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区长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定) 周晓东同志 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一一年二月十九日 同志们: 今天,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的“三农”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思路,研究部署2011年工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奋发进取,确保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更大突破。区委、区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并在会前专门利用半天时间对各
2、地高效农业、造林绿化、河道疏浚等现场进行了集中观摩。会议结束前,区委王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现在,我根据会议安排,先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肯定成绩、正视不足中坚定信心,全面激发做好“三农”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十一五”期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重中之重”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思路,“三农”工作连续7年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一是农业生产实现了增产增效的新突破。以创建“江北市场农业第一县(市、区)”为目标,农业生产规模
3、效益实现同步提升。高效农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区高效农业总面积达32.6万亩,其中设施农业9.8万亩,高效农业覆盖率突 1破60%,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70%,新发展设施种养面积1亩以上的农户超万名。农业三大载体建设初见成效,建成6个千亩以上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其中区级园区建成6000亩;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引进8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华东农产品交易中心、盐城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成营业面积21万平方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规模龙头企业突破5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60亿元,年均增长25%;拥有市级农产品名牌8个,绿色食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36个,毕华丽18种蔬菜产品在全市首家通
4、过国家ofdc有机认证。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全面加强的新进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五年累计改造中低产田10.95万亩,开发整理复垦土地1.02万亩,新增耕地面积3786亩;完XX县区乡级河道疏浚总土方2100万方,村庄河塘整治128个村;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完成加固圩堤360公里,新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21座,修建防渗渠100公里,圩区防洪排涝模数提高到0.43m/(skm);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到26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扎实开展基本农田保护争先达标活动,全区耕地保有量始终稳定在71.9万亩以上。
5、三是农村发展迈出了改善民生的新步伐。农村实事工程扎实推进,修建农村等级以上公路770公里,建设农桥171座;卫生改厕6.5万座,新建沼气池5000只,实施规模化畜禽场沼气工程39处;“绿色亭湖”建设扎实推进,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1.15%;秸秆禁烧成效显著,综合利用率达65%。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全面落实,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7.71万人,93%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达标,为农服务社已覆盖90%的村,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人口计生优质服务网络全面形成。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四有村”建设“五个全覆
6、322盖”。全区行政村基本实现通电、通公路、通班车、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七通”。四是农村改革进入了统筹推进的新阶段。深化以农民专业合作、资金互助和土地股份等为重点的农村改革,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72家,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全覆盖,入社农户比例达4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41%;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2家;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达到6个,保险覆盖面达81.8%;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经济薄弱村公益性债务化解等扎实推进;2009年全面启动城乡统筹试点工作,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以土地整理复垦、城乡挂钩项目实施为平台,积极开展农村“双臵换”试点工作。五是农民收入形成
7、了持续增长的新格局。农民纯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9年突破8000元大关,提前一年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12.8%,2010年增幅高达14.3%,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提高到70%以上;2641名“一有三缺”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六是农村社会呈现出和谐稳定的新气象。农村基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完成,2008年以来累计选聘96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9个村财税收入超亿元,104个经济薄弱村村集体年收入都实现20万元目标;村务公
8、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盐东镇东南村、南洋镇新洋村和便仓镇金陈村先后被省委授予“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进村”称号。我区农业农村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2010年我区获得了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奖等多个农业农村工作奖项。 应该说,“十一五”的五年,是我区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五年,是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的五年,是农民所得实惠显 3著增加的五年,是全区“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
9、导的结果,更凝聚了农村战线广大干群的辛勤汗水,同时也为我们应对复杂局面、推进“三农”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更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值得高度肯定,问题的存在不容忽视,必须积极解决。从更高标准、更广范畴来看,推动我区农业农村工作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新突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够快,带动性还不够强,农业园区的集约化、市场化程度不够高,效益还有待提升,农产品流通渠道还不够宽,现代农业体系尚不健全,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紧迫。二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有待进一步加速。农
10、产品价格走势具有不确定性,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不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还不适应市场需求,在农民收入较高基数上实现持续增收的难度不可低估。三是统筹城乡步伐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加快。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解决,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尤其是在取得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之后,有些地方和部门对“三农”工作容易产生盲目乐观和忽视懈怠的思想。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再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辉煌。 二、在把握形势、理清思路中务求
