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一、要深化“三个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全局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致力解决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
2、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并再次以中央1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号文件出台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若干政策意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下发了省委3号文件,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出若干政策意见。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对于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必将产生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贯彻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
3、就是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不断深化“三个理念”,推动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农村工作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高度关注农民这一最大社会群体,把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定位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应当看到,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市虽然是一个工业城市,但是全市仍有超过半数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如何,对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很大
4、。可以说,没有农民收入的提高,就没有全市人民收入的提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时,要高度重视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自觉地把农业发展放到全市国民经济的大循环中去谋划,把农村的繁荣放到全市整个社会进步中去衡量,把农民的增收放到全市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格局中去考虑。 第二,要用城市化理念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大量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经济,就必须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要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服务配套的要求,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带动二、三产业发展
5、,以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开辟农民收入来源。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上,通过主导产业的膨胀与发展,增强积聚力、带动力,兴一业,建一镇,富一方,承接城市功能,带动农村发展。 第三,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盯住市场抓农业,认真研究产品价值实现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运用工业理念来谋划农业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按照工业化的要求推进农产晶加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解决好农业结构配置市场化、基地建设商品化、农产品品种推广优质化、产品生产标准化,以及生产经营产业化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创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要像办工业企业一样办农业
6、龙头企业,要像抓工业招商引资一样抓农业的招商引资,要像抓工业园区建设一样抓农业基地建设,要像抓工业专业化生产一样抓农业产业链建设,要像抓工业品营销一样抓好农产品流通,真正用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抓农业,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 二、要大力实施“八大战略”,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治本之策。当前,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工作就是要在培育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交易市场方面下工夫,着力实施“5118工程,即培育壮大五大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十个市级龙头企业,建设十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八个农产品交易市场
7、。为此,要大力实施“八大战略”:一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益益乳业、白蓝集团、夏集宏宇集团、顾桥面粉集团、凤台棉花协会、曹庵兴杨公司、潘集食用菌协会等重点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实施产业延伸战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促进我市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延伸,大力延伸稻米深加工、面粉深加工、樱桃谷鸭深加工、蔬菜深加工、水果深加工等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实施基地化战略。牢固确立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的观念,继续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思路,推进100万亩优质水稻
8、、100万亩强筋小麦、10万亩反季节瓜菜以及出口蔬菜、高蛋白大豆、三元杂交猪、肉牛羊、特种水产、食用菌、豆制品等十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四是实施中介组织化战略。积极探索完善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放手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重点扶持一批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五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要适应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系统整合、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批对增产增效增收作用显著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不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切实抓好农民先进实
9、用技术培训,重点搞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比技术远程培训,使农业先进技术真正落实到户、到人、到田。六是实施标准化战略。围绕名特优新产品、大宗农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建设,积极指导和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制订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进一步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逐步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积极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省级以上名优农产品。七是实施市场化战略。加快大市场、大农贸建设,重点抓好夏集、顾桥、马店、曹庵、唐山、城北、张岗和祁集八大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抓好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大
10、我市优势农产品境外宣传和推介力度。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大力推行“万村千乡”试点工程,发展连锁超市、配送经营、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形式,加快建立农产品是实施品牌化战略。围绕市场开拓,强化品牌意识,搞好特色经营,切实抓好黄芯乌、“八公山”豆制品、“夏集”贡圆、“龙丹”花生、“银凤”糯米等一批地方特色产品增产扩销工作。 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市的和谐。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农村长远和谐发展注入活力。 一是建立健全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机制。根据农村实际,把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放到农村水利、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11、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等社会公共事业上来。今年市财政将分别投入100万元和1200万元,重点用于扶持农村水利工程和农村通达工程建设,并决定在稳定对农业现有投入的基础上以后每年递增50万元。各县区也要根据各自财力状况,加大支农力度。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和金融资本直接开发农业。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功能,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继续推进以治淮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部撇洪沟、黑李下段堤防加固、城市防洪三期、瓦埠湖孙庙保庄圩、小岛移民迁建等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幸福站、夺丰收站在主汛期前完工。 二是建立健全防止农民负
12、担反弹的长效机制。根据省统一部署,今年我市将全面取消农业税,同时进一步扩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购买农机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一免三增”的要求,切实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利民富农政策落到实处。要健全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认真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报刊订阅“限额制”、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以及农村教育收费“一费制”。进一步改进农业水费的征缴办法,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严禁乱议、乱筹、乱用,加重农民负担。要深入研究免征农业税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13、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流转方式,组建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逐步培育土地流转市场,积极探索建立土地使用权非农化市场流转合理的土地价格机制。 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坚持分阶段、逐步完善的原则,建立城镇保障和乡村保障对接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保体系。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要以建立大病医疗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保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推进试点步伐,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返贫等问题。要认真实施好从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行办法,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工作。 同志们,农业和农村发展关系全市发展的全局,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