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敦煌乐舞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8650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敦煌乐舞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敦煌乐舞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敦煌乐舞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影 音 舞 蹈21一、引言敦煌莫高窟从开始至今已经有约 1600 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洞窟始建于秦建元二年(公元 366年)。在这 1000 多年的历史发展变化中,无论是石窟人物形象的雕刻还是壁画内容都有着较大的变化,这不仅仅说明了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推进和演变,同时也展示出了历史发展进程中敦煌艺术强有力的生命力。通过对其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敦煌艺术并非单纯的雕塑或是壁画艺术的呈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开始向着其他艺术门类延伸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并成为世界舞台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在众多艺术家的不断努力下,大型敦煌舞剧丝路花雨于 1976 年成功上演,其所带来的观众效益以及对舞蹈剧的

2、发展都是空前绝后的,在国际和国内都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轰动。而在敦煌壁画的启发带动下,敦煌舞的艺术表演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内容也更加生动,由此而衍生的如大梦敦煌千手观音 敦煌韵等大型敦煌舞剧也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国内以及世界的舞台上得到了认可。通过敦煌舞剧的表演方式极具形象贴切地还原了“敦煌壁画”的原貌,让这一传承千载的历史创作以更加生动、形象、灵动的艺术方式呈现出来。二、从文化内涵角度出发在对敦煌艺术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敦煌乐舞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文|李 琛摘要:近年来,人们对传统艺术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艺术传承的瑰宝敦煌壁画和敦煌石窟的重视程度也日趋加深。现阶段探索

3、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能够将石窟艺术以及壁画艺术与现实的舞蹈融合起来,通过舞蹈肢体语言的表达来再现敦煌艺术文化,这不仅仅是舞蹈表演形式的拓展和丰富,更是对敦煌石窟以及敦煌壁画在内容和艺术展示方式的继承和弘扬。在对壁画内容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壁画内容中的很多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文化展示都逐渐向着汉化发展转变,这也能够让敦煌舞更好地与中国传统的舞蹈相融合,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韵味和内涵,通过肢体表现,声乐配合让壁画中静止的动作变成现代动态的、生动的表演形式,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种艺术之美。当然,敦煌壁画的内容是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沉淀积累的,因此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出传统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从形式

4、上实现历史发展的推动,促使东西方的文化交融不断加深,在表现形式上传统艺术和外来艺术的融合愈加深入。关键词:敦煌壁画;乐舞艺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发现其既囊括了西方的艺术形式也融合了中国本土的艺术内容,表现出了在历史文化的变迁过程中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历程。同时莫高窟的壁画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学精神与传统的西方艺术形式以及中国本土的艺术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其融合了文化、宗教等内容,将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的道教、儒教等文化充分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敦煌石窟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地展示出多元文化的交融,这也是敦煌艺术所出现的多元文化的一种表现。随着对敦煌艺术研究的深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将壁画中

5、的内容进行展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借助鲜活的舞蹈艺术形式来展示敦煌壁画的内容和丰富的内涵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舞蹈流派敦煌舞。敦煌舞的创作来源全部是依据敦煌莫高窟中不同的艺术形象发展而来,通过舞蹈的方式将墙壁的艺术内容形成一幅幅具有张力、生命力的动态化的舞蹈动作,诠释了全新的文化张力,而且结合舞蹈动作的艺术美感和技术能够获得更加生动、更具价值的艺术增值。让敦煌壁画不再禁锢于墙面,而是能够走到世人面前,走向全国全世界。借助敦煌舞来呈现敦煌壁画的内容和形式,让传统的文化创作内容焕发新生,当然也会让我们陷入深度的思考。敦煌壁画的原生态,其在创作内容中所包含的美学精神是否能够借助敦煌22舞来进行传承和延

6、续,敦煌壁画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道教、儒教等文化内涵是否仍然可以通过敦煌舞得到体现。我们需要对敦煌舞进行充分的分析,以寻求准确的答案。首先,在敦煌壁画中敦煌飞天是一种不同于以往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是历经无数艺术创作所凝聚而成的全新艺术创作和智慧呈现。时至今日,很多研究者、艺术家仍在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这一艺术形象。而究其原因就在于敦煌壁画的艺术创作形式,并非一种全然的情景写实,创作者将自身对作品的意向和创作意境融合在创作的画作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在内,更注意对艺术文化的积淀。所以敦煌舞在创作过程中并不拘泥于造型相似,而是通过形体的表现来传递神韵,从而呈现出全新的意境,这种以神传意的方式与我国