11、实效,全面突破“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011年是全面开启“十二五”征程的起始之年,是我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全区上 4下要进一步突出“三农”工作重点,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深度融合,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根据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建设更高
12、水平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把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加快镇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推动我区“三农”工作实现新突破,促进亭湖农业特色更鲜明、竞争更有力,亭湖农村生态更环保、乡风更文明,亭湖农民经济更宽裕、生活更幸福。主要目标是: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5.16亿元,农业增加值25.31亿元,分别增长6%和5%,农民人均收入11350元,同比增长13.7%以上。围绕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1、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重点抓好三个一批。一是要打造一批示范性基地。各地要按照“普及30
13、00元,扩大1万元,推广10万元”的要求,推进高效设施农业量质齐升。区级现代农业园区要在完善提升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台湾蝴蝶兰栽培基地、鹤鸣轩生态农业等重点项目,年内核心区建成设施农业比重80%,高效农业总面积1万亩以上;镇级高效农业园区要推广便仓镇、黄尖镇集中连片发展模式,年内建成面积3000亩,其中设施农业比重不少于50%;以“一户一棚”工程为抓手,每个行政村(居)年内建成1个百亩设施农业示范匡,消灭设施农业空白村。要引导高效农业项目向新204国道、331省道、高速青墩连接线等骨干道路两侧集聚,形成连线成片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带。今 5年全区要新增高效农业面积7.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
14、.18万亩;建成万元高效农业面积4.4万亩,新发展一户一棚农户1.1万户。二是要壮大一批主导性产业。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建设,引导各类资源向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板块。今年各镇要新建1个千亩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基地、1个效益百万元的规模养殖场。全力做大做强西甜瓜、中药材、羊角椒、黄金梨、食用菌、生态黑猪肉等优势产业,着力提升优势产业的基地规模和竞争力。今年全区要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以上。三是要建设一批引导性项目。牢固树立农业“接二连三”的发展理念,以区镇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抢抓发展机遇、创新招商举措,引进一
15、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项目。通过大力招引区外资本,不断引进工商资本,全力激活民间资本,形成强有力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今年全区要引进“三资”8.4亿元以上,农业出口创汇额增长15%以上,新办规模龙头加工企业不少于10家,其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引进投资超亿元的项目3个以上,重点镇也要力争有2-3个农产品加工项目落户。 2、全力推进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主体”的发展思路,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重点发展四种高效农业经营方式。一是龙头拉动型。围绕省、市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实施“强龙战略”,着力培育一批带动面广、竞争力强、关联度紧的农业龙头企业。要坚持
16、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龙头企业前延后伸,推动生产型企业向加工和销售发展,加工型、流通型企业向建立生产基地延伸,让种养、加工和销售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打造百亿元级农产品加工业要求,年内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增40%以上,培植年销售超5亿元企业3家以上。二是能人辐射型。大力推广便仓镇金陈村发展模式,引导本地能人、村组干部、在外成功人士等发展高效农业。加强农产品营销队伍建 6设,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的牵线搭桥作用,把镇村田头市场、城乡农贸市场、盐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与设施农业园区有效地连接起来,为农产品走向市场畅通渠道。全区年内要新发展农民经纪人1000名以上。三是合作共建型。按照“产业为先
17、、农民为主、规范发展、政府服务”的思路,大力引导农民组建合作组织,以合作组织为抓手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发展高效农业。今年,全区要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5家以上,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比例分别提高到45%和65%。提升合作组织运行质态,组建一批优势产业合作联社,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规范提高运营水平,年内新培植市级以上“五好”示范社30家以上。加快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坚持把土地股份合作与土地流转交易、高效农业、农民增收有机衔接,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使土地在流转中增值,让农民在规模经营中增收,全年新增适度规模经营面积7万亩,新组建7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确保全区40以上的村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组织,重点培育10
18、00亩以上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四是市场带动型。围绕全区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放大市场带动效应。加快建设盐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镇级特色市场和村级为农服务社,重点推进盐城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村级为农服务社覆盖面提高到95%以上,努力形成以盐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为农服务社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流通大体系。 3、全力推进高效农业品牌化发展。坚持把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模式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快质量品牌建设。一是要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创新动力。要以引进消化、鼓励创新、技术集中为重点,以农业园区、
19、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为主体,培育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示范推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今年全区要引进推广使用新品种20个、新技术10项,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 7上。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示范推广,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业园区等结对服务,实现农业生产与技术指导的无缝对接。今年全区要建成科技示范基地10个,开展115名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包村服务,培育示范户2000名。二是要推行标准生产,增强经营实力。要大力开展农业标准示范、推广、宣传和培训,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提高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今年,全
20、区要组织制订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和技术规程1项,力争创建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全年新增“三品”总数20个,三品”产地认定面积5.7万亩,新建农产品质量检测点10个。三是要放大品牌效应,增强竞争能力。按照“创新品种、创优品质、创响品牌”的要求,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大力推介我区农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放大亭湖农业品牌效应;努力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农产品品牌,提升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从销售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个以上。 (二)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
