,对于高年级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我们更应该钻研吃透教材,找准恰当的切入点
39、,引导学生省时高效的挖到金矿。说到阅读教学的高效,我又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当初的第三学段高效课堂模式“三环五步二解读”我们的模式关注点定位为:兴趣习惯方法简单高效遵循原则:课文要读出思考,读出韵味。从薄到厚,读出内容;从厚到薄,读出精髓。回环往复式的读书方法。三环: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发展;课下提高。五步:指引导学生走“薄厚薄”的读书五步骤。1预习导读。(课前预习,学有目标。高年级要有方法指导。)2自主划读。(课上第一步,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反思,开课准备。)3交流悟读。(悟是感悟,思考的意思。指师生、生生的课上思维碰撞,课文重难点的突破。)4分享品读。(品有欣赏的意思。指师生、生生学文后的收获
40、共享,也有展示,反馈的效果。)5拓展引读。(好的教学要从课内影响到课外)要我说,这五步的读书方法就是衔接,就是能力。就是终生受用的。二解读:指的是教师正确拓展解读教材。(上课有底气。)教师人文解读活学生。(课上有策略。)师生应该在课前都能有所储备,有的放矢,才能做到高效课堂。因为,六年级的人教教材,我们县还没用到,我选择了六年级北师版的夜莺之歌与大家交流,重点想和大家交流小学高年级段阅读教学中,怎样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的。接触课文,我们就会感觉到“夜莺”是作者倾注感情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作者将这一人物置于苏联卫国战争这一背景下,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因此教学重点难点表
41、现在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小夜莺的性格特点,体会其机智、勇敢的形象,理解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其实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就为全文学习定下了调子,战争的残酷以跃然纸上,为学习全文铺下感情基调。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理解“小夜莺”的言行。通过“读画思议谈”体会人物的品质与思想感情。初读课文之后,就请学生描画读出的人物形象,再引导学生进入到一个个的场景,从语言表达方面,慢慢地认识我们的小英雄。如,学生找到了这句话来研究小夜莺的形象:“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我设计了引导学生理解
42、其真实意思的练习,“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其实-;有时候学杜鹃叫,其实-;打树枝,拾球果,踢球果,其实-。”这一练习,既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小夜莺言行,又合并理解了下文第二部分的内容,达到长文短讲的目的。还有,这“好像”把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是真的忘了吗?没忘却要装着忘,又是为了什么?这样,不但引导学生理解了言外之意,关键是更加突出了夜莺的机智勇敢,丰满了夜莺的形象。接下来,再说与中学语文的衔接问题。我觉得,教学内容、教材的衔接,都是顺理成章。教材的坡度缓度,学生的接受能力,专家们都替我们想了。我想说的是教学方法、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应该是更重要、最实惠的。我们的高年级段语文教学早就提出了,“教师拓展解
43、读+学生预习导学=预约高效课堂”的说法。在这一说法的诞生中,我们一直在倡导语文预习导学案的运用。尽管我们的预习从中年级段甚至从二年级就有做过要求,可预习方法,老师都没有经过认真指导,没有形成习惯模式,在高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落实了预习。但我们的预习要求。重在方法的引导,重在引导学生一遍遍的深入读书,重在记录学生自能读书的心里过程,记录学生由浅入深的读书过程;记录学生真实的读书历程。我的孩子,今年正好上实验中学的一年级,他让我了解到目前实验中学的初一教学完全是教学案教学。每晚孩子都有3、4页学案要做,没有方法,没有能力,绝对做完作业很晚,很难。老师们,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记忆力发
44、展以零岁为起点,13岁这一阶段就会有显著的提高;36岁这段时间的进展则更为迅速;613岁这一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段。因此,我们的教材中加强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实则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起的。儿童入学后,由于社会角色,地位的变化,学习成了他们的主要任务,这时候,儿童的记忆力出现了质的飞跃。而低年级的课文形式多样,如儿歌、现代诗歌、古诗、童话、寓言、古代人物故事等,短小精悍,趣味性强,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觉得读书不枯燥。而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既增强了记忆,同时,又增加了对语言的储存。在中年级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既上口
45、又容易背诵的美文或成语故事来增加他们的积累。高年级段我们则主张他们要读好书,读成本的书。我们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老子中说得好,“有无相生”。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反倒转化成了“无”。只要我们日久天长的积累,就不怕学生没有灵气,没有底气。第四,习作-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一、二年级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三、四年级乐于书面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4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我知道,关于习作训练,多年的话题,很多老师都有很多的经验,如,我们常说的生活化作文,坚持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呀等等。这里,我想提的是修改作文的能力。我们经常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我们也经常拿“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例子”告诉学生。但真正落实起来,也确实需要指导也需要坚持。我常常在班里强调,如果一个孩子写完作业时,右手的钢笔还没放下,作业本就已经快速的合上了,这绝对是对不会检查修改,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孩子。每次,写完作文我们都应该引导
47、学生,读读自己的文章,欣赏一遍或者与同学交换欣赏一遍。当老师批阅完成之后,认真阅读老师的评价,针对自己的文章对照反思,试着写出后记,看老师的评语是否激起了你的火花。第五,口语交际-在生活中学习也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努力体现的语文知识内容。我们要求学生能在在不同场合与人主动地交流。在平常的教学努力创造交流的机会,努力把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作为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起来,从而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六、综合性学习-关注个性与创造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