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编现代物流学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185884 上传时间:2024-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现代物流学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编现代物流学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单 一、 名词、理论阐述 1、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 逆向物流:与传统供应链反向,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3、 商物分离:流通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从过去的统一概念和统一运动中分离出来,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的现实。 4、 黑大陆学说:主要是指尚未认识、尚未了解、尚未开发的领域。 5、 物流冰山学说:现行的财务会计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 6、 物流系统:由物流各要素组成的,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并具有使物流总体功能合理化的综合体。 7、 物流园区: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 8、 复合功能点:具有各项物流的综合功能或者包含若干不同类型结点功能的结点,交通枢纽加上物流园区是这种结点类型的代表。 9、 物流标准化: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10、 物流外包:制造企业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运作。 二、 问答题 1、 物流的功能要素 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 2、 物流系统要素集成结果 (1)要素一体化。 将物流系统需要的要素纳入一个资本所有和控制之下,由该资本对该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并且由该资本对这些要素进行经营和管理 汇通社区 (2)建立战略联盟。 即建立供应链的方式。物流系统中专用性资产可以通过互相投资、参股、签订长期的战略联盟协议等方式建立供应链从而实现集成。 (3)资源共享。 包括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的横向一体化、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的横向一体化两种形式。 (4)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 大量的物流系统要素集成可以通过物流市场途径进行完成,但条件是物流市场必须起作用。 3、 供应商管理的目标、原则 目标:获得符合质量和数量的产品和服务 发展维持良好的供应商关系 以最低成本获得产品、服务 确保供应商的最优服务和及时送货 开发潜在供应商 原则: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 4、 逆向物流的成因 消费者退货或产品召回 国际和法律环境保护因素 5、 物流系统五大目标 服务目标 快速、及时目标 节约目标 规模优化目标 库存调节目标 6、逆向物流不足 风险逐级增大,形成长鞭效应 经济利益与现实利益矛盾 回收业务与常规业务冲突 物流功能要素之运输 1、运输概念:物的载运和输送 2、运输和配送的区别 对象不同———运输指长距离、大宗物资的运输,配送是短距离、小批量、多品种的送货服务 位置不同———运输是一个连续性强、多环节的生产过程,配送从物流据点到用户这一范围的运输 3、运输的职能:物的位移和短期库存。 4、运输的地位与作用:(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作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的表现:第一,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没有运输,生产内部的各环节就无法连接。第二,在社会上,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联结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环节,联结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联结着不同国家和地区。(3)运输的本质属性是服务性,在国民经济中,他应当属于服务业。 (4)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场所效用:同种“物”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则不同,其效益的实现也不同。由于改变场所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出投入比,这就称之为“场所效用”。(5)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理由: 第一,运输是运动中的活动,它和静止的保管不同,要靠大量地动力才能实现这一活动,而运输又承担着大跨度空间转移的任务,所以活动的时间长、距离长、消耗也大。消耗的绝对数量大,其节约的潜力也就大。 第二,从运费来看,运费在全部物流费中占的比例最高,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在其中占接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运费高于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节约的潜力也是很大的。 第三,从宏观角度看,由于运输总里程大,运输总量巨大,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输合理化可以大大缩短运输吨公里数,从而大大提高运输效益。 5、运输管理原则:及时、准确、经济(选择运输方式、路线、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安全 6、水路运输优缺点: 优点:成本低、运力达且可运输超大型和超重物。 缺点:速度慢、易受天气影响、港湾建设费用高。 7、铁路运输优缺点: 优点:固定线路行驶速度快、准确率高 载量大、运送成本低 基本不受天气影响、稳定、安全 缺点:灵活性差、搬运次数多、前期投资大 8、公路运输优缺点: 优点: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 原始投资小,资金周转快 掌握车辆驾驶技术易 缺点:运量小,运输成本高 运行持续性差 安全性低 对环境污染较大 9、航空运输优缺点: 优点:速度快 不受地形控制 航线选择自然 缺点:运费高 运量受限,一般飞机运载有限 可及性差 受天气影响 10、管道运输优缺点: 优点:不受地面影响,可持续作业 无需包装货物,节省费用 货物损坏小 费用省,成本低 单向运输,无回空运输问题 经济管理比较简单 缺点:运送货物过于专一化,仅限于汽、液体 永远单向运输,激动灵活性差 固定投资大 11、货运质量管理意义和作用:(1)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2)有益于提高企业信誉(3)有利于稳定职工情绪(4)有利于维护国家、人民利益 12、决定物流运输合理化的主要因素: (1)运输距离 (2)运输环节(3)运输工具(4)运输时间(5)运输费用 13、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 (1)返程或启程空驶(2)对流运输(3)迂回运输(4)重复运输(5)倒流运输(6)过远运输(7)运力选择不当(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9)超限运输 