7、道家文化中对“型”“神”的追求相契合,而在创作过程中对舞蹈动作的设定也完全依照敦煌壁画的形式,使其与其他的舞蹈流派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种形式的表现形式,包括舞剧和舞蹈小品。在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舞蹈动作、舞蹈姿态以及服装的创作和背景的布置都汇聚了敦煌艺术中莫高窟中佛像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动作呈现,形成更具吸引力的舞蹈形式,展现不同的风采。当然,在表演过程中所有的形象和场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艺术的呈现而进行描绘,让背景与舞蹈形态的展示更加融合,也更好地呈现出道教精神所蕴含的意蕴,在表现时更加注重对舞蹈动作的律动,让舞蹈更加生动。其次,敦煌舞与其他的舞蹈形式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

8、在美学特征的呈现方式上敦煌舞具有“三道弯”和“S”形的特殊舞姿,这类动作的来源是敦煌壁画上西方舞蹈的风格体现。但是在实际呈现过程中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敦煌壁画中的“S”形舞蹈姿势主要是以直线为主,呈现出具有棱角的几何状态。但是敦煌舞的表现形式则主要以西凉乐为主,将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不同民族的舞姿进行综合、吸收和借鉴。将壁画中“直线 S”的舞姿转变成为在“S”曲线的基础上形成曲中带圆,柔中带刚的“S”形态。这种表现形式的转变与我国传统的审美以及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转变也展示出了敦煌壁画中在宗教方面的艺术呈现,充分地展示出宗教的理性精神,在表现过程中这种“S”形的舞姿也将儒家的思想

9、融合在一起。孔子在宣扬儒家文化时,常常以“中庸之道”作为主要观念,不断地强调融合、合作、和谐,避免冲突和对立。所以在传统思想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在面对文化冲突、文化融合时看到“礼之用、和为贵”等思想观念贯穿始终。所以我们能够从壁画艺术呈现的内容中看出,那些以棱角形式呈现出的“S”形,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去掉了棱角,融合了柔美,通过柔中带刚的舞蹈形式让整个表演更具特色,既融合了不同民族的舞蹈姿势,同时也将我国的传统审美展示出来。(如图 1)三、艺术形式上的呈现在对敦煌壁画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形式始终秉持一个方向,那就是外来的乐舞文化始终是与佛教文化、经济商贸的交流活动作为主导的。西方

10、文化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进入中原,开始了最初的文化交融。在这个过程中,汉族的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价值,所以对外来的民族乐舞并不是生搬硬套或是直接摒弃,而是进行同化和改造,将西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其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给人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官。从敦煌壁画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壁画内容在乐舞形象的呈现方式上主要是以西域风格的人形相貌为主。而发展至中期,在进行乐舞舞者呈现的方式上则主要是围绕中原舞蹈为主的传统形体相貌为主,舞者大多体态柔美、面目清秀,情感内敛含蓄,明显图1影 音 舞 蹈23地呈现出中原地区的艺术舞蹈特征和风格。而敦煌壁画的辉煌期是在盛唐,此时国泰民安、

11、对外交流频繁,人民生活富足充实。无论是画面的呈现方式还是在舞蹈艺术的表现方面都体现出了唐代繁华盛世的一面。所以在壁画创作中我们发现此时的画作恢宏大气、富丽堂皇,唐代的宫廷乐舞也成为一种舞蹈形态作为壁画的内容。从时代的变迁到艺术创作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敦煌壁画乐舞的创作过程中它是不断地在吸收外部文化,并将这种全新的舞蹈形式与中国传统的乐舞融合起来,让整个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的中式化。所以从舞者的创作上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绘画无论是粗犷还是温婉,无论是简约还是豪放,其在无数的变化中始终没有脱离其艺术表现的核心“动作”,“S”形的动作。当然其在呈现方式方面还是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后续的形态上我们已经

12、很难看到棱角分明的“S”形姿态,而是逐渐向着更加柔和的曲线和圆形变化,动作呈现也变得更加婉转。从壁画的舞者形态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创作内容时,作者通过舞者的体态、衣着、动作等逐渐将这些鲜明的变化特征以及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思维方式融入壁画的创作中,使其思想变化成为创作内涵。敦煌舞从创作之初就是基于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形态的呈现而创作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古典舞蹈派系,它将壁画中的乐舞舞姿作为创作的基础和支撑,将时代的艺术创作通过时光的流转形成现代化的敦煌乐舞,让敦煌壁画中的内容变得更具延展性。其打破了时间的界限、空间的壁垒、形式的束缚,在差异中不断地寻找更多的相同点,将壁画中的舞蹈形式与现代化的舞蹈艺术创作