21、抢抓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水利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各地要切实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参与水利建设,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加快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水利投入新机制。要不断加大农田灌溉排涝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化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当前,一方面要迅速组织人员做好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水利项目;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在建水利工程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整村推进的原则,有重点、分步骤、高标准的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全年 8要完成疏XX县区乡河道53条、360.7万方,整
22、治村庄河塘31个村、100万方;全面启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重点建设南洋、新兴两镇15个圩区,新建排涝闸站59座,疏浚引排河道44.6公里;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年内重点解决新兴、便仓两镇饮水不安全人口1.64万人,着力推动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拓展,启动实施盐东、黄尖2镇支管网配套工程。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确保年内全区“旱改水”面积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继续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全年新建农村公路30公里、桥梁140座。 2、持续抓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不断探索科学合理、有力高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农村环境整治长效化、常态化。进一
23、步提高河道长效管护水平。建立符合本地实情的河道长效管护模式,切实加大沟河保洁管理力度,全力巩固河道疏浚成果,已疏浚河道保洁率达100,发包率达80以上。进一步提高农村垃圾整治水平。着眼全局,合理布点,加快推进垃圾中转站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区处理”的模式。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桶装化,努力提升农村垃圾收集处臵水平。按照市场化运作思路,加快推进农村保洁队伍建设,努力让农村环境既能整治得好,又能维护得住。进一步提高农厕改造水平,全年完成农村改厕1.2万座。 3、持续提升生态质量水平。要围绕20%森林覆盖率必成目标,紧抓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关键节点,抢时间、抓进度,深入推
24、进“绿色亭湖”建设,确保3月底完成今年新增造林折实5万亩的目标任务。要以道路、河岸绿化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全年新建和完善绿色通道45.12公里,所有河道、圩堤实现绿化全覆盖;以建设绿色家园为目标,区镇联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村庄绿化,年内建成区级村庄绿化示范村3个,每个镇建成示范村1个;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全力提 9升集镇形象,年内新增城镇绿化面积31公顷;以发展高效林业为方向,推动林业发展从偏重生态型向生态与产业并重型转变,大力实施万亩梨果、万亩蚕桑、万亩花卉苗木、百万株庭院栽果的“四万”工程,稳步发展林经、林药、林牧、林菌等林农高效复合经营,改善农业生产
25、环境,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今天会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绿色亭湖”建设的工作意见,对造林绿化加大扶持力度,希各地抓住机遇,更大力度推进造林绿化工作。要加快清洁能源建设步伐,全年新建户用沼气池1000只,建设大中小型沼气工程7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00座。按照无公害畜牧养殖场建设要求,高标准抓好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治理,减少畜禽粪便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使用科技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全年新购臵大中型秸秆还田机100台,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24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三)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城乡统筹水平。 1、致力
26、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关键,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促进农民增收的载体和平台,全力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确保农民收入在高基数上实现快增长。政策扶持促增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认真抓好粮食直补、农机具购臵补贴、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四项补贴”资金的落实,继续加大对高效设施农业、农民就业创业、农民教育培训等工作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就业创业促增收。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拓展农民就业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年内新转移劳动力6600人,转移就业率提高到75%以上。强化农民就业服务,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劳务供需信息网络,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形成运转高效、开放
27、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积极开展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全年完成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以上。通过辅导、示范、扶持等方式,积极培育 10农民创业主体,全年新增创业农民3200户,创业投资2亿元。加强帮扶促增收。按照开发帮扶和造血帮扶相结合的思路,全力巩固去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同时,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要求,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工程,按镇(区、街道)为单位,适当提高贫困标准,按5%的比例界定相对贫困群体,以“牵手致富”、“村企共建”等帮扶活动为抓手,通过项目引进、物质扶持、智力支持等有效措施,加大对相对贫困户、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较差村等对象的扶持,并全面做好帮扶
28、对象的建档立卡工作,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2、致力于城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按照公共财政均等化的要求,切实提高农村社会性事业发展和保障能力。要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全年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数字用户5000户。大力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继续实施农村校舍安全和中心小学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开展“送书、送戏、送数字文化资源”下乡活动,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要围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到“逢征必保、即征即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
29、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对农村困难人口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切实解决群众因病致贫问题;认真落实城乡低保、义务兵优待金、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行动态标准下的应保尽保;认真落实五保供养政策,提高集中供养水平;加大农村残疾人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 3、致力于城乡居住条件同步改善。要坚持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鼓励农民进城入镇同步推进,不断提升农民集中居住层次,切实提高资源要素的集聚集约利用水平。一方面,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以兴办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项目为抓手,结合当地实际,按照设施配套、功能完 11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的要求,高水平、高质量推进新镇区、新社区建
