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耳穴压豆联合平衡针治疗肝郁瘀阻型脑卒中后失眠临床观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873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穴压豆联合平衡针治疗肝郁瘀阻型脑卒中后失眠临床观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耳穴压豆联合平衡针治疗肝郁瘀阻型脑卒中后失眠临床观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耳穴压豆联合平衡针治疗肝郁瘀阻型脑卒中后失眠临床观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金项目: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耳穴压豆联合平衡针治疗肝郁瘀阻型脑卒中后失眠临床观察唐丽军,刘强,张焱,林晓群,钟桥英兴国县人民医院,江西 兴国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平衡针治疗肝郁瘀阻型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年 月至 年 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例。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平衡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症状缺损定量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指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2、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对照组有效率为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 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失眠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 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压豆法联合平衡针治疗肝郁瘀阻证脑卒中后失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关键词:脑卒中后失眠;肝郁瘀阻证;耳穴压豆法;平衡针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年第 卷月第 期河南中医 :,:();失眠为脑卒中后常见疾病,脑

3、卒中后失眠(,)发病率高达 左右,致残率高、危害性大,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醒后难以入睡等,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将脑卒中后失眠的原因归咎于脑组织器质性病变引起睡眠调节区域功能失调,导致失眠症状的发生 。由于脑卒中患者可能伴随不同基础疾病,如肌张力减退、偏瘫、心理疾病等,多种不良因素交互作用,再次发生失眠时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加剧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难度。现代医学认为,失眠主要是神经递质表达失常、脑血流变参数改变等多种因素导致 。其治疗主要是采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 氨基丁酸对神经元的抑制作用,进而发挥抵抗失眠的作用,但此类药物具有肌肉松弛作用

4、,会使患者产生“宿醉”现象,且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能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容易出现依赖性,不利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 。根据失眠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不寐”“不瞑”“不得卧”等范畴。脑为元神之府,元神惊扰致心神失养,故失眠病机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病因为营卫不和、气血不调、痰瘀内生。中医学认为,不寐由心神所控,而心神的调节依赖于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调和,即“神安舍守则入寐”。耳穴压豆疗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压在耳部特定穴位上,以定点刺激穴位,发挥疏通经络、刺激神经信号传导等作用。平衡针疗法是针灸疗法的一种应用形式,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对神经经络系统产生良性刺激,激发神经信号传导,调节脏腑营卫气血

5、平衡,促进大脑特定区域对外界刺激产生反馈 。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耳穴压豆法联合平衡针治疗肝郁瘀阻证脑卒中后失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年 月至 年 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例。观察组中,男 例,女 例;年龄()岁;脑卒中位置:左侧 例,右侧 例;病程()个月。对照组中,男 例,女 例;年龄()岁;脑卒中位置:左侧 例,右侧 例;病程()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符合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二)中中风、不寐的诊断标准,且符合肝郁瘀阻证辨证要点

6、,主症:入睡难寐,心烦郁闷,肋胁胀痛,善太息;次症:脘腹胀满,面色无华,沉默寡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滑。符合主症至少 项,次症至少 项,舌诊和脉诊作为参考。病例纳入标准不寐发生在脑卒中后;患者脑卒中为首次发作;患者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近个月内未接受失眠的相关治疗。病例排除标准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患者体征不稳定,伴有其他影响本研究方案实施效果者;脑卒中急性发作期,病情尚未稳定者;存在严重意识障碍,不能进行语言沟通者;其他不适宜采用本治疗方案者。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耳穴定位参照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取主穴:神门、皮质下、心、脾、胃,确定穴位后,采用医用酒

7、精局部消毒,将王不留行籽粘贴于 的小块胶布正中央,将其敷贴与对应耳穴上,并稍施加压力,使耳部有酸麻胀痛感,每日早中晚及睡前各按压 次,每次 左右,每次耳穴贴压只按压一侧,连续治疗 后,双耳交替贴压,连续治疗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平衡针治疗,采用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年第 卷月第 期河南中医 取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主穴为失眠穴,根据患者其他伴随症状进行配穴;快速入针约 寸,上下提拉针刺手法,针刺正中神经以中指或食指产生放射性针感、麻胀感为主,旋转拔出,不留针,每天 次,连续治疗 周。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睡眠情况明显改善,入睡时间 ,总睡眠时间 ;有效:睡眠情况较治疗前有改善,入睡时间

8、 ,总睡眠时间 ;无效:睡眠情况无明显改善,入睡时间 ,总睡眠时间 。有效率 (显效 有效)观察指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况进行评价 。共包含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和日间功能障碍等 个睡眠相关指标,涉及 个评分项目,每个项目计 分、分、分、分,总分 分,积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失眠指数 (治疗前 评分 治疗后 评分)治疗前 评分 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分值越高则失眠越重。采用神经功能症状缺损定量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积分越高提示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

9、严重。采用 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其神经功能缺损越轻。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别是对针刺作用的感知情况。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珋 )表示,组间比较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 检验,检验水准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具体结果见表 。表 两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对照组 ()()()()观察组 ()()()()注: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治疗前后 评分、失眠指数、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 。表 两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治疗前后 评分

