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的途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9855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4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的途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的途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的途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 7 月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1 2022 年 6 月发布的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学生党员 305.2 万名,占全国党员数的 3.16%。大学生党员是经过严格的组织发展程序遴选培养的政治素质高、综合表现优的群体,是学生中的先进代表,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先进分子。如果少数学生党员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淡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给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强化组织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自己的第

2、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使他们“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2,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基收稿日期院2023-02-21基金项目院 2021 年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2021JSJYDJ02100);2022 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2022SJSZ1060);2020 年盐城工学院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DJ202015)作者简介院马晓英(1976),女,江苏无锡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和基层党建。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学生党

3、员组织观念的途径马晓英渊盐城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袁 江苏 盐城 224051冤摘要院 以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对象,调研大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现状,分析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生党员组织观念培育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从健全制度体系、拓展学习平台、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强化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的途径。关键词院 组织观念;基层党组织;大学生党员中图分类号院 D267.6文献标志码院 A文章编号院 1008-5327渊2023冤02-0060-04The Path of Fostering the Organizational Concept of Student C.P.C.Members of Bas

4、ic-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 Xiao-ying(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224051,China)Abstract:Taking student party members and party activists as the subject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

5、y studentsorganizational concept,and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fosteringthe organizational concepts of student C.P.C.membersin the basic-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and then proposes ways to improve the work from three aspects:improving the institutionalsystem,expanding

6、the learning platform,and creating a perfect cultural atmosphere.Keywords:organizational concept;basic-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 C.P.C.members60第 2 期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1大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现状调研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的状况,面向盐城工学院大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开展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 3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289份,其中,中共党员 198 人,占比 68.5%,入党

7、积极分子 91 人,占比 31.5%。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当前大学生党员的组织观念普遍较强,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但也存在个别问题。有 31.3%的调研对象认为当前有个别学生党员先锋意识淡化,表现为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入党后未能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时未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和正确地行使党员权利,对党的情感不够深厚,“平时看不出、关键时刻挺不出”,表率作用不够突出;得失心过强,有任务时甩手、有困难时缩手,工作中拈轻怕重。有 15.7%的调研对象认为个别大学生党员组织纪律意识不强,表现为对党的组织纪律的各项规定掌握不牢,恪守组织纪律的自觉性较弱,对

8、党组织的归属感不强,不重视党的组织生活,参加“三会一课”不够积极认真等。有 24.6%的调研对象认为当前大学生党员组织观念培养方面存在学习不够到位的问题,表现为高校个别基层党组织缺乏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少数学生党员缺乏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成效低,学习走过场等问题一定程度存在。2大学生党员组织观念培育存在的问题(1)个别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和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高校基层党组织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高校有的基层党组织落实学生党员培养考核机制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主要表现

9、为个别党支部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考察不够全面深入,出现以学习成绩和社会工作为主要依据的情况,存在以学习成绩好、社会工作好代替政治觉悟高、思想领先表率作用强的问题;在进行考察、发展时,考察人与考察对象缺乏深入沟通,对考察对象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动态未能充分了解。二是落实发展党员的程序不到位,入党材料不够完备。按照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从申请入党,到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共有 5 个工作阶段 25 项基本程序,需要严格执行发展程序并形成完备齐全的发展材料。但高校个别基层党组织专职组织员配备不到位,支部书记或负责发展党员工

10、作的党员教师专业性不够或事务性工作繁忙,对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深度和力度有欠缺,发展党员程序不够规范,入党材料不够完备。(2)个别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实施效果不理想。重视党员教育培训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2020 年 3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把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管理抓实。”3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 20192023 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等,为各级党组织有计划、分层次、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高校个别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培训工作存在党员教育培训

11、制度不够完善、教育培训形式不够多样、培训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在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针对大学生的时代特征适当拓展、有机融入校本文化和当地红色文化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突破。另外,高校个别基层党组织存在重入党前的集中教育培训、轻入党后的持续深入教育,重理论教育、轻实践锻炼等问题,形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教育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3)个别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质量有待提高。中国共产党章程 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结合支部实际开展组织生活,创新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和载体,能有效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和效果。

12、高校个别基层党组织存在“三会一课”召开不规范、形式内容单一、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党员学习以传达文件为主,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和体验式等学习形式较为少见,且很少拓展到学生学习实践环节和生活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表面化、形式化倾向;组织生活会存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深不马晓英: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的途径61南 通 职 业 大 学 学 报圆园23 年透,相互批评一团和气等问题,没能达到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会后逐一整改落实的要求;民主评议党员“画像”不准,程序执行不到位,党员间交流思想、咬耳扯袖还浮于表面。3大学生党员组织观念内化和强化的途径“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