14、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合理选择运输方式(2)合理选择运输工具(3)正确选择运输线路(4)提高货物包装质量,改进包装方法(5)提高车辆装载技术 提纲 物流的基本要素 “物”的要素、“流”的要素、“信息”的要素、“管理”的要素和“服务”的要素 物流的划分 一、宏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 二、微观物流 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个人或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 三、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也是宏观物流的一种,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 四、企业物流 (一)企业生产物流 企业生产物流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特征是: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节奏性、准确性、柔性 优化设计:(1)流程对线路的影响(2)生产能力对设施、设备的要求(3)生产节拍对物流量的影响 (二)企业供应物流 企业为保证本身生产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对企业生产的正常、高效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三)企业销售物流 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四)企业逆向及回收物流 特点:分散性、缓慢性、混杂性、多变性 作用:A、提高顾客价值、增强竞争力 B、降低物料成本C、改善环境,塑造企业形象。 (五)企业废弃物物流 企业废弃物物流是对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的物流活动。 企业采购流程 A、提出采购需求计划 B、认证供应商 C、发出采购订单 D、跟踪订单 E、接收货物 F、评估 成本中心说 成本中心说的含义,是物流在整个企业战略中,只对或者主要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产生影响。 利润中心说 利润中心说的含义,是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 服务中心说 这种认识认为,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本身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或增加了利润的微观利益,而是在于提高了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更进一步使企业能够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并且取得发展。 物流创造价值 一、时间价值 (一)缩短时间创造价值(二)弥补时间差创造价值(三)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 二、场所价值 (一)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二)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三)从甲地生产者流入乙地需求者创造场所价值 三、加工附加价值 物流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一)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二)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 从企业这一微观角度看,物流对企业的作用为: 1、物流是企业的外部环境 2、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 3、物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特定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物流系统的特点 1、物流系统的客观性2、物流系统的远程性3、物流系统的动态性4、物流系统中间层次性5、物流系统的复杂性6、物流系统要素间的“背反”性 系统基本特征 1、集合性2、相关性3、目的性4、适应性 物流系统五大目标 (一)服务目标(二)快速、及时目标(三)节约目标(四)规模优化目标(五)库存调节目标 物流要素集成原理 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供应链上物流系统的功能、资源、信息、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等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和评价,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是所有要素能像一个整体在运作,从而实现供应链物流要素之间的联系,达到供应链物流整体优化目的。 物流园区定义包括的要素: 1、土地规模2、物流设施3、进入企业及标准 4、物流功能与服务 5、运营主体 6、投资主体 物流园区的作用: (一)城市科学布局,完善城市功能 (二)缓解物流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集中对物流设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四)增强城市与外界经济交往能力(五)增强城市内部的各个产业的物流服务能力(六)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标准化的概念: 标准化是对产品、工作、工程或服务等普遍的活动规定统一的标准,并对这个标准进行贯彻实施的整个过程。 物流标准化特点: 1、涉及面广泛 2、后生性、派生性强 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 4、物流标准化的国际性 标准化的物流信息主要内容: 1、以统一概念为目的物流用语及专业术语标准化系统 2、以条形码和标签技术为主体的数据采集标准化系统 3、以订单和票据为主体的事物处理标准化系统 4、以报文标准为基础的数据交换标准化系统 5、通用性的通信标准化系统 6、将信息工具——计算机进行互联的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功能: 1、数据的收集与输入 2、信息的储存 3、信息的传输 4、信息的处理 5、信息的输出 包装的特性与功能: (一)保护商品 :1、防止商品破损变形 2、防止商品发生化学反应 3、防止腐朽霉变、鼠咬虫食。 (二)单元化 (三)便利性:生产方便、搬运方便、保管方便、使用方便 (四)促销性:1、形状和构造具有吸引顾客的魅力 2、文字等可以刺激消费者购买欲 3、不会说话的推销员 绿色包装内涵: 1、实行包装减量化 2、包装应利于重复使用或回收再生 3、包装废弃物可降解腐化 4、对人体和生物无毒无害 5、包装产品的整个周期均不应对环境造成危害 仓库管理一般要求: (1)三化:仓库规范化、存放系列化、养护经常化 (2)三保:保质、保量、保安全 (3)三清:材料清、规格清、数量清 (4)两齐:库区整齐、工位整齐 (5)三一致:帐、物、卡一致 (6)五防:防火、潮、盗、虫、变形 ABC分析法的成效: 1、压缩总库存量 2、解放被占压的资金 3、使库存结构合理化 4、节约了管理力量 仓库功能: 1、储存和保管功能 2、调节供需的功能 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 4、流通配送加工功能 5、信息传递功能 6、产品生命周期的支持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