13、融合起来,形成了独具西域风格的中国传统风格的舞蹈。在形式展现过程中将“S”型的肢体形态的展示不断地进行融合和转变,在曲中求圆。将敦煌壁画中的一些特定的舞蹈姿态应用于敦煌舞的动作中,包括“端腿”“托掌”“提襟”等动作都成为敦煌舞中独特的姿态呈现,而随着其舞蹈的推广,这些姿态也在其他的古典戏曲表演中能够看到。它们不仅融入了敦煌舞也成了敦煌舞的专有词汇,让敦煌舞更具艺术韵味。在观赏敦煌舞的表演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表演者在形态展示中采用了不同的姿势,来呈现舞蹈的内涵。比如,在丝路花雨的表演中,表演者在舞蹈开端就采用了敦煌莫高窟中石窟佛像的姿态,通过“S”形的方式来呈现出身体曲线,也让这个舞蹈风格更加

14、清晰明确。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融合了很多种中国传统舞蹈的姿势,比如古典舞中的圆场、翻身等动作。借助表演者灵活的身姿,将舞蹈技巧与身体的表演融合在一起,带给观赏者一种全新、新颖、独特的视觉感官,带给人们一种新奇且又亲切的感觉。敦煌壁画的呈现内容,很多都表现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和内容,而在乐舞表现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中外文化之间的交融。在观赏壁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同化,同时也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技术的高深,通过现实和写意的不同呈现方式给观赏者带来无数的创作想象。它是一种文化的展示,也是一种民族发展的沉积。所以在敦煌舞的发展和创作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舞蹈编排中外乐舞之间的融合呈现

15、,这也是其至今仍然非常受到众人喜爱的主要原因。正是这种跨越国界的交流才让敦煌舞变得如此绚烂夺目。从敦煌舞的舞蹈作品的成效来看,无论是丝路花雨还是大梦敦煌都给人们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产生了非常大的轰动效应。从人们对作品的认可和喜爱,我们能够得出敦煌舞之所以备受人们喜爱其最大的根源还在于敦煌石窟、敦煌壁画所蕴含的巨大的艺术价值。壁画中的内容刻画所展示的艺术形式带给创作者无数的灵感和思考。通过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剖析,了解敦煌艺术的丰富内涵和艺术形式,从而在进行敦煌舞的创作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地将敦煌壁画中舞蹈姿势中所蕴含的不同风格的舞蹈包括西域舞蹈、中原舞蹈以及民族舞蹈进行融合和重塑,并将中国传统文

16、化与舞蹈相融合,通过改变棱角,由直向弯等形式的转变,将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地与敦煌舞蹈融合起来,才能够让舞蹈真正地呈现出其自身的特色。而在观赏敦煌舞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舞者的动作、姿态、步伐、跳转还是变化形式都能够看到其融合的融洽,承转的流畅,变化的多样。24(如图 2)四、结语敦煌壁画无论从绘画手法、内容呈现方面无不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和沉淀。在历经时代流传和朝代变化,不同时期的创作者让敦煌壁画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它凝聚了创作者在写实与想象之间的巧妙配合,也将不同的时代特点和文化融合呈现出来,通过壁画我们能够看到朝代的更迭和变迁,通过壁画我们也能看到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之间的深度融

17、合。在这种文化的发展演变下,敦煌艺术呈现出其最具特色和最具价值的艺术魅力。这也让敦煌舞蹈的创作变得更加丰富和富有变化及想象力。可以说这是相互支撑、相互成就的。通过敦煌舞将壁画中的内容从石壁上搬到了现实的艺术表演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敦煌艺术的价值和内容,从而将这种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对于敦煌艺术来说,通过舞蹈让人们了解到这份艺术的珍贵,也让人们更加注重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扬。而对于敦煌舞来说,通过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和分析,能够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因为敦煌艺术的变现是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发展的,所以对于敦煌舞蹈来说,其能够获得的资源和灵感会更多,也更具层次,在艺术表演方面也会获得更大

18、的空间。参考文献:1李霞.文旅视角下敦煌本土音乐创新与实践研究J.文化产业,2021(29):26-28.2韦亦珺,何卫.刍议盛唐时期敦煌壁画乐舞发展的特点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0,38(4):11-18.3郭陈龙.浅谈敦煌壁画乐舞的多元文化特征J.戏剧之家,2020(12):107.4朱晓峰.解读敦煌乐舞:敦煌乐舞研究方法之讨论J.艺术评论,2020(1):54-67.5马兰.敦煌乐舞传承与发展策略探究J.当代音乐,2016(14):90-91,94.6韩晶.论敦煌舞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J.戏剧之家,2016(13):146.7朱若昀.敦煌乐舞艺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音乐天地,2015(4):44-48.8马兰.从建构主义的视角略论敦煌乐舞的当代重建J.黄河之声,2015(6):123.作者简介:李琛,兰考三农职业学院,河南开封。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