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领导在视察某省国土资源局时的讲话
感谢各位今天介绍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我有四个方面的看法、想法跟大家交换一下,做一个沟通。
1.把握整体的要求,持续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现在说起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每个同志都感觉到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都比较解放,改革创新的劲头也比较足。但是冷静地分析一下,事实不完全是这样。为什么现在还要提,30年之后还要提,我觉得主要是它的指向必须明确。30年之前我们主要是通过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来解放思想。那么今天特别对于我们管理机关来说,它的指向应该是防止30年发展模式、管理模式的凝固化和固定化。要不断去突破现有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来推进管理职能的转变、管理方式的转变、工作作风的转变、管理理念的转变。我们的指向要非常明确。二是不断地调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经验。这块工作也非常繁重。比如说土地的二次开发问题。我们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基本上是针对新增建设用地设计的,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政策还是很不完善。虽然我们对土地计划管理做了很多的改进,但是土地计划管理制度还有很多缺陷。所以这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要不断地去了解、去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树立更好的理念。土地、矿产长期以来是仅仅把它们作为资源去管理,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仅仅当作资源管理是管不好的,应该把它看作既是资源、也是资产、还是资本,要三位一体的去考虑、去设计我们的管理系统,才有可能对国土资源进行理性的、综合的管理。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研究。地质找矿方面也是这样,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评价方法发展的非常快。*多年了,这么多资料在哪里放着,资料的二次开发,怎么把它启动起来,又经济。我总感觉我们现在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是很敏感,所以调查研究一定要加强。三是服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某省作为经济大省,人口也接近**,现在资源瓶颈问题非常突出。改革开放30年,我们大量的投入资源,大量拓展发展的空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经济总量已经到了*万亿了,如果继续走这一条空间拓展和投资拉动的路,经济发展方式如果不转变的话,我们生产同等价值和社会福利,我们的资源投入会成倍成倍的增加,不可持续,所以必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土地保障发展方式管理好了,也是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促进,这个要明确的提出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九五就提出来了,十五继续提,十一五还在提,十七大把经济增长方式改成更广义的发展方式。为什么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太集中了。所以,要把这一次应对危机变成转变职能的良机,来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真正把权力和责任放下去,把服务和监管抓起来。不与市场争权,不与企业争利,更好地服务发展方式的转变。省里面现在很重视,把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放在应对金融危机很重要的位置上,思路非常好。危机过后肯定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参与国内国外的竞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有这个理念,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从我们的角度把工作做好。
2.深入开展双保行动和大讨论。这两项工作是部里今年的两项重要工作。首先是要更加积极主动的服务。要通过计划用地的增量、存量、流量,更好的保证扩内需的一些重点项目的落地,而且要跟踪服务,地理信息和地质工作服务要继续跟进,同时要严格规范管理。我们的这两句话,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坚持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两手抓、两手并举,家宝总理、克强副总理都是赞成的。家宝总理赞成国土资源工作的思路和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所以严格规范管理也应该抓好。特别是审核把关。在用地上的审核把关,产能过剩的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要帮省政府把好关。把关的第二个方面是用地要节约集约。各项节约集约的指标一定要落实。第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管。下半年开工建设的项目很多,征地拆迁的量会越来越大,所以借机圈地、搭车用地、占补平衡、安置补偿这些问题都比较集中,所以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工作准备,执法监管要持续的加强。有些是经济问题。安置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不能让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相互传导,双向传导相互强化,最后酿成群体性时间。最近征地拆迁的信访量又开始所上升,所以严格监管必须加强。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要在思想认识层面和实践探索层面去总结经验,同步推进。