10、、失眠指数、评分比较(珋 )组别时间 评分 分失眠指数 评分 分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治疗前后 评分、评分、指数比较具体结果见表 。表 两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治疗前后 评分、评分、指数比较(珋 ,分)组别时间 评分 评分 指数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有 例在首次针刺时出现手腕放射性酸麻感觉,腕部疲乏无力,可能是由于患者体质敏感、针刺强度过大所致,经稍事

11、休息或调整施针深度后缓解,之后再无上述不适感觉。讨论脑卒中患者因病情、病位特殊性,在病情相对稳定后仍会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并产生躯体、心理等多方面不适,其中,失眠为临床最常见的病症,发生率高达 ,究其原因,可能是脑供血障碍损 年第 卷月第 期河南中医 伤了睡眠信号通路相关神经元及其信号传导联通机制,失眠日久可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的修复,延长机体康复进程,大大增加了脑卒中复发的风险。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失眠的治疗主要采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安眠药,其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断边缘系统向大脑皮质传递兴奋性神经冲动,进而发挥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虽然该机制能诱导患者睡眠,但易发生宿醉现象,对患者的记

12、忆功能、认知、精神运动等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一旦停药,可能诱发病情反弹,长期效果不佳。中医学将脑卒中后失眠归属于“不寐”范畴,其病位在脑,且与肝、心关系密切,病机为气机宣畅失司、气血不和、疏泄不畅、阴阳失衡,致使血不归肝,气机逆乱,血随气逆,循经上扰,继发不寐,治宜补养气血以安神、疏泄瘀滞而宁络。灵枢口问 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机体发生病变均会在耳部反射区有反应,因此,通过刺激耳部相应穴位,可实现“宣畅气机,利湿化浊”等目的。黄帝内经 难经 有记载,耳部与五脏之间有非常密切的生理联系,通过对耳部特定部位的刺激可实现对特定脏腑的反射性刺激,且耳穴的针刺力专效强,正中病所

13、。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机体的各部位在耳部均有相应的反射区,通过刺激耳部相应部位可实现对传导经络的反射性刺激,进而调整经络对相应器官的刺激,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神门为耳部止痛要穴,心经原穴,皮质下有活血止痛作用,两穴常配合使用,互为表里,具有止痛、安神之效。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针刺可刺激机体特定穴位,激发穴位周围神经冲动,并传导该修复信号,促使损伤的神经细胞修复,继而改善神经递质的传导作用,抑制神经毒素释放,激活睡眠区域,恢复正常的睡眠 觉醒周期 。平衡针是常规针刺的一种形式,以“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为治疗理念,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与常规针刺相比较,平衡针法手法、针感较强,对穴位的

14、刺激作用较重,增强足够的感官刺激能促使大脑皮层对外界信号产生感知,以修复“兴奋 抑制”动态平衡 。是一种多效能评价睡眠质量的定量评分表,是通过对一般人群睡眠行为和习惯进行规范,明确界定正常性睡眠和睡眠障碍,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评价睡眠情况,在评价睡眠质量方面应用较为广泛。是一种评价患者脑卒中后神经、意识、行为、运动等能力的定量评分表,该量表系统、全面描述了机体 个方面的神经功能损伤水平,并对脑卒中后留存的神经功能进行辨识和评定,对于神经损伤的综合性评定有积极意义。也是一种神经系统综合评价量表,其积分越高患者脑卒中后精神状态越差,发生失眠、抑郁的概率也较高,其涉及的内容与 可实现评价互补作用。是康复

15、阶段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定量标价表,其评价内容涉及患者进食、个人卫生、步行等日常性活动,对评价患者后期恢复情况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 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失眠指数高于对照组,提示该联合治疗方案对失眠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治疗。综上所述,耳穴压豆法联合平衡针法对肝郁瘀阻证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等优势。参考文献:孙海欣,王文志 中国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调查结果发表 中华神经科杂志,():李瑞国,王占有 针灸联合安神汤治疗肝郁气结型失眠疗效研究及

16、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观察 陕西中医,():,():,:,:陈刘翠,袁梅,刘锋 脑卒中相关失眠的研究进展 卒中与神经疾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年第 卷月第 期河南中医 版)中华神经科杂志,():王蔚,金琳莉,于晶,等 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阳虚型失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初探 四川中医,():张鑫,周振华,李曼,等“肝藏魂”理论与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症状患者的相关性 中华中医药杂志,():何鑫,朱红娜,马明会,等 中医综合干预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与社会功能的影响 中医药导报,():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17、(二)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陈盼碧,杨孝芳,王兴桂,等 图示教学法在耳针法耳穴定位教学中的运用 亚太传统医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王振杰,谷诗浓,刘毓佳,等 血清 和 联合作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雷莉,张婷,高东,等 沉香熏香疗法对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赵红亮,李柳,贾玮玲,等 唑吡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自述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梁浚莹,田鸿芳,马睿杰 近十年国内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刘勇,陈晨友 电针神门、内关穴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 中医药信息,():陈刘翠,袁梅,刘锋 脑卒中相关失眠的研究进展 卒中与神经疾病,():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唐丽军(),女,江西赣州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编辑:焦凡)年第 卷月第 期河南中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