13、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4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持续做好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的内化和强化工作,将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取向、崇高的精神追求植根于学生党员的思想深处,使之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1健全制度体系袁发挥组织优势(1)完善学习制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5 高校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优化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学习的“土壤”。党支部要

14、将党的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健全完善党支部学习制度,认真制订党支部的年度学习计划和专题培训方案,细化“三会一课”组织生活的具体学习内容,明确大学生党员学习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方案,经常性开展大学生党员学习笔记展评和学习心得交流等活动,确保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2)建立帮扶制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新时代学生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党支部可成立理论学习帮扶小组,开展理论学习帮扶活动,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使大学生党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共同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多举措搭建帮扶平台,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分类、分

15、层次开展学习科研、升学就业、志愿服务等帮扶活动,把履行党员义务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防止“说”和“做”两张皮。(3)强化监督制度。加强监督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制度又是实施监督最有力的保障 6。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深化对监督制度的认识,畅通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渠道。大学生党员要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基层党组织的决议,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和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党支部要对大学生党员的廉洁自律情况、与错误思想和违纪违法行为做斗争的情况、生活作风等进行监督管理,公布监督电话和监督邮箱接受大学生党员相互监督,全方位、多渠道开展监督工作。3.2拓展学习平台袁增强组织动力(1)

16、打造“数字党建”,实现资源整合。2023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党建是数字中国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和支撑,以精细化、深入化和系统化的党组织建设和管理,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丰富党员教育、监督、管理形式,能使高校党建工作提质升级。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打造“党建矩阵+数字化”平台,提升基层党组织数字化建设和党员科学化管理水平;通过打造数字党建品牌标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综合利用 VR 技术、云技术、全景 3D 等现代化科技手段,

17、整合党性教育和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打造“永不打烊”的云端学习教育大课堂。(2)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宣传典型事迹。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历史的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高校基层党组织可组织大学生党员研究本地的红色历史,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和挖掘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在当地形成的精神形态、实物形态、文化形态等不同层面的红色资源;引导大学生党员利用自身专业和知识优势对挖掘的红色资源进行分类汇总,形成调研报告,尽可能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对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信息处理,为当地红色资源保护和红色基地建设献智献策;鼓励大学生党员对挖掘的典型性事迹进行艺术创作,用话剧、小品、

18、动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宣传,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学生党员通过参与本地红色资源的挖掘、传承,获得精神洗礼,强化组织观念,既成为本地红色资源的受益者,又成为本地红色资源的传播者。(3)强化纪律教育,加强自身监督。习近平总62第 2 期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都要贯彻严的要求,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使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建好纪律教育平台,抓住关键节点,推广廉洁品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通过开展警示教育专题党课、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学习活动,提醒大学生党员知

19、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组织大学生党员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现场旁听庭审等,增强其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抓住传统节假日开展廉洁教育活动,把纪律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深化纪律教育的感染力。3.3营造优良文化氛围袁提升组织凝聚力(1)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创造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教育功能,使红色文化孕育新的时代价值。在日常党建工作中,以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营造红色文化氛围;经常性组织大学生观看红色主旋律电影,参观先进事迹展览等,多渠道唱响红色旋律;新党员入党宣誓、党员

20、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要规范且富有仪式感,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依托新媒体等媒介宣传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激励大学生党员锤炼意志品质,形成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动力。(2)优化德育环境文化。高校校园环境文化体现为高校各教育要素的环境承载和综合外观,直接或间接对全校师生产生引导、激励、约束和凝聚作用,形成育人的场域 7。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得益于党对教育事业的正确领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是日常生活中对党员进行组织观念教育的最好载体。高校要组织相关部门挖掘校园环境中的德育元素,以学校发展史为背景,给大学生党员讲好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发

21、展成就的故事;依托校园建筑、道路、专题广场、人文雕塑等营造充满人文情怀和青春活力的校园环境,陶冶情操、催人奋进;构建干净、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形成对大学生党员道德和行为的无形约束力。(3)形成主流舆论文化。高校舆论宣传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8。高校党委宣传部及各级基层党组织可融合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报纸、橱窗、海报等传统媒介和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小视频等新兴媒介,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及党员先进事迹等的宣传,形成主流舆论。主流舆论文化有助于构建校园主流意识形态,对加强高校基层党

22、组织建设,强化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有重要作用。同时,要注意防范化解负面舆情,激浊扬清,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正能量的舆论氛围可使学生党员规范言行举止,提升文明素质,引领校园风尚。参考文献院1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 年 7 月 3 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5-396.3 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J.党建,2020(4):4-6.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01.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6 蔡文华.党内监督制度体系的存在形态及其优化路径J.理论探索,2017(5):82-86,122.7 叶柏森,张平.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视域下思政教育研究:功效 现状 路径基于对江苏六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江苏高教,2020(5):96-99.8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39.责任编辑习琲马晓英: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的途径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