有那么丰富的找矿实践,而且冲破了以往的传统做法,这也是地质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除了我们通过座谈会、分析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同时我们要注重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在实践上探索,去总结实践的经验,一定要在两个层面上来推进,要在三个方面来找问题,即思想问题、体制机制、规程规范。我们很多规程规范都是学习前苏联的,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适应的东西很多,要从这三个层面把问题找出来,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总结出来,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地质找矿改革的发展。这个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地质找矿是一项很特殊的工作,既要注重经济规律,同时要注重地质工作规律,两者不可偏离。大讨论要进一步深化。
3.要搞好规划,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这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里编的比较快,现在乡、镇、村都在搞。目前违规违法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对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视不够。所以这次一定要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态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都要叠加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去,这样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在实施中更行之有效。要发挥好规划管控的作用,规划线、年度用地计划线、耕地保有量的线和基本农田面积线四条线红线都不能碰。还要坚持农地农用。耕地保护当中还有三项很重要的工作,一个是占卜平衡,二是共同责任机制,三是补偿机制。某省财力还是可以的,有没有可能做一些试点,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基金用来给农民买养老保险,这样养老保险解决了,耕地保护也上去了,可以做些探索。
4.坚持节约集约,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节约集约的潜力还是比较大,一类空闲地、废弃地、闲置地,要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二是批而未征的地、征而未供的地、供而未用的地、用而未尽的地,这块潜力非常大,现在部里在搞一个调研,把情况摸清楚,相应地对计划管理进行改革。四类地要利用起来。还有就是储备地,要用起来。再就是土地的二次开发,包括城中村的改造。城中村的改造要考虑多种模式的开发,要多途径、多模式探索。最后就是开拓新的空间。物权法出台后,土地开发分为地下、地表、地上,要多考虑三个空间,节约集约用地的空间还很大,要好好把这项工作抓起来。农村土地整治,临沂的经验总结得很好,东营也有自己的做法,需要稳妥、渐进。淄博马桥有其特殊的情况。农村土地整治体制问题是政府领导,国土资源系统大平台,相关地方联动起来,资金整合。土地的整治和增减挂钩连起来,有规划、有资金、有整治。新农村建设提了这么多年了,抓手和平台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现在国家的惠农政策很多,都分散在各个部门,资金的使用效果不是很好。要求三不,耕地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耕地质量不下降。整理出来的地怎么用,要复垦耕地、要满足农村的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要给农村留足发展用地,在这个基础上把富裕的指标转到城镇中去用,城镇土地出让之后的级差收益要反哺到农村,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总体上看做的很好。当前在推进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也要关注。农村现在缺钱,城市现在是缺地。搞不好就一拍即合,农村的土地大量流向城市,这个倾向要注意。农村土地流转当中要防止权力的强势、资本的强势、宗教宗族势力的强势,甚至是黑恶势力的强势,借着土地整治和承包地流转来侵害农民的利益。临沂的材料很好,多方面的探索。有的是大城市带小农村,有的是同等规模的城市,有的是小城市带大农村。这些地方搞法肯定有差别。还可以更大范围的考虑城市群的发展,除了交通道路连接外,还要注重小城镇的建设,把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项目做上去。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民将来转市民。上楼要注意,不要千篇一律地让农民都上楼,农村还是农村,要保留农村文化特色,保留民俗、民风。这项工作衡量的标准是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受惠不受惠,要积极稳妥地把它做好。某省现在有条件,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高。
5.继续加强矿政管理。最主要是矿产勘查开发的秩序松不得,松了会反弹,同时还有矿业权审批制度的改革、矿业权市场的建设、矿产资源市场的税、费改革问题。矿产资源勘查管理依旧要规范、资源要进一步整合。
6.充分发挥地质找矿的作用,某省提了资源某省建设,因此地质找矿还要有重大突破。省内、省外、境外要按现有路子继续推。广义地地质工作也要抓紧,像城市地质工作、农业地质工作、环境地质工作、灾害地质工作、海洋带的地质工作要跟进去。东营有些工作可以提前跟进去。地质找矿的作用要很好的发挥,要支持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从机制上考虑,中央、地方、企业如何更好地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商业性地质工作和勘查基金如何衔接,勘查和开采如何更好的结合,地质找矿和矿业权的配置,地勘单位的改革如何更好的配合和发挥作用,重要的是从体制机制上来解决问题。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