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和作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9896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和作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和作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和作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探索168在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塑造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社会实践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强化科学文化素养的养成,发挥“五育并举”的育人功能,还能在实践中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中有独特价值。一、社会实践及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意义(一)社会实践的意义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是指通过社会考察、实习见习、创业创新、志愿服务、理论宣传和咨询辅导等多种方式,利用寒暑假走出校

2、园开展的实践活动,达到深入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的目的。社会实践类型可以分为项目化实践活动和个人实践。如专题调研、社会调查、支教帮扶、文化传播、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红色之旅、国情调查等项目化实践活动以实践团队为单位,围绕相应的主题开展调查研究。个人实践则是以学生自主的个人为单位,以实习见习的方式,多分散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开展“体验式”实践活动。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他勉励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是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一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将社会实践作为人生成

3、长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多所高校也纷纷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育人模式,开设第二课堂教育。将社会实践列入学校教学计划,设置相应的学分,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必修课”。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来鼓励和教育广大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二)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具有其阶级属性,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表现为不同群体政治、文学、法律、艺术等各方面思想的总和。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现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体现

4、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客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意识形态教育。新时期,我国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革,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经济全球化、新媒体网络、新科技革命、多元文化冲击以及社会转型等因素产生的影响给意识形态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各种思想文化间的渗透、交流、交融、交锋变得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变得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影响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

5、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在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深入学生内心,为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尹红婷(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南京211815)摘要:社会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旨在探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证分析,发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塑造其价值观以及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目标。并提出相关建议,以进一步提高高校社会实践活

6、动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中的价值。关键词:社会实践;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作者简介:尹红婷(1986),女,汉族,江苏宿迁人。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自媒体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0352);南京审计大学高教研究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JG069)。教育探索169二、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一)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觉悟的影响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从多方面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觉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能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拓宽思维视

7、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这些影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以南京审计大学近三年社会实践主题为例,该校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主题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学思践悟、国情民情调研、“三下乡”、井冈山精神宣讲、南京城市精神与历史文化、校庆四十周年、科创竞赛以及“返家乡”实践等九个大专题;2022年实践主题涉及理论普及宣讲、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促进、发展成就观察、民族团结实践等方面;2021年实践主题包括红色社会实践、乡村振兴、社会公益志愿服务、专业特色调研和其他自选项目实践等。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观察南京审计大学近三年的社会实践主题

8、,可以看出都是围绕学习党的理论、学习红色文化以及鼓励实践团队参与基层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感受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全面改善、各行各业发展变化,结合学科专业方向开展国情民情考察调研实践活动。通过富有思想性、实践性和教育性的实践主题的开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的思想引领作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深入社会,了解认知当前的乡村状况,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通过走进乡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欠发达地区乡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对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反思和重新认识。如南京审计大学“寻红址溯团史”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队走访了江苏省18个红色教育基地

9、,深入探寻江苏省内红色历史资源,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充分体会初心与使命的力量,领悟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充分发扬青年精神、体悟历史文脉。2.拓宽思维视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拓宽思维视野。从南京审计大学近三年暑期实践团队数量来看,该校社会实践每年参与学生占学生总数的近90%。2021年该校共组建了394支实践团队,12297名大学生。2022年,该校组织了立项小分队410支,其中书院组建团队276支,学院、各部门组建团队134支,4000余名同学参与团队实践,8000余名同学参与个人实践,600余名教职员工参与带队和作为团队指导老师。2023年,该校组建了立项小分队780余

10、支,12368名同学参与实践,600余名教师担任团队指导老师参与带队。这些实践团队和个人奔赴祖国各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江苏南京、安徽芜湖、江西新余、广东广州、四川成都、河南新乡、海南白沙、吉林长春、广西平果等33个省份及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千余场。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灵活地运用到鲜活的实践中,在与拥有不同背景、文化和价值观的人交流、合作中,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这样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开阔大学生思维视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增强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3.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对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培养了大学生

11、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众多的团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了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从实践项目前期的立项选题、队伍组建,到发布问卷、查阅文献、分析数据,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实地调研、走访、访谈、文化宣讲等,当代大学生不仅在丰富的活动内容中展现了聪慧才智,在面对各种情况和困难时,他们能通过自主思考做出决策。这种锻炼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想觉悟,使他们在未来面对学业以及人生的困难时也能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作用1.强化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等活动,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现状和影响,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责任,从而增强自

12、身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主动参与并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引领主流意识形态中的社会责任价值观。在对南京审计大学社会实践总结和整理中发现,一些实践团队和个人结合专业特色,通过政策解读、实地调研、文化宣讲、寻访驻地干部等活动,形成调研成果,助力社会的发展。也有些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走进社区、农村,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到贫困地区支教募捐,让更多儿童享受教育的福利。同时,该校学生还围绕南京审计大学“审计”特色,把握经济动向,利用专业优势,通过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兼职锻炼、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一线岗位,从事基层社区治理等具体工作,围绕我国财

13、经行业、经济领域现状,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课题调研,把青春的力量贡献在服务基层、回报社会上。教育探索1702.培养公民意识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进入社会的大熔炉中,深刻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意识到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提升公民道德意识,养成严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参与社会公益的行为习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法律法规和公共事务,学会关心政治、经济和法律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主动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和解决。在面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暴露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时,能具备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和觉悟,用科学的眼光和理智的头脑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

14、和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担负起作为一名公民的社会责任,担负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的历史使命。3.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变革和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等多重影响时,其精神世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出现了扭曲的现象。精致的利己主义、“读书不如当网红,高考不如去整容”“今朝有酒今朝醉”“躺平即正义”等这些错误的言论和扭曲的人生价值观不仅阻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会产生错误的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产生负面的影响。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在社会中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既能

15、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也能在思想上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更加透彻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同时,高校也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实践教育中升华,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的同时,培养和塑造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社会实践视角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培养的途径(一)加强理论指导高校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机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在意识形态引领中的重要作用,对实践活动进行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组织和管理。充分保障对实践团队师资力量的支持,按照一定比例为实践队伍配备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加强对大

16、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导。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交流互动、实景展示等形式,加强对实践团队和个人实践知识的引导,加强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理论框架和价值观基础,将社会主义正确的价值导向融入其中,使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其精神境界。(二)完善实践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相对集中,一些需要长期、连贯性研究和实施的实践项目,由于时间紧迫,往往会出现断层,从而影响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稳定开展。同时,随着学生学业的阶段性变化,项目管理者也常常会发生变化,一些研究程度较深、社会贡献较突出、资源挖掘较大的优秀实践项目无法得到传承和接续。因此,优化实践活动组织形式

17、,完善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从“点”变“线”到“面”全过程覆盖,对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统筹,才能在实践育人中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中的价值。(三)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实践成果推广和媒体综合传播,鼓励实践团队和个人在实践过程中及时报送实践活动简报和信息,及时编辑、整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青春故事。通过媒体平台,多渠道充分宣扬实践成果,扩大实践影响范围,加大实践影响力度,加深实践的品牌效应,展现新时代青年学子集创新思维与实干精神于一身的风采。(四)建立健全评估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讨论会、实践总结、表彰评选等方式,了解

18、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提升。同时,对于社会实践项目的社会影响和效果进行评估,为学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实践机会和项目选择,通过与社会各界合作,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提供更广泛、深入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掌握实践技能,并将实践经验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实践活动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中的价值。四、结语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和价值观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主流思想引领中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加强理论指导、完善实践环节、加大宣传力度和建立健全评估与反馈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参考文献:1赵建波.“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72-76.2孔德永.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6):91-99.3张雷声.论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37-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