30、设。今年,市区城乡统筹试点镇城镇化率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重点开发建设1-2个规模达5万平方米以上、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住宅小区,力争建成1个省级“康居示范村”,新建投资300万元以上重大民生项目不少于3个;盐东镇李灶新型社区一期、新兴镇同心村农民集中居住区一期要全部建成,其他3个区级试点镇和8个区级试点村也要在制定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年内出形象、有成效。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鼓励农民进城的新措施、新办法,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城镇准入条件,通过城镇吸纳、撤村建居、“四集中”等多种方式,推动农民有序转变为市民。 (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31、。 1、创新农村投入机制。要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惠农政策,精心包装项目,积极上争资金。要根据政策向农村倾斜、资金向农村集中、重点向农村转移的总体要求,统筹汇聚各方力量,切实加大“三农”投入。财政支农要保持稳定增长。要按照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反哺农业力度,着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幅增加对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投入。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进一步扩大村内一事一议建设项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加大财政奖补力度。要以金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三农”投融资平台,引导和聚集更多的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城乡统筹和新农村
32、建设,为全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金融支农创新要不断深化。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努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防风险、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到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涉农信贷业务。积极开展农村微小金融企业试点,加强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年内力争引进村镇银行1家,筹建挂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 121家。村级集体经济要不断壮大。按照“经营性资产抓创收、资源性资产抓开发、公益性资产抓管护”的思路,着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运营型、为农服务型等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加农民生产性、资源性和资产性收入。今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幅要达10%以上,收入5万元以下
33、的村减少17个,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增加21家。按照合作制和股份制的基本原则,引导城中村等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不断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行质量和增值水平。今年,全区新组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8家以上。 2、创新土地流转模式。要在稳定和完善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规范和创新土地流转制度,逐步形成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市场导向明显的土地流转模式。要健全区级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推进镇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全覆盖,全年新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4个,新流转土地6万亩以上。要继续开展“双臵换”试点工作,鼓励农户将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进行臵换,引
34、导农民通过臵换实行换股、换保,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优化配臵。要在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农民利益不受损和法律法规不违背的前提下,加大力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确保6月底之前完成2600亩挂钩任务;积极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各项工作,稳妥推进南洋镇兴隆村、便仓镇明亮村、黄尖镇涵洞村等3个省级复垦整理项目,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臵。 3、创新为农服务体系。以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围绕“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要求,加快推进镇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农业龙
35、头企业、种养大户、科研院所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为农服务体系。不断拓宽农业保险,提升综合效益。在巩 13固现有种养业保险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其他险种的保险覆盖,力争做到主要灾害品种、主要风险责任、主要市场主体三个“全覆盖”。加快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步伐,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2%以上,新增机插面积5.5万亩。完善农业信息服务,探索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农资供应、技能培训、农业科技、气象咨询等信息服务。 三、在精心组织、齐心合力中扎实推进,全面提升“三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全区发展大局,必须高度重视,一以贯之推进。全区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
36、作风,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抢挑重担合力攻坚,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实现新突破。 1、更高水平组织,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各地、各部门要紧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目标,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合力攻坚。各地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三农”工作,做到重视“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分管负责同志要集中精力,靠前指挥、一线督战。区委农办、区农委、水利局、财政局等涉农部门要认真做好政策落实、资金扶持、技术辅导和矛盾协调,把任务落实到人、到点,把工作开展到村、到户。各职能部门要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服务群众、惠及民生的重要抓手,做到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折不扣落实,需要配合的事情全
37、力以赴。 2、更实作风推进,形成争先作为的生动局面。要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上,要更多地倾听群众的意见,让各项工作更贴合实际。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环境、条件和任务都发展了深刻变化,我们要根据发展的新变化、群众的新期待,紧密结合实际,围绕农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把握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措施, 14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工作的实效性。要注重典型引路,在高效农业、农村改革、城乡统筹等工作上培育一批具有说服力、影响力、带动力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 3、更严要求考核
38、,形成奖优罚劣的导向机制。今年“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迅速行动,需要实施的项目、建设的工程,要及早启动,需要落实的政策、拨付的资金,要尽快到位。区委农办、区农委、水利局等部门要强化督查,紧扣任务、紧扣时点抓督导、抓推进,坚持已经落实的查效果、正在落实的查进度、没有落实的查原因的督查模式,采取定期检查、重点督查和专项督办等方式,确保工作方向明确、各项措施落实。要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突出对重点工作、亮点工作的考核。今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纳入区三项考核的基础上,将造林绿化、水利工作也一并纳入考核内容。各地、各部门要把“三农”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对完成好的予以奖励,对落后的实行问责,形成层层明确责任、人人抢抓落实、个个争先创优的可喜局面。 同志们,全区“三农”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形势和更为繁重的发展任务。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亭湖”